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y=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x2的性质.
2.能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并能够比较与y=x2的图象的异同,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和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数学经验,为后续学习服务.
【教学重点】
会画y=ax2的图象,理解其性质.
【教学难点】
结合图象理解拋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基本性质,并归纳总结出来.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一次函数y=kx+b和反比例函数(k≠0)图象是什么形状?有哪些性质呢?那么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会是什么样?通常怎样画一个函数的图象呢?——引入课题
【教学说明】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复习描点法,复习借助图象分析性质的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试着画出y=x2的图象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经历画y=x2的图象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描点法的方法画图象的基本步骤,为将来画其他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探究y=x2的性质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
【归纳结论】它有一条对称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个交点.
拋物线顶点概念:拋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 交点叫做拋物线的顶点.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归纳结论】1.抛物线y=ax2(a≠0)的对 称轴是狔轴,顶点是原点;
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下,则m=_____.
解析:它是二次函数,所以m2-7=2,得m=±3,且开口向下,所以m- 2<0,得m<2. 即:m=-3 答案:-3.
2.已知拋物线y=ax2经过点A(-2,-8).
(1)求此拋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判断点B(-1,-4)是否在此拋物线上.
分析:(1)把a的值求出即可;
(2)把B的坐标代入,等式成立则在此抛物线上,否则不在.
解:(1)把(-2,-8 )代入y=ax2中得:a=-2.
∴解析式为:y=-2x2
(2)把(-1,-4)代入y=-2x2中得-2×(-1)2=-2≠-4,∴等式不成立
•点B(-1,-4)不在此拋物线上.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以后,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更正、强调.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拋物线y= ax2(a≠0)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2.a>0时,拋物线y = ax2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拋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拋物线的开口越 小;
3.a<0时,拋物线y = ax2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拋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拋物线的开口越大.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中第1、2题.
2.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和 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教学情景创设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并利用教具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并具有亲和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动口,在分析、练习基础上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3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精品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3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精品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案例设计理念与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3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3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优秀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1 二次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1 二次函数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