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 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D.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河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故B说法正确;
C、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C说法错误;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 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垃圾分类焚烧B. 倡导节约用水C. 使用清洁能源D. 废气达标排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焚烧,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B、倡导节约用水,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C、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D、废气达标排放,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A. 倾倒液体药品B. 塞紧橡皮塞
C. 装入固体粉末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朝着手心,玻璃塞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该项操作中标签没有朝着手心,玻璃塞没有倒放,错误;
B、试管口塞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该项操作中把试管放在桌面上使劲塞进塞子,错误;
C、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正确;
D、试管加热时,盛液不过试管容积的,外壁拭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倾斜来加热,管口对空不对人,该项操作中液体量超过试管的,错误.
故选C。
4.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0B. 锆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gD. 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1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40,正确;
B、由“金”字旁可知,锆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40,错误;
故选A。
5. 冬天是流感传染病的高发季,奥司他韦(化学式:C16H28N2O4)是一种抗流感病毒药。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奥司他韦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6:28
B. 一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C. 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D. 奥司他韦是由C、H、O、N三个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奥司他韦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x16):(1x28)=48:7,故选项错误;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气分子,故选项错误;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宝石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而使宝石呈现出绚丽多彩有光泽,解释正确;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是因为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断地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解释错误;
B、石墨能导电是由于石墨固体中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解释正确;
C、钢轨主要成分是铁,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释正确。
故选B。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氧气有可燃性,用于发射火箭B.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C. 干冰升华吸热,用来人工降雨D. 氦气密度小,用来充灌气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航天是利用其助燃性,氧气本身不具有可燃性,选项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矿石还原为金属单质,用于冶炼金属,选项B正确;
C、在人工降雨过程中,二氧化碳升华时,温度降低,使大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为水,达到降雨目的,选项C正确;
D、氦气密度小,用来充灌气球,选项D正确,故选A。
8. 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室中不借助任何植物就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其中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物质属于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丁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丁物质是水,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故正确。
故选B。
9. 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B.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C.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D. 净水器将硬水软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二氧化碳通入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中,无明显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中,小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故符合题意;
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说明含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可能来自于参加反应的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但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离子、镁离子等,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 公共场所洗手池B. 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 面粉加工厂D. 居民住宅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公共洗手池应张贴“节约用水标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正确;
B、酒精属于易燃物,故应张贴“易燃液体物质”标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
C、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正确;
D、居民区应张贴“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正确;
答案:B。
1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铁、铝、铜等金属常温下是固体,所以所有金属常温下都是固体
B.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D.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铝、铜等金属常温下是固体,但所有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D、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 ,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2. 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如图1),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 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由线为b
D. 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乙中固体全部溶解,故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则10℃时,溶解度:乙>甲,则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乙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30g,故该温度下,向10mL,即10g水中加入3g乙,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至25℃,25℃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大于30g,故该温度下,将3g甲、乙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即10g水的试管中,甲、乙均全部溶解,形成的均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由A的分析可知,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燃烧会产生较多的烟尘,SO2等污染物。如今,家用燃料基本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便携式炉具用丁烷作燃料。如下表列举部分气体燃料的信息。
非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主要以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加以利用。核电相对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占地少;产生相同电量,核电消耗的原料只是煤炭质量的十万分之一,且不产生CO2,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回答以下问题: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便携炉具使用丁烷为燃料的原因______(写一点);分析表中四种燃料化学式规律特点,X的值为______。
(3)分析材料,核电的优点______。
【答案】(1)CH4+2O2CO2+2H2O
(2) ①. 热值高或燃烧理论浓度低 ②. 3
(3)相对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占地少;产生相同电量,核电消耗的原料只是煤炭质量的十万分之一,且不产生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丁烷的燃烧热值高,燃烧理论浓度低,则便携炉具使用丁烷为燃料的原因使燃烧热值高、燃烧理论浓度低(合理即可);
甲烷为CH4,乙烷为C2H6,丁烷为C4H10,设化学式为CmHn,则有2m+2=n,故丙烷CXH8中,2X+2=8,解得X=3;
【小问3详解】
根据核电相对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占地少;产生相同电量,核电消耗的原料只是煤炭质量的十万分之一,且不产生CO2。
14. 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_;如果用200mL的集气瓶收集180mL氧气,则上图收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3)如用D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酒精灯 (2) ①. 2H2O22H2O+O2↑ ②.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③. G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
【小问2详解】
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用200mL的集气瓶收集180mL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排到量筒中,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收集氧气的体积,故应选择装置G;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如用D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15.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主要含有铜,还含有少量铝、铁、金等金属。某学习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金,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本实验条件下,金不发生反应。
(1)滤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含有的溶质化学式分别是_____。
(2)小组同学在步骤Ⅱ中发现:部分H2O2分解导致实际消耗的H2O2用量明显大于理论用量。导致部分H2O2分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上述反应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4)滤渣F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5)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1)Al2(SO4)3、FeSO4
(2)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3)Ⅰ、Ⅲ、Ⅳ (4)Fe、Cu
(5)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滤液A中的溶质除过量的H2SO4外,还含有的溶质化学式分别是Al2(SO4)3、FeSO4。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则会有部分过氧化氢分解。
小问3详解】
反应Ⅰ中铝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滤渣F中含有铁和铜,反应Ⅳ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反应Ⅰ、Ⅲ、Ⅳ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滤渣F的成分为铜和过量的铁。
【小问5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反应Ⅳ为铁和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某学习小组学习了铁的锈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入探究:
实验一:定量探究铁锈蚀
小组设计了如图1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0g铁屑加入三颈瓶,打开相关设备开始采集数据,t1s时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后,再将一只装有5.0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三颈瓶上、电脑上得到三颈瓶内温度、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图3所示。
(1)图2中,0~t2s三颈瓶内温度升高说明______,t2s~t3s三颈瓶内温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2)图3中,BC段与AB段对比和说明______,t3s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二:测定铁锈含量
另取已严重锈蚀的铁屑充分粉碎成粉末状,称取2.0g粉末。连接题图4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称取的粉末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
(3)将铁屑粉碎成粉末状的目的是______。铁锈的化学式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小明认为用此方案测得的铁锈质量分数偏小,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铁生锈放热 ②. 反应并未停止,只是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
(2) ①. 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②. 铁锈蚀消耗氧气使三颈瓶内气压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瓶内,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3) ①. 确保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充分 ②. Fe2O3
(4) ①. 正确 ②. 进入锥形瓶内的盐酸也占一定体积,注射器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大于生成氢气的体积,从而使测得的铁的质量分数偏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0~t2s时,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在不断升高,说明铁生锈是放热过程;
铁生锈是缓慢氧化,释放热量,t2s~t3s这段时间反应并未停止但生锈速度减慢,因此放出热量少,装置散失热量快,导致温度开始下降;
【小问2详解】
图3中AB段压强减小慢,说明消耗氧气慢,即铁锈蚀慢,而BC段压强减小快,说明消耗氧气快,即铁锈蚀快,对比图3中AB段和BC段说明氯化钠溶液能加快铁锈蚀;
铁生锈消耗氧气,装置中的压强变小,将注射器中的盐酸吸入,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造成压强突然变大;
【小问3详解】
将铁屑粉碎成粉末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确保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充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小问4详解】
实验过程中进入锥形瓶内的盐酸也占一定体积,注射器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大于生成氢气的体积,从而使测得的铁的质量分数偏大,所以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故小明的观点正确。
17. 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其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氢化钙样品中含CaH2的质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将50g氢化钙样品加入50g水中充分反应(已知氢化钙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反应),最终得到剩余物质总质量为96g。计算:
(1)上述实验中生成氢气质量为______g。
(2)氢化钙样品中含CaH2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7. 4 18. 解:设氢化钙样品中含CaH2的质量为x,
答:氢化钙样品中含CaH2的质量为42g。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0g+50g-96g=4g,故填:4;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事实
解释
A
宝石绚丽多彩
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
B
食盐加入水中,水变咸了
NaCl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
石墨能导电
石墨固体中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
D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
燃料
化学式
热值(kJ/m3)
燃烧理论浓度(%)
甲烷
CH4
39842
9.45
乙烷
C2H6
70351
5.64
丙烷
CXH8
101270
4.02
丁烷
C4H10
133887
3.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模拟题(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