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03《爱莲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展开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被环境影响,保持清白、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与厌恶。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的哪些品质?
[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的品质;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质角度写出了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
3.文末作者以一个感叹词“噫”引出所感叹的内容,请谈谈你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答案]一叹爱菊花的人,即真正的隐士太少;二叹爱莲的人,即像“我”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非常少;三叹爱牡丹的人,即世间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进而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运用反问句式,突出强调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的人生态度。
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爱菊”代表限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2.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两人在处世态度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他们都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选择了归隐;而周敦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作者对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答案]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保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朗读文章,说说本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本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品质,含蓄地表达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进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3.作者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
[答案]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篇末将牡丹移至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讽刺,深化文章主旨。
4.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案]“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语段拓展对比(一)
【甲】原文
【乙】世有四君子,梅为其一焉。然则兰竹畏寒,至于三九,皆伏不出。菊者,虽花中隐士,妖娆甚于清高。惟梅立于冰雪之原,傲于寒风之中;其心不高,气不娇;缟素竞与世俗而万艳其黯,曲枝不折霜雪而根正骨刚,是谓之真君子也!
噫!唔孰与同,引为知己也!
(《梅说》)
1.(内容理解类)甲文中,作者用语极为简练,但是意蕴丰厚。请简要分析“鲜”与“众”的表达效果。
2.(情感态度类)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写作技法类)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暗含讽刺意味。既叹像陶渊明这样避世而保持独立人格的人太少,又叹世间爱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人太多。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梅花不屈不挠、刚正不阿、谦虚等高尚品质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的渴望之情。
3.示例1: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甲文中,作者借“莲”这一意象,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乙文中,作者借“梅”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对梅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等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与自己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之情。
示例2:都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甲文中,在写莲时用菊花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莲的高尚。乙文中,在写梅时,用兰、竹、菊做反衬,表达对梅花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等高尚品质的赞美。
[参考译文]
【乙】世上有四位君子,梅花就是其中一位。然而,兰花和竹子畏惧寒冷,到了三九严寒天,都隐藏不出来。菊花,虽然是花中的隐士,但是它的妖艳妩媚超过清高。只有梅花傲立于冰天雪地中,傲立于寒风之中:它的心不高傲,脾性不娇气;(用)素雅的颜色和世间的俗花争美,其他的花都暗淡无光了,弯曲的花枝不因霜雪而折断,根基正直,气骨刚强,所以(可以)说它是真正的君子啊!
唉!谁和我的爱好相同,可以作为我的知已啊!
语段拓展对比(二)
【甲】原文
【乙】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韩愈《师说》)
1.(内容理解类)语段【甲】中,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一类人?
2.(情感态度类)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写作技法类)“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代的杂文相似,多借一事或一物来谈看法,篇幅不长。请比较同为“说”的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答案]1.君子应是这样的人,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的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所诱导,说法很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要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3.《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花,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师说》选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批判士大夫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之不复”的真正原因。
[参考译文]
【乙】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称“老师”称“弟子”等,就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嘲笑。问那些嘲笑者(嘲笑的原因),他们就说:“他与他年龄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4《马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4《马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8页。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2《北冥有鱼》-【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2《北冥有鱼》-【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7页。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1《小石潭记》-【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1《小石潭记》-【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