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06《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展开[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文中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山水相映之美。比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②缤纷的色彩之美。比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绚丽动人,美不胜收。③晨昏变化之美。比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④动静相衬之美。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行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歌为静,猿鸟乱鸣为动;太阳即将落山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比较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2.作者写景用词极为精妙。请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进行分析。
[答案]该句从仰视、俯察两种角度,极写山峰之高、流水之清,寥寥八字就包含山峰、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可谓精妙。
文章是如何描写一日之内景色的丰富变化的?
[答案]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清晨猿啼鸟鸣此起彼伏的声音变化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即将消散的薄雾、傍晚红日西沉、鱼儿竞相跃出水面的景色变化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出了一日之内景色的丰富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语段拓展对比(一)
【甲】原文
【乙】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节选《黄山游记》钱谦益)
1.(内容理解类)甲文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川之美”体现在哪里?(可用原文语句作答)
2.(情感态度类)同样描绘“山川之美”,两个语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写作技法类)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甲文,“清流见底”“沉鳞竞跃”;乙文,“水之激射奔注”
2.甲文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或: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乙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异美景的赞美之情。
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比如甲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中的“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
[参考译文]
黄山的奇特,因为那里的泉,因为那里的云,因为那里的松。水奇,没有比白龙潭更奇的了;泉奇,没有比汤泉更奇的了,它们都环绕着黄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扣白云溪则向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条小溪都流淌在山脚下。山谷中空空荡荡,是水,填满了山的腹部,一条条小溪在喷溅,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
黄山极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气聚集从山中涌出,游荡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间飘荡,每每望见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条长长曲飘带,却不能到达它的顶峰,过了一段时间,云气腾涌弥漫,合拢成一片,遮住下面的天空,山峰却矗立在白云之上。铺展开来的云朵,放眼望去,就像天海一样波澜壮阔,忽然之间,又一下子散开,好比是受惊的野鸭和兔子,顷刻之间逃得无影无踪。黄山诸峰高高地耸立在云层之外,天空是那么辽阔高远,是因为云气无所依附。
语段拓展对比(二)
【甲】原文全文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1.(内容理解类)甲乙两文同时都写到了“游鱼”,请说说分别写出了游鱼的什么特点?
2.(情感态度类)“卒章显志(情)”是写景文常用写法,请结合甲乙两文最后一句话,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3.(写作技法类)阅读甲乙两文,说说在描写景物时,两个语段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1.甲文写出了游鱼“欢快活泼”的特点;乙文写出了游鱼“数量多,耀人眼目;大鱼安静,小鱼活泼”的特点。
2.甲文:借林泉高士谢灵运来感叹今人的粗鄙,隐含自豪之意,也表达了自己欲与谢公比肩的心意;乙文:通过作者对鱼儿“静躁关其老少耶”的思考,可以看出作者在观赏游乐时心情闲适愉悦。
3.甲文主要为概述,寥寥数字就勾勒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昏变幻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兼顾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乙文则从小处着眼,抓住最具特色的事物——泉水和游鱼,描写细腻生动,活灵活现。
[参考译文]
【乙】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4《马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4《马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8页。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2《北冥有鱼》-【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2《北冥有鱼》-【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7页。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1《小石潭记》-【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1《小石潭记》-【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