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上演,此次亚运会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完成下面小题。
1.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全球昼夜状况接近(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世界各地观众若想观看开幕式直播,时间选择合理的是( )
A. 迪拜(55°E),9月23日17时B. 巴西利亚(48°W),9月23日9时
C 墨尔本(144°E),9月23日20时D. 纽约(74°W),9月22日3时
2002年4月至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日至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地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4. 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至23日风向、气温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有( )
①风向转为偏西风②风向转为偏东风③气温上升④气温下降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a地是( )
A. 背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谷D. 断块山
6. 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
A. aB. bC. cD. d
7. 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②④③①D. ②③①④
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分布着众多湖泊每一个湖泊都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苏木吉林湖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下图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湖泊的类型和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 淡水湖、雨水补给B. 淡水湖、冰川融水补给
C. 咸水湖、积雪融水补给D. 咸水湖、地下水补给
9. 据图推测,该湖面积最大季节可能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苏木吉林湖的盐度( )
A. 不断升高B. 先升高,后不变C. 不断下降D. 先降低,后不变
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测今冬我国中东部将偏冷。下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1.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 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B. 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
C 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D. 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
12. 推测拉尼娜将导致今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是( )
A. 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B. 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 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D. 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植被类型的干燥度( )
A. ①空间差异大B. ③季节变化大C. ⑤时空差异小D. ⑩年际变化大
14. 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 草原B. 阔叶林C. 针叶林D. 苔原
15. 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 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 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二、综合题(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某天坑(24.5°N附近)宽度和深度均接近百术,底部植物群落大多由喜阴植物组成,坑口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植物组成。下图示意该天坑南北方向的地形剖面。
(1)绘制冬至日正午时分天坑的入射太阳光线并标注太阳高度。
(2)推测该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3)说明坑底与坑口植物群落存在差异的原因。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弯曲河流颈口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其形态是弯曲河流曾经的演变痕迹,可以指示弯曲河流的演变过程,在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下图为牛轭湖不同演变阶段的三种典型形态示意图。
(1)指出牛轭湖三种典型形态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牛轭湖演变过程中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H岛为著名旅游胜地,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该岛有丰富的火山活动,喷发出的岩浆流动性高,冷却凝固后常形成熔岩荒漠,地下还分布着众多的熔岩隧洞。
(1)比较该岛东北部与西南部年降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该岛植被类型丰富多样,试分析其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岛部分地区降水多而河流却易干涸的原因。合肥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A)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上演,此次亚运会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完成下面小题。
1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全球昼夜状况接近(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世界各地观众若想观看开幕式直播,时间选择合理的是( )
A. 迪拜(55°E),9月23日17时B. 巴西利亚(48°W),9月23日9时
C. 墨尔本(144°E),9月23日20时D. 纽约(74°W),9月22日3时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9月23日开幕式开始举行,当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应与经线圈重合,①②两图晨昏线并不与经线圈重合,排除AB;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9月23日20时开幕式开始,经计算可知,此时0°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即0°经线应是昼半球中央经线,图④符合,图③不符合,D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D。
【2题详解】
北京时间9月23日20时开幕式开始,迪拜(55°E)位于东四区,比北京时间晚4个小时,应该是9月23日16时看直播,A错误;巴西利亚(48°W)位于西3区,比北京时间晚11个小时,应该是9月23日9时看直播,B正确;墨尔本(144°E)位于东10区,比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应该是9月23日22时看直播,C错误;纽约(74°W)位于西5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应该是9月23日7时看直播,D错误。故选B。
【点睛】时区和区时:国际上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和120°E的地方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相差时区×1小时。其中“±”确定原则是“东加西减”,“相差时区”确定原则是“同减异加”。
2002年4月至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日至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4. 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至23日风向、气温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有( )
①风向转为偏西风②风向转为偏东风③气温上升④气温下降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受冷锋影响,风向为偏西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且沙漠位于丙地的西侧,可能正经历沙尘暴,C正确;丁地风向为偏东风,不易产生沙尘暴,D错误;甲乙受高压控制,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已经经历过沙尘暴,此时天气平稳,AB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10月22至23日此时正值当地的夏季,陆地形成低压,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此时丙地大部分时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偏北风,而后期该地受高压中心的影响,形成偏西风,因此该地的风向变化特点是由偏北风转为偏西风。该地23日4时会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中的固体尘埃增加,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气温下降,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点睛】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钰升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雨雪、降温、大风等天气。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a地是( )
A. 背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谷D. 断块山
6. 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
A. aB. bC. cD. d
7. 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②④③①D. ②③①④
【答案】5. C 6. B 7.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a地岩层向上弯曲,所以为背斜;从地表形态看,a地地势低洼,为谷地。所以a地为背斜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所学已知,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a、b、c、d四地,只有b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图中岩层①②③具有层理构造,可知,①②③为沉积岩,因为沉积岩越靠下,形成年代越早,所以②早于③,③早于①。④穿透并破坏了①②③,可知,④形成于①②③之后。综上,该地岩层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③①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分布着众多湖泊每一个湖泊都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苏木吉林湖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下图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湖泊的类型和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 淡水湖、雨水补给B. 淡水湖、冰川融水补给
C. 咸水湖、积雪融水补给D. 咸水湖、地下水补给
9. 据图推测,该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苏木吉林湖的盐度( )
A. 不断升高B. 先升高,后不变C. 不断下降D. 先降低,后不变
【答案】8. D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苏木吉林湖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无河水外泄通道,为咸水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周围被沙山包围,无冰川覆盖,无冰川融水补给,全年总补给量稳定,为地下水补给。故选D。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每年11月至次年5月,苏木吉林湖总补给量持续大于总排泄量,因此5月苏木吉林湖面积达到最大,5月过后面积开始减小,因此湖泊面积春季达到最大。故选A。
【10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大,而湖泊的补给来源基本不变,随着蒸发量增大湖泊的盐度先升高直至达到饱和状态,后湖水盐度保持不变。故选B。
【点睛】湖泊水的补给类型,主要有5种:大气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秋季,降水较为集中;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天气回暖的时候;永久性冰雪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地下水:地下水与湖泊水可以“相互补给”,湖水水位较高时(高于地下水的潜水面),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湖水水位较低时,地下水补给湖泊水;河流水:河流水与湖泊水可以“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测今冬我国中东部将偏冷。下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1.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 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B. 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
C. 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D. 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
12. 推测拉尼娜将导致今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是( )
A. 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B. 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 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D. 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由上题推论可知,拉尼娜将导致沃克环流增强,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导致我国中东部偏冷,C正确,D错误。东北信风对我国影响不大,东北信风对日本暖流的影响也较小,AB错误。故选C。
【点睛】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植被类型的干燥度( )
A. ①空间差异大B. ③季节变化大C. ⑤时空差异小D. ⑩年际变化大
14. 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 草原B. 阔叶林C. 针叶林D. 苔原
15. 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 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 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答案】13. B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①热带雨林,降水丰富,空间差异较小,A错误;③为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燥度季节变化大,B正确;⑤为亚热带或温带森林,包括多种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不同,时空差异较大,C错误;⑩为寒带植被,全年降水稀少,干燥度年际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⑨位于温带地区,靠近寒带以南,属于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亚寒带, 且所在区域干燥度不是很高,最可能为亚寒带针叶林,C正确;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如图中②热带草原、⑥⑦温带草原,A错误;阔叶林位于亚热带、温带,B错误;苔原位于寒带,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④位于热带,气候干旱,其代表的植被类型应为热带荒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ACD错误;⑧主要位于温带,干燥度较大,其代表的植被类型应为温带荒漠,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故选B。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二、综合题(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某天坑(24.5°N附近)宽度和深度均接近百术,底部植物群落大多由喜阴植物组成,坑口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植物组成。下图示意该天坑南北方向的地形剖面。
(1)绘制冬至日正午时分天坑的入射太阳光线并标注太阳高度。
(2)推测该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3)说明坑底与坑口植物群落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16. 17. 原有石灰岩地壳抬升隆起;该地降水较多,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 流发育;在地下河流强烈溶蚀作用下,岩层发生坍塌,坍塌的物质被流水逐渐带 走,形成穹窿状的地下大厅;地下大厅的顶板在地表水的溶蚀和重力等作用下慢慢 接近地表,并最终在地面出现天窗,顶洞大规模崩塌形成天坑。
18. 天坑底部光照较少环境阴暗;靠近地下河,潮湿;堆积物多,土层较厚,植物群落多由喜阴植物组成。天坑坑口光照充足,环境干旱,土层较薄,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植物组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的天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喀斯特地貌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广西醭天坑(24.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时分天坑的入射太阳光线自南向北,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天坑的正午太阳高度=90°- (24.5°+23°26′)≈42°。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坑形成的过程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原有石灰岩地壳抬升隆起;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流发育;在地下河流强烈的溶蚀作用下,岩层破碎发生坍塌,坍塌的物质被流水逐渐带走,形成穹窿状的地下大厅;地下大厅的顶板在地表水的溶蚀和重力等作用下逐渐变薄,慢慢接近地表,随后崩坍,并最终在地面出现天窗,顶洞大规模崩塌形成天坑。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天坑坑口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物种组成可以得知天坑底部和坑口的植物有明显的差异,底部植物群落大多由耐荫植物组成,是因为天坑底部深度较深,太阳难以照射,光照较少,环境荫蔽;同时,底部靠近地下河,土壤潮湿;堆积物多,土壤较厚,造成群落多由耐荫植物组成;天坑坑口光照充足,地势陡峭,不利于储水,环境干旱,以石灰岩为主,土层较薄且贫瘠,造成天坑坑口群落多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物种组成。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弯曲河流颈口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其形态是弯曲河流曾经的演变痕迹,可以指示弯曲河流的演变过程,在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下图为牛轭湖不同演变阶段的三种典型形态示意图。
(1)指出牛轭湖三种典型形态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牛轭湖演变过程中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7. 先后次序: Ω型、U型、月牙型;理由:由于缺少河流补给,从Ω型到U型,再到月牙型,湖泊水量和面积逐渐减小;湖泊距离原河流越来越远。
18. 湖泊水量和面积逐渐减小,水质变差;局地气候逐渐变干,温差增大;湖水蒸发下渗,湖泊泥沙淤积,逐渐消亡演变为陆地;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取代。
【解析】
【分析】本题以牛轭湖不同演变阶段的三种典型形态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流水地貌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弯曲河流颈口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其形态是弯曲河流曾经的演变痕迹,可以指示弯曲河流的演变过程,读图可知,牛轭湖先呈现 Ω型,湖泊面积较大,水量较多,由于缺少河流补给,从Ω型到U型,再到月牙型,在此过程中,湖泊水量和面积逐渐减小;湖泊距离原河流越来越远,牛轭湖三种典型形态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Ω型、U型、月牙型。
【小问2详解】
牛轭湖演变过程中,由于缺少河流水的补给,湖泊水量和面积逐渐减小,水质变差;蒸发水量减少,局地气候逐渐变干,温差增大;湖水蒸发下渗,湖泊泥沙淤积,湖泊周边逐渐消亡演变为陆地;生物种类发生相应变化,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取代。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H岛为著名旅游胜地,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该岛有丰富的火山活动,喷发出的岩浆流动性高,冷却凝固后常形成熔岩荒漠,地下还分布着众多的熔岩隧洞。
(1)比较该岛东北部与西南部年降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该岛植被类型丰富多样,试分析其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岛部分地区降水多而河流却易干涸的原因。
【答案】18. 差异:该岛东北部较西南部降水多。原因:该岛位于20° N附近,地处东北信风带;盛行风自海洋携带大量水汽;在东北部受山地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19. 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岛屿东北部与西南部降水差异大;山地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多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少。
20. 面积小,流程短;坡度大,流速快;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发育不良,蓄水能力弱;地下有熔岩隧洞,地表水易渗漏;地下水补给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H岛著名旅游胜地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岛东北部河流众多,西南部河流稀少,由此可知该岛东北部较西南部降水多。形成原因是该岛位于20°N附近,地处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对于该岛东北部而言,盛行风自海洋而来,携带大量水汽;该岛屿中部多山地,该岛东北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而西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岛地处20°N附近,纬度低,水热条件好;该岛中部山地海拔4000米以上,山地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差异显著,山地垂直分异显著;岛屿东北部与西南部降水水平差异大,自然带水平分异大;多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少, 生态系统自然演化,物种丰富。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地处东北信风带,地处山地迎风坡,该地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地相对高度大,坡度大,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地表存水空间小;该地多熔岩荒漠,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发育不良,蓄水能力弱,地下水补给少;地下有熔岩隧洞,地表水易渗漏。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