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塞舌尔共和国位于印度洋中,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最大岛屿为马埃岛,工农业不发达。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海水温度上升,使该国周边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下图为塞舌尔群岛和马埃岛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马埃岛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温和湿润B.植被高大稀疏
C.河流短小稀少D.地形起伏较大
2.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国( )
A.总海岸线变短B.渔业资源增多
C.粮食不能自给D.淡水资源短缺
3.关于该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合理的有( )
①马埃岛东侧浅海发展水产养殖业
②依赖太阳能发电实现能源自给
③可积极探索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④大力发展旅游业和高端服务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开幕式于9月23日20时开始。远在美国旧金山(122°W,此时旧金山使用夏时制,即所用时间提前1小时)留学的王先生观看了盛大的开幕式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4.王先生准时收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当地时间是( )
A.5:00B.4:52C.4:00D.3:52
5.亚运会举办期间,杭州( )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B.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C.日出方位逐日偏南D.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撒丁岛是地中海第二大岛屿,面积2.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65.6万人。岛上有平原和花岗岩山地石林地貌,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到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为撒丁岛位置示意图(左)及其地貌景观图(右)。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撒丁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西风控制,温和多雨B.冬季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温和湿润
C.全年信风控制,高温少雨D.夏季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7.撒丁岛常受到森林火灾困扰,其主要原因是( )
A.冬风强劲,火势易蔓延B.地广人稀,救火困难
C.夏季少雨,空气较干燥D.板块交界,火山频繁
8.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D.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示,近期M地最有可能出现( )
A.狂风暴雨历时较短B.多雨转晴气温回升
C.风沙肆虐不利出行D.天气转寒多添衣物
10.对图示区域干线的形成及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来自西侧的气流越过山地下沉增温,形成干气团
②位于东侧的气流因为吸收海洋水汽,形成湿气团
③由于干线东西两侧气团温度相当,难以形成降水
④东侧湿气团质量较轻而被抬升,易形成降水天气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企业作为产品、资金、技术等跨区域交易的主体单位,推动着城际间信息、资本、知识等要素流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可通过中心度指标来体现,数值越大,城市影响力越大。下图为2005年及2020年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仅考虑企业要素流动,2005~2020年期间( )
A.重庆核心地位不变B.达州边缘化势态加强
C.成都辐射能力变强D.宜宾市企业外迁增多
12.中心城区企业及要素的流动与扩散能力( )
A.带动周边地区和市县加快发展B.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同质化发展D.解决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13.能进一步推动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构建城市良序竞合关系
②持续优化城市群网络结构
③控制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④共建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下图为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量分布状况图(单位:cal/cm2),正值代表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完成下面小题。
14.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 )
A.东部水温低于西部B.东部水温高于气温
C.西部水温高于气温D.西部气温高于东部
15.此时,北印度洋西部感热通量呈负值的直接原因是( )
A.东北季风强盛B.冰冷海水上泛
C.强冷空气下沉D.河水注入降温
16.若7月份北印度洋东西海域感热通量差值继续扩大,则( )
①海域西部渔业增产
②海域东岸降水减少
③海况利于船只东行
④海域西岸洪涝加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京建邺区,得名于三国孙权定都“建业”,是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近年来,建邺区聚焦“金融+数字经济”,两大主导产业成绩斐然。目前,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集聚企业超8100家,园区持续发力数字经济产业,聚力发展数字治理、数字基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总部集群、产业高地、标志示范’。图1为建邺区位置图,图2为建邺区2011~2021年三次产业产值变化图。
(1)简述2011~2021年建邺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2)分析建邺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建邺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的意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西北部高原地区湖泊众多。青稞喜光,喜凉,在整个生长期对水分要求比较高。日喀则地区是西藏最大的青稞生产基地。下图为西藏自治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左)和日喀则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右)。
(1)描述西藏自治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西藏自治区湖泊众多的原因。
(3)评价日喀则地区种植青稞的气候条件。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总面积约83350km2,拥有森林、草原、疏林沙地和沼泽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50~350mm,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大风日数多。下图为2000~2016年呼伦贝尔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等级空间分布;下表为2000~2016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等级。
(1)简述该草原植被覆盖度等级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表数据,说出该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整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备受人们关注,有人认为应加大人类干预力度以提高植被覆盖度,也有人认为应减少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干预。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马埃岛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高大茂密,A、B答案错误;马埃岛上河流多呈放射状入海,最高海拔914米,可判断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众多,D正确,C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塞舌尔沿岸低地,国土面积减小,总海岸线长度变短,A正确;气候变暖使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渔业会减产,B答案错误;粮食不能自给与淡水资源短缺是塞舌尔一直存在的问题,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C、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马埃岛东侧浅海区有大量珊瑚礁,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热带雨林气候,多云雨,太阳能资源不足,排除①②;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克服本国资源不足,地域狭小和工农业不发达的问题,发展方向合理,③④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王先生位于旧金山(西八区),与杭州(东八区)相差16个时区,由于当地使用夏时制,比正常时间提前1小时,故相差15小时,当杭州20时开幕时,旧金山当地时间为5时。故选A。
5.答案:C
解析:亚运会举办时间为9月23日—10月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南移,杭州昼渐短夜渐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小,日出方位逐日偏南,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撒丁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A、B、C答案错误,D答案正确。故选D。
7.答案:C
解析:冬季风力大,但降水多,不易发生火灾,A错误;救灾困难不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B错误;夏季少雨,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C答案正确;火山爆发具有偶然性,而该地常受火灾的困扰,因此火山爆发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
8.答案:B
解析:花岗岩石林地貌的形成过程需先经历岩浆入侵形成花岗岩、地壳运动抬升岩体出露地表,岩体受外力侵蚀、风化,形成石林地貌景观,因此B答案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M地正处于暖锋锋前,近期将经历暖锋过境和过境后的天气。狂风暴雨多为台风过境时的天气特点,A错误;多雨转晴气温回升为暖锋过境时、后的天气特点,B正确;风沙和降温天气多为冷锋控制下的天气,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来自西侧落基山气流越过山地下沉增温,湿度小,形成干气团;位于东侧的气流因为吸收海洋水汽,湿度大,形成湿气团;东侧湿气团质量较轻而被抬升,易形成降水天气,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据图显示,重庆中心度与联系值在2020年均被成都超越,重庆核心地位下降,成都辐射能力变强;A错误,C正确;达州与核心城市要素流动加强,边缘化势态减弱,B错误;宜宾与核心城市联系值增加,可承接更多企业迁入,D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中心城市企业及要素流动与扩散,能带动周边地区及市县发展;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但难以实现均等化;应避免主导产业同质化而恶性竞争;能缓解产业在核心城市过度集中,但不能解决该问题,故只有A答案正确。故选A。
13.答案:D
解析:城市群发展应有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秩序、优化城市群网络结构、共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14.答案:B
解析:7月份北印度洋东部为正值,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说明东部洋面水温较高,水温高于气温,B正确;西部为负值,说明西部洋面水温较低,水温低于气温,C错误;由上,东部水温高于西部,A错误;东部气温受洋面传递热量影响,气温高于西部,D错误。故选B。
15.答案:B
解析: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印度洋北部海域7月盛行西南风,季风作用下沿岸洋流离岸而行,海底冰冷海水上泛补充,使洋面水温低于气温,呈负值,B正确。此时西南风强盛,A错;地处热带海域,无强冷空气,C错;河水注入只能影响近岸局地水温高低,D错。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感热通量差值如持续扩大,则表明西南季风更强,北印度洋西部海水上泛带来更多营养盐,渔业可增产,但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加强,易导致干旱,海域东岸则与西岸相反,降水增多;①正确,②③错误;同时,东西两岸气温与气压差也会增大,偏西风更强,东行船只可顺风而行,③正确。故选A。
17.答案:(1)①第一产业比重一直极低(2015年后为0);②第二产业产值缓慢提升;③第三产业产值提升迅速(2017年后快速提升);④2014年以前,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2014年及以后,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
(2)①地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②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数据产生量和运用量大;③交通方式多样便捷,利于对外交流;④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信息通达度好,基础设施完善;⑤临近湿地公园,环境优美;⑥金融业发达,提供资金支持;⑦临近高校,人才集聚,可提供技术支撑;⑧政策支持力度大。
(3)①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②经济增长潜力大、产值增长快;③带动数字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④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加速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⑤促进区域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⑥污染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解析:(1)依据建邺区2011~2021年三次产业产值变化图给出的信息可以判定,从2011年到2021年,建邺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图例中显示,第一产业比重一直极低,在2015年后为0;第二产业产值缓慢提升;而第三产业产值提升迅速,特别是在2017年后提升速度加快;在2014年以前,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但在2014年及以后,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
(2)建邺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地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建邺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②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数据产生量和运用量大:建邺区所在的南京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数据产生量和运用量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③交通方式多样便捷,利于对外交流:建邺区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相互交织,便于人员、物资、信息的交流,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④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信息通达度好,基础设施完善:建邺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信息通达度高,基础设施完善,具备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⑤临近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建邺区临近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⑥金融业发达,提供资金支持:建邺区金融业发达,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⑦临近高校,人才集聚,可提供技术支撑:建邺区临近多所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⑧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对建邺区数字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有利于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等等。
(3)数字产业的意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数字经济以知识、技术和信息为核心,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②经济增长潜力大、产值增长快: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③数字经济带动数字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④数字经济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加速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⑤数字经济促进区域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⑥数字经济污染少,对环境影响较小: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经济污染少,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8.答案:(1)①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海拔高;冰川广布②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少③水文:多咸水湖;东南部多为外流河,流量大;西北多内流河,流量小;主要为冰雪融水及降水补给④植被:高山草原(草甸)、高山荒漠为主⑤土壤:冻土广布;高原草甸土为主;土壤贫瘠。
(2)①地表起伏,低洼处易积水成湖;②冰雪融水补给多;③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④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3)有利:①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②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养分)的积累;③夏季气候温凉,温度条件适宜;④水热同季(期),水热条件配合好;⑤生长周期长,品质好。不利:①降水集中程度高,时间分布不均,播种期容易出现缺水现象;②高海拔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短(生长期短)。
解析:(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西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地处青藏高原,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高,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数量较少,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较小;当地降水少,河流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东南部地势较低,多外流河,西北部地势高,多内流河;海拔高,植被覆盖率低,以高山草甸、高山荒漠为主;气候高寒,冻土广布,土壤水分不易下渗,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2)地球表面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形、生物和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角度解释湖泊众多的原因。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表不平(冰蚀作用强烈等),低洼处容易积水;青藏高原雪山连绵,有较多的冰雪融水;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积水较多。综上所述,西藏自治区湖泊众多。
(3)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特征主要与海拔高相关,气候特征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的条件可从气温低、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方面分析。气温低,青稞只能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农产品质量高;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品质高;气温低,农作物受病虫害影响小,农产品质量高。不利于种植青稞的气候条件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只能种植在河谷地带;当地属于高原高山气候,雨热不同期,降水集中程度高,时间分布不均,播种期容易出现缺水现象,导致青稞减产。
19.答案:(1)①空间分布不均;②东部覆盖度高于西部(覆盖度由东向西递减);③东部覆盖度最高,④西南部植被覆盖度最低;⑤中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大。
(2)整体呈退化(减少)趋势;原因:①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地区蒸发,植被整体减少;②极端天气增多,干旱时间变长;③人口增多,垦荒面积增大,植被减少;④过度放牧,草场退化;⑤生态脆弱,植被稳定性差。
(3)应加大人类干预力度;理由:①总降水少,降水变率大,植被难以自然恢复;②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植被易受风沙影响;③气候变暖加剧地区蒸发,植被自然恢复较难;④人类干预(如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生态移民等)可提高植被覆盖度。应减少人类干预力度;理由:①植被的变化往往是自然群落演替的结果,应减少人类干预;②该区域降水适合草原植被生长,可让天然植被自我恢复;③该地降水变率大,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植被恢复;④草原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复杂,人类干预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解析:(1)通过对图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草原植被覆盖度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匀的特点(总述)。东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具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最高,向西逐渐递减;在草原的西南部,植被覆盖度最低;此外,中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占比最大(分述)。空间分布特征类问题的解答,只需要对图例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就可以了,一般答案采用总—分结构作答。
(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草原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退化(减少)趋势。原因可能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区蒸发加剧;极端天气增多导致干旱时间变长;人口增多导致垦荒面积增大;以及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再加上该地区生态脆弱导致的植被稳定性较差等等。
(3)可以从两个观点上进行作答,分别为:观点1:应加大人类干预力度。理由包括:总降水少,降水变率大,植被难以自然恢复;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植被易受风沙影响;气候变暖加剧地区蒸发,植被自然恢复较难;人类干预(如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生态移民等)可提高植被覆盖度等等。观点2:应减少人类干预力度。理由包括:植被的变化往往是自然群落演替的结果,应减少人类干预;该区域降水适合草原植被生长,可让天然植被自我恢复;该地降水变率大,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植被恢复;草原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复杂,人类干预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等级
面积/km2
占比/%
极显著减少
3999.47
4.81
显著减少
5437.94
6.54
无显著变化
69878.42
84.04
显著增加
2802.12
3.37
极显著增加
1031.05
1.24
54,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54,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 组成石柱的岩石对应图2中的, 海蚀柱的形成过程是, 符合南小河沟综合治理措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2,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亚运会举办期间,杭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