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
展开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节日春节,和古人一样过节,争当最美诗词宣讲员,
(指名宣讲员讲讲《元日》(配视频))
小结:《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思想感情。
过渡:这节课我们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
介绍诗人: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任务一: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诵读
①先来诵读吧!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这两首诗,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诵读,交流评价。(评价: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②过渡:诗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听范读:我们一起听朗诵,试着听出停顿(出示范读视频)谁来说说是如何停顿的?
师生合作读:我们也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行诗的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小结:通过划分节奏来诵读或者唱读,诗歌的韵律出来了吧。
(2)生字词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纷纷 酒家
牧童 遥指 欲断魂
(自由读—指生读—纠正读音—齐读)
(3)想象
同学们,你们在读《清明》这首诗的时候,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啊?
①课件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
时节:节令、季节 纷纷:细雨不停的下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诗句中写了什么景物?雨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评价:是啊,纷纷写出了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朗诵: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板书: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
②课件出示:路上行人欲断魂
欲:将要 魂指情绪、心情。 断魂就是心情惆怅
为什么路上的行人都失魂落魄的样子?
清明是上坟扫墓,对逝去的亲人寄予哀思的日子,再加上天气阴沉沉,细雨绵绵,更加增添凄凉哀伤之感,不禁让人“欲断魂”。
小结:通过品味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打听 询问 遥指:指向远方
诗意: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
指导朗读第3、4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
④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问一答:雨中赶路 雨中问路
任务二:诵背古诗,宣讲中华最美诗词
1.宣讲中华最美诗词
同学们,我们不仅学会借助资料来学习古诗,而且还通过关键词语理解诗意。现在整首诗都明白了,请你背下来,争做最美诗词宣讲人。
2.围绕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拓展清明有关活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初读古诗,读准读通,熟读古诗,自学诗意,品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读成诵.再现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课,一读——解诗题,二读——悟诗情,三读诵诗韵,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三读诵诗韵,课外拓展,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