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展开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遗传物质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由不能水解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B. 都是由含氮、磷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C. 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D. 都具有复杂且多样的空间结构
【答案】C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
2、细胞内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单体是脱氧核苷酸,含有N和P,脱氧核苷酸可以进一步水解为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不一定还有P,B错误;
C、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D、人体细胞内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蛋白质具有复杂且多样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C。
2. 外泌体是指由细胞产生,释放到细胞外的包含了RNA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小膜泡,其形成过程如图。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释放外泌体,它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所携带的物质传递到靶细胞并改变其生物学功能。下列关于外泌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外泌体产生及释放过程中均有细胞膜面积的变化
B. 经④加工的蛋白质可沿着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⑤运输至晚期内体
C. 追踪外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转移途径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D. 外泌体能与靶细胞融合可能与其表面的信号分子有关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②为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③为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④为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⑤为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⑥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据图可知,外泌体最初是由细胞膜内陷形成早期胞内体,最后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均有细胞膜面积的变化,A正确;
B、图中从细胞器④高尔基体出来的蛋白质往往要在驱动蛋白的作用下,沿着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⑤细胞骨架运动,运输到晚期内体,B正确;
C、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故可用同位素标记法来追踪外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转移路径,C错误;
D、据图及题意分析可知,外泌体能与靶细胞融合可能与其表面的信号分子有关,D正确。
故选C。
3.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非自然固碳的淀粉合成途径(ASAP),完成从CO2到淀粉的合成。该人工合成途径只需11步反应,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图中甲、乙途径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ASAP,I和Ⅱ是叶绿体中的特定结构。对两个途径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SAP过程与结构Ⅱ内暗反应一样都能循环进行
B. 与光合作用一样,ASAP过程中CO2转变为淀粉也储存了能量
C. ASAP的三碳聚合过程在叶绿体结构I上进行时需NADPH作还原剂
D. 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ASAP积累的淀粉量与植物光合作用时相等
【答案】B
【分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结合,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CO2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故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
【详解】A、结构Ⅱ为叶绿体基质,其中进行暗反应,也叫卡尔文循环,ASAP过程中没有C5的再生,淀粉也不能转变为CO2,与暗反应不一样,不能循环进行,A错误;
B、ASAP过程中CO2转变为淀粉,将光能转变为淀粉中的化学能,B正确;
C、ASAP中三碳聚合是将C3聚合成C6,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在结构I类囊体膜上产生NADPH,在结构Ⅱ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3到C6的还原,NADPH做还原剂,C错误;
D、淀粉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产生量-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在植物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细胞呼吸,而在人工途径中只模拟光合作用过程,没有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ASAP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多,D错误。
故选B。
4. 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关于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详解】A、公鸡的成熟红细胞含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不宜作为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实验材料,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A错误;
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应使用层析法,B错误;
C、豌豆属于雌雄同株植物,其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不能用于证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用果蝇做杂交实验,C错误;
D、用放射性3H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可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D正确。
故选D。
5. 核仁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呈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核仁组成成分包括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目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下列有关核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是细胞核内合成某种RNA和核糖体蛋白质的场所
B. 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比唾液腺细胞的大
C. 核仁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在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
D. 核仁的大小可以作为真核细胞代谢强弱的重要指标
【答案】D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A、核仁是合成某种RNA和形成核糖体的场所,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与唾液腺细胞相比,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较多的分泌蛋白,因此唾液腺细胞的核仁更大,核孔更多,B错误;
C、核仁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分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真核细胞代谢强弱与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目有关,一般来说,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越大,线粒体数目也越多,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周期的长短受细胞种类影响,与环境无关
B. 细胞周期被人为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C. 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答案】D
【详解】A、细胞周期的长短受细胞种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A错误;
B、细胞周期被人为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错误;
C、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7.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c段表示分裂间期,发生DNA分子的复制
B. cd段表示分裂前期,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
C. de段表示着丝粒的分裂
D. ef段染色体和DNA数目是cd段的一半
【答案】C
【分析】分析曲线图: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ac段表示间期,其中bc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
B、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核DNA,表示分裂前期和中期,B错误;
C、e点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核DNA,说明de段表示着丝粒的分裂,C正确;
D、e以后染色体加倍,核DNA含量不变,ef段未完成细胞分裂,故染色体数是cd段的2倍,核DNA数量与cd段相同,D错误。
故选C。
8.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培养是为了获得生长健壮的根尖
B. 剪取2~3mm根尖是因为洋葱的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分生区
C. 用清水对染色后的根尖进行漂洗是为了洗去多余的甲紫溶液
D.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时应在分生区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计数以减小误差
【答案】C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详解】A、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培养是为了获得生长健壮的根尖,通常将洋葱根培养至1~5cm长时,剪取生长健壮的根尖2-3毫米进行实验,A正确;
B、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正确;
C、装片制作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C错误;
D、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时应在分生区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计数以减小误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C。
9. 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诱导形成其他类型的细胞,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至f过程均属于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内的核基因相同
B. 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会发生变化
C. c过程形成富含脂肪的细胞时核DNA含量稳定
D. f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中部分具有细胞周期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f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得到的子细胞部分仍能进行有丝分裂,a、b、c、d、e过程是细胞分化,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DNA的含量不变,RNA种类和含量都会发生改变。
【详解】A、a至e过程属于细胞分化,而f为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核基因相同,A错误;
BC、b、c是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种类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生的RNA种类和数量不同,核DNA含量不变,由此可见,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会发生变化,BC正确;
D、f为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的细胞有的具有细胞周期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有的则进行细胞分化实现细胞功能专一化,D正确。
故选A。
10. 人体中红细胞的寿命最长,一般可以达到100~120天,但白细胞的寿命一般为7~14天。血液中减少的血细胞可以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的骨髓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由基因调控
B. 红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C. 造血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分化程度不同
D. 骨髓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受基因的控制,A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B错误;
C、分化过程中核基因组成不变,但是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骨髓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是连续的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B. 细胞分化过程是细胞核中的某些基因丢失或甲基化的结果
C. 细胞衰老由一个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
D. 人体细胞感染病原体后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分析】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不包含间期,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不是某些基因丢失或甲基化的结果,B错误;
C、细胞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一系列突变而引起,而细胞衰老的原因包括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等,C错误;
D、人体细胞感染病原体后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D正确。
故选D。
12. 孟德尔以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研究表明,控制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上,具体见下表。若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最适宜选取的性状组合是( )
A. 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
B. 豆荚的形状和茎的高度
C. 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
D. 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
【答案】D
【分析】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详解】A、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对应的基因均位于1号染色体上,即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豆荚的形状和茎的高度对应的基因均位于4号染色体上,即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对应的基因均位于4号染色体上,即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对应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13. 有同学分析了以下三组研究数据:①一块较为封闭的地里有一些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该同学随机选取该地30株红花植株让其自由交配,发现子代红花:白花=15:1;②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F3中开紫花的植株和开白花的植株的比例是9:7;③两株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让F1自交→F2紫花:蓝花=9:7。根据上述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
A. 以上三组数据反映三种植物花色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以上三组数据反映三种植物花色的遗传都只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 第①②组可能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第③组花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 如果只选取①中的1株红花植株让其自交,子代红花:白花也是15:1
【答案】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C、①中由于红花随机交配后代有白花,则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若花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种群中的红花有AA和Aa,随机选取的30株红花植株实际上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设该30株红花中,杂合子Aa占X,且Aa有一半的配子为a,a的雌雄配子结合则可以产生白花后代aa,则可根据子代白花aa占1/16,列出方程:(1/2X)2=1/16,从而计算出X=1/2,则说明该同学选取的30株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各占一半,即AA:Aa=1:1。即①中花色的遗传可以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②中豌豆的紫花、白花性状若用一对等位基因B/b表示,则自交F3中杂合子占比为(1/2)3=1/8,纯合子占1-1/8=7/8,其中纯合子BB和bb各占7/8的1/2,即7/16,则红花B-:白花bb=(1-7/16):7/16=9:7,这能说明豌豆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中杂种F1紫花自交,F2出现了9:3:3:1的变式性状分离比9:7,这一比例可体现F1紫花产生了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③中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①和②的数据可说明花色的遗传至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分离定律,第③组花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C正确;
D、若①中植株的花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只选取①中的一株红花植株自交,若这株红花是AA,则子代全是红花;若这株红花是Aa,则子代红花:白花=3:1,不会出现单株红花自交后代红花:白花=15:1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研究发现,同一细胞的不同部位,线粒体的数量都不尽相同;细胞中既有衰老退化线粒体的清除过程,也有新线粒体的分裂产生过程。下图为线粒体分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肠腔侧和基底侧(靠近毛细血管)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B. 线粒体衰老退化后最终会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C. 内质网选择性的包裹线粒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线粒体的分裂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符合分离定律
【答案】AB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分析题图可知,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M蛋白和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详解】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肠腔侧和基底侧(靠近毛细血管)均含有较多的线粒体,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物质提供能量,A正确;
B、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B正确;
C、内质网小管选择性地包裹线粒体通过膜上蛋白质实现,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在内质网参与下,线粒体的分裂能实现,但遗传物质是随机分配的,未必能均等分配,D错误。
故选AB。
15. 巴斯德发现氧气会抑制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即氧气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糖酵解是指葡萄糖的分解,最终产物是丙酮酸)产物的积累,这种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研究发现,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ADP对其有激活作用。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因含有不同的蛋白质而对C3(丙酮酸)等物质的通透性差异较大。分析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酵解过程在线粒体内完成
B. 孔蛋白是一种通道蛋白,丙酮酸和H+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外膜
C. 在H+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丙酮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内膜
D. 供氧充足时,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
【答案】BCD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糖酵解是指葡萄糖的分解,最终产物是丙酮酸,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内完成,A错误;
B、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据图分析可知,孔蛋白是线粒体外膜上的通道蛋白,丙酮酸和H+顺浓度梯度转运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由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因含有不同的蛋白质而对C3(丙酮酸)等物质的通透性差异较大,据图可知,在丙酮酸转运酶的参与下,H+浓度梯度提供丙酮酸跨膜转运的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C正确;
D、供氧充足的条件下,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即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BCD。
16. PEG-6000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不能进入细胞。研究人员用PEG-6000溶液浇灌白刺花,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其对白刺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高倍镜视野下部分细胞图像如图1、图2。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 图1和图2需经解离→染色→漂洗→制片后,直接用高倍镜才能观察到
B. 图1和图2的细胞位于根尖分生区,且显微镜视野下该时期的细胞最多
C. 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无着丝粒,因此可能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
D. 图2的染色体桥的随机断裂会导致子细胞核内染色体结构异常
【答案】CD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制片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两图中的细胞正在分裂,处于分裂期,但视野中应该是间期细胞最多,B错误;
CD、如题图所示,断裂的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有丝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导致核内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桥的随机断裂会导致一条染色体缺失,另一条染色体重复,均会使子细胞核内染色体结构异常,CD正确。
故选CD。
17. 果蝇唾腺染色体(如图1),是唾腺细胞分裂永久停留在间期时细胞核中出现的巨型染色体,属于多线染色体。果蝇的多线染色体都是经过大约9个循环的复制产生的,新的复制体总是沿其全长整齐地与原来的染色体并列着的,所以每条多线染色体至少包含了500-1000条单染色体(DNA纤丝)。图1箭头所指为多线染色体上出现的胀泡结构,图2、3分别为该部分的局部放大和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线染色体处于永久间期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B. 多线染色体与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相比,染色质丝螺旋化程度低
C. 胀泡区之外的区段上的DNA片段均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 胀泡结构内有唾腺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答案】BD
【分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详解】AB、多线染色体处于永久间期,不进入分裂期,但多线染色体缆状的巨大染色体,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线染色体与处于分裂中期(已高度螺旋)的染色体相比,染色质丝螺旋化程度要低,A错误,B正确;
CD、据图3可知,胀泡附近有mRNA-酶颗粒存在并与多线染色体结合,说明胀泡为转录的活跃区段,其中的基因为唾腺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但是胀泡区之外的区段上还是存在基因,且可能在其他分化的细胞中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8. 肝豆状核变性是13号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负责Cu2+转运的蛋白功能减弱或消失,使Cu2+在肝、肾等中积累而损害健康。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肝豆状核变性的儿子。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检测方法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2/3
B. 若父母生育第三孩,此孩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
C. 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2
D. 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避免基因歧视
【答案】AB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儿子,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3号上,故该病受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父母的基因型为杂合子Aa,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显性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A正确;
B、若父母生育第三孩,此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型为杂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概率为1/4+2/4=3/4,B正确;
C、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 Aa,将该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3,C错误;
D、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属于隐私,应受到保护,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为9913万公顷,农作物难以生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出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可以用一定浓度的海水直接灌溉。这一成果可以提高盐碱地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两种海水稻甲、乙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更适合在盐碱滩涂地(光照充足)生长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该海水稻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_。某科研小组推测可能是因为该种海水稻的叶绿素含量更高,设计以下实验并验证:取等量的、生长发育良好且基本相同的__________植株叶片,分别用___________提取并分离叶片中的色素,比较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过多的自由基会影响细胞代谢,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可清除细胞内自由基。若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碱环境处理海水稻和普通水稻,并测定细胞中SOD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甲 ②. 光合色素 ③. 水的光解、ATP的合成 ④. 甲、乙 ⑤. 无水乙醇 ⑥. 最下面2条色素带的宽窄(含量)
(2) ①. 两种水稻细胞中SOD含量都有上升,但海水稻细胞中上升较为显著 ②. SOD增多,利于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从而有利于细胞抵抗盐碱环境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由于水稻甲的光饱和点远高于海水稻乙,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海水稻甲的光合速率较大,更适合在盐碱滩涂地(光照充足)生长的是甲海水稻。该海水稻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ATP的合成。为验证该种海水稻更适合在盐碱滩涂地(光照充足)生长的原因是由于该种海水稻中的叶绿素含量更高,则取等量的、生长发育良好且基本相同的甲、乙海水稻是叶片,分别用无水乙醇提取并分离叶片中的色素,比较最下面2条色素带的宽窄(含量)。
【小问2详解】
分析图2可知,两种水稻细胞中SOD含量都有上升,但海水稻细胞中上升较为显著,因为SOD增多,利于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从而有利于细胞抵抗盐碱环境。
20. Hela细胞是1951年从一位美国黑人妇女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宫颈中分离得到的宫颈癌细胞,图甲为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及各时期时间。cAMP(环化腺苷一磷酸)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化学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Hela细胞的G2/M/G1期的进程均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Hela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据图甲可知,用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装片,大部分细胞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期。下列细胞中可能具有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
①造血干细胞②根尖分生区③初级卵母细胞④受精卵
(2)图乙中酶A和ATP水解酶是不是同一种酶?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如果信号分子1对细胞的影响占优势,则停留在S期的细胞数量会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有丝分裂 ②. A ③. ①②④
(2) ①. 不是 ②. 两种酶催化ATP水解的产物不同
(3)减少
【分析】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依据图甲可知A时期为G1期时间长度为12.1h ,B时期为G2期,时间长度为2.1h,C时期为细胞分裂期时间长度为0.5h。根据图乙可知,信号分子1促进cAMP的形成,信号分子2抑制cAMP的形成。
【小问1详解】
Hela细胞属于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因为该细胞周期中A期时间最长,所以用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装片,大部分细胞处于图甲中的A时期;造血干细胞、根尖分生区和受精卵都可能会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这些细胞都可能具有细胞周期。
【小问2详解】
图乙中的酶A和ATP水解酶不是同一种酶因为两种酶催化ATP水解的产物不同。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信号分子1可以激活酶A,酶A催化ATP水解产生cAMP。
【小问3详解】
cAMP对Hela细胞的G2/M/G1 期的进程均有抑制作用,所以当信息分子1对细胞的影响占优势时,处于G2/M/G1 期的细胞数目会增加,则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21.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分裂的某植物细胞(2n=24),结果细胞质不能正常分裂,从而形成“双核细胞”。下图表示该植物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曲线中,虚线表示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AB段内细胞核中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
(2)de段的数量变化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_。
(3)“双核细胞”的出现发生在曲线____________段,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染色体 ②.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着丝粒分裂 (3) ①. fg/EF ②. 48、0、48
【分析】据图可知,实线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的变化曲线,虚线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曲线,AB(ab)表示分裂间期;BC(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CD(cd)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DE(ef)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EF(fg)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分裂间期DNA复制后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并不加倍,因此实线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AB段表示分裂间期,间期时细胞内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完成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适度生长。
【小问2详解】
从d到e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小问3详解】
细胞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细胞核,但细胞质不能正常分裂,由此形成“双核细胞”,由此可知“双核细胞”的出现发生在曲线的fg段。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即24×2=48条,后期着丝粒已经分裂,因此此时不存在染色单体,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等,因此DNA数目是48个。
22.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基因控制雌花花序,F基因控制雄花花序,基因型eeff个体为雌株。现有纯合植株甲、乙和丙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雌株甲×雄株乙,得到F1,F1随机授粉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实验二:从实验一的F1中选取一株植株丁×雌株丙,得到F2。
(1)实验一所收获的F1是从植株___________(填“甲”或“乙”)上收获,理由是____________。F1的表型__________,F2的雌株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雌株丙的基因型可能与甲相同,也可能与甲不同,可以从F2的表型及比例进一步确定,应从植株_____________(填“丁”或“丙”)收获F2单独种植,统计其表型及比例。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雌株丙的基因型与甲不同;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雌株丙的基因型与甲相同。
【答案】22. ①. 甲 ②. 甲作为母本,有雌花花序,受精结实后结为果穗 ③. 雌雄同株 ④. 1/2
23. ①. 丙 ②.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 ③. 雌雄同株:雌株=1:1
【分析】根据题意,E和F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F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则eeF_为雄株,E_ff或eeff为雌株,E_F_为雌雄同株。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E和F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F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则eeF_为雄株,E_ff或eeff为雌株,E_F_为雌雄同株。实验一所收获的F1是在母本植株即甲上收获的。甲作为母本,有雌花花序,受精结实后结为果穗。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可以推测F2的基因型是EeFf,表现型是雌雄同株。F2的雌株有1EEff、2Eeff、1eeff,因此纯合子的比例是1/2。
【小问2详解】
甲的基因型是EEff,实验二中,雌株丙的基因型可能与甲相同,也可能与甲不同,即丙的基因型是EEff或eeff,丁的基因型是EeFf,因此可以让丁做父本与丙做母本进行杂交得F2来判断,所以要去植株丙收获F2统计表现型及其比例,如果丙的基因型是eeff,那么F2是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如果丙的基因型是EEff,那么F2是雌雄同株:雌株=1:1。
23.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珠蛋白是由两对不同的珠蛋白链(a链和β链)组成的四聚体。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一种或几种正常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疾病。某女性的父母、外祖父母均表现正常,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其母亲有一个妹妹早年因地中海贫血症而死亡。她和恋人大华(表现正常)结婚后想孕育一个健康孩子,但她担心自己可能携带有地中海贫血症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血红素分子局部示意图,其中A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__,如果人体缺乏该元素,可能会导致人体患__________。
(2)地中海贫血症的致病基因(用T、t表示)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3)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为了确定她的基因型,可提取其体细胞的DNA进行基因检测。一般不会从成熟红细胞中提取DNA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经过基因检测,该女性确实携带有地中海贫血症基因。为了优生优育,医生建议。大华也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Fe ②. 缺铁性贫血
(2) ①. 常 ②. 隐性 ③. 该女性外祖父母表型正常,却生有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①. TT或Tt ②. 人的成熟红细胞一般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无法提取到大量的DNA
(4)若大华也携带有该致病基因,则他们生下的孩子患病概率较高(或1/4)
【分析】根据题意,“某女性的父母、外祖父母均表现正常,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其母亲有一个妹妹早年因地中海贫血症而死亡”可知,地中海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血红素中的A指的是Fe,如果人体缺乏Fe元素,可能会导致人体患贫血。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该女性的外祖父母均正常,但是其母亲有一个患病的妹妹,据此可以确定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3详解】
由于该女性的母亲的基因型是TT或Tt,其父亲不带有致病基因,故其父亲为TT,因此,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TT或Tt。对其DNA进行基因检测时一般不会从成熟红细胞中提取DNA的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DNA极少。
【小问4详解】
如该女性确实携带有地中海贫血症基因。为了优生优育,大华也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大华可能是携带者,如果他是携带者,则他们的子女会可能出现患者。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选项
研究内容
实验材料或方法
A
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B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差速离心法
C
证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用豌豆做杂交实验
D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放射性3H同位素标记
植物的器官
相对性状
所在染色体编号
花
花的颜色
1号
花的位置
4号
果实
豆荚的形状
4号
豆荚的颜色
5号
种子
子叶的颜色
1号
种子的形状
7号
茎
茎的高度
4号
陕西省安康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