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怎样才叫“做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后面各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是功的概念,难点是功的计算,学习本节的关键是理解功这个物理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于功这个物理量学生感到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不像有的知识那样依靠直观认识为依托,很自然地得出。因此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典型的例题进行教学,力图使学生了解机械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做功的必要因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过力和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虽然说功的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但通过举出大量的实例,还是不难理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难点】:怎样正确的测算功。
教学方法:借助投影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小军要带很多东西去火车站乘车回家,于是请了一个挑夫帮忙把东西挑到车站 。但挑到车站后,小军拒绝给工钱!为什么?原来是这样的,小军解析到,他物理老师上课时说了,挑夫这种情况的力是没有对他的货物做功的,凭啥要付钱呢。而挑夫说,我帮你挑了货物是我的工作,是有贡献的、有功劳的,就应该付工钱!谁说得对呢?小军应该给工人工钱吗?物理学中的做功和生活中的工作与做工一样吗?不一样的话,那么怎样才叫做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入课题)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老师:我们来观察两个物理学中做功的实例。请同学们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回答如下问题(出示PPT)
善于总结,找共同点
小孩推玩具车---向前的推力使玩具车向前移动了距离
人拉货物上楼---向上的拉力使货物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共同点是:物体在作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怎样才叫做功
小结:
教师: 物理学中的“功”它是指: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板书】:在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思考:谁能定义上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做功的必要因素)
【板书】:做功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出示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如下情况,判断哪种情况下不做功?
1.(1)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 (2)用力搬石头,未能搬动.
2.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3. 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引导总结: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对物体没有做功:
1、有力F没距离S
2、有距离S没力F
3、通过的距离S与力F的方向垂直
投影课本图11-3讨论做功情况
①图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的过程中小鸟对虫子施加了力,虫子从地里被叼起来的距离和该力的作用方向一致,所以小鸟对虫子做了功。
②图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人对油桶持续用力,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油桶在上升的过程中沿斜面移动的距离和该力的作用方向一致,因此人对油桶做了功。
③图C杠铃被举在高处静止不动,尽管运动员对杠铃用了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
总之研究力是否做功,一定要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去考虑,一定要明确谁施力,谁在做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不但要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还要知道做功的多少。那怎样测算功呢?
怎样测算功。
请同学们分析图例,思考做功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PPT展示)
师:功可以理解为力在距离上的积累,这种积累作用表现为“乘积”的形式。
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表达式为 功=力×距离
计算公式:W=FS,
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运用公式计算时,物理量一律用国际单位,1J=1N﹒m。
【思考1】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升高1米,手对鸡蛋大约做多少功?
分析解题: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牛顿,匀速托起鸡蛋,手的托力F等于鸡蛋的重力G=1N,鸡蛋在托力的方向上上升的距离S=1m,托力对鸡蛋做的功 W=FS =1N×1m=1J
投影课本图13-6让学生阅读、讨论“活动3”部分的内容后,讲解例题
【例题教学】。
例题:某人用F=100N的力把木箱从斜面底端沿斜面推到2米高处。斜面长4米,这个人做了多少功?
分析:题中的距离有两个,哪个是求人做功的必须的距离呢?根据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乘积,这个人的推力是沿斜面向上的,因此距离应取斜面的长度。
解:W=FS
=100N﹒4 m
=400J。
答:这个人做了400焦耳的功。
3、机械功原理
引导学生回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用定滑轮时人需要用与货物等重的力,拉力的距离等于货物上升的距离。
用动滑轮时人需要货物重量一半的力,拉力的距离等于货物上升距离的2倍。
【思考】该实例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总结:使用机械工作时,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一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明确】机械功原理是一切机械做功时满足的普遍原理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切机械。历史上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推力,木箱沿地面移动了2m。那么,推力对要箱做的功为___J。此时重力对木箱做的功为___J。
2、若用F=100N的力,用动滑轮把物体匀速吊起2m,则F所做的功是___。
3、下列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人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
C、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 D、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4、一只箱重1000N,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箱沿力的方向匀速推动1m,则( )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1100N. B.推力做功1100J.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900N. D.推力做功100J.
5、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A B C D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做功的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要素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怎样测算功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单位是:焦(J)
4.机械功原理
我们不可以利用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因为省力就必须要耗费距离,省距离就必须要费力,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五、课堂作业:第1、2、3题。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1 认识内能教案: 这是一份粤沪版九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90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2.1 认识内能教案</a>,共2页。
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89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及反思</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12.2 热量和热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27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12.2 热量和热值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