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金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51,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金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 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估读的越多越好,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
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多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 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漫反射来解释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3. 对以下图所示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份
A.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图丙中,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小噪声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
4.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 物体从距凸透镜8cm移到距凸透镜12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cmB. 7cmC. 10cmD. 16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物体从距凸透镜8cm移到距凸透镜12cm的过程中,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说明物距在一倍到两倍的焦距之间,即可以列等式
整理可得
故选B。
6.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 若换用比较小的平面镜,铅笔也能成完整的像
C.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像垂直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铅笔的大小不变,它的像将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与镜子的大小无关,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仍能成完整的像,故B正确;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即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的像将逆时针转过45°,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BD。
7.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
A. 35℃B. 30℃C. 33℃D. 37℃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答: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由题意可知:该温度计下边第五个格的位置代表0℃,第九十五个格的位置代表100℃,
即该温度计的95-5=90个小格表示100℃,据此可求出一个格代表的度数:
(100℃-0℃)/(95-5)=10/9℃
当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实际温度约为10/9℃╳(32-5)=30℃
故答案】B
8. 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 37℃、37.5℃B. 37℃、38℃
C. 37.5℃、37.5℃D. 37.5℃、3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连接处有缩口,所以水银不能自己回到玻璃泡内,需要甩回去,所以用示数为37.5℃的体温计去测量实际体温是37℃的病人,示数仍是37.5℃,但用示数为37.5℃的体温计去测量实际体温是38℃的病人,由于水银的热胀冷缩,体温计的示数会升高到38℃。
故选D。
9. 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将高度为h的发光柱,置于A点且垂直于主光轴,将光屏放在透镜
A. 左侧适当位第,光屏上会看到一个高度大于h的像
B. 左侧适当位置,光屏上会看到一个高度小于h的像
C. 右侧适当位置,光屏上会看到一个高度大于h的像
D. 右侧适当位置,光屏上会看到一个高度小于h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过10cm刻度,说明该透镜焦距f=10cm.则A点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将高度为h的发光柱置于A点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大于二倍焦距的适当位置,光屏上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 正确,A、B、D错误.
10. 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 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 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 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所以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的液面下方;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的液面上方。
故选B。
【点睛】重点是液化的过程,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哪的水蒸气遇到哪的“冷”而形成,清楚这一点就能明白形成在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了。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医院常利用“B超”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信息
【解析】
【详解】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时,可以获知所检查器官的状况,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2.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向介质乙,两种介质中有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玻璃,MN是其分界面。则图中入射角为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度,甲介质的种类是_________。
【答案】 ①. 50 ②. 60 ③. 玻璃
【解析】
【详解】[1][2]图中甲侧有两条光线,并且与法线夹角都为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甲侧,乙侧只有一条光线,所以乙侧为折射光线,则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3]由于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根据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所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则甲介质为玻璃。
13. 如图,图甲中物体 A 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cm;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45 ②. -4
【解析】
【详解】[1]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最小刻度值为1mm,即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端与0.00cm对齐,末端与1.45cm对齐,故物体长度为1.45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的4个格处,因此它的示数为−4。
14. 如图所示的两幅图中,能反映近视眼成因的是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答案】乙
【解析】
【详解】图甲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乙图,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15. 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缠绕40匝,其缠绕长度为______cm,则铜丝的直径为______μm。
【答案】 ①. 1.60 ②. 400
【解析】
【详解】[1]如图,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细铜丝缠绕铅笔的长度为
[2]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缠绕40匝,则铜丝的直径为
16.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越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了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空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 ①. 1.0×103 ②. 20
【解析】
【详解】[1][2]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由图知道,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1=m1+m杯=40g
即
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2=m2+m杯=100g
即
ρ×80cm3+m杯=100g﹣﹣﹣②
由①②得液体的密度
ρ=1g/cm3=1.0×103kg/m3
代入①得
m杯=20g
17.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的是___.
【答案】 ①. 甲和乙 ②. 甲和丙
【解析】
【详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18. 小村村同学是个爱物理,爱动脑的孩子。一日他和妈妈来到翠湖公园游玩,看到一只海鸥在深为1.5m的湖面上方2m高处飞行,则海鸥在湖中的像离海鸥的距离为______m;海鸥遇到游人便向空中飞去,则海鸥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答案】 ①. 4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已知海鸥距水面2m,则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2m,在湖中的像离小鸟的距离为4m。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海鸥遇到游人便向空中飞去,则海鸥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9. AB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右侧焦点位置。
【答案】
【解析】
【详解】连接,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途径不变,则确定光心为与的交点O,即凸透镜的位置在O点;过B点作AO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于M点,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其焦点,则连接交于F点,F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如下图:
20.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
21.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____(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__;
(3)当水的温度升高到88℃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______℃,该地区的大气压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__现象形成的。
【答案】 ①. A处向上 ②. 78℃ ③. 92 ④. 低于 ⑤. 液化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因此该小组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2)[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78℃。
(3)[3][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5min后水吸热,温度保持在92℃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沸点为92℃;水的沸点低于100℃,该地区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4)[5]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水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2. 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下几个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______(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
(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______(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______(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
【答案】 ①. 下 ②. 10.0(或10) ③. 不动 ④. 变暗 ⑤. 能 ⑥. 正倒
【解析】
【详解】(1)[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该将光屏下移,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能够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如图所示,物距像距都为20cm,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即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
u=v=2f=20cm
解得f为1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或10cm)。
(3)[3]小孔成像时,要想光屏上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则物距应该等于像距;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即光屏应该保持不动。
[4]实验1是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将光线会聚;实验2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光线没有实验1的多,所以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较暗一些。
(5)[5]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才能看得到。
[6]实验1中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它们在正倒、虚实方面有区别。
23. 小兵用图1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
(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有:
①能减缓物体升温速度,便于实验现象观测和数据记录;
②能使物质__________
(2)实验中,他所测得的温度值比真实值要高,则他可能是按图2中的__________(选填“A”、“B”或“C”)方法进行读数的;
(3)他改正了错误的读数方法后,又正确地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
①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时该物质__________(选填“继续”或“不再”)吸热;
【答案】 ①. 受热均匀 ②. A ③. 晶体 ④. 固液共存 ⑤. 继续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不仅能减缓物体升温速度,便于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记录,也能使物质受热均匀。
(2)[2]温度计进行读数时,仰视会使结果偏小,俯视会使结果偏大,小兵可能按A方法进行读数。
(3)[3][4][5]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可知该物质此时属于熔化过程,随着加热进行,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故为晶体。其在第6min处于固液共存态,且继续吸热。
五、计算题(8分)
24. 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多少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510m
【解析】
【详解】解: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t=×3s=1.5s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s=vt=340m/s×1.5s=510m
答:小华距山崖大约510m。
25. 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司机鸣笛8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5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
求:(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远?
(2)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多远?
【答案】(1)200m;(2)1460m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及公式可得,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为
(2)根据公式可得,回声经过的路程为
由题意知,汽车是远离高山行驶,其中车行驶的距离为200m,声音经过的距离为2720m,所以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的距离为
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为200m;
(2)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的距离为1460m。次数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六安市金安区菁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卷,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六安市轻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轻工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B卷)(10月份)(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9J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