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391730/0-17087836048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391730/0-17087836048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391730/0-17087836049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宽度约为50cm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C.人体脉搏每秒大约跳动50次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
B.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一起的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C.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放大的字B.水中的倒影C.钢笔错位D.墙上手影
6.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面鼓使其发出声音,同时观察鼓面上泡沫小颗粒的跳动幅度是否相同。他是在研究声音的( )
A.音调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B.响度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
C.音色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D.音调与鼓面振动频率的关系
二、多选题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也一定不同
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和密度都变大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9.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三、填空题
1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又很快形成,形成小露珠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1.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______图,应该佩戴由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12.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其质量是______g。
13.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走进考场准备考试,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4.小红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她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m/s。
1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填角度数);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光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将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四、作图题
16.请在图中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7.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五、实验题
18.小玲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图:
(1)在烧杯上方盖有一个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水中气泡如图乙所示时,水______(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丁所示,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达到沸点,______继续吸热,所以______沸腾。(以上三空均填“能”或“不能”)
19.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丽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目的是______,此实验应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实验中把蜡烛B贴着水平台移动,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20.小聪同学选择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在(2)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21.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_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______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_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______.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_g/cm。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六、计算题
22.暑假里,小勇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18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600m的大桥,求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23.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60%。小红的妈妈对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现小红测得其质量500g,体积为40cm,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和8.9g/cm。
(1)请根据小红测得的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4.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两者的总质量为2.36kg。(石头吸水不计)
(1)求石头的体积;
(2)求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cm,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符合实际,故B正确;
C、人体的脉搏每秒钟大约跳动1次,故C错误;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A.凸透镜对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发散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故B错误;
C.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透镜的焦距,用f表示。故C正确;
D.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例如放大镜成的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发现烟向左飘,所以风向左吹。因此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①向右运动;②静止;③向左运动,但比风慢。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比风快。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
5.答案:B
解析: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
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钢笔反射的光经玻璃砖发生了两次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黑暗区域,形成影子,D不符合。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D
解析:
8.答案:ABC
解析:A.根据可知,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体积未知,质量有可能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氧气的质量变小,因为氧气的体积等于氧气瓶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不变,由可知,密度变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熔化后,密度变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当状态发生变化时,密度一般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9.答案:AC
解析:A、分析图象可知,A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45℃,就是该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因此物质A是晶体;物质B的温度始终上升,所以物质B是非晶体,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45℃,故B错误;
C、物质B是非晶体,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C正确;
D、第10min时,物质A刚开始熔化,为固态,故D错误。
故选:AC。
10.答案:液化;放热
解析: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11.答案:乙;凹
解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12.答案:2;40
解析:
13.答案:信息;声源
解析:考生听到铃声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答案:不变;2
解析: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她向平面镜移动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5.答案:;左
解析: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水平液面成40°角,则入射角为5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
当液面上升时,入射光线的射入方向不变,则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不变,但入射点向左偏,则反射光线在水平标尺上的S'光点将向左移动。
16.答案:见解析
解析:
17.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就得到入射光线。
18.答案:(1)防止热量散失;(2)已经沸腾;(3)小于;(4)能;不能;不能
解析:
19.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较暗;(2)反射;(3)靠近;不变;(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解析:
20.答案:(1)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照相机;(3)近视;(4)不能
解析:(1)为了使烛焰的像在光屏的正中央成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说明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4)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而不是不变,故不能成清晰的像。
21.答案:(1)水平台;零刻度线;(3)81.6;(4)40;1;(5)大
解析:
22.答案:(1)1200m;(2)69s;(3)21s
解析:(1)火车速度:
根据可得,隧道长:
(2)火车通过隧道通过路程: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
;
(3)火车通过大桥的路程:
,
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
23.答案:(1);(2)见解析
解析:(1)根据实验结果,工艺品的实际密度:
(2)根据售货员的说法,工艺品中金和铜的体积应分别为:,.
总体积:.
工艺品的密度.
从计算结果可知,实际密度小于按含金量为60%计算时的密度,因此售货员的说法不可信。
24.答案:(1);(2);(3)见解析
解析:(1)排出水的质量;因为石头浸没在水中,所以石头的体积为;
(2)石头的密度为;
(3)由于石头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可知,所测石头的密度偏大。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九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九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