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B. 冰雪融化C. 蜡烛熔化D. 灯泡发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是
A. 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 将生活垃圾进行露天焚烧处理
C. 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
D. 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大量有害气体,故A错误;
B、把垃圾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故B说法错误;
C、全部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会浪费大量的树木,属于浪费资源,故C选项错误;
D、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正确。
故选D。
3. 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 a熄灭、b变旺B. a更旺、b熄灭
C. a、b都变旺D. a正常燃烧、b熄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瓶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火柴燃烧更旺,b瓶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
故选:B。
4.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5B. 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
C. 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 锰原子核内有25个中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标签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如图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5,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标签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如图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选项正确;
C、锰元素名称偏旁是“钅”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则中子数是:54.94-25=30,选项错误;
故选:D。
5. 如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沙、纱布、棉花的作用是
A. 杀菌消毒B. 软化硬水C. 吸附D. 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石子、细沙、纱布、棉花之间有缝隙,可以过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以它们是过滤作用。故选D。
6. 科学家们在研发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材料时发现了一种外形类似奥运五环的分子结构,其结构与石墨烯类似,宽度只有约 1.2nm,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命名为“奥林匹克烯”(C19H12),下列关于“奥林匹克烯”(C19H12)说法正确的是
A. 由 31 个原子构成B. 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9:12D. 完全燃烧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奥林匹克烯”(C19H12)由C19H12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B、“奥林匹克烯”(C19H12)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
C、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9):(1×12)=19:1,选项错误;
D、“奥林匹克烯”(C19H12)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选项正确;
故选:D。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一氧化碳和氢气均能与氧化铜反应,是因为二者均有还原性
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属钠比镁活泼,是因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镁原子的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氢气均能与氧化铜反应,是因为二者均有还原性,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C正确;
D、金属钠比镁活泼,是因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镁原子的小,D不正确。
故选D。
8. 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转化的几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B. 反应中CO与O2的质量比为7:4
C. 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式可知,CO与O2的质量比为7:4,故B正确;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因为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道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和原子的数目不会改变,但分子的数目是会改变的.故D错误.
故答案:D
9. 200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有机高分子
B. 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1
C.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
D. 一个C24H38O4分子中含有66个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机高分子为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以上的有机物的分子,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38+16×4=39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式为C24H38O4,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24):(16×4)=9:2≠6:1;故B不正确;
C、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一个C24H38O4分子中含有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共66个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10.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
C.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 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并不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如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错误;
B、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不一定会加快,也可能是减慢,B错误;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C错误;
D、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D正确;
故选D。
11. “家庭小实验”是指用家庭生活用品进行实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完成是
A. 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B.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 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D. 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自制指示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盐水不能和铁锈反应,故不能清洗菜刀表面的铁锈,故A不能完成;
B、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B能完成;
C、食醋中含有醋酸,而电池“锌皮”中含有金属锌,它们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C能完成;
D、最初的酸碱指示剂就是化学家在不经意间将酸性的物质滴在花瓣上而发现的,所以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自制指示剂可以实现,故D能完成。
故选A。
12.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HCl和Ca(OH)2B. Na2CO3和H2SO4
C. AgNO3和BaCl2D. KCl和Cu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方程式为 2HCl+Ca(OH)2=CaCl2+2H2O,生成了水,所以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CO2↑+H2O,有气体和水生成,所以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反应方程式为 2AgNO3+BaCl2=Ba(NO3)2+2AgCl↓,有沉淀生成,所以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KCl和CuSO4混合,既不能生成沉淀,也不能生成气体和水,因此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3. 含碳物质的用途十分广泛。一种碳的单质可用于切割玻璃,其名称是__________;会产生“温室效应”、可作气态肥料的是__________;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金刚石 ②. 二氧化碳 ③.
【解析】
【详解】金刚石是碳单质,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且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作气态肥料;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 工业上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处理工厂排放的含二氧化硫的尾气并获得氢气。
(1)主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
(2)膜反应器中反应的类型是 _____ 。
(3)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 。
【答案】 ①. 2H2O+SO2+I2=H2SO4+2HI ②. 分解反应 ③. I2
【解析】
【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主反应器中是二氧化硫、水和碘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配平后得反应方程式为:2H2O+SO2+I2=H2SO4+2HI。
(2)膜反应器中是碘化氢分解生成单质碘和氢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3)由流程图可知, 膜反应器中生成的碘单质又进入主反应器中被循环利用。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5.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如需要E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E装置中应装______,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
(4)乙炔(C2H2)气体由碳化钙块状固体与水反应生成,且反应非常剧烈,乙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答案】15.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16. ①. A ②. ③. D
17. ①. ②. 浓硫酸 ③. c
18. CD
【解析】
【详解】是酒精灯,是长颈漏斗;
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发生装置选A;收集装置选D;
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应该长进短出,气体应从c端通入;
乙炔气体由碳化钙块状固体与水反应生成,且反应非常剧烈,因此不需要加热;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因此发生装置应该选C,乙炔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装置选CD。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6. 以下实验装置可进行气体制备、收集及分离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序号),写出你所选装置的优点是___,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
(4)通过装置G(其中液体药品均足量)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进行分离。首先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广口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 ① AF ②.
(3) ①. B##C ②. B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或C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4) ①. ②. CO ③. 有气泡冒出,浑浊液体逐渐变澄清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选择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即装置F,故填AF;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或C,故填B或C;
收集装置B中装有长颈漏斗,能够随时添加液体,收集装置C可以通过玻璃开关的关闭来控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B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或C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打开活塞a,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入瓶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a(OH)2=CaCO3↓+H2O;
打开活塞a,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入瓶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即CO,故填CO;
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瓶中,与瓶中的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浑浊液体逐渐变澄清,故填有气泡冒出,浑浊液体逐渐变澄清。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7. 小明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消耗6.8g该过氧化氢溶液,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设能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16g
答: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0.16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81,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81,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