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四)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做了几回小官,觉得做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活。他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现实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的诗能够做到这一步。他作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这违反了当时的qū势,所以《诗品》只将他放在中品里。但他后来确成了千古“隐yì诗人之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恬( )美 玄( )理 qū( )势 隐yì( )
(2)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所著的《 》,从文段中可知,陶渊明开创了 诗派,他的诗歌语言特点是 。
(3)“躬耕”在文中的意思是 。
(4)选文提到“田园生活”,下列诗句没有写到这一生活的一项是( )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D.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青春的shá华,端坐巢湖一隅,灵魂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梦幻般的气息中。怀想那些打鱼晒网、采莲割苇的日子;多少次,曾经,一个湖畔少年在漫漫无垠的水域,在飞檐黛瓦,石板桥边;青春校园里一些吴侬软语,一段灿烂、温宛且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红尘中,逐渐演化成逝水一种。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á( )华 一隅( ) 飞檐黛瓦(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漫”在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文段中“漫漫无垠”的“漫”的意思是(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满、遍
C.不爱约束,随便 D.莫,不要
(4)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极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4.同桌因父母工作调动要转去别的学校,他给你的临别赠言上写下“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请你从本诗中选择合适的诗句回赠,并说明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杨银叶
①记忆里,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②那时年少,还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每次听到这句话心里都有点小小的反感,因为每次爷爷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跟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
③小时候,总感觉家里大人有忙不完的活,总感觉大人看见我们小孩子玩耍就老大不乐意,总要逼迫着我们也去忙活。倘若我们流露出丁点儿的不愿意,就要遭到父亲的一顿呵斥,爷爷的一句说辞:“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其实,有哪个孩子愿意顶着毒辣辣的日头,跟着大人一起去地里干活?割麦子,麦芒扎得人胳膊生疼;掰玉米,在高我们一头的玉米秸子里穿梭,闷热难耐;拔花生,弄得满手洗不掉的油绿,弄得满身泥乎乎的土尘;给水稻打农药,在没膝的泥水里跋涉,要忍受呛人的药味,还要担心瘆人的水蛭……
④那时,家里养过牛、马、羊和驴子,这些都是食草动物,除了羊,那几个都是大饭量的。所以每到夏天甚至秋天,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去割草喂牲口,吃不了的草还要晒干,然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当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爷爷都要带我们去割草,一人背一个大筐,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只要有田地有沟渠的地方,我们都去割过草,有时还到邻村的田间地头去割。
⑤既然目的是割草,自然喜欢草多的地方。每每看见大片蓬勃茂盛的草丛,看见谁家田地里长满了杂草,我们都很开心,爷爷也很开心,但是他总要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懒得吧,地都荒了,杂草都长扑腾了。”遇见谁家地里干干净净的,草毛也没有,我们就很生气,爷爷却很高兴,依然会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多勤快,庄稼长得多喜人!”我们有时会忍不住问爷爷:“爷爷,您到底是喜欢草多还是草少?”爷爷就乐呵呵地笑:“都好都好!”
⑥小孩偷人家的瓜果梨桃,故意毁坏别人家的篱笆院墙……爷爷看见了就会大声地制止,还不忘教训人家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你们这是要毁呀!”邻居姐姐每天给瘫痪的姥爷送饭;大叔在河里打捞鱼虾,卖不了就分给大家吃;车子在崖头不好通过,有人过去帮忙……爷爷看见了总要笑呵呵地表扬人家:“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好人总会有好报,你们的善心老天都知晓。”
⑦如今,我们都长大了,爷爷也日渐苍老。每次回家去,跟爷爷拉呱,说起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家庭、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心情烦躁,也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的操心操劳和脾气为什么会时有暴躁。爷爷还是会用这句话来劝导我们,还告诉我们“所有的勤劳都不会白费的,所有的善心也不会白费的”。
⑧是的,爷爷说得对,“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且勤奋地除掉庄稼里的杂草;要想内心不荒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自然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来。
5.本文题目有何含义?
6.年少时,“我”为何听到爷爷说“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这句话就很反感,而长大之后却认为爷爷说得对?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8.第⑤段中为什么爷爷看到谁家的田里长满了杂草也高兴,谁家的地里干干净净也高兴?
9.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爷爷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0.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11.第③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为什么不能删去?
12.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13.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文段画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阅读第六段,请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五、作文
15.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桌竹之属,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典,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道德经》)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 )
(2)桑竹之属( )
(3)阡陌交通( )
(4)悉如外人( )
(5)虽有甲兵( )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8.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1处。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民 至 老 死 不 相往 来
19.【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阅读《马说》选段,回答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材: (2)临:
21.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2.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指什么人?
七、名著阅读
23.我校学生会学习部组织“青春•读书”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探究,完成问题。
(1)下面是某位同学读《傅雷家书》所作的要点概括,哪一项与傅雷对儿子的要求不一致?请结合你的阅读,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与人交往要追求自然率性,拘于礼节则会关系疏离。
B.身处国外要常思国家荣辱,忘记人民则会辜负深情。
C.学习艺术要力求精益求精,骄傲自满则会止步不前。
(2)网上有这样的议论:《傅雷家书》写的都是傅雷教育儿子的内容,适合父母看,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请你极据阅读本书的体验,选择一个角度,对网民的观点进行反驳。
【甲】
①
设酒杀鸡作食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美其服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1.(1) tián xuán 趋 逸
(2) 《经典常谈》 田园 质朴(明白诚恳、朴实无华等也可)
(3)亲身耕种(或:亲自劳作)
(4)D
2. (1)韶 yú yán (2)温宛 温婉 (3)B (4)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不可能不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3.“望”字跨越空间阻隔,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积极态度做了铺垫。 4.选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因为这两句诗与同桌的赠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一扫离别的悲苦惆怅,字里行间蕴含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给同桌以安慰和鼓励。
5.表层含义,地里不种庄稼,就会长满杂草,要想除去田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深层含义是指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 6.小时候爷爷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意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长大以后,理解了父母,明白了爷爷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7.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句子的语势,突出了干活时的劳累与辛苦。这也正是“我们”不愿意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的原因。 8.看到谁家的地里长满了杂草,“我们”就可以割很多的草,爷爷自然高兴;而爷爷看到谁家的地里干干净净,爷爷也高兴,因为他看到这家人勤快就替他们高兴。表现了爷爷的朴实善良。 9.勤劳朴实,爷爷带着“我们”去割草;善良,看到不好的事情要批评,看到善良的人经常夸奖;有教育智慧,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让我们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10.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1.“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若去掉“许多” 则是说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2.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13.作比较,把物候观测使用活的生物和使用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的说明了气象观测使用活的生物要复杂得多,灵敏的多。 14.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5.拆除心墙
高中第一次住宿,远离父母,深深的孤单缠成茧壳包住了我。望着严厉的老师,心中不知不觉筑起一座严实的墙。
“铃——”他踏着欢快的上课铃声信步走来,微挺的啤酒肚,张开如翼的手掌,抑扬顿挫念诗的语气,全班在他的掌控下突然的生龙活虎起来。“嘿,这老师”我在心中暗自道。这是心墙那端的世界吗?
这天是他的晚自习。教室里寂静如湖水。余光里忽然触到一个黑色的背影。是他!
他就这么蹲在讲台上,背对着我们,面向黑板,用那宽厚的手掌托起教案,正细细研读着什么。“凳子呢?”我暗自诧异。他来时已开始上自习,难道是怕打破这安静的氛围?他怎么不说一声呢?
我偷偷地望向那背影。宽厚的肩膀微向里缩,腰弓着,黑色的针织毛线皱起一个角,腿折叠,脚微踮,这是一个“标准的”蹲姿。我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过了一会,他轻轻地站起来,直直腰,没有吱声。一炷香的工夫,他又蹲了下去。如水的月光泄满他的后背,泛着温暖的乳白色光晕。心里什么东西“咯噔”一声碎了一角,或许是心墙吧。
这节自习课安静如湖面,偶尔有风穿过,也只惊起了他的低低的咳嗽声。
“来,你跟我到外面去。”他拿起我的卷子,轻悄悄走到我身旁,说。初秋的天气有些冷了,他爽朗的声音划过教室门前一排合欢树的尖顶,白色的水气丝丝缕缕。我的眼前蒙上一层雾气。
“你看这道题。”借着教室透过来的微弱的灯光,他拿笔点着卷子,眼镜几乎要贴上去了。
“分析这种题,要学会自己总结方法。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秋风吹过他的背,落叶几经盘旋无奈地凋落,只有他的声音始终如一团火焰,温暖着我,拆掉了那负隅顽抗、仅存一角的心墙。
“轰隆轰隆”,是心墙崩塌的声音。拆掉心墙的老师,正站在废墟后冲我微笑。
感谢你,老师。是你的幽默热情、宽容诚恳、关爱执着拆掉了这座曾久久困住我的心墙。
我抬起头,从心墙的废墟上望去,那边,阳光正好,春暖花开。一个黑色的背影直立如松。
16. (1)整齐的样子 (2)类 (3)交错相通 (4)全、都 (5)兵器 17.(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
(2)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18.(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 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甘其食 ③安其居 ④乐其俗
20.材:才能、才干 临:面对 21.(1)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2.伯乐指能发现赏识重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指有才干的人: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23.(1)A傅雷要求儿子与人相处不能率性而为,要礼数周到,礼仪得体。
(2)示例一:本书内容丰富,书信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中学生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所以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示例二:傅雷对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方面的谆谆教诲,都值得中学生用心体会学习。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中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适合中学生阅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复习试题(十四),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四),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