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8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诓骗/框架 拮据/据为己有
B. 作揖/编辑 公仆/前仆后继
C. 娉婷/聘请 缔造/根深蒂固
D. 纤维/纤弱 襁褓/强聒不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kuāng/kuàng,jū/jù;
B.yī/jí,pú/pū;
C.pīng/pìn,dì/dì;
D.xiān/xiān,qiáng/qiáng;
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摇曳 断章取意 格守 间不容发B. 轻觑 抽丝削茧 濡养 娇揉造作
C. 褴褛 李代桃僵 恣睢 心无旁骛D. 阴诲 墨守成规 亵犊 郑重其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
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格守——恪守;
B.抽丝削茧——抽丝剥茧,娇揉造作——矫揉造作;
D.阴诲——隐晦,亵犊——亵渎;
故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们在烈日下坚持着训练,身姿挺拔的他们,精神饱满,形销骨立。
B.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大发雷霆。
C. 许多干部在脱贫攻艰中体现出了很高的觉悟,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锱铢必较。
D.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在语境中,“精神饱满”与“形销骨立”所表达的含义相矛盾。因此,这个成语在这里使用是不恰当的;
B.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在语境中,使用“大发雷霆”来描述这种天气变化可能并不十分贴切。更好的描述可能是“时而狂风骤雨”;
C.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在语境中,这里应该是在赞扬干部们在脱贫攻坚中的高觉悟和对群众利益的重视,而“锱铢必较”带有贬义,意味着过分计较,与语境不符;
D.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在语境中,这个句子在强调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使用恰当;
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使好读书、读好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D.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有误,语序不当,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改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C.有误,成分残缺,应去掉“随着”或“使”;
D.有误,搭配不当,在“友谊”前加“搭起”;
故选B。
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经省政府批准,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城站)、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站至白云机场北站)两条线路,自11月30日起开始运营。据介绍,广清城际全程38.2公里,共设6个车站;广州东环城际全程22.6公里,共设4个车站。花都站为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换乘站。
(摘自南方PLUS)
材料二:
(1)请把材料一的好消息用一句话告诉清远的朋友。(不超过20字)
(2)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后,清城的朋友想来花都玩,可乘坐_____________,从清城站出发,在花都站下车;如他想到白云机场,则应在花都站换乘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站下车。
(3)铁路运营公司向广大市民征集乘车安全提示标语,请你积极投稿。(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字)
【答案】(1)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开始运营。(2)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白云机场北(3)示例一:礼让多一分,安全满十分。示例二:安全始于心,文明践于行。示例三:不争不抢步伐稳,先下后上秩序佳。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的概括与语言表达。材料一两句话介绍了两个内容,第一句话介绍了广清城际和广州东环城际两条线路自11月30日起开始运营;第二句介绍了这两条路线的长度和途经站台数量,换成站地点。用不超过20字的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内容,要挑选其中重要内容,显然第一句的内容更重要,第二句是对第一句内容的补充。故可概括: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11月30日开始运营。
(2)结合“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城站)”可知,清城的朋友想来花都玩,可乘坐广清城际;结合“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站至白云机场北站)”可知,如他想到白云机场,则应在花都站换乘广州东环城际到白云机场北站下车。
(3)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标语要扣住“安全乘车”的中心,至少一种修辞,不超过20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示例:安全乘车是大事,文明出行非小节。
二、(1 小题,8 分)
6.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追忆前朝宫苑,感慨历史沧桑。(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__”形象地传达了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原因。
③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暗示了自己趣在物外心境(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意涵极为丰富的形象,心系天下是他——“④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志向高洁是他——⑤“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乐观旷达也是他——“莫听穿林打叶声,⑥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完成下面的诗文填空。
【答案】 ①. 鸟下绿芜秦苑夕 ②. 满目萧然 ③.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⑥.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⑨.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⑩. 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苑、萧、雕、拣、妨、吟、啸、沧、弊、衰朽”等字容易写错。
第二部分 鉴赏与阅读(共46分)
三、(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是日更定矣 是亦不可以已乎
B. 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C. 人鸟声俱绝 佛印绝类弥勒
D. 拉余同饮 余幼时即嗜学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 西湖历经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一股肃杀的冷寂,作者此时去看雪,由此可见他必定忧思难解,唯有寄情山水。
C.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白雪世界。
D. 结尾一个“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点明主题,表现作者钟情山水,痴迷自然的独特个性。
【答案】7. C 8. (1)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2)不要说相公您痴情,还有比您更痴情的人呢! 9.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是:相同,代词,这;
B.一:相同,全,都;
C.绝:消失/极、十分;
D.余:相同,代词,我;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余:我。强:竭力,尽力。白:杯。
(2)重点词语: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傻,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分析不恰当。“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而非“可见他必定忧思难解,唯有寄情山水”。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李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选自司马迁《史记》)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欲驰还走
②吾去大军数十里
(2)为什么“胡骑遂不敢击”?这个故事反映了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①走:跑。②去:离开,距离。
(2)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他们是诱敌之兵。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性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想回马飞奔逃跑。走:跑,逃跑。
(2)句意为: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去:离开,距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人物性格分析。
第一问:结合“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和“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分析可知“胡骑遂不敢击”的原因是: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他们是诱敌之兵。
第二问:结合“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和“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分析,李广在阵前的作法可以看出他还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智慧,让敌军以为他们是诱敌之兵。
【点睛】参考译文:
(李广)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替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这些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们把马放开,自己都躺在地上休息。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以此使他们的错误想法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在深秋的傍晚,诗人来到贾谊的故居凭吊,感慨万千,写了这首诗。
“怜君何事到天涯”的“君”指谁?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君”指贾谊,也指诗人自己。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贾谊的悲叹惋惜之情,对汉文帝的指责之情,对自身孤独飘零的感慨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首先,从诗句“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贾谊被贬谪到长沙三年的孤寂与悲哀。这里的“楚客”即指贾谊,他被视为异乡人,孤独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诗人通过描绘贾谊的遭遇,实际上也在映射自己的遭遇。刘长卿也曾因“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他对贾谊的同情,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共鸣。
其次,“怜君何事到天涯”中的“君”字,既指贾谊,也指诗人自己。贾谊因何被贬到天涯,刘长卿又因何被迁谪到远方?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个人性格的刚直不阿,也有政治环境的复杂多变。诗人通过问“何事到天涯”,实际上是在反思贾谊和自己的遭遇,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艰辛。
最后,这句诗还隐含着诗人对汉文帝的不满和指责。贾谊才华横溢,却因汉文帝的薄恩而被贬谪到远方。这里的“汉文有道恩犹薄”,实际上是对汉文帝的一种讽刺和批评。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贾谊命运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汉文帝的不满。
综上所述,“怜君何事到天涯”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深深同情,也隐含着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汉文帝的不满。整首诗通过对贾谊的凭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四、(8小题,30分)
(一)(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百度搜索大数据,关键词“在线教育”的搜索指数从年前1月17日的300增长到2月10日的接近5000,近一个月教育类行业百度网盘企业用户数量最多。网易有道数据显示,教育培训类消费需求是庞大的,在线教育平台为用户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认为,我国有1.8亿中小学生,随着人们对在线教育认知的加深,未来在线教育消费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在线教育前景看好。
(摘编自《在线教育面临广阔市场空间》,《陕西工人报》)
【材料二】
“智慧好医院”APP平台开通线上复诊及送药到家服务。有复诊需求的患者,只需要登陆“智慧好医院”APP就可轻松实现在线复诊服务及在线支付送药到家,一站式解决复诊、购药问题。线上复诊方式:APP首页点击“复诊咨询”;选择要看诊的科室及医生,点击“立即咨询”;填写咨询基本信息;支付咨询费用;医生接诊。
药品缴费及送药方式:首页点击“缴药费”;勾选要缴纳的处方药品,点击“去结算”;选择“送药到家”,点击“提交订单”;阅读运费详情后,点击“确认”;填写订单信息,如收货地址、收货人电话、是否需要发票等信息,点击“提交订单”;确认订单无误后,点击“立即支付”;支付完成。
(摘编自《省结核病防治院全面开通在线复诊送药到家服务》,《老年健康报》)
【材料三】
直播、VR、短视频、虚拟触摸……各类文化资源的在线开放,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与应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网上展示平台设立VR展厅,运用视频、声音、动画等还原美术馆的布局和展品; 沈阳故宫博物院运用360度景区虚拟导览系统,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和部分文物;天津名流茶馆利用新媒体,发布津味相声短视频,并开启直播把茶馆搬到网上。搭载着“互联网+”的平台,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新技术打破了文化的传统呈现方式,不断丰富着网络文化的资源,也不断更新着人们参与文化生活的体验。便捷、多样的文化享受也展现着服务的暖心与温度。国家图书馆开放中文、外文资源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库服务,并可在线观看国图公开课;视频网站、音乐APP开通影视作品免费看和歌曲畅听服务……不打烊的服务为人们的“宅”生活提供着不间断的精神养料,滋润着看似单调和一成不变的每一天。开放、高效的服务温暖和照耀着人们的心灵,让“宅”时光更加有滋有味,也让精神的世界更加充盈。
(摘编自《“宅”生活的文化味道》,《人民日报》)
【材料四】
自制凉皮、自制蛋糕、自制奶茶……一张长长的菜谱,就是一本满足胃口的秘籍;以前总要为发型的细节跟理发店计较半天,现在突然发现“原来再多的烦恼,一推子就能解决”。谁说“宅”就一定会沉闷?各种各样的“宅生活”,植根于近年来欣欣向荣的“宅经济”。倘若没有触手可及的电商外卖,再好吃的美食也只能隔屏点赞;如果没有网络设施,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根本无法实现。从学习到办公,从医疗到教育,从娱乐到消费,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网络创新的便利、技术变革的红利。
(摘编自《从“宅生活”到“宅经济”》,《陕西工人报》)
12. 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阳故宫博物院采用虚拟导览系统,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建筑布局和部分文物,进一步实现文化资源在线开放。
B. 天津名流茶馆利用新媒体,发布津味相声短视频,并开启直播把茶馆搬到网上,体现出新技术加持与应用的功效。
C. 全国美术馆和国家图书馆均设立VR展厅,开播网络公开课,开放资源库服务,这些做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视频网站、音乐APP开通的影视作品免费看和歌曲畅听的“不打烊”服务,为人们提供着不间断的精神养料。
1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线教育平台为用户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网络设施保障了在线教育得以实现,随着技术提升,线上教育将会取代线下教育。
B. 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新的文化呈现方式,以及开放、高效的服务,让“宅”生活富有文化味道。
C. 新技术支持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在线开放,因而使人们即使无法亲赴现场,也能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D. 有了触手可及的电商外卖,不仅好吃的美食可快递到家,而且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也得以实现,可见“宅经济”丰富着“宅生活”。
14. 请根据【材料二】完成下面的流程图。
15. 人们的生活借助“线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材料概括。
【答案】12. C 13. B
14. ①选择科室及医生,点击“立即咨询”;②勾选药品,点击“去结算”;③填写订单信息,点击“提交订单”。
15. ①人们对在线教育认识加深,在线学习需求高涨;②APP复诊购药平台得以应用,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③办公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在家也可以开展工作;④线上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让生活多姿多彩;⑤线上购物量增大,生活更加便利。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辨析。
C.由材料三“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网上展示平台设立VR展厅,运用视频、声音、动画等还原美术馆的布局和展品”“国家图书馆开放中文、外文资源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库服务,并可在线观看国图公开课”,可知“全国美术馆和国家图书馆均设立VR展厅,开播网络公开课,开放资源库服务”说法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辨析。
A.由材料一“随着人们对在线教育认知的加深,未来在线教育消费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在线教育前景看好”,可知“线上教育将会取代线下教育”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C.由材料三“搭载着‘互联网+’的平台,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新技术打破了文化的传统呈现方式,不断丰富着网络文化的资源,也不断更新着人们参与文化生活的体验”,可知“也能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D.由材料四“各种各样的‘宅生活’,植根于近年来欣欣向荣的‘宅经济’,可知“‘宅经济’丰富着‘宅生活’”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概括。
由材料二“APP首页点击‘复诊咨询’;选择要看诊的科室及医生,点击‘立即咨询’”,可知第一空填:选择科室及医生,点击“立即咨询”;
由材料二“首页点击‘缴药费’;勾选要缴纳的处方药品,点击‘去结算’”,可知,第二空填:勾选药品,点击“去结算”;
由材料二“阅读运费详情后,点击‘确认’;填写订单信息,如收货地址、收货人电话、是否需要发票等信息,点击‘提交订单’”,可知第三空填:填写订单信息,点击“提交订单”。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概括。
根据材料一“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认为,我国有1.8亿中小学生,随着人们对在线教育认知的加深,未来在线教育消费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在线教育前景看好”,可概括为:人们对在线教育认识加深,在线学习需求高涨;
根据材料二“‘智慧好医院’APP平台开通线上复诊及送药到家服务。有复诊需求的患者,只需要登陆‘智慧好医院’APP就可轻松实现在线复诊服务及在线支付送药到家,一站式解决复诊、购药问题”,可概括为:APP复诊购药平台得以应用,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
根据材料三“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网上展示平台设立VR展厅,运用视频、声音、动画等还原美术馆的布局和展品; 沈阳故宫博物院运用360度景区虚拟导览系统,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和部分文物;天津名流茶馆利用新媒体,发布津味相声短视频,并开启直播把茶馆搬到网上”“不打烊的服务为人们的‘宅’生活提供着不间断的精神养料,滋润着看似单调和一成不变的每一天”,可概括为:办公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在家也可以开展工作;
根据材料三“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新技术打破了文化的传统呈现方式,不断丰富着网络文化的资源,也不断更新着人们参与文化生活的体验。便捷、多样的文化享受也展现着服务的暖心与温度。国家图书馆开放中文、外文资源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库服务,并可在线观看国图公开课;视频网站、音乐APP开通影视作品免费看和歌曲畅听服务……”,可概括为:线上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让生活多姿多彩;
根据材料四“倘若没有触手可及的电商外卖,再好吃的美食也只能隔屏点赞;如果没有网络设施,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可概括为:线上购物量增大,生活更加便利。
(二)(共17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①30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上小学,我家附近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在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②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两只滚动的大棒骨和十几只香菇。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便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一碗馄饨9只,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起伏。
③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营生。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④馄饨里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去菜场采购,女人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5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⑤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条街以及附近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的馄饨,再热乎乎香喷喷地上班或者上学去。
⑥在寒暑假期间,大人上班去了,孩子们没人带,每天都有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半晌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9只馄饨一只不少地上下起伏。女人会将碗吹了又吹,待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⑦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⑧大约上午10点半钟的时候,他们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⑨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⑩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个城市。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⑪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回来,父母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那对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⑫出了什么事?
⑬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⑭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伤得厉害吗?我问。
⑮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以后过马路也只能慢慢走了。听了这话,我的心挺沉重。
⑯但是那天在路口,我又意外地看见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
⑰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⑱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
⑲胖乎乎的9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⑳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㉑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大广告牌,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
㉒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㉓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
㉔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㉕男人跛着腿,背更弯了。他们的头发也更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㉖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6. 本文按“我”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描述卖馄饨的夫妻。阅读全文,补写下表。
17. 请概括卖馄饨的男人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8. 结合上下文,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求第(1)句从修辞角度,第(2)句从描写角度分析。
(1)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
(2)女人会将碗吹了又吹,待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19. 文章三次写到男人叫“阿宝,来”与女人“好哩”的应答,是否显得累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6. ①热乎乎香喷喷;②用小推车在路边卖;③内心沉重;④租了铺子卖。
17.
①脾气温和,深爱妻子,总是轻声叫妻子为“阿宝”。②吃苦耐劳,每天早上四点钟去采购。③诚信敬业,做良心馄饨(食材都用新鲜的)。④爱孩子,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闹。⑤不计较得失,孩子少了钱但馄饨份量不少。⑥善良,体恤他人,放弃小货车司机的赔偿。
18.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馄饨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馄饨料足、饱满的姿态。(或反映了女人心灵手巧)。
(2)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用“吹”“摸”“端”等动词描摹女人让馄饨由滚烫至温热后,递给孩子吃的行为过程,表现了女人对孩子的关爱(细心照顾、温柔善良)。
19.
答案示例一:不累赘。①强调了男人温和、女人柔顺的性格。②突出表现了两人情谊深厚、和睦以待的夫妻关系。③强化了对底层劳动者身体残疾却相互体恤的人性美讴歌的主题。(强化了对底层劳动者生活艰辛却相濡以沫的人性美讴歌的主题。)④三次写并非简单的重复,第一次在情境中具体写,第二次为概括写,都为实写;第三次为虚写。⑤利于创设温馨情境,让读者为夫妻深情而感动。
答案示例二:累赘。①没有增加新的信息,相对而言减少了文本容量。②第二次写与上下文不衔接,使文脉不贯通。③女人总是笑嘻嘻地回答不真实,他们生活艰辛,难以想象每次都能笑出来。④第三次虽为虚写,但此时二人已老,还称呼为“阿宝”让人难接受。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题干“时间”是“上小学”和“卖馄饨的情形”是“挑担在路边卖”的提示,找到⑤段“吃一碗他们的馄饨,再热乎乎香喷喷地上班或者上学去”可知“‘我’的感受”是:热乎乎香喷喷;
(2)根据题干“时间”是“上大学”和“‘我’的感受”是“喜欢”的提示,找到⑩段“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可知“卖馄饨的情形”是:用小推车在路边卖;
(3)根据题干“时间”是“婚后第一个春节”和“卖馄饨的情形”是“男人瘸腿在路边推车卖”的提示,找到⑮段“听了这话,我的心挺沉重”可“‘我’的感受”是:内心沉重;
(4)根据题干“时间”是“上个月”和“‘我’感受”是“为真挚的爱情感动”的提示,找到㉑段“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大广告牌,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可知“卖馄饨的情形”是:租了铺子卖。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②段“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和⑦段“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可知,他脾气温和,深爱妻子,总是轻声叫妻子为“阿宝”;
根据④段“男人因此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去菜场采购”可知:他吃苦耐劳,每天早上四点钟去采购;
根据④段“馄饨里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可知,他诚信敬业,馄饨的食材都用新鲜的;
根据⑥段“天都有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可知,他爱孩子,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闹;
根据⑥段“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可知,他不计较得失,孩子少了钱但馄饨份量不少;
根据⑬段“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可知,他善良,体恤他人,放弃小货车司机的赔偿。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根据②段画线句“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句中的“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把包好的馄饨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因为女人包的馄饨用料足而饱满,所以才会“整齐又精神”,故此处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馄饨料足、饱满的姿态,从侧面表现了女人的心灵手巧。
(2)要求从描写角度分析。根据⑥段画线句“女人会将碗吹了又吹,待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中的“吹了又吹”“摸着”“端给”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人等碗不烫手后端给孩子们吃的过程。女人这样做,是怕烫到了孩子。所以此处描写表现了女人对孩子们的关爱,表现了她细心温柔,善良体贴的特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认为不累赘。理由可以围绕着“多次强调两人之间这简单的对话,强调了男人温和,女人柔顺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两人之间感情的深厚。最终两人都成了残疾人,两个残疾人相互扶持,虽然生活艰难,却依然享受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从而强化了底层劳动者身体残疾却相互体恤的人性美讴歌的主题。两人前两次的对话为实写,最后一次为虚写,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不是简单的重复。两人的对话,创设了温馨的氛围,多次强调,可以让读者印象深刻,深受感动”来表述。
如果认为累赘。理由可以围绕着“这三次只是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内容。第二次出现两人对话,与上下文没有联系,显得过于突兀。第三次出现虽是虚写,但此时两人已老,还这样如同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样,让人难以接受。两人生活艰难,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这样的笑嘻嘻的对话,不合情理”来表述。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五、(1小题,50分)
20.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看到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请以“那一刻,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联系生活体验写作。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例文:
那一刻,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那一刻,我宛若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那天下雨,我去给在培训班上课的弟弟送伞。当我站在培训班的门后看到里面的景象时,那一刻我看到另一个自己。
培训班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一个算术题,并且要同学们举手作答。班里的同学们都埋头在算术,这时我注意到弟弟猛的抬起了头,弟弟手下的本子上已经解出了那道题的答案。可是尽管弟弟脸上跃跃欲试,可始终没有勇气将手举起来。这之间有好几分钟的时间,可是弟弟终究因为缺乏勇气,从而错过了机会。因为班上的另一位同学在解出这道题后果断的举起了手。
那一刻,当我看到弟弟沮丧的表情时,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曾经的自己。对啊,从前在我也是弟弟这般大小的时候,我也缺乏勇气。每一次老师让我们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我总会因为勇气不够,从而不曾举起过手。这些一次又一次的错过让我一直后悔至今,因为勇气错过的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那每一段我本该高兴,以及获得老师的赞同、同学们为我鼓掌的时光。
弟弟下课了,当弟弟看到我在门外等他的时候,他收拾好自己的书包朝着我跑了过来。与弟弟走在回家的路上,弟弟突然叹了口气。我似乎猜到了弟弟叹气的原因,于是我对弟弟说:“后悔自己没有勇气举手回答问题?”弟弟惊讶的看向我,显然在问我是如何知道的。
我朝着弟弟笑了笑,然后说起了曾经的那个我,我对弟弟说:“机会不仅是给准备的人的,也是给拥有勇气的人的。当你准备好一切,却没有勇气去抓住机会的时候,机会自然也就溜走了。”
我希望弟弟在听过我的故事后,能够有勇气突破自己,不让未来的自己后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标题“那一刻,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中的“那一刻”对时间(正在进行时)及事情的数量(一件)作了限制。“我”是对人称作了交代。而“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更是对事情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要求。结合提示材料“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看到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可知,显然这个文题要把这件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事交代清楚。立意方面,抒发自己在那一刻看到另一个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感悟启示。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材可围绕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校园生活展开。如家庭生活中,自己学会了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烦恼,那一刻我看到了成熟的自己;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看到了乐于助人的自己;校园生活中,自己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挑战自我,从中看到了积极进取的自己……选材要详略得当,不可面面俱到。在记叙时适当融入抒情和议论,在写作的时候要突出内心的感受,将过程进行具体表达。
附加题(8分)
21.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之人物形象探究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人物事件性格配当的一组是( )
A. 衍太太——平日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道理——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B. 尼摩——智斗鲨鱼救采珠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富有同情心
C. 徐海东——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队伍”——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 晁盖——与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仗义疏财、耿直真诚、忠君思想严重
(2)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许多文学名著的艺术特色。请选择以下的一组人物,简要分析一下人物性格的不同点。
A鲁智深——李逵 B冬妮亚——丽达
(3)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水传》时,将书名译成“All Men Are Br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鲁迅先生认为这个书名译得不够妥当,因为梁山泊的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对鲁迅先生的这一观点,有同学表示不太理解。请在下面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相关内容并作简要分析,帮助同学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
A 林冲递交投名状 B 武松血洗鸳鸯楼 C 李逵江州劫法场
【答案】(1)C (2)示例:A鲁智深——李逵
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拳打镇关西,没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
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他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骗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
(3)示例一:林冲在山神庙杀死要暗害自己的陆虞候等人后,走投无路上了梁山,当时的梁山首领王伦要林冲递交投名状,即下山杀一个人。林冲并不为杀人犯愁,只是怕没人经过。这说明林冲为得到梁山泊的接纳,视他人性命如草芥。
示例二:张都监等人设计要在飞云浦杀害武松,被武松探知真相,血洗鸳鸯楼,不仅杀死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连马夫、丫鬟也不放过,直杀得心满意足。这说明在武松眼里,普通人死不足惜。
示例三:李逵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李逵并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去。这说明在他眼中只有“哥哥”宋江的命,没有老百姓的命。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A.平日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道理的是长妈妈;
B.“性情火爆、野性十足”的是尼德·兰;
D.“忠君思想严重”的是宋江;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B冬妮亚——丽达
冬妮娅是林务官的女儿,单纯善良,美丽动人,让人感觉温暖舒适,容易亲近,对劳动群众有同情和同等对待,但对生活更向往安逸。
丽达是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丽达机智干练,勇敢坚定,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内心思想丰富,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选择三个故事中的一个,结合具体内容指出这些梁山好汉并没有把其他普通人当作兄弟、随意杀害的行为。
示例1:选择“林冲递交投名状”。结合《水浒传》第十二回“林冲道:‘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等句子可知,当王伦让林冲递交投名状时,林冲没有一点为难,林冲心里并没有滥杀陌生人的负罪感。他认为,杀一个人,也不是难事,只是在担心没有人会送死给他杀。看出他视人命如草芥,并没有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
示例2:选择“武松血洗鸳鸯楼”。结合《水浒传》第三十一回“那两个女使正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武松却倚了朴刀,掣出腰里那口带血刀来。把门一推,‘呀’地推开门,抢入来先把一个女使髽角儿揪住,一刀杀了。那一个却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端的是惊得呆了”可知,设计、陷害武松的是张督监和蒋门神等人,但是武松报仇时把与之无关的丫鬟、马夫等人都杀死了,毫不怜惜,看出他视人命如草芥,并没有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
示例3:选择“李逵江州劫法场”。结合《水浒传》第四十回“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可知,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时,完全是见人就杀,完全不考虑其是否是无辜百姓,即使被晁盖提醒也不顾,看出他视人命如草芥,并没有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
君子之志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出处
冲破万重阻力,施展豪迈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刚正愈老弥坚,匡正义无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时间
卖馄饨的情形
“我”的感受
上小学
挑担在路边卖
①
上大学
②
喜欢
婚后第一个春节
男人瘸腿在路边推车卖
③
上个月
④
为真挚的爱情感动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