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9,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时间:与地理合堂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10 X和40 XB. 10 X和10 XC. 5 X和10 XD. 5 X和40 X
【答案】C
【解析】
【详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相反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A、放大的倍数是10×40=400倍;
B、放大的倍数是10×10=100倍;
C、放大的倍数是5×10=50倍;
D、放大的倍数是5×40=200倍。综上所述,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选项,也是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物镜都没有办法把污点移除,则该污点可能在( ) 上
A. 反光镜B. 目镜C. 物镜D. 玻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详解】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转动目镜和物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物镜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玻片标本上了。
故选D。
3.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象是( )
A. PB. bC. q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详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低至0.3元/份 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字母“P”,旋转180度是“d”,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视野调的暗些,需要使用( )
A. 小光圈 凹面镜B. 大光圈 平面镜C. 小光圈 平面镜D. 大光圈 凹面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5. 如图甲是某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形,在对显微镜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后,他观察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形。在正确的操作过程中,该同学不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A. 转动转换器B. 移动装片
C. 调节反光镜D. 转动粗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乙图中的四个细胞,在甲图中的右上方,因此需要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把它移到视野中央,乙图中的细胞比甲图中的血细胞大,表明放大倍数增大了。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
【详解】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需要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A正确;乙图中的四个细胞,在甲图中的右上方,因此需要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把它移到视野中央,B正确;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需要调节反光镜,视野变亮,C正确;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有点模糊,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而不是粗准焦螺旋,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图的含义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6. 对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微调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
B. ②——大幅度移动镜筒
C. ③④——把玻片标本中的物像反射到镜筒中
D. ⑤——把光线反射到镜筒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⑤反光镜。
【详解】A.①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的物像,A正确。
B.②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能够快速找到物像,B正确。
C.③物镜、④目镜,都具有放大作用,不能把玻片标本中的物像反射到镜筒中,C错误。
D.⑤反光镜,对向光源,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7. 要研究蜜蜂在每朵花上的平均停留时间,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A. 刻度尺
B. 放大镜
C. 秒表
D. 照相机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研究蜜蜂在每朵花上的平均停留时间,需要用到的工具是计时工具——秒表。
【详解】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放大镜可用于观察较小的物体;秒表是计时工具;照相机是摄像,记录工具。故要研究蜜蜂在每朵花上的平均停留时间,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秒表,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常用工具的用途。
8. 一个量筒中原有15mL的水,放入一个冬枣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25mL,则这个冬枣的体积为( )
A. 10cm3B. 15cm3C. 25cm3D. 40cm3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定要注意量筒的使用。量筒的使用,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是冬枣的体积。
【详解】量筒中原有15ml的水,放入一个冬枣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25ml,则这个冬枣的体积为:25ml-15ml=10ml=10cm3。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9. 两组同学在测量水温时,甲组将温度计放在水中读数,乙组将温度计取出后读数,请分析两组的做法哪个更科学合理
A. 甲组B. 乙组C. 均科学合理D. 均不科学合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视线一定要和水银柱的下表面相平,防止出现误差。
【详解】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且视线一定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实验及常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解题的关键是会正确使用生物仪器。
10.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制作装片和染色的液体分别是
A. 清水、生理盐水B. 生理盐水、碘液C. 清水、碘液D. 碘液、清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涨破,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可以简化为“擦”、“滴”、“撕”、“放”、“展”、“盖”、“染”;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做出合理的解释。
11. 某生物实验小组同学观察蚂蚁时,看到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有同学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该同学的说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得出结论D. 表达与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详解】A.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是指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确定实验目的,根据题意,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蚂蚁为什么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因此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同学的回答在探究活动中属于作出假设,因此B符合题意。
C.得出结论是指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因此C不符合题意。
D.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得出结论后,小组内成员之间或与其他组成员之间进行观点和看法的交流,因此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2.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下列有关三人真实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 三人中至少有两人的体温是39.5℃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卡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详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B正确。
【点睛】体温计内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卡口,由于水银的表面张力比较大,所以,水银柱从此处断开,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13. 下图所示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的过程依次是a→c→d→bB. 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壁
C.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D. a和b中每个细胞核内的DNA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详解】A.图中的a→c就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d→b就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所以细胞分裂的过程依次是a→c→d→b,A正确。
B.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
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故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C正确。
D.因为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加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所以b新细胞和a原细胞中每个细胞核内的DNA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B。
14. 人体大约由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构成,不属于这些细胞共同点的是( )
A. 都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B. 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C. 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D. 都没有液泡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详解】A.活细胞中都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故A正确。
B.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够分裂,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B错误。
C.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故C正确。
D.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没有液泡,故D正确。
故选B。
15. 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 黑、雌B. 褐、雌C. 白、雄D. 黑、雄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内。因为取用的是雌黑鼠的细胞核,则最后产下的小鼠的体色和性别便分别是黑色、雌性,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6. 你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七年级的学生,身体比小学时长高了许多,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A. 细胞分裂B. 细胞病变C. 细胞生长D. 细胞分裂和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长大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详解】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里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后来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由此可知: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特点。
17. 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 6个、6条B. 6个、18条C. 8个、6条D. 8个、18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如一个细胞2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2═4(个)。 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体细胞有6条染色体,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条,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是23═8(个)。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次数和个数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8.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染色体、大液泡B. 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
C. 叶绿体、染色体、大液泡D. 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如下表所示:
综上分析可知,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选B。
【点睛】故选B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19.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C. 甲细胞中的①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D. 乙细胞中的②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为动物细胞、乙为植物细胞,①细胞膜、②液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正确;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甲细胞中的①能控制物质的进出,C正确;乙细胞中的②是液泡,里面溶解着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错误。
20. 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各种时令水果,酸甜的汁液主要来自植物细胞的哪个结构( )
A. 液泡B. 细胞质
C. 叶绿体D. 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时令水果的酸甜的汁液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
【详解】A.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A符合题意。
B.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质中进行,B不符合题意。
C.叶绿体是含有绿色色素的质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的一层较厚、较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其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1. 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这些氧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的哪一个结构中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
A. 叶绿体B. 线粒体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详解】A.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A错误。
B.人体吸入的氧气和吸收的葡萄糖,通过循环系统,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在其内葡萄糖被分解,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B正确。
C.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液泡具有一定的浓度,能产生一定的渗透压,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部的环境,C错误。
D.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错误。
故选B。
22. 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从结构上看,植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动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
【详解】除病毒外,其它的微生物的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由细胞组成的。从功能上看,细胞能独立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代谢的基本单位,具有分裂、遗传的功能,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除病毒外,最小的生物体为单细胞生物,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 与田鼠细胞的基本结构相似的是( )
A. 竹叶细胞
B. 番果肉细胞
C. 洋表皮细胞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动物(人)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详解】竹叶细胞、番茄肉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植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人和田鼠都属于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4.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故选A。
【点睛】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作用,以及成像的特点,是初中生物的重点问题,在中考中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掌握。
25. 使用显微镜时,下列与“观察”有关的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④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A. ④②⑤③①B. ③①②④⑤C. ③②①④⑤D. ④③②⑤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正确步骤是: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两眼同时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用于绘图→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如果图像不太清晰,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③①②④⑤。
故选B。
26. 用直尺和细线连续三次测量叶片的周长,分别为12.0cm、11.6cm、12.2cm,最接近叶片实际周长的数值为( )
A. 11.9cmB. 12.2cmC. 12.0cmD. 11.6cm
【答案】A
【解析】
【分析】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详解】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用直尺和细线连续三次测量叶片的周长,分别为12.0cm、11.6cm、12.2cm,其平均值是(12.0+11.6+12.2)÷3=11.9cm。
故选A。
27.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B. 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
C. 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 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详解】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28. 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三处
B. 测量人体体温时应该将体温计内的汞柱甩到35℃以下
C.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人和测量工具有关
D. 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计算其平均值。
【详解】A.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因此一般测量体表温度,用体温计测量。测量部位主要口腔、腋窝和直肠,A正确。
B.使用前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示数会显示上一次的测量结果,应该不低于37℃,B正确。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人和测量工具有关,C正确。
D.测量液体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D不正确。
故选D。
29. 使西瓜叶肉细胞呈现绿色和果肉细胞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 叶绿体、线粒体B. 叶绿体、液泡
C. 线粒体、液泡D. 液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叶绿体是藻类和植物体中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主要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的含量最多,遮蔽了其他色素,所以呈现绿色,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2)液泡具有贮存营养物质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储存着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解答即可。
【详解】西瓜叶肉细胞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肉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主要是叶绿素;果肉细胞呈现红色主要是液泡中储存有天然色素的原因。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的理解和识记,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0. 一天,某人感觉发烧,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为准确起见他分别测得口腔温度为37度,腋窝下是36.7度,直肠是37.4度。这个人最准确的体温应是( )
A. 37度B. 36.7度
C. 37.4度D. 37.03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温,通常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测量方法有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
【详解】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因此一般测量体表温度,测量部位主要直肠、口腔、腋下,最接近人体温度、最准确的是直肠处的温度;因此,这个人最准确的体温应是37.4℃。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31. 下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⑦]反光镜)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___ ]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 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
(3)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A细胞质中含有[___]______,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胞不能。
(4)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
(5)细胞结构中,[___]______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6) A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 ①. ① ②. 转换器 ③. ⑥ ④. 细准焦螺旋 ⑤. 3 ⑥. 叶绿体 ⑦. 清水 ⑧. 生理盐水 ⑨. 4 ⑩. 细胞核 ⑪. 线粒体 ⑫. 叶绿体
【解析】
【分析】(1)观显微镜图可知:①转换器、②是物镜、③是遮光器、④是目镜、⑤是粗准焦螺旋、⑥是细准焦螺旋、⑦是反光镜。
(2)由A、B图可知: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
【详解】(1)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首先转动①转换器可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孔。
(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⑥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 应调节显微镜的⑥细准焦螺旋。
(3)A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A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B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由A、B图可知: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A细胞质中含有3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胞不能。
(4)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细胞结构中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6)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A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点睛】解此题要掌握玻片的制作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以及显微镜的使用。
32. “低头族”在现在社会当中十分普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某生物探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20名中学生(男女性别各半),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男生、女生各5名;
②在相同的环境中,给A组每人一部相同的手机,让其随意玩手机游戏;B组每人一本课外书,随意阅读,其他条件相同;
③6个小时后统计各组情况,见下表所示:
请回答:
(1)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①中的20名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应____________。设置B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所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请从影响身体健康角度写一句话,提醒下你身边的“低头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相同 ②. 对照 ③. 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 ④.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⑤. 拒绝手机一会儿,关爱亲人一辈子;拒做“低头族”,关爱你我他;手机拉开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你与梦想的距离;生命在玩手机中逝去;今天手机玩的有多欢,明天生活就有多累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对照实验的设计注意单一变量,据此解答。
【详解】(1)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本实验通过A组使用手机和B组看书可以看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B组未作出处理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 2 )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3 )数据显示,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手机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使人肩颈痛、手腕部酸痛、眼部不适、沟通障碍发生率提高等结果,实际上手机辐射污染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所以不应长时间使用手机。故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4)根据实验结论,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拒绝手机一会儿,关爱亲人一辈子;拒做“低头族”,关爱你我他;手机拉开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你与梦想的距离;生命在玩手机中逝去;今天手机玩的有多欢,明天生活就有多累等。
【点睛】本题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识记、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的理解。
33. 下面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示意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D的操作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如果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
(3)图G的操作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图F是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____________吸引,重复2-3次,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4)图E是正在___________,这样的操作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________而影响实验的观察。
【答案】 ①. B→D→C→A→E→G→F ②. 清水 ③. 生理盐水 ④. 另一侧 ⑤. 盖盖玻片 ⑥. 气泡
【解析】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具体过程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中,A是展平,B是擦拭,C是撕取,D是滴水,E是盖片,F是吸引,G是染色。
【详解】(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B擦→D滴→C撕→A展→E盖→G染→F吸。
(2)图D的操作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如果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3)图G的操作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图F是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使细胞各部分着色,便于观察。
(4)图E是正在盖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的操作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而影响实验的观察。
【点睛】此题要求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具体步骤。组别
时间
人数
肩颈痛
手腕部酸痛
眼部不适
沟通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3小时
10
5
10
10
5
4-6小时
10
9
10
10
8
B组
看书
1-3小时
10
1
0
3
0
4-6小时
10
3
0
5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安市市区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安市市区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以下现象,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一个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