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展开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
(2)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边塞绮丽雪景,体会诗人不舍惆怅及豪迈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自古多情伤离别,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雄浑的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解诗题,知诗作
1.请大家齐读标题,看看你能从题目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1:这是一首送别诗,因为题目说是“送武判官归京”。
生2:这得是冬天,因为有题目中有“白雪”。
师:题目中有个标志性的字眼要抓住,这个字是----
生:歌
师:我们知道有哪些歌?
生1:《长恨歌》
生2:《登幽州台歌》
生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一般不受字数、句数、格律的限制。另外还知道这是一首写雪景和送别的诗。
2.弄懂了诗题,认识了作者,接下来就让我们追寻岑参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古诗品鉴之旅。
三、正诗音,明节奏
1.师:“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读,请大家注意屏幕标红的字音。
2.师:下面找一个同学读课文。(一学生读、读完评)
3.对,他读得节奏感是不错,但就是一个调下来的,没有抑扬挫高低升降的变化,我们不妨先听名家是如何读的?
(播放名家朗读音频)
4.师:读得好吧,我们也学一学试一试,自由朗读找找感觉。
5.师:下面我们分男女生来合作朗读这首诗歌,根据题目可分为两部分,女生读咏雪,男生读送别,何时起止,看咱们班男生女生的默契程度。(配乐“十面埋伏”)
四、晓诗意,知诗境
1.很好,可是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还要读懂诗歌的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还不能解决的,就做上标记,待会儿咱们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2.还有其他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了,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给老师这几幅图片配上贴切的诗句。
(PPT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指名学生来配诗,以诗配画。)
五、品诗韵,悟诗魂。
(一)赏雪景。
1.看来大家对诗歌的大意理解的不错,那就让我们走近诗歌的语言,去领略边塞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前十句,用“我从 这句诗,读出了边塞的雪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你赏到的雪景。
(早、寒、大、美)
2.这么多描绘边塞雪景的句子,大家觉得哪句最美?(生回答,操作PPT)美在哪里?
重点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PPT出示“春花”和“冬雪”对比图,以图加深学生对这一千古名句的理解。)
(1)“忽如”二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紧扣关键词)
(2)诗人用春花喻冬雪,使人忘记了塞外的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想象奇绝。被誉为咏雪的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借助修辞手法)
(3)指导朗读:在表示惊喜的时候,“忽如”两个字的语速可以稍微快一点,还可以加重一定,语调往上升一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或轮读咏雪部分。)
3.刚才,我们通过作者绮丽的文字,欣赏了边塞奇异的风光。然而,学习诗歌仅达到这个层面是不够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和情有机结合,文章才有鲜活的生命。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又要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PPT显示写作背景,指名学生朗读。)
(二)析别情。
1.通过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他的前任时所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的后八句,去感悟一下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离情别绪。
(学生自由诵读送别部分。)
2. 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诗最能体现出诗人的依依别情?
重点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PPT出展示图片,请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小结:这首诗以“雪”为纽带,以“情”作灵魂,送别中咏雪,咏雪中抒情,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吟唱出边塞送别的豪迈。
六、诵经典,咏情味
瀚海冰雪有豪情,送别琵琶亦铿锵,这么美的景,这么深的情,读一读,不过瘾,不如把它背一背,(操作PPT),请同学们挑战不可能,试着把诗歌背下来。两分钟后,我们一起来吟诵。
(学生齐读(背)诗歌,配乐"十面埋伏")
七、小结
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还有作者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昂扬的人生态度,这是值得我们要学习的。
八、作业
1.基础:背诵默写。
2.提高: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奇异瑰丽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送别:不舍惆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4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揣摩,领悟,对比阅读,迁移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孔乙己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主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屈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屈原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云中君,任务三做铺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