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溶蚀
C. 冰川侵蚀D. 流水侵蚀
2. 形成乌尔禾魔鬼城地貌的自然环境是( )
A.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 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C. 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D. 冬冷夏热,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
3. 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
A. 西南地区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D. 华南地区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风沙地貌的成因以及在我国的分布。
【1题详解】
魔鬼城是西北地区的风蚀雅丹地貌,其形成主要与风力侵蚀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所以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魔鬼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易形成这种风蚀雅丹,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题意,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点睛】“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江西省上堡梯田兴起于秦汉时期,山上森林茂密,一代代居民在此依山建房、开山垦田,梯田规模逐渐扩大,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灌溉工程典范,2022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图为上堡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梯田中的土壤是( )
A. 人工改良的水稻土B. 有机质丰富的黑土
C. 矿物质多的紫色土D. 透水性较强的红壤
5. 图中传统民居散布在田地中,主要是利于( )
A. 防洪B. 劳作C. 防风D. 旅游
6. 上堡梯田的耕作方式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是( )
A. 筑坝打井,增加水源B. 开垦荒山,增加耕地
C. 培育良种,提升技术D. 自流灌溉,蓄水保土
【答案】4. A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梯田中的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工改良的水稻土,A正确;有机质丰富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不是在江西地区,B错误;矿物质多的紫色土多分布在四川,而不是在江西地区,C错误;透水性较强的红壤分布在南方的低山丘陵处,D错误。所以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古代交通不便,传统民居散布在田地中便于劳作,B正确;传统民居散步在田地中对防洪的影响较小,A错误;防风和旅游不是传统民居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所以选B。
6题详解】
上堡梯田的耕作方式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是自流灌溉,蓄水保土,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山体植被覆盖率高,能够较好的蓄水保土,为耕种提供支撑,D正确;从题干可知,上堡梯田并未筑坝打井,而是自流灌溉,A错误;一直开垦荒山,增加耕地,会造成植被破坏,蓄水保土能力下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错误;培育良种,提升技术为上堡梯田的耕作方式延续千年起到重要作用,而人地协调的耕种方式使得当地未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这才是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读我国云南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鱼苗出售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作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8. 该生产模式的特点是
A.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B. 资源循环利用,体现持续性原则
C. 杜绝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D.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顺流而下好放养到山下稻田中, A错误;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鱼苗,B错误;
C、山腰梯田种水稻,地块小,梯间坡度大不适宜机械化耕种,C错误;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稻田中更多饵料。D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该农业生产系统是一生态农业模式,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专业化程度低;该地使用的是粪便,无污染。故B正确,A、D错误。该农业生产系统虽是一生态农业模式,但不能杜绝农药使用,故C错误。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特点。在山上河谷养种鱼,并不是在居住地附近养殖,所以不是为了捕捞便利;村寨秧田育鱼苗,显然不是卖给自己的村寨,应是拿到外地去这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鱼在田中获食,水稻不仅有水还有鱼为其捕虫、鱼粪还能肥田;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完成下列各题。
9. 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 劳动力需求量大B. 生产规模大C. 技术含量高D. 环境污染较轻
10. 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9. A 10. C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9题详解】
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故选A。
【10题详解】
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和农业用地有一定的损害,故②④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表格资料比较分析,并结合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等基本内容,注意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即可。
“碳中性国家”是指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国家,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回答下列各题
11.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合理开发水能D. 积极植树造林
12.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B.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D.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在机械化耕作的过程中,农机具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措施,B正确;其他选项均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B。
【12题详解】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全球变暖的速度减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减缓,A正确,B错;由于全球变暖的速度减缓,因此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不会变得更加干旱,C错;对植物生长速度以及农作物产量影响不大,D错。故选A。
在“双碳”背景驱动下,锂电作为新能源一个重要分支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湖北省已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是华中地区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基地。近年来,湖北锂电池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汽车业是全球环保先锋,多国政府纷纷表态要全面向新能源车转型。湖北企业未雨绸缪,开始尝试在海外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下图示意湖北锂电池产业链。完成下面小题。
13. 湖北省锂电池价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原因是( )
A. 原料价格下降B. 劳动力价格降低C. 生产规模扩大D. 关税税率下降
14. 湖北锂电池企业在欧洲投资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行清洁生产B. 就近配套车企C. 政府政策支持D. 提高技术水平
15. 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湖北集聚,对湖北锂电池产业的有利影响是( )
A. 扩大城市腹地范围B. 提升城镇化水平
C. 缓解城市环境污染D. 融通产业链上下游
【答案】13. C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从材料“湖北是华中地区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可知湖北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得锂电池价格下降,C正确;材料未提及原料价格变化,A错误;劳动力价格在上升,B错误;国内生产的锂电池不需要交关税,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随着欧洲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锂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大,国产电池通过海运等方式运送到欧洲已不再是最经济的方式,在欧洲建厂被提上日程。湖北锂电池企业选择在欧洲建厂,主要是为了就近配套欧洲车企,需求端和供应端靠近市场是成本最低的,B正确;推行清洁生产是湖北锂电池到欧洲建厂的条件而不是目的,A错误;政府政策支持是条件而不是目的,C错误;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欧洲的技术落后于中国,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锂电池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在湖北集聚,有利于融通产业链上下游,D正确;扩大城市腹地范围和提升城镇化水平属于对湖北的影响,而不是对锂电池产业产生的有利影响,AB错误;锂电池产业污染很小,但仍会产生污染,C错误。故选D。
【点睛】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水资源有效供给是粮食生产的必要需求,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江苏省仪征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缓坡丘陵面积约占80%,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仪征市从“增蓄、节灌”两方面着手,新建或改造塘坝、智能泵站(可根据农作物生长耗水量按需调节供应)、管道灌溉等水利工程。截至2022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75万亩。图示意塘坝、智能调节泵站、管道灌溉景观。
(1)分析仪征市农业发展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2)说明三种水利工程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原理。
(3)简述仪征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少雨季节缺水;丘陵地形排水快,多雨季节雨水留存少;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2)塘坝:集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
智能泵站: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调节泵水量,精准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管道灌溉: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降低水资源浪费。
(3)保证灌溉水量,提高粮食单产;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提升旱涝抗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增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省仪征市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农业区位选择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江苏省仪征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少雨季节缺水,常会造成水资源不足;再则该地缓坡丘陵面积约占80%,丘陵地形排水快,会导致多雨季节雨水留存少;“截至2022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75万亩。”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综上,造成了仪征市农业发展水资源不足。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仪征市从“增蓄、节灌”两方面着手,新建或改造塘坝、智能泵站(可根据农作物生长耗水量按需调节供应)、管道灌溉等水利工程。”塘坝可以收集并集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智能泵站(可根据农作物生长耗水量按需调节供应)所以可以看出,智能泵站有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调节泵水量,精准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所用;管道灌溉可以使水资源通过管道运输到农作物灌溉点,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降低水资源浪费。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而仪征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保证灌溉水量,提高粮食单产,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增产;同时也会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提升旱涝抗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点睛】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下图示意俄罗斯2017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的空间分布。
(1)根据材料简述2000年以来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特点。
(2)据图概述2017年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析甲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
【答案】(1)特点:先降低后增加,人口增长缓慢。
(2)分布特征: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3)自然原因:甲半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水较少;河流结冰期长;沼泽广布,多冻土;生物多样性少,植被生长期短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增长和分布特征,自然环境承载力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整体上人口增长缓慢,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绝大部分中东部及北部地区人口密度为0到6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太平洋沿岸的南部人口密度稍大,西南部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因此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呈现的特点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半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气候环境不适宜;全年降水较少,且温度低河流结冰期长,水环境不适宜;沼泽广布,多冻土,土壤环境较差;生物多样性少,植被生长期短,生物环境不适宜,因此环境承载力低。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虹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喜温凉、水质清新、有微流水的环境。美国犹他州分布有多个高山湖泊,湖中的虹鳟鱼很受垂钓者的喜爱。为保持湖中虹鳟鱼数量,当地政府部门以前定期用马驮来鱼苗在湖泊投放;20世纪50年代后,改用飞机湖上抛鱼,成为湖区一景。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等高线分布及犹他州的地理位置。
(1)简述犹他州湖泊中虹鳟鱼生长的有利条件。
(2)推测犹他州每年定期人工向高山湖泊投放虹鳟鱼苗的主要原因。
(3)分析犹他州高山湖泊由马驮鱼苗投放改为飞机运输投放的原因。
【答案】(1)犹他州湖泊海拔高,水温较低;山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湖泊水流微驷,适宜虹鳟鱼生长。
(2)高山湖泊水温低,虹鱒鱼生长繁殖慢;虹鱒鱼深受垂钓者喜爱,垂钓数量多,导致虹鳞鱼数量减少,破坏湖区生态平衡;虹鱒鱼数量减少,影响(垂钓)旅游业发展。
(3)高山湖泊海拔高,鱼苗从源地到高山湖泊运输路线长;飞机运输投放用时短,鱼苗存活率高;飞机运输运量大,成本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美国本土等高线分布及犹他州的地理位置图为材料,涉及渔场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犹他州等高线在2000米左右,其湖泊海拔较高,水温相对较低,而虹鳟鱼是喜温凉的鱼类;此处位于落基山,属于山区,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对水源破坏较小,水质优良,而虹鳟鱼是喜水质清新的鱼类;湖泊水流流动性较差,流动微弱,而虹鳟鱼是喜微水流的鱼类,故该地适宜虹鳟鱼生长。
小问2详解】
犹他州等高线在2000米左右,其湖泊海拔较高,高山湖泊水温低,虹鳟鱼生长繁殖速度慢;材料提及,“湖中的虹鳟鱼很受垂钓者的喜爱”,虹鳟鱼深受垂钓者喜爱,垂钓数量多,导致虹鳟鱼数量减少,破坏原有的湖区生态平衡;虹鳟鱼数量减少,影响垂钓旅游业持续发展,定期投放虹鳟鱼苗促进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
【小问3详解】
犹他州分布有多个高山湖泊,高山湖泊海拔高,鱼苗从源地到高山湖泊运输路线长,运输中可能会使鱼苗大量死亡;飞机运输速度快,投放用时短,鱼苗存活率高,减少鱼苗浪费;与传统的马驮相比,飞机运输运量更大,提高了投放率,减少了浪费,综合成本更低。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裕尔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内流河,上游地区多低山丘陵,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水漫溢失去河道形成大范围沼泽湿地。图1为乌裕尔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乌裕尔河流域为典型的黑土分布区,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流域内水利工程设施众多,同时由于开发强度较大,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侵蚀沟分布较广,剥蚀表土,降低土壤肥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列为重要任务。图2为流域内多个观测站多年平均气象、水文统计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乌裕尔河流域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
(2)简述乌裕尔河流域兴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3)为实现“生产”、“生态”双赢目标,请简述黑土保护工程宜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温差较大,产生冻融交替,易出现侵蚀沟;春季升温快风力强,流域内泥沙产出较多;夏季降水集中,泥沙易被冲刷。
(2)有利:提供稳定的灌溉用水;减少洪涝灾害。
不利:补给湿地的水量减少;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盐度升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3)推广秸秆还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灌溉农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进田间道路建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乌裕尔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水土流失的原因、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注意题干要求,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乌裕尔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冬季温差较大产生冻融交替,易出现侵蚀沟;春季升温快风力强,风力作用带来大量泥沙物质,流域内泥沙产出较多;夏季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泥沙易被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小问2详解】
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有两面性,有利方面,水库全年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夏季蓄水,冬季放水,提供稳定的灌溉用水;减少洪涝灾害;不利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补给湿地的水量减少,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盐度升高,最终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小问3详解】
结合土壤保护措施所学知识,针对黑土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兼顾“生产”和“生态”,如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合理灌溉农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次生盐碱化的出现;推进田间道路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的常年积水湖泊,素以“华北明珠”而美誉天下。然而,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白洋淀水位一直维持在干淀水位附近。当湖面处于干淀水位时,淀内水面面积仅70km2,容积0.52亿m3。近年来,通过不断引水补淀,白洋淀至今没有出现干涸。(注:平均水深=湖泊体积/湖泊面积;水位指湖面的海拔高度)
(1)在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中,ab段曲线变化异常,简析其原因。
(2)专家建议将白洋淀水位恢复到7.5米左右,分析其理由。
(3)上游水库对白洋淀生态补水的最佳时段是每年的4~6月,试分析选择该时段补水的合理性。
【答案】(1)白洋淀水位7米以上的部分,湖底平坦,当水位从7米开始再往上涨时,大部分湖底被湖水淹没,导致湖面的面积急剧增加,使平均水深的数值下降。
(2)当湖面水位达到7.5米左右时,白洋淀大部分湖盆区域被湖水淹没,湖面恢复到较大面积,其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3)每年4~6月份,正是北方农耕时节,农业需水量大;且由于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加上夏季的雨季末到,降水量少,导致白洋淀的水位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同时,上游水库在雨季来临前提前泄洪放水,预留库容,以便7~8月份雨季的蓄洪。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白洋淀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白洋淀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生态补水等内容,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判断和解释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在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中,ab段曲线平均水深较低;由于平均水深=湖泊体积/湖泊面积,可以看出随着水位的上升湖泊体积增加,平均水深较低,说明湖泊面积在ab段增加得快,由此可以推断在ab段的湖底较平坦,才会导致当水位从7米开始往上涨时,湖面的面积急剧增加。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当湖面处于干淀水位时,淀内水面面积仅70km2,容积0.52亿m3。根据平均水深=湖泊体积/湖泊面积,可得出白洋淀的干淀水位在7.5米左右。由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中可知道当水位在7.5米处往上,平均水深的增加较快,说明在水位在7.5米处往上湖泊面积增加较少,此时湖面已恢复到较大面积,湖泊面积大,能更好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小问3详解】
4-6月需要补水说明此时水的来源少,但消耗多。结合所学可知,4~6月属于春末夏初季节,华北平原春旱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春季是北方农耕时节,农业需水量大;此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春季气温回升,且升温较快,蒸发量加大,但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少,导致白洋淀水位很低;接下来的7~8月是北方的主要雨季,此时补水可以使得上游水库在雨季来临前提前泄洪放水,可以预留库容。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01▲有相关关系,0, 山西省植被地带性研究结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