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下面左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地壳等厚度线(单位:千米)分布图,右图为2022年7月17日日本樱岛火山喷发景观图,此次樱岛火山喷发的烟柱将近300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莫霍界面的埋深由浅至深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2.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下地幔-上地幔-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地核-地幔-岩石圈D.软流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A.枯水期水位下降B.流量会更加稳定
C.丰水期水位上升D.水质变差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观测较大尺度地表植被的季相变化,并可确定不同植被枯黄期(植被绿色程度开始衰退的时间,从1月1日开始计算)的时间差异。下图为1982—2015年我国四种地带性植被枯黄期年际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确定植被枯黄期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GISB.RS、GNSSC.GIS、GNSSD.RS、GIS、GNSS
6.1982—2015年期间,四种植被枯黄期提早和枯黄期最晚的分别是( )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寒温带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究我国北方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该小组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城市市区与郊区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有( )
①市区云雨天气多
②郊区空气流通,散失热量快
③市区面积大于郊区
④市区排放的生产生活废热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8.该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时段是( )
A.白天上午B.白天午后C.日落至午夜前D.午夜至日出前
9.强降雪后该城市的热岛强度更大,可能的原因是郊区( )
A.降雪量大于市区B.积雪覆盖率较高
C.人为处理积雪的强度小D.气温较低导致融雪缓慢
堪察加半岛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区。某科考队于某年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中东部三座活火山(见图甲)。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频发,其中最大的几次火山泥石流都是由舍维留奇火山爆发导致。图乙示意舍维留奇火山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影响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B.坡度C.物源D.植被覆盖率
11.与我国西南山区的暴雨泥石流相比,图示区域由火山喷发引起的泥石流( )
①气体较多
②碎屑物颗粒较大
③温度较高
④运动速度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舍维留奇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向最可能为( )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2011年初,陕西省一场为期十年,移民规模远超三峡工程的大迁徙计划正式启动,移出地区主要是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涉及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预计耗资1100亿元。读“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小题。
13.陕西省①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14.有关陕西省大规模生态移民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低
B.通过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D.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人口迁移差额率是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1949—2021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迁移差额率变化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5.该地区人口净迁出的年份是( )
A.2021年B.1999年C.1974年D.1949年
16.近年来,该地区人口迁移差额率不断升高,与其关联性最大的是( )
A.生育政策优化B.经济发展迅速C.户籍限制放开D.气候条件改善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在江西行走经常能欣赏到“丹山碧水”、“山环水绕”的景观。在地质历史时期,江西形成了一系列陆相断陷盆地,盆地边缘沉积了深厚的红色的碎屑岩,该岩石是丹霞地貌的主要造景岩。该地丹霞地貌以发育红色陡崖坡为特征,通常把相对集中的红色陡崖坡归为一处丹霞地貌。在丹霞陡崖上,分布着许多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特殊洞穴地貌组合,被称为珠帘状洞穴。左图示意江西省丹霞地貌分布,右图为珠帘状洞穴地貌景观。
(1)描述江西省丹霞地貌的分布特征。
(2)分析该地形成“丹山碧水”景观的自然成因。
(3)简述珠帘状洞穴的形成过程。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左图),乙海域的海水盐度明显低于甲海域。M、N是性质不同的洋流,其流速受海岸形状和岛屿分布影响明显,M洋流在乙海域流速较甲海域慢。下右图示意甲、乙两海域的气候资料。
(1)相对于甲海域,分析乙海域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
(2)判断M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3)分析乙海域洋流流速较甲海域慢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左图),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地壳底部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地壳等厚度线数值越大,地壳厚度越大,莫霍界面埋深越大。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地壳厚度由小到大的排序为②、①、③、④。故四地莫霍界面的埋深由浅至深依次是②、①、③、④。故选C。
2.答案:B
解析:火山灰,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物质,当火山喷发时,火山灰首先会进入大气圈;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水圈和生物圈;最后在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下,迁移至岩石圈。故选B。
3.答案:D
解析: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D正确。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不需要修建沟渠;浅沟并不属于水生环境;浅沟并不是为了减少雨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减少,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增加水位上升,地表水减少,流入河流水量减少,水质变好。B正确。故选B。
4.答案:B
解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减少,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增加水位上升,地表水减少,流入河流水量减少,水质变好。B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通过遥感技术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监测,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植物是否进入枯黄期,故确定植被枯黄期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GIS,A正确;GNSS主要是定位,导航,与植物长势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1982—2015年期间,温带草原、寒温带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枯黄期开始时间都推后;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黄期开始时间最晚,且曲线下降,说明枯黄期开始的时间提前;故四种植被枯黄期提早和枯黄期最晚的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人为排放的生产和生活废热多,是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④正确;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空气流通慢,散失热量慢,而郊区空气易流通,散失热量快,②正确;市区云雨天气多会导致市区气温较低,①错误;一般情况下,市区面积小于周围郊区,③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午夜至日出前这一时段热岛强度数值最大。故选D。
9.答案:C
解析: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说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变大。城市中交通需求多,迫于出行的需要,因此要及时清理地面积雪,道路裸露,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升温快,而郊区的人为处理积雪的强度小,积雪反射的太阳辐射多,此时城郊之间的温差会变大,导致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C正确;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区上升更旺盛,降雪量可能大于郊区,A错误;城区和郊区积雪覆盖率相差不大,C错误;图示为24小时的热岛强度变化,强降雪过后如果仅受气温影响,24小时内城区和郊区融雪速度差别较小,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火山喷发形成大量松散火山碎屑物,但是要形成火山泥石流,必须要有水源的参与。该区域纬度较高,山体海拔较高,山体存在冰川,火山喷发导致冰雪融水、冰崩雪崩以及火山雷雨等,水源丰富从而诱发火山泥石流,A项正确。其他因素均非主导因素,B、C、D三项排除。
11.答案:A
解析:由于火山泥石流的碎屑物多由火山喷发带来,因此火山泥石流气体较多,温度较高,且碎屑物颗粒较小,①③正确,②错误。泥石流的运动速度与泥石流的规模、区域地形的坡度等均有关系,所以该区域的火山泥石流的运动速度不一定比我国西南地区的暴雨泥石流更慢,④错误。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图乙中舍维留奇火山新、老火山口的位置以及方向指示标可知,其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动方向最可能为西南方向。
13.答案:A
解析:图中①地区在秦岭以北,是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A正确。故选A。
14.答案:C
解析:陕南、陕北地质灾害多发,为贫困缺水的山区,环境承载力低,A正确。陕西省大规模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进行移民,可以减轻对当地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减轻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BD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当地资源决定的、客观存在的因素,不会因移民多少而改变,故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不变,C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1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人口迁移差额率是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故当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时,意味着人口净迁入,反之则是净迁出。读图可知,1949年人口迁移差额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净迁出,而选项中其他三个年份2021年、1999年、1974年的人口迁移差额率均为正值,人口为净迁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B
解析:该地区人口迁移差额率不断升高,说明人口净迁入量不断增加,对区域外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B正确;生育政策优化是全国性质的,对局部地区的人口迁移影响很小,A错误;户籍限制放开对于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比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并非是最主要的,C错误;短期内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小,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也很小,D错误。故选B。
17.答案:(1)主要分布在赣东和赣南地区;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呈带状分布。
(2)丹山: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形成陆相红色沉积岩;后由于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形成丹山。碧水:山地崖陡顶平,崖壁光秃裸露,由地表径流带入河流中的泥沙少,河水清澈。
(3)在岩层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的交汇处,岩石易破碎,风化作用强,形成串珠状凹坑;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携带砂石在垂直方向上长期磨蚀凹坑形成珠帘状洞穴。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依据图示分析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如图可见,江西省整体上丹霞地貌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呈现带状分布;在江西东部和南部相对较多,在西部和北部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赣东和赣南地区。
(2)丹山:依据材料信息“在地质历史时期,江西形成了一系列陆相断陷盆地,盆地边缘沉积了深厚的红色的碎屑岩,该岩石是丹霞地貌的主要造景岩”可以得出丹山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陆相红色沉积岩,后由于地壳隆起抬升,加之该区域降水强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进而形成丹山。
碧水:结合所学知识,江西省丹霞地貌广布,丹霞地貌山地植被覆盖底,土层较少,所以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含量少,故进入湖泊后河水清澈,从而形成碧水。
(3)根据材料信息,珠帘状洞穴是在丹霞陡崖上分布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特殊洞穴地貌组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受到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珠帘状洞穴是沿垂直方向延伸,处于岩层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的交汇处,由于该区域岩石性质易破碎,长期裸露受到风化作用后形成串珠状凹坑;江西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强度大,地表流水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强;且高强度的降水使得流水携带砂石在垂直方向上长期磨蚀凹坑,进而形成珠帘状洞穴。
18.答案:(1)乙海域纬度高,水温低,蒸发较弱;乙海域年降水量较大;乙海域附近沿岸入海径流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
(2)M为暖流。M洋流从较低纬度(水温高)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水温低)海域。
(3)乙海域岛屿众多,洋流流动阻力大;甲海域海岸线平直,洋流流动阻力小。
解析:(1)海水盐度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比于甲海域而言,乙海域所处纬度更高,水温更低,蒸发更弱。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相比于甲海域而言,乙海域所在海域降水量更大,雨水的稀释作用更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乙海域附近有多条陆地河流注入,河流水为淡水,入海径流的稀释作用更强,所以乙海域的盐度相对更低。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洋流自南向北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水温较高的海域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域,所以M洋流为暖流。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洋流的流速受海岸形状以及岛屿分布影响明显。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相比而言,乙海域附近岛屿较多,对洋流的流动阻力更大,而甲海域附近海岸线平直,岛屿较少,洋流流动的阻力小,所以乙海域洋流流速较甲海域更慢。
19.答案:
(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用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解析:
(1)土填肥力的高低主要与土填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等有关,更重要的是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降水稀少(仅66毫米),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小,地表枯枝落叶少,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由于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蒸发量大,土壤中水分少,空气多,不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运输,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性不好,土壤较贫瘠。
(2)土壤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土填肥力的高低,分析“三明治”土填的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特点及其对有机质,无机质,水分,空气的作用可得出优点,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与土填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的协调程度有关,上层为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引水灌溉时可迅速接纳水肥,利于水分下渗到下层,并且沙土起到隔热作用,能够保持土壤中水分;中间层为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紫殖,改善土填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其透水性差,避免养分水分下渗,能够保水托肥,保持中间层有充足的养分水分供应植物根系,同时也能拦截其下含盐地下水上升,防止土壤盐渍化。
(3)根据材料,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塘退化,分析如下:首先无土栽培法是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增”,俗称水栽农业,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来促进植物生长,这样就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当中是含有一定盐分物质的,这样就使盐分物质在“土填”中积累、增多,当应用一段时期后,营养液就要排放到周边土地中,会造成周边土壤盐度增高而退化;另一方面无土栽培过程中也要排放大量的废物,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使周边土壤进一步退化。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
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
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