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仙庄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09,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仙庄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晋代束皙在《隋书•天文志》中曾写道,“仰游云以观,日月常动而云不移”。以“游云”为 ___________时,太阳和月亮是运动的;“日月”与“游云”之间是相对 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参照物 ②. 运动
【解析】
【详解】[1]以“游云”为参照物时,太阳和月亮与“游云”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太阳和月亮是运动的。
[2]根据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可知,“日月”与“游云”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相对运动的。
2. 10月17日,四川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狗咬幼儿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为防遛狗时伤人事件,用如图所示的超声驱狗器对着狗一按开关,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驱狗器发出的声波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人耳没听见是因为其频率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答案】 ①. 是 ②. 不在
【解析】
【详解】[1]振动产生声音,驱狗器发出的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耳没听见是因为其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人耳能够感受到的频率为20Hz~20000Hz。
3. 为加强交通管理,商丘市近期新增了38个视频监控抓拍点,用于拍摄交通违法行为。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与相同。
【答案】 ①. 凸 ②. 照相机
【解析】
【详解】[1][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工作原理相同。
4.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诗中诗中的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它的意思是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人耳几乎没有听见点声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小。诗的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是指在晴朗的日子里,因为担心泉水蒸发而干涸,树木用它的阴凉盖住了小池。树的阴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树荫下的水能减慢蒸发,说明_________是影响蒸发快慢的重要因素。
【答案】 ①. 响度 ②. 直线传播 ③. 温度
【解析】
【详解】[1]人耳几乎没有听见点声音,说明声音的音量小,即声音的响度小。
[2]树的阴影是树的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因此树荫下的水能减慢蒸发,是因为树荫下温度较低,说明温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重要因素。
5. 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时,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_________,并吸收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侧的冷凝器,在此冷凝剂_________,并放出热量,使冰箱外侧温度升高。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_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汽化 ②. 液化 ③. 熔化
【解析】
【详解】[1]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汽化,汽化时要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
[2]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侧的冷凝器,在此冷凝剂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放出热量。
[3]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由固态变成液态,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6.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要承受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需要外壳的物质熔点_________(高/低)的特性。同时航天器外壳还要轻巧,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密度_________(大/小)的特征。
【答案】 ①. 高 ②. 小
【解析】
【详解】[1]要求飞船返回舱外壳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固体状态,不熔化,说明飞船外壳材料的熔点高。
[2]要求外壳轻巧,即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质量小,即材料的密度小。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如图所示,小王用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被测铅笔远离刻度线,测量不准确。故A错误;
B.铅笔没有紧贴刻度线,测量不准确。故B错误;
C.铅笔一端没有与某条刻度线对齐,无法正确测量。故C错误;
D.铅笔紧贴刻度线,一端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用三角尺可以明确铅笔另一端对准的刻度线。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 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 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 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力敲鼓,改变的是敲击的力度,影响了振动的幅度,则可使响度变大,故A错误;
B.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
C.如图丙,笛子振动的幅度比二胡大,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笛子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于二胡,故笛子比二胡的音调高,故C正确;
D.敲击水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9. 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该句中“潭影映人”是一种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B. 雨后彩虹
C. 屏幕上的影子D. 水中倒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潭影映人”是光的反射现象。
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即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屏幕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患有近视眼,而许多老人,患有远视眼.参照下面两图,有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 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 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 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 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图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佩戴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AB错误.乙图晶状体折光能力强,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为答案.
11.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B. 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 露从今夜白——露是升华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飞雪迎春到,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疑是地上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露从今夜白,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岚雾今朝重,雾是液态小水珠,由水蒸气液化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图像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
A. 晶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 液体沸腾前后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D.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完全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由s=vt可知,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满足,故同种物质(密度不变)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几幅图是小明同学完成水沸腾实验时的图片和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实验装置是自上而下安装
B. 乙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小华装入烧杯中的水量较多
C. 丙图中水的沸点变高
D. 丁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答案】BD
【解析】
【详解】A.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安装实验装置时应由下而上安装,故A错误;
B.从图像可知,本实验中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比小明长,根据 分析,水的初温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吸热不同,故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实验水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
C.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C错误;
D.当水准未沸腾时气泡越上越小,这是因为气泡中的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蒸气不断液化,故气泡变小。所以丁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故D正确。
故选BD。
14. 对学习进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与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D. 实像都是放大的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故A正确;
B.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面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没有倒立的。故B错误;
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可以由光屏承接。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C。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如图所示,F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O点是光心,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射向凹透镜另外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下图所示:
16. 将筷子放入碗中,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人眼看到筷子尖端A点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看到的筷子在水中,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了人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要浅,所以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筷子尖端A点的像,是A点的虚像,虚像在实际A点的上方,故直接连接眼睛与A上方一点B,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连接A和入射点O即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7分,第19题8分,共19分)
17. 工业中将酒精提纯(将含水的酒精分离出来)的方法是采用蒸馏法。小明想:能不能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而将水和酒精分开呢?为此,他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min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小明发现直到混合液全部变成固态后也没有把酒精和水分离开。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和酒精混合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蒸馏法提纯酒精主要依据水和酒精的______不同。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_℃。
(3)第22min时混合液处于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4)该实验说明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______。
【答案】 ①. 沸点 ②. 2 ③. 固体 ④. 下降
【解析】
【详解】(1)[1]蒸馏法提纯酒精,主要依据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来实现物质分离。
(2)[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上,温度计示数为2℃。
(3)[3]通过图甲可知,第10min到20min温度不变,为凝固过程,则第22min时混合液处于固体状态。
(4)[4]通过图甲可知,混合液在凝固时保持﹣6℃不变,即凝固点是﹣6℃,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是0℃,该实验说明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18. 学生看了“天宫课堂”中的水球成像实验,激发了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学习热情,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白色硬纸板;
(2)调节好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看到个清晰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将蜡烛移到50cm处,光屏上不能成像,从凸透镜右侧可以看到蜡烛的虚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3)在实验过程中,图乙中保持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位置不变,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在图乙的装置中,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保持各器材的位置不变,仅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需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个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镜片;
(5)上传实验报告时,老师指出部分同学用手机拍照上传报告的图片一头大一头小,如图丙所示,则成像大的那端离手机镜头的距离_________(选填“近”或“远”)。
【答案】 ①. 10.0 ②. 粗糙 ③. 缩小 ④. 放大镜 ⑤. 上 ⑥. 远 ⑦. 近
【解析】
【详解】(1)[1]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20.0cm-10.0cm=10.0cm
[2]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表面应该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
(2)[3]由图乙可知,物距为
55.0cm-30.0cm=25.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4]将蜡烛移到50cm处,物距
55.0cm-50.0cm=5.0cm
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与此原理相同。
(3)[5]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4)[6]在图乙的装置中,光屏上巧好成清晰的像,保持各器材的位置不变,仅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凸透镜焦距变大,相当于缩小物距,增大像距,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需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镜片,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提前使光线会聚成像。
(5)[7]上传实验报告时,老师指出部分同学用手机拍照上传报告的图片一头大一头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成像大的那端离手机镜头的距离近。
19. 小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如图所示。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___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_________处;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乙)为_________g;
③把牛奶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丁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_cm3。再次用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④用上述步骤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2)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
④则牛奶的体积为V水=_________;牛奶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 ①. 游码 ②. 左 ③. 分度盘中央 ④. 151.4 ⑤. 100 ⑥. 1.1 ⑦. ⑧.
【解析】
【详解】(1)[1][2][3]天平在使用时,应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如图甲所示,指针右偏,根据托盘天平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处。
[4]由图乙可知,此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是
m总=100g+50g+1.4g=151.4g
[5]由丁图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
V=100mL=100cm3
[6]由丙图可知,烧杯的质量是
m杯=20g+20g+1.4g=41.4g
牛奶的质量为
m=m总-m杯=151.4g-41.4g=110g
牛奶的密度
(2)[7][8]根据题意,水的质量
m水=m1-m0
水的体积
牛奶的质量
m牛奶=m2-m0
牛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牛奶的密度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一般来说,男生的100米短跑标准是在12~13秒左右,而女生则为13~14秒左右。如图是进行百米赛跑开始时发令枪响起的情景,根据以下情景回答:
(1)记录运动员的成绩时,终点计时员以___________(选填“看到烟雾”或“听到响声”)为准开始计时;发令枪后那块“黑圆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选填“反射声音”“减弱噪声”或“显示白烟”);终点计时员听到起点的枪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过来的;
(2)若终点计时员是以听到起点的枪声为准开始计时,他记录运动员的成绩为13.41s,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应该是多少?________;
(3)小伟在百米赛跑时,50米处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16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米/秒,则整个长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多少________?
【答案】 ①. 看到烟雾 ②. 显示白烟 ③. 空气 ④. ⑤.
【解析】
【详解】(1)[1][2][3]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记录运动员的成绩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烟雾为准开始计时;发令枪后那块“黑圆板”的作用是显示白烟;终点计时员听到起点的枪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2)[4]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
运动员的运动时间
(3)[5]小伟总路程为100m,16秒跑到终点,所以整个长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
21. 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可是萝卜放久了很容易出现如图所示的糠心,那么怎样保存萝卜才能新鲜持久呢?在储藏萝卜时不宜温度过高,萝卜储藏的湿度要达到90%-95%之间,如果湿度低于90%时,萝卜就会脱水,而导致萝卜糠心。小明买了1.5kg的新鲜青萝卜体积为,准备晒干。若青萝卜的含水率为80%(含水率指物质中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求:
(1)温度过高,蒸发的速度_________;萝卜放久糠心后,质量变_________;密度变_________。
(2)新鲜青萝卜的密度_________。
(3)将1.5kg的新鲜青萝卜晒干后,萝卜干的质量_________。(萝卜干中剩余水分忽略不计)
【答案】 ① 变快 ②. 小 ③. 小 ④. ⑤. 300g
【解析】
【详解】(1)[1]一般情况下,物理学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温度越高,液体的蒸发越快。
[2][3]萝卜放久后,它内部的水分蒸发,总质量减小,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可知,萝卜的密度变小。
(2)[4]新鲜青萝卜的密度为
(3)[5]青萝卜所含水的质量为
晒成萝卜干后质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宝丰县杨庄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仙庄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
这是一份227,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史庄镇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画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