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2016年3月,北京长辛店镇东河沿梨园村3户“光伏加光热”新能源利用示范试点完成了设备的安装,成为丰台区新能源替代散煤取暖试点。通过安装该系统,可完全满足村民照明、取暖及日常使用热水的需求,并且在保证取暖效果的前提下,村民每年取暖费用可减少支出约2000元。如果运用该系统替代燃煤取暖,预计系统运转20年间,可以节约原煤130.59吨,节约标准煤74.6吨,减少CO2排放量232.49吨,减少SO2排放量7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北京市鼓励建设“光伏加光热”新能源利用示范试点,主要是因为( )
A.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新能源的开发
C.太阳能资源无污染,且开发的成本低廉
D.太阳能资源可再生,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4.与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相比,北京发展“屋顶光伏发电”的制约条件是( )
A.气温日较差小B.太阳高度角大
C.阴雨天气较多D.市场需求量少
史籍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这种现象发生在( )
A.太阳光球层B.太阳色球层C.太阳日冕层D.太阳大气层之外
6.“黑气”( )
A.温度比周围高B.变化周期约为13年
C.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D.会引起“磁暴”,使得罗盘指针失灵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在航天领域的飞速突破让苏联人觉得自己应该也能揭示出地球的秘密。然后,他们就满腔热血的开始了!该工程在进行到第24年的时候,大约挖到了地下13000米,但是,苏联却突然停止了这项计划!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地下5000米附近
8.如果当年苏联能够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入地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部各圈层密度是均匀的
B.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C.地球的外核为岩浆发源地
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9.电影《地心历险记》中,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10.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海拔地区地壳较厚
B.水圈是不连续的
C.岩石圈不包括软流层
D.在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如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面小题。
1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2.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
A.受地面影响明显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13.关于逆温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底部,白天容易出现逆温B.逆温出现时,对流运动将会增强
C.逆温出现时,气温随海拔升高会增高D.逆温出现时,气温垂直递减率会变大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有人说,逆温层是雾霾的帮凶。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14.下图是某地某日(晴天)不同时刻近地面气温随高度变化图。图中无逆温现象的是( )
A.B.C.D.
15.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
A.逆温使得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多
B.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水平运动
C.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D.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运动形式主要为下沉运动
当人们把目光还停留在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时,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自1954年以来,在我国每过10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便下降约2%。目前我国大地的光照比50年前平均减弱了10%。于是提出与温室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全球变暖”有关的环节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与“地球变暗”有关的环节是( )
A.①B.②C.③D.④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乙)。读图及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①B.增强了③C.减弱了②D.增强了④
19.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D.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20.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从数量上看,①>②的原因是( )
A.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B.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地两种大气污染现象的形成过程。
(1)说出上图所反映的大气污染现象,并描述图中有毒烟雾的形成过程。
(2)结合图示,从环境管理技术角度谈谈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三、综合读图题
23.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________,F是________;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在界面A~B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D是________,H是________。
(4)物质状态:D层________,H层________。
24.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地,空气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地,空气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说明判断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白天或夜间)。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从资源条件看,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应该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区域,其次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最贫乏,其他地区介于两者之间。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太阳能光热电站根据太阳能光热发电原理,采用“光一热一电”的方式发电,成千上万的反光板把太阳光反射到高塔顶端的锅炉,强光、高热、产生的蒸汽,会使飞鸟飞过时被灼伤,甚至死亡,C项正确。由于大部分的太阳能被反射到塔顶,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能会减少,地表温度不会升高,A项错误。飞机电子导航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运行的,不受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影响,B项排除。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建设对农作物生产没有影响,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北京市鼓励建设“光伏加光热”新能源利用示范试点,主要是因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新能源的开发,B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A错误;太阳能资源无污染,且开发的成本高,C错误;太阳能资源可再生,受自然条件影响大,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与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相比,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发展“屋顶光伏发电”的制约条件是阴雨天气较多,C正确;气温日较差小不是限制因素,A错误;太阳高度角大是有利因素,B错误;市场需求重大,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材料中记载的现象是太阳黑子,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正确;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B错误;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误;大气层之外没有太阳活动的发生,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黑气”是指太阳黑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温度相对于光球层其他地区较低而导致亮度较暗的区域,A错误;黑子变化周期约为11年,B错误;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正确;引起“磁暴”,使得罗盘指针失灵的太阳活动是耀斑,不是黑子,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2900千米处突然下降,该处为古登堡界面,在其上部分传播速度最快,故选C。
8.答案:B
解析:地球内部各圈层密度不同,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地球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岩石圈部分为坚硬的岩石组成,故选B。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难度较小。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对。A、B、C错。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的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厚度大于海洋,高海拔地区较厚;水圈是连续分布的不规则的圈层,故B项符合题意;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但不包括软流层;纵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候,由于介质发生变化,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11.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坐标信息及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平流层顶,气温约为0℃,故①曲线符合,选A。
12.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该层大气的上部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即该层热源并非来自地面,据此选C。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逆温现象。逆温就是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也增加的现象。逆温有辐射逆温,一般发生在冬季晴朗的夜晚。正确的是C项。
14.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逆温现象是指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读图,图A是正常现象,无逆温现象,A对。图B、C、D均存在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升高的现象,即存在逆温现象,B、C、D错。故选A。
15.答案:C
解析: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逆温层存在,空气上热下冷,是稳定结构,空气对流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C对。逆温与工业污染排放量无关,A错。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垂直运动,B错。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运动微弱,对流微弱,D错。故选C。
16.答案:C
解析:全球变暖为温室效应增强的后果。图中①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温室效应实质是由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重新辐射地面使地面保温的过程,因此图中与“全球变暖”有关的环节为①和③,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D
解析:“地球变暗”实际是由于太阳辐射被削弱的缘故,图中①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其中④属于大气的削弱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
18.答案:C
解析: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地膜影响,A错;②是地面辐射,受地膜阻挡,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减少,地膜内截留的地面辐射多,使地膜内的温度高,热量充足,据此,②应减弱,C对;由于地膜阻挡,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了,B错;④是到达该地的太阳辐射,地膜覆盖不能影响太阳辐射,故④不会因地膜而增强,D错。据此分析选C。
19.答案:D
解析: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上色均匀鲜亮,D对,C错。地面温度较低,覆盖地膜能减弱地面辐射,不是主要目的,A错。反射太阳辐射,使太阳辐射从底部照射果实,降低地温不是主要作用,B错。据此分析选D。
20.答案:D
解析: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三者综合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减少。故选:D。
21.答案:(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沉积 古生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海洋 陆地 抬升
解析:(1)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
(2)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
(3)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
(4)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2.答案:(1)光化学烟雾、酸雨。汽车尾气中的碳化氢和一氧化氮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烟雾。
(2)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②提倡清洁生产,减少工厂的废气(二氧化硫)排放;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1)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所反映的大气污染现象有两种:有毒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有毒烟雾的形成过程直接读图分析可知。
(2)结合图,主要分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措施。
23.答案:(1)横波 纵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减小,横波则完全消失
(3)地壳 外核 内核
(4)液态 固态
解析:(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E是横波,纵波速度快,F是纵波;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媒介,地球内部是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来划分的,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
(2)在界面A~B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
(3)C在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层,D在古登堡面以下是外地核,H是内地核。
(4)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地震波在传递到古登面时,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说明D层是液态;在H层纵波又加速了,可能是固态。
24.答案:(1)④ ⑤
(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
(3)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
(4)B。B地温度高,空气上升。
(5)白天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④>③,①>⑤;根据等压面概念:等压面是将空间中所有气压相等的点连接形成的面,①=②=③,因此可判断出④>③=②=①>⑤,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
(2)据图可知,图中A地高空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B地高空等压面高空向上凸为高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因此A地近地面应为高压,B地为低压。根据热力状况对气压的影响可推知,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A地受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3)根据上题可知,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A地受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画法为:近地面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如下图: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区与郊区相比,城区气温相对较高,形成热源,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相对较低,形成冷源,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因此,代表城区的是B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白天时陆地升温快,形成热源,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形成冷源,空气下沉,形成如图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