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部编版)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8年级下学期《诗经二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8年级下学期《诗经二首》知识点复习梳理,共6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汉代以后称为《诗经》。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 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关雎》同步
品读全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储备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 tiǎ)淑女 好逑(hǎ 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悠哉(yōu zāi)悠哉 芼(mà)
创作背景
《关雎》这首抒情诗选自《诗经·周南》。《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汉、宋以来研究《诗经》的学者,多数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的,诗中的“君子”指周文王,“淑女”指他的妻子太姒,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其实这完全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曲解。现代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吟咏爱情生活的小夜曲或缠绵啡恻的咏叹调。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正是我所喜爱的对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内容梳理
第一章:作者先用比兴开篇,写雎鸠鸟的忠贞来比喻男女之间真诚专一的美好爱情,引发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点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纲目,统摄全文。
第二章:围绕关键词“求”字,写出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的幽思。小伙子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焦灼而苦闷。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的人,写得非常传神。诗中女子的行踪也像荇菜一样捉摸不定,“求而不得,寤寐思服”更体现了男子之不得的忧思。
第三章:表达了小伙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爱慕和美好愿望。他因苦恼而成梦亲近她,爱慕她,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步步推进,表达出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恋与追求。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诗。全诗通过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地追求的描绘,特别是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的直言表白,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满婚姻的美好期望。纵观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
写作手法
(1)运用比兴手法。
(2)重章叠句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默写考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诗句
选择考点
1不是直接表白,而且是想象中求而得之。
2手法起兴,不是比喻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纲目,统摄全文
4注意主旨情感,不是闲适惬意。
5注意虚实写,文中想象部分是虚写,例:琴瑟友之
理解考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描述自己看到了哪些画面?
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尽情狂欢图。
主大公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
(爱恋——相思——梦幻)
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团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荇菜,随着那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见相思之苦。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鼓瑟来示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仔细挑来仔细选,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声里露笑脸。)
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 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除了雎鸠之外,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
(荇菜、水、淑女、睡不着的人)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
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这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叫比兴,“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眼前雎鸠和鸣引发男子对淑女深切的思念和热烈的追求。
《蒹葭》同步
品读全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基础储备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从之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创作背景
《兼葭》选自《诗经·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10 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蒹葭》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情。由于这首诗写得景色凄清,烟波万状;意境朦胧,形象缥缈;似有象征意味,富与神秘色彩,所以《兼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内容梳理
层内顺序(空间) :蒹葭——水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
层间顺序(时间) :白露为霜(一章)——白露未晞(二章)——白露未已(三章)
第一章:这首诗首先从景物描写入手,“兼霞”首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悲凄肃杀的意象,后人多以此来表现苍凉凄清之感。
第二章:这一段运用了反复咏叹的写作手法,通过摇曳的芦苇,叶子上的露珠,以及浩渺的河水,来衬托与“伊人”的不能相见造成的痛苦与无奈,更深入地描绘出主人公的失望。
第三章:此段仍然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承接上一段,进一步描绘出可望而不可即的郁闷心情。
中心思想
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欲见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写作手法
1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起兴
默写考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选择考点
1没有绝望情绪,应是暗含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情绪
2时间是暮秋,不是初秋
3用的是兴的手法,间接抒情,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4注意主旨情感,基调往下
理解考点
诗的每章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1) 展现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2)作用:①起兴句,引起下文。②表明时间的推移,表达主人公的真挚感情。③营造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主人公的凄婉惆怅之情。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描绘出“伊人”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而不可得的无限惆怅、苦闷之情。
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他最后寻到了没有?
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
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侧面烘托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伊人: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主人公: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领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考点-对比鉴赏知识点复习梳理,共21页。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9年级下学期《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复习梳理,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9年级上学期《诗词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