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课件,共18页。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复习课件专题一 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特点及其应用中考中经常考查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解决此类问题,可结合实际判断物态变化及其吸热、放热特点。专题解读例1 (山西中考)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4-1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图4-1解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本题的“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需要放热。故选A。答案:A专题二 探究实验过程的考查专题解读 探究熔化、凝固及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等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器材的选择、数据的处理、识别图像等。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分析“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等实验环节,在分析实验现象时要注意图像法、比较法的运用。例2 (辽宁本溪中考)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4-2甲所示。图4-2 丙 丁甲 乙(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39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形成的______。液化不正确解析:(1)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39 ℃;由表中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2)分析图丙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冰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方法一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运用方法解读当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当只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时,就需要保持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例3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自做了探究实验,图4-3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境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3甲 乙 丙(1)本探究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你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中,探究方法正确的有____小组和________小组。(2)本探究实验中,每组都有_____个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实验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___有关。(3)甲小组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慢的关系。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控制变量法甲丙两液体的温度解析:(1)在实验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而控制其他的变量不变,所以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知,甲和丙小组的探究方法是正确的。(2)由题图可知,本探究实验中,每组都有两个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液体的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速相同,只有光照不同,故实验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甲小组中,进行了用塑料袋密封和用电风扇吹风的处理,因此是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方法二 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方法解读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的多少。本章应用图像分析的物态变化有:①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②液体的沸腾;③其他的类似图像。例4 如图4-4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 minB.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D.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5 ℃图4-4解析: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 min-3 min=3 min,故A错误;图中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该物质在FG段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C正确;由图知,BC段保持温度45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D正确。故选A。答案:A谢 谢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复习课件专题一 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特点及其应用中考中经常考查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解决此类问题,可结合实际判断物态变化及其吸热、放热特点。专题解读例1 (山西中考)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4-1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图4-1解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本题的“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需要放热。故选A。答案:A专题二 探究实验过程的考查专题解读 探究熔化、凝固及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等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器材的选择、数据的处理、识别图像等。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分析“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等实验环节,在分析实验现象时要注意图像法、比较法的运用。例2 (辽宁本溪中考)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4-2甲所示。图4-2 丙 丁甲 乙(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39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形成的______。液化不正确解析:(1)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39 ℃;由表中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2)分析图丙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冰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方法一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运用方法解读当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当只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时,就需要保持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例3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自做了探究实验,图4-3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境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3甲 乙 丙(1)本探究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你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中,探究方法正确的有____小组和________小组。(2)本探究实验中,每组都有_____个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实验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___有关。(3)甲小组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慢的关系。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控制变量法甲丙两液体的温度解析:(1)在实验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而控制其他的变量不变,所以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知,甲和丙小组的探究方法是正确的。(2)由题图可知,本探究实验中,每组都有两个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液体的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速相同,只有光照不同,故实验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甲小组中,进行了用塑料袋密封和用电风扇吹风的处理,因此是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方法二 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方法解读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的多少。本章应用图像分析的物态变化有:①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②液体的沸腾;③其他的类似图像。例4 如图4-4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 minB.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D.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5 ℃图4-4解析: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 min-3 min=3 min,故A错误;图中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该物质在FG段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C正确;由图知,BC段保持温度45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D正确。故选A。答案:A谢 谢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