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1. 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 钢铁B. 玻璃C. 蜡块D. 沥青
【答案】A
【解析】
【详解】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钢铁属于晶体,玻璃、蜡块、沥青都属于非晶体,故选A。
2.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室温度为10℃
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能达40℃,故A符合题意;
B.水的凝固点为0℃,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沸水的温度,为10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的熔点为0℃,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左右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正确.
D.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份答案为C.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正确认识物态变化的类型.
4. 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放热凝固变成了冰,因为冰是晶体,所以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A.由图知,不断吸收热量,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不断吸收热量,熔点为0℃,这是冰的熔化图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改变,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热,温度下降,当温度降低到0℃时,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 景区喷雾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D. 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6.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 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在高山上烧水,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所以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狗伸出舌头喘气,使汗水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狗感到凉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所示的是汽油机工作时某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冲程是吸气冲程B. 该冲程中汽缸内气体被压缩
C. 该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该冲程是靠做功来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由图可知,汽油机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该冲程是做功冲程,汽缸内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C错误;
D.做功冲程是依靠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完成的,其他三个冲程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B. 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C.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燃料温度升高D. 把水放进冰箱冷冻室,水变成冰块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把酒精擦在手背上,酒精汽化时从手上吸热,手背感觉到凉,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人体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感觉暖和,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盒牛奶,放入左右的热水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B. 热水将温度传递给牛奶,使牛奶的温度升高
C. 随着牛奶温度升高,牛奶的内能保持不变
D. 加热后牛奶香气四溢,是因为牛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温度高的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牛奶,使牛奶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故B错误;
C.温度低的牛奶吸收热量,随着牛奶温度升高,牛奶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加热后牛奶香气四溢,是因为牛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扩散到空气中引起嗅觉,故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是2020年3月23日~ 25日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却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 海水的温度比砂石的温度低
B. 海水吸收热量比砂石吸收热量多
C. 海水的内能比砂石的内能多
D. 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却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海水和砂石具有不同的比热容。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1. 下列关于我们身边生活中发生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方的冬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 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 冬天说话时呼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 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咸了,这液化现象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北方的冬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吸热变成气体,这是升华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皮肤表面水分蒸发,蒸发吸热,故B错误;
C.冬天说话时呼出“白气”,“白气”是呼出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咸了,这是扩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12. 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完的墨水瓶盖好盖子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
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墨水瓶加盖后与外界隔绝,所以墨水无法蒸发,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地上洒水感觉凉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夏天,地上洒水感觉凉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A错误;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比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故B错误;
C.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故C正确;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由于冰是晶体,所以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14. 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硝化棉,下压活塞,观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手缓缓下压活塞,看到硝化棉燃烧起来
B.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D.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用手缓缓下压活塞,筒内气体内能不能迅速增大,不能看到干棉花点燃,故A错误;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错误;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C正确;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筒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筒内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故D正确。
故选CD。
15. 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 将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的凝固,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位,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热水倒入碗里时,热量由热水传递到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6.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 ①. D ②. -22 ③. 38
【解析】
【详解】[1]在图1中,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在图2中,第一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20℃以下两格处,示数为:-22℃,是冰的温度;在图2中,第二个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是水的温度。
17. 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①. 液化 ②. 吸收
【解析】
【详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爽.
18. 小红将开水灌入暖水瓶时,发现刚盖住的瓶塞被顶起。在这一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内能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①. 降低 ②. 减少
【解析】
【详解】[1][2]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暖水瓶内的水蒸气推动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9. 如图所示,两名儿童通过不同的途径改变双手的内能。女孩通过 ______方式取暖;男孩通过 ______方式取暖。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做功
【解析】
【详解】[1][2]使物体内能改变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通过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而小女孩是通过用热水取暖,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四、计算题(共6分)
20. 在20℃的室温下,将一壶5kg的水烧开,需吸收多少热量?(在1标准气压下)
【答案】1.68×106J
【解析】
【详解】解: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5kg×(100℃-20℃)=1.68×106J
答: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20℃水烧开需吸收1.68×106J的热量。
21. 小明家用铁皮桶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烧木柴的加热方式,小明观测到某日铁皮桶装满水后,水温从20℃升高到60℃。已知铁皮桶中水的质量为50kg,c水=4.2×103J/(kg•℃),ρ水=1×103kg/m3,问:
(1)当日桶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有多大?
(2)如用燃烧木柴加热,则需完全燃烧2.5kg木柴,这些木柴放出热量是多少?(q木柴=1.2×107J/kg)
(3)使用木柴加热的热效率为多少?
【答案】(1)8.4×106J;(2)3×107J;(3)28%
【解析】
【详解】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4.2×103J/(kg•℃)×50kg×(60℃﹣20℃)=8.4×106J
(2)这些木柴放出的热量为
Q放=m木q木柴=2.5kg×1.2×107J/kg=3×107J
(3)使用木柴加热的热效率为
答:(1)当日桶内的水吸收的热量为8.7×106J;
(2)如用燃烧木柴加热,则需完全燃烧2.6kg木柴3×107J;
(3)使用木柴加热的热效率为28%。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22.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的根据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A.观察到的现象
B.温度计的示数
(4)图乙是依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沸腾图象,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此时气压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高于/等于/低于)。观察图像分析知:水沸腾时,___________;
(5)图丙中A、B是小蕊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答案】 ①. 由下到上 ②. 停表 ③. 减少热量散失 ④. A ⑤. 99 ⑥. 低于 ⑦.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⑧. A
【解析】
【详解】(1)[1][2]实验为了保证加热效果,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安装时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还需要停表来测量时间。
(2)[3]图甲装置中硬纸板作用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3)[4]沸点的高低与气压有关,故不能通过温度来判定是否沸腾,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水底产生,直至水面破裂,故可以通过观察现象来判定水是否沸腾。
故选A。
(4)[5][6][7]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99℃;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8]图A中,气泡越往上越大,是沸腾时的现象,图B中,气泡越往上越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3. “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 ___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 ___________min,第4min物质处于 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第3min时的内能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5min时的内能。
【答案】 ①. 晶体 ②. 0 ③. 4 ④. 固液共存态 ⑤. 小于
【解析】
【详解】[1][2]从图像可以看出,从第2分钟到第6分钟固体的温度保持在0℃不变,说明固体是晶体。
[3]熔化过程从第2分钟到第6分钟,熔化时间4分钟。
[4]第4分钟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固态不断变成液态,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5]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物质在第3min时的内能小于第5min时的内能。
24. 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温度时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来衡量谁吸热能力更强,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___________;
(2)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选填“便于比较”或“控制变量”);
(3)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 ___________更容易控制让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相同;实验中,用 ___________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比较,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答案】 ①. 天平 ②. 控制变量 ③. 电加热器 ④. 加热时间 ⑤. 水
【解析】
【详解】(1)[1]探究“物质吸热规律”实验中,物质的种类是变量,物质的质量、初温需要保证相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天平测量质量,保证质量相同。
(2)[2]在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水和油的种类不同,那么其它的关键性物理量,需要控制相同,比较水和油的质量,加热器需要相同,这么做的目的是保证单一的变量,为了方便研究。
(3)[3][4]电热器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也能够保证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由于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水和油吸收的热量越多,故可以用看得见的加热时间来表示看不见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称为转换法。
(4)[5]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水升温比较慢,则水的吸热能力比较强。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