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九科)
- 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日语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政治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生物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物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地理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图示各类岩石之间的循环过程有, 在图示气压状况影响下,乙地, 观赏“棋盘滩”的最佳时节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研学小组为研究阳光下物影长短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立了一根一米长的竹竿,并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竿影的长度。下表为4小时内测量的竿影长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研学小组测量竿影的时间始于( )
A. 凌晨B. 上午C. 下午D. 傍晚
2. 若进行第10次测量,竿影的长度应为( )
A. 1.5米B. 1.3米C. 1.1米D. 0.9米
3. 若第6次测得的竿影长度为1米,则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 60°B. 30°C. 45°D. 25°
岩石圈由岩石构成,各大类岩石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如图示意某地岩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
A. 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B.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C.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D.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5. 图示各类岩石之间的循环过程有( )
①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②沉积岩—岩浆—岩浆岩—变质岩
③变质岩—岩浆岩—岩浆—沉积岩④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甲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力B. 动力C. 厄尔尼诺D. 拉尼娜
7. 在图示气压状况影响下,乙地( )
A. 湿润多雨B. 高温少雨C. 干旱少雨D. 高温多雨
“棋盘滩”分布在广西田东县东田山村长约210米,宽约150米的河道中,由一块块1平方米左右的整齐的浮出水面的方块石英砂岩组成。每一石块的四周被纵横交错、互相贯通的水沟围绕,流水侵蚀岩石,形成界线分明的“大棋盘”。如图示意“棋盘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棋盘滩”一块块棋盘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A. 地壳持续缓慢上升B. 地壳持续缓慢下沉
C. 石英砂岩硬度较大D. 石英砂岩存在裂隙
9. 观赏“棋盘滩”的最佳时节有( )
①旱季②雨季③汛期④枯水期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北太平洋北部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其洋流分布与北冰洋密切相关。如图示意北太平洋北部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北太平洋北部海域的洋流构成逆时针环流,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盛行风②海水密度③大陆轮廓④海冰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11. 北太平洋北部洋流势力( )
A. 冬弱夏强B. 冬强夏弱C. 季节变化小D. 年际变化大
坦噶尼喀湖位于非洲大陆,有众多河流汇入,湖水经卢库加河转入刚果河。如图示意坦噶尼喀湖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坦噶尼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雨水④河流水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坦噶尼喀湖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时期是( )
A. 雨季B. 干季C. 水位上涨时D. 水位下降时
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106°E~116°E之间,最高峰海拔2364米,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阴山山脉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高度差直降到河套平原。如图示意阴山东段山脉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甲坡、乙坡分别可能是( )
A 北坡、南坡B. 南坡、北坡C. 东坡、南坡D. 西坡、北坡
15. 与甲坡相比,乙坡缺失寒温性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B. 气温C. 土壤D. 降水
16. 阴山山脉成为生态屏障的主要原因是( )
A. 抬升东南季风,形成降水B. 植物覆盖率高,蒸腾旺盛
C. 防御黄河灌区土地盐渍化D. 阻挡冬春季南下的沙尘暴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因素的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气候具有不同特点。如图示意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6°56'N,79°51'E)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判断科伦坡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2)科伦坡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分析其原因。
(3)科伦坡4~5月份和10~11月份为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期,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湖泊最深处达1637米。有专家预测,该湖泊会在几亿年后加深到3000米以上。如图示意贝加尔湖构造断面。
(1)贝加尔湖在成因上属于断层湖,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贝加尔湖湖盆的形成原因。
(3)推测贝加尔湖水深不断加深的可能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工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质量。晋西黄土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的改善作用存在差异。如图示意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1)归纳图中三种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特点。
(2)与次生林地、油松林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请作出合理解释。
(3)推测该地区植被得到恢复后,制约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竿影长度/米
1.5
1.3
11
09
0.7
0.5
0.7
0.9
1.1
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研学小组为研究阳光下物影长短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立了一根一米长的竹竿,并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竿影的长度。下表为4小时内测量的竿影长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研学小组测量竿影的时间始于( )
A. 凌晨B. 上午C. 下午D. 傍晚
2. 若进行第10次测量,竿影的长度应为( )
A. 1.5米B. 1.3米C. 1.1米D. 0.9米
3. 若第6次测得的竿影长度为1米,则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 60°B. 30°C. 45°D. 25°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凌晨是午夜到日出前的时段,上午是日出到正午的时段,下午是正午到日落的时段,傍晚是临近日落的时段。表中显示第6次测得的竿影最短,且之前三次和之后三次测得长度对称相等,说明第6次测量时正值正午12时,之前有5次测量,故竿影测量开始于上午。选项B正确。
【2题详解】
根据对上题的分析和表中数据可知,第10次的竿影长度应与第2次的竿影长度对称相等。选项B正确。
【3题详解】
若第6次测得的竿影长度为1米,说明太阳光线、竹竿、竿影之间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选项C正确。
【点睛】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短;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长。一天中日影长短变化规律是: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
岩石圈由岩石构成,各大类岩石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如图示意某地岩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
A. 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B.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C.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D.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5. 图示各类岩石之间的循环过程有( )
①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②沉积岩—岩浆—岩浆岩—变质岩
③变质岩—岩浆岩—岩浆—沉积岩④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甲岩石成层分布,应为具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乙岩石由底层侵入向上延伸,说明为侵入岩,在与侵入岩相接触的丙处,应是变质岩。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已学可知,三大类岩石不可能直接形成岩浆岩,但能够回归为岩浆;三大类岩石均可以形成变质岩和沉积岩。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C。
【点睛】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冷却凝固而变成岩浆岩。
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甲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力B. 动力C. 厄尔尼诺D. 拉尼娜
7. 在图示气压状况影响下,乙地( )
A. 湿润多雨B. 高温少雨C. 干旱少雨D. 高温多雨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甲为低压,是因为纬度较低的海洋有足够的热量维持大气对流上升,使洋面形成低压,是热力因素,A正确,B错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变化引起的现象,不会影响气压中心的形成,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图的气压场分布可知,乙地受高压发散的干燥的偏北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纬度的海洋。空气冷却收缩,陆地上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残存在海洋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由此可见,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不同纬度间的气压差异,而不同季节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则形成了同一纬度海陆间的气压差异。
“棋盘滩”分布在广西田东县东田山村长约210米,宽约150米的河道中,由一块块1平方米左右的整齐的浮出水面的方块石英砂岩组成。每一石块的四周被纵横交错、互相贯通的水沟围绕,流水侵蚀岩石,形成界线分明的“大棋盘”。如图示意“棋盘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棋盘滩”一块块棋盘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A. 地壳持续缓慢上升B. 地壳持续缓慢下沉
C. 石英砂岩硬度较大D. 石英砂岩存在裂隙
9. 观赏“棋盘滩”的最佳时节有( )
①旱季②雨季③汛期④枯水期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8. D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每一石块的四周被纵横交错、互相贯通的水沟围绕,流水侵蚀岩石,形成界线分明的‘大棋盘’”可知,石英砂岩存在裂隙,后经流水不断侵蚀,裂隙变大,形成“棋盘”。选项D正确。
【9题详解】
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河流为汛期,河水淹没“棋盘滩”,且含沙量大,影响人们对“棋盘滩”的观赏,②③错误;旱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为枯水期,“棋盘滩”露出水面,展示奇特景观,是人们观赏的最佳时节,①④正确。选项D正确。
【点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北太平洋北部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其洋流分布与北冰洋密切相关。如图示意北太平洋北部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北太平洋北部海域的洋流构成逆时针环流,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盛行风②海水密度③大陆轮廓④海冰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11. 北太平洋北部洋流势力( )
A. 冬弱夏强B. 冬强夏弱C. 季节变化小D. 年际变化大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南部的北太平洋暖流主要受盛行西风驱动,北美洲沿岸的阿拉斯加暖流一是受大陆轮廓的制约,二是受海面高差的影响;经白令海峡南下的千岛寒流一是受极地东风驱动,二是补偿北太平洋暖流造成的海水缺失,与海水密度、海冰关系不大,②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夏季,白令海海冰面积缩小,风力对洋流驱动作用增强,千岛寒流势力增强,在此驱动下,白令海洋流势力夏季强于冬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
坦噶尼喀湖位于非洲大陆,有众多河流汇入,湖水经卢库加河转入刚果河。如图示意坦噶尼喀湖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坦噶尼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雨水④河流水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坦噶尼喀湖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时期是( )
A. 雨季B. 干季C. 水位上涨时D. 水位下降时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坦噶尼喀湖位于热带,不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周围缺少高大山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可能性也小,①②错误;该湖泊所在区域降雨丰富,有多条河流汇入,③④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与干季相比,雨季时湖泊与汇入的河流同时涨水,湖泊排泄量增多,流速最快,水体更新周期最短,选项A正确,B错误;湖泊水位上涨时是水体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时,但不是最短时,C错误;湖泊水位下降时,是湖泊水体更新周期渐长时,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
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106°E~116°E之间,最高峰海拔2364米,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阴山山脉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高度差直降到河套平原。如图示意阴山东段山脉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甲坡、乙坡分别可能是( )
A. 北坡、南坡B. 南坡、北坡C. 东坡、南坡D. 西坡、北坡
15. 与甲坡相比,乙坡缺失寒温性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B. 气温C. 土壤D. 降水
16. 阴山山脉成为生态屏障的主要原因是( )
A. 抬升东南季风,形成降水B. 植物覆盖率高,蒸腾旺盛
C. 防御黄河灌区土地盐渍化D. 阻挡冬春季南下的沙尘暴
【答案】14. B 15. D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坡自然带以森林为主,说明为东南季风迎风坡,暖湿的东南季风受阴山山脉抬升,多地形雨,各海拔带水分条件好;乙坡自然带以山地疏林、灌丛和草原为主,说明为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同海拔的乙坡以山地疏林、灌丛带和山地草原带为主,缺失寒温性针叶林带,其主要原因是降水少,水分不足,D正确;相比于乙坡而言,甲坡属于阳坡,光照和气温条件相对较好,不是导致甲坡缺失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AB错误;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热量,受土壤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且甲坡和乙坡土壤条件差异应不是很大,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阴山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一定海拔的阴山山脉阻挡干冷的冬季风南下,从而阻挡冬春季的沙尘暴,使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少受沙尘暴危害,减轻土地沙化,D正确;抬升东南季风,形成降水与植物覆盖率高、蒸腾旺盛不是生态屏障的意义,AB错误;阴山不能防御黄河灌区土地盐渍化,C错误;故选D。
【点睛】同一座山的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北半球的山,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的山,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因素的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气候具有不同特点。如图示意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6°56'N,79°51'E)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判断科伦坡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2)科伦坡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分析其原因。
(3)科伦坡4~5月份和10~11月份为一年中降水最多时期,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科伦坡年均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2)科伦坡纬度偏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接受太阳辐射多。
(3)科伦坡4~5月份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影响,空气湿度大,对流旺盛,降水丰富;10~11月份,受来自孟加拉湾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气候资料为材料,涉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科伦坡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可知,科伦坡年均温在20℃以上,说明位于热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夏季降水多,为雨季,冬季降水少为旱季,降水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科伦坡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小问2详解】
近地面气温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科伦坡位于6°56′N,纬度偏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较高。
小问3详解】
降水主要考虑大气环流。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季风环流有关。科伦坡4~5月份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影响,空气湿度大,对流旺盛,降水丰富;10~11月份,科伦坡盛行来自孟加拉湾的东北季风影响,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较多。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湖泊最深处达1637米。有专家预测,该湖泊会在几亿年后加深到3000米以上。如图示意贝加尔湖构造断面。
(1)贝加尔湖在成因上属于断层湖,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贝加尔湖湖盆的形成原因。
(3)推测贝加尔湖水深不断加深的可能原因。
【答案】(1)贝加尔湖湖盆两侧多断层线;在湖盆一侧的断层线,岩块下降,在湖盆以外的断层线,岩块上升;形成一个地堑构造,地堑积水形成断层湖。
(2)贝加尔湖附近板块彼此分离扩张,在距离拉大的同时,中间岩块不断下陷,形成贝加尔湖湖盆。
(3)贝加尔湖湖盆两侧的板块缓慢而不断地分离扩张;同时,湖盆中央岩块缓慢而不断地下沉,从而使贝加尔湖的深度不断加深。
【解析】
【分析】本题以贝加尔湖构造断面为背景材料,涉及板块运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湖盆两侧多断层线,断裂发育;在湖盆一侧的断层线,岩块下降,地势降低,在湖盆以外的断层线,岩块上升,地势升高;形成一个地堑构造,地堑后期雨水、地下水等汇集,积水形成断层湖。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由于贝加尔湖周边岩层活跃,贝加尔湖附近板块彼此分离扩张,在距离拉大的同时,中间岩块不断下陷,地势变低平,形成贝加尔湖湖盆。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盆两侧的板块缓慢而不断地分离扩张,面积扩大;湖泊最深处达1637米。有专家预测,该湖泊会在几亿年后加深到3000米以上,湖盆中央岩块缓慢而不断地下沉,从而使贝加尔湖的深度不断加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工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质量。晋西黄土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的改善作用存在差异。如图示意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1)归纳图中三种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特点。
(2)与次生林地、油松林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请作出合理解释。
(3)推测该地区植被得到恢复后,制约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答案】(1)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油松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
(2)刺槐林地刺槐植物生长茂盛,蒸腾作用强,林地土壤水分被植物大量吸收消耗,又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
(3)降水量。降水是土壤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任何植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及变化均受降水量的制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三种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为背景,涉及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特点、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原因、制约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的曲线可知: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油松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刺槐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含水率在40cm处达到最大,油松林地在80cm处达到最大。
【小问2详解】
刺槐林地的植物生长茂盛,蒸腾作用强,林地土壤水分被大量消耗,又没有得到补充,导致土壤水分亏缺,因此含水量较低。
【小问3详解】
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该地区任何植被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及变化均受降水量的制约,所以土壤水分的变化主要受制于降水量。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竿影长度/米
1.5
1.3
1.1
0.9
0.7
0.5
0.7
0.9
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沧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2024淮安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含解析,共26页。
这是一份2024新乡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1℃~30,秋刀鱼生长较快的海域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