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91800/0-17087839191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91800/0-17087839191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91800/0-17087839191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变化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杼织布B.粉碎矿石C.五谷酿酒D.沙里淘金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牛奶C.干冰D.石油
3.空气炸锅是厨房日常小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使食物变熟。在空气炸锅内循环的气体,含量最高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在太空舱里常用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转化为。已知中元素为+3价,则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B.+2价C.+3价D.+4价
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铜的导电性好——作导线B.氧气支持燃烧——作燃料
C.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塞紧橡皮塞B.倾倒液体
C.过滤操作D.检查装置气密性
7.“减污”、“降碳”和“节能”是近几年生态环保的热词。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8.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观:火力发电厂利用煤燃烧进行发电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钪()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右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钪属于金属元素B.钪的原子序数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D.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10.正确的灭火方法可以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电线老化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1.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B.把银条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能观察到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1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涉及3种氧化物
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3:1
C.反应前后纳米纤维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该反应为解决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3.“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Vc泡腾片演示了实验。V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C分子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4
14.“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纸不是可燃物,所以不会燃烧
B.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
C.因没有充足的空气,所以纸不会燃烧
D.水蒸发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1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6.2023年10月5日,某国执迷不悟!该国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第二轮排海开始,多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所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氚等多种放射性元素。
(1)氘和氚属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______________。
(2)氚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3)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可推测氘气的化学性质,具有______________性。
17.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碳的世界丰富多彩。
【识碳】(1)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家族”。
①右图中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能用化合反应进行转化的反应最多有_____________个(填数字)。
②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固碳】目前固碳的方法有生物固碳、物理固碳和化学固碳
(2)重庆合川实验基地将转化成液态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而进行物理固碳。从微粒微观的角度解释,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_______(填“大小”或“间隙”)。
【低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3)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___
A.节约用电,人走灯灭B.节约用纸,少用纸巾
C.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D.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上学
18.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分析以下场景中的化学原理并回答问题。
(1)甘肃地震,牵动着我们亿万中国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灾区人民送去的自热米饭无需生火,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会与加入的水反应,从而加热食物。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搓搓小手,又快过年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19.苏轼有诗云:“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围炉煮茶”煮的是人间烟火,亦是岁月清欢,这种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慢生活方式正备受年轻人青睐,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1)紫砂壶烧制原料中的紫砂黄泥含铁量很高,最高可达8.83%。这里的“铁”是指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或“离子”)。
(2)用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3)“围炉煮茶“可用无烟炭作燃料,但需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中毒。
20.从某废旧电子产品中可以提炼贵重金属,并得到硫酸铜溶液。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滤液中任意一种金属阳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塑料随处可见,科学家们在实现塑料可持续使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能源成本一直是个“拦路虎”。“液态阳光”是指将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中国科学家通过单核锰催化剂,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最终转化为甲醇(),为实现“液态阳光”迈出了关键一步。甲醇燃料具有燃烧清洁、温室气体排放少的特点。代替煤炭作为燃料,排放的将减少80%以上,氮氧化物减少90%以上。可助力中国完成碳中和目标。
(1)用甲醇燃料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的排放,从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助力中国完成碳中和目标。
(2)“液态阳光”,就是人工模拟光合作用,通过一系列工业操作,辅之以催化剂,将太阳能变成液体燃料甲醇,这个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
(3)“液态阳光”的制备过程如右上图所示,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和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吸收能量
B.“液态阳光”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塑料可持续利用
C.单核锰催化剂在加快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过程质量增加
D.“液态阳光”技术可应对化石燃料枯竭的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
四、实验题
22.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其最高浓度是36%~37%,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可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使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入。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可以用装置B或装置C,比较装置B与C,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E装置,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对燃料的合理使用成为一项重要工程。某校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极大的兴趣对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与变迁及对未来燃料的展望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讨论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小组交流】为使家用燃料充分燃烧,一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二是增大家用燃料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
【调查研究】同学们通过走访与调查了解到我县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煤和石油液化气属于________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任务三:探究石油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
【查阅资料】
a.的性质:
①与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硫;
③紫红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反应而褪色,常用于除去。
b.石油液化气中含有碳、氢、硫、氮等元素,燃烧能产生大约11000大卡/kg的热量。
【提出问题】石油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石油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
【反思评价】(1)步骤②中,气体从_____________端(填“a”或“b”)通入图1装置。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通过一定手段,测得石油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变化如图2所示,-时间段内体积分数出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任务四:对未来燃料的展望
【交流展示】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任举一例)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新方向,是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五、计算题
24.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图中数据进行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机杼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粉碎矿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五谷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3.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因为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故选:A。
4.答案:B
解析:中铁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x=+2价。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钻探机钻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问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够减缓环境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保护土壤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火力发电厂用煤燃烧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铜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钪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钪的原子序数是21,故B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1=2+x+9+2,x=8,故C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电器因短路起火,不能用水灭火,以防触电,故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说法正确。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是利用隔绝空气灭火,故说法正确。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马上变成气体不残留任何残留物,可以更好地保护档案。此灭火方法既考虑了灭火又考虑到保护档案资料,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把银条放入硝酸铜溶液中,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6:44=3:2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到空气中会产生温室效应,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为解决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元素质量分数,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元素质量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故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只有种类不讲个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12×6):(16×6)=3: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纸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能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纸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没有充足的空气,选项说法错误。
D.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不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15.答案:C
解析:A、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神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干而冷的烧杯,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可以比较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用澄清石灰水,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滴入空气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6.答案:(1)同种,1
(2)
(3)可燃
解析:(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氘和氚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故填:同种、1;
(2)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1,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填:
(3)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说明氘气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
17.答案:(1)①5
②吸附
(2)间隙
(3)C
解析:(1)①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以上五个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5;
②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为:吸附;
(2)重庆合川实验基地将转化成液态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而进行物理固碳。从微粒微观的角度解释,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隙,而分子大小不变;故答案为:间隙;
(3)A.节约用电,人走灯灭可以节约电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B.节约用纸,少用纸巾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C.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会浪费资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D.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上学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故答案为:C。
18.答案:(1),放热
(2)
解析:
19.答案:(1)元素
(2)煮沸
(3)
解析:(1)物质由元素组成,紫砂壶烧制原料中的紫砂黄泥含铁量很高,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
(2)煮沸能降低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围炉煮茶“可用无烟炭作燃料,但需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导致中毒,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20.答案:(1)或
(2);置换反应
(3)
解析:(1)由于废旧电子产品中只有铁、铝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故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或,故填:或;
(2)①中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故填:
;置换反应;
(3)经①后过滤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有铜、金、铂,经②后得到贵重金属,属于贵重金属的是、,故②中加热条件下稀硫酸和铜、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21.答案:(1)、氮氧化物、
(2)化学
(3)
(4)C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代替煤炭作为燃料,排放的将减少80%以上,氮氧化物减少90%以上、可助力中国完成碳中和目标”可知,用甲醇燃料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可以减少、氮氧化物、,故填:(或氮氧化物或);
(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国科学家通过单核锰催化剂,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最终转化为甲醇()”可知,该过程有新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
(3)“液态阳光”的制备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所以水能够循环,故填:;
(4)A、和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吸收能量,说法正确;
B、“液态阳光”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塑料可持续利用,说法正确;
C、单核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D、“液态阳光”技术可应对化石燃料枯竭的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说法正确,故选C。
22.答案:(1)①锥形瓶
(2);A;a
(3)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制取时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使中混有气体
解析:(1)仪器①从形状及用途可得出是锥形瓶;
(2)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酸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氯酸钾是固体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加热装置制取气体,故选A;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用D装置收集时氧气应从a端通入将水从b端排出,故填:a;
(3)①C装置用分液漏斗加入液体,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加入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可能所用盐酸浓度过高,浓盐酸有挥发性,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氯气体与水形成盐酸,盐酸会消耗氢氧化钙,不能形成沉淀。故填制取时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使中混有气体。
23.答案:任务一:接触面积
任务二:不可再生
任务三:
(1)b
(2)
(3)石油液化气燃烧不充分
任务四: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
解析:任务一:为使家用燃料充分燃烧,一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二是增大家用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任务二:煤和石油液化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任务三:【进行实验】
【反思评价】(1)步骤②中,气体从b通入图1装置。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小组同学通过一定手段,测得石油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变化如图2所示,-时间段内体积分数出现异常的原因是石油液化气燃烧不充分。
任务四: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或生物能或风能或水能或海洋能或地热能或氢能或核能等,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新方向,是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24.答案:(1)8.8
(2)80%
解析:(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0g+100.0g-116.2g=8.8g;故填:8.8;
(2)解:设样品中的质量为x,则:
故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故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80%。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点燃蜡烛,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比较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用澄清石灰水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2
1
氚
1
2
x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除尘后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红色褪去
含有
②将除尘后的气体先通过图1装置后,再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含有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除尘后的气体通入盛有
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红色褪去
含有
②将除尘后的气体先通过图1装置后,再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含有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道县 2022 年下期期中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B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