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
B.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C.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D.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上有大量的生物体,生物体中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夸克的尺寸比电子要小,所以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如图,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小勺能吸起盘子里的碎纸屑,过一会儿,碎纸屑又会被弹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定( )
A. 塑料小勺与头发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B. 摩擦起电过程中,塑料小勺和头发都带上了等量同种电荷
C. 碎纸屑被吸到塑料小勺上,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D. 碎纸屑被弹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A错误;
B.擦起电过程中,塑料小勺和头发都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
C.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碎纸屑被吸到塑料小勺上,故C正确;
D.纸屑被弹开,是因为纸屑都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3.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内容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蓬头稚子”根据音调辨别“路人”是陌生人B. “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路人”的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速度相同D. 0dB的声音人耳完全听不到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蓬头稚子”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故A错误;
B.“遥招手”是为了阻止人说话,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路人”的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故C错误;
D.0dB的声音是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即人耳听觉的下限,故D错误。
故选B。
4. 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生活现象是( )
A. 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哗哗声音
B. 海边的人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C. 水中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D.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河水在流动的时候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说明的是气体可以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浪拍打礁石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说明气体可以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岸上的人说话发出声音,通过水传到潜水员的耳朵里,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C符合题意;
D.马蹄声是通过地面传到人的耳朵里,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2023年12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打破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 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C. 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固成小冰晶
D. “泼水成冰”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开水会迅速汽化,汽化需要吸热,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所以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就有了“泼水成冰”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热现象实验中,所得的撕去了一角的图象,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B. 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 若是熔化图象,AB段内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
D. 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像,即使AB段温度不变,仍需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B.图像中AB段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既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特征,也符合晶体熔化时的特征,即可能是液体沸腾的图像,也可能是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因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不可能是非晶体熔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B符合题意;
C.若是熔化图像,由于温度保持不变,此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持续加热,即物体一直在吸热,所以无论是沸腾还是熔化都需要吸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如图,是西安城墙西南角夜景,炫丽的灯光使古朴的城墙焕发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喜迎全国各地的游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夜空中的光束是光源
B. 护城河边彩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在红色灯光照射下,城墙因为吸收红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
D. 在蓝色的光照射下,游客原本黄色的衣服看上去会显现成黑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夜空中的光束是光经传播介质反射形成的,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彩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其内部注入了一些特殊的气体,不属于光的色散,故B错误;
C.在红色灯光照射下,城墙因为反射红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故C错误;
D.游客原本黄色的衣服会吸收蓝光,没有光进入人眼,所以衣服看上去会显现成黑色,故D正确。
故选D。
8. 关于下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 用次声波可以探测月亮和地球间的距离
C.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
D. 空调遥控器在按下某一键时,红色的指示灯会亮一下,指示灯发出的红光是红外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将结石击碎,故A错误;
B.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能用次声波探测月亮和地球间的距离,故B错误;
C.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钞票中的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故C正确;
D.空调遥控器在按下某一键时,红色的指示灯会亮一下,指示灯发出的红光是红色的光,不是红外线,红外线在光谱中红光的外侧,是不可见光,人眼是看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C。
9. “像”和“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立竿见影;②水中的倒影;③放大镜看到地图的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岸上观察到的水中鱼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实像的是②④B. 属于虚像的是③⑤
C. 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 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立竿见影的影子不是像;②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岸上观察到的水中鱼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从侧面看可看到被照射部分( )
A.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 镜子和墙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A
【解析】
【详解】小平面镜表面光滑,光线照射时,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从照射角度看,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侧面人的眼睛,所以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墙面凹凸不平,当有光线照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从照射角度看,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感觉墙是白色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图乙中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不存在
C. 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 对比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的目的是为了让光在纸板表面发生漫反射,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图乙中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反射光线停留在原地,纸板B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让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我国深海钻井平台在深水区钻探时,潜水员在水下看见平台位置会变高。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钻井平台,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选B。
13. 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王老师的眼睛所患的症状及需要佩戴的眼镜的镜片应该是
A. 近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凸透镜
C. 近视眼,凹透镜D. 远视眼,凹透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由题意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也是老花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中生大拇指的长度一般约为10cm
B. 篮球从篮板上的篮圈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min
C.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m/s
D. 炎热夏天,太阳下摸起来烫手的石头,温度一定高于37℃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初中生大拇指的长度一般在5cm左右,故A错误;
B.篮球架的篮圈到地面的高度在3m左右,篮球从篮板上的篮圈落到地面的时间在1s左右,故B错误;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错误;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摸起来感觉烫手的石头,说明温度比37℃高得多。故D正确。
故选D。
15. 甲、乙两物体同时向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
B. 甲物体运动速度比乙小
C. 到达点位置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从原点出发,乙从距离原点10m处出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的倾斜程度比较大,故甲的运动速度比较快,故B不符合题意;
C.到达A点时,甲走的路程为15m,乙走的路程为5m,故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相遇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了10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计36分)
16. 分析推理是我们解释物理现象常用方法。例如,“物质由分子组成但不会成为‘散沙’”证明分子之间有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过一段时间两个集气瓶内都变成了红棕色,这属于______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
【答案】 ①. 引力 ②. 斥力 ③. 扩散 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1][2]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物质由分子组成但不会成为散沙”的事实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3][4] 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过一段时间两个集气瓶内都变成了红棕色,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空气的分子间隙中,这叫做扩散现象。
17.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现有甲乙两支玻璃泡大小相同的温度计,而甲温度计毛细管的内径较大,把它们从相同室温下放入同一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一样”)大,两支温度计中液柱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一样”)大。如图为陕北某地冬季一日的最低气温,则读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一样 ③. 乙 ④. -22
【解析】
【详解】[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不同温度下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不同,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不同,从而显示不同的温度。
[2]两支温度计测量的是同一温度,所以,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3]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小相同,测量相同温度时,温度计中液体的体积变化相同,而甲温度计毛细管的内径较大,所以甲温度计毛细管液体长度变化较小,所以,乙温度计中液柱上升的高度大。
[4]如图,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在0℃以下,示数为-22℃。
18. 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对应的波形图,则敲___________编钟用力最大,___________编钟有裂痕。人们利用软件对正常录制的编钟音频处理后,再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处理后声音的___________改变,传播速度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丙 ②. 丁 ③. 音调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由右边的四个波形图知道,振动最快的是第2幅图,振动最慢的是第1幅图;振动由快到慢的顺序为第2幅图、第3幅图、第4幅图、第1幅图;编钟的质量越大,其振动越慢;编钟的质量越小,其振动越快;结合前面分析和编钟的大小知道,第2幅图与丁编钟对应,第3幅图与丙编钟对应,第4幅图与乙编钟对应,第1幅图与甲编钟对应;从波形图知道,振幅最大的是丙编钟,因此敲丙编钟用力最大。
[2]当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时,其音色会与其他编钟不同,其波形图也会有所不同;结合上面的波形图知道,丁编钟的波形图在形状上不同于其他编钟,因此丁编钟有裂痕。
[3]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所以处理后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高。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频率无关,所以处理后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
19. 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高悬的大镜是___________镜,插秧人在大镜中成___________的像(填“正立”或“倒立”),若插秧人距离大镜5m,则镜中的像距离插秧人___________m,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平面 ②. 正立 ③. 5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高悬的大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像,所以是平面镜。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插秧人在大镜中成正立的虚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若插秧人离镜5m,则他的像离镜也是5m。
[4]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大镜的高度改变,像的大小不变。
20. 如图示,用自制的小孔成像装置观察烛焰,薄膜上的像是______的(填“正立”或“倒立”),若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左移动内筒,则烛焰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天气晴朗的夏天在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光斑的形状是______。(最后一空选填“树缝的形状”、“三角形”“圆形”)
【答案】 ①. 倒立 ②. 变小 ③. 直线传播 ④. 圆形
【解析】
【详解】[1] 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 若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左移动内筒,则光线会聚的早,烛焰的像变小。
[3][4] 天气晴朗的夏天在树荫下的光斑也是小孔成像的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圆形的。
21.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其中折射角等于______度,______是空气和水的界面,界面的______侧是空气(选填“上”、“下”、“左”或“右”)。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20 ②. BE ③. 左 ④. 变大
【解析】
【详解】[1][2][3]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F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GD为法线,则BE为界面,OC为折射光线,则折射角大小为
入射角大小为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线是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4] 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和折射角均变小,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大。
22. 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则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横向放大,该过程中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该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______(填“”、“”或“”)。若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______”一些(填“胖”或者“瘦”)。
【答案】 ①. 凸 ②. 会聚 ③. ④. 瘦
【解析】
【详解】[1][2]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满足凸透镜的特点,起到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3][4]由于看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若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即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
23. 小明陪着妈妈散步时,先后连续拍了两张远处的街景照片,如图所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的;若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的;若以路灯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轿车司机常常通过后视镜来观察车后的情况,这是因为后视镜是___________镜,能够扩大视野。
【答案】 ①. 左 ②. 右 ③. 静止 ④. 凸面
【解析】
【详解】[1]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第一张图中大卡车尾部与路灯对齐,第二张图大卡车尾部在路灯左侧一段距离处,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2]若以小轿车为参照物,第一张图中大卡车在小轿车的左侧,第二张图大卡车在小轿车的右侧,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
[3]若以路灯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4]小轿车司机常常通过后视镜来观察车后的情况,这是因为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物体成缩小的虚像,能够扩大视野。
24. 如图所示,S点为平面镜前跳棋子的位置,P为人眼的位置,请在图中完成人眼在P点看到跳棋子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先作出S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与镜面的交点O即为反射点,连接即为入射光线,即为反射光线,故作图如下:
25. 如图,请将凹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详解】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计26分)
2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竖直架在纸上。实验中选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
(2)点燃玻璃板前方的蜡烛,把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来回移动,直到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______(“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若光屏上不能看见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③. 不透过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1]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使物体成像,能看到前面物体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也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蜡烛代替了蜡烛的像,且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3]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要看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像,所以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4)[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故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蜡烛的像位置不变。
27.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2)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已经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①. 不是 ②. 小 ③. 40.0 ④. 0.5 ⑤. 0.3 ⑥. 大
【解析】
【详解】(1)[1] 由图知,小车沿直线下滑过程中,AB段距离较短,但所用时间较长;BC段距离较大,所用时间较少,所以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可以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3][4][5]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为
在BC段运动的路程为
在BC段运动的时间为
则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
所以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3)[6] 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已经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偏小,根据可知会使所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
28.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选用了烛蜡、冰作为实验对象,并设计了如图甲、乙实验装置。
丙
(1)安装图甲装置的过程中应该先确定______(选填“A”“B”或“C”)的位置;
(2)正确安装装置后开始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实验数据,记录的数据如表丙所示;
①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烛蜡和冰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②加热的第6min,冰处于______状态,进一步分析可得,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
(3)若实验中将乙图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4)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烧杯中的冰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并绘制成如图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DE段是该物质的______过程(填“熔化”“蒸发”或“沸腾”),由图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一标准大气压。(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答案】 ①. C ②. 冰 ③. 熔化时温度不变 ④. 固液共存 ⑤. 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⑥. 不会 ⑦. 沸腾 ⑧. 低于
【解析】
【详解】(1)[1] 由于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所以安装图甲装置的过程中应该先确定C的位置。
(2)[2][3] 由表格数据可知,冰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烛蜡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4][5] 加热的第6min,冰仍在继续熔化,属于固液共存态,进一步分析可得,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6] 若实验中乙图中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温度会逐渐达到沸点,但是因为与烧杯中的水不存在温度差,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4)[7][8] BC段是冰的熔化阶段,熔化完成后继续加热,水最终会沸腾,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DE段是该物质的沸腾过程;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2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他可以将蜡烛向_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用手遮挡到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光屏上的像会___________(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
(3)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8cm B.10cm C.12cm D.15cm
(4)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45cm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此时应从凸透镜___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答案】 ①. 上 ②. 缩小 ③. 变暗 ④. C ⑤. 左 ⑥. 近视 ⑦. 见解析 ⑧. 右侧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像在光屏的上方,可以将光屏或蜡烛向上调节。
(2)[2] 由图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知道,u>2f,所以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3]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3)[4]由图知道,此时物距为
50.0cm-20.0cm=30.0cm
此时u>2f,即
30.0cm>2f-------①
像距
v=70.0cm-50.0cm=20.0cm
此时2f>v>f,即
2f>20.0cm>f-------②
由①②解得
10cm<f<15cm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①[5]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故应调整光屏向左移动。
②[6]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若要成清晰像,光屏应向左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5)[7][8]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物体在一倍的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像和物体同侧,故需要在右侧透过透镜直接观察。
四、综合题(共1小题,计8分)
30. 暑假里小明一家要乘G58次列车从西安到北京旅游,他们从家出发乘坐汽车前往西安高铁北站,在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G58次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1)在不超速的前提下,从该交通标志牌处到达西安高铁北站,至少需要多少min?
(2)G58次列车从西安北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假设G58次途中以180km/h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039m的大桥,用时25s,求G58次列车车身长度。
【答案】(1)30min;(2)290.7km/h;(3)211m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知道,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60km/h,从该交通标志牌处到达西安高铁北站的路程为s=30km,由知道,从该交通标志牌处到达西安高铁北站,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2)已知从西安北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为s′=1216km,所用时间为
则G58次列车从西安北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
(3)根据题意知道,G58次列车经过大桥的速度为
所用时间t″=25s,由知道,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则列车的车身长度为
答:(1)在不超速前提下,从该交通标志牌处到达西安高铁北站,至少需要30min;
(2)G58次列车从西安北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290.7km/h;
(3)G58次列车车身长度是211m。0
1
2
3
4
5
6
7
8
9
10
25
27
30
33
36
40
44
48
52
57
61
0
0
0
0
0
0
0
1
2
车次
发站
发车时间
到站
到站时间
运行距离
G58次
西安北
14∶26
北京西
18∶37
1216km
陕西省西安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pdf、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