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13-2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展开重点关注:抗争的史实; 各阶层的努力措施及其局限;
①政治: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④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自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渐进性的变革,从学习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1895年,康有为组织了各省举人集众联名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失败后,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公车上书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前途的思考,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根据明定国是诏书的内容和维新运动的措施,分析百日维新推行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①思想:仍然是中体西用
②没有彻底改革,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统治
“百日维新”——内容:
顽固派
(1)守旧势力强大。(2)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3)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4)急功近利
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了?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论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论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赫德(海关总税务司 英国人)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史料实证】全面认识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一 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字林西报》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康有为遗稿》
(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维新变法的主要特征。
(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2)特征:激进(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
【史论】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
(1)性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政治民主运动。
爱国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进步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启蒙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又坎坷。
【补充】学习西方的趋势
学习西方的趋势:学习西方的主体由地主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伴随民族危机加深而逐步深入;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习西方的层次由器物上升到制度;对待传统的态度由布新而不除旧转为既布新又除旧。
1.(2023·浙江台州高二上期末·10)学者李喜所这样评价戊戌变法的失败:“它失败的基本缘由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详细战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呈现一个使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络的强大的促进变革的政治和经济力气。”该学者认为变法的失败在于( )A.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B.变法内容涉及面广、贪多求全,缺乏正确的策略C.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D.缺乏有利社会环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不足
2.(2022·全国甲卷高考·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3.(2022·全国乙卷高考·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4.(2021·全国乙卷高考·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5.(2019·全国Ⅱ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6.[2022·山东潍坊期末]维新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传统功名不高的读书人发动的,阻力重重。但在短短一两年内,维新运动便能达高潮,甚至一时出现“咸与维新”,一些高官也屡屡“赞助”以显自己的“开明”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君主立宪成为社会共识C.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D.广大社会民众充分觉醒
7.[2022·山东泰安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京剧改良”的主张,时事新戏成为京剧改良的主要部分。所谓“时事新戏”,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较近时间内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事件的戏曲传播形态。由此可知,当时这些知识分子( )A.努力探索改造国民思想新途径 B.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不良倾向C.开始把思想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D.让京剧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下例说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了民族矛盾的激化②反映了盲目排外的倾向③未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与外来文明④反帝斗争带有迷信色彩⑤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1.原因(1)根本:(1)《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直接:洋教势力猖獗,特别是德国抢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3)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从山东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
地方官员先抚后剿,运动发展到直隶、津京地区;
慈禧太后“招抚”,企图控制利用;
中外势力联合镇压,运动失败。
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探究 史料实证——评价义和团材料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义和团揭帖材料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积极: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局限: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缺点。
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2023·重庆缙云教育联盟高三12月·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下)》记载到: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但是,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则材料的主要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B.义和团运动的意义C.反割台斗争的民族气节 D.辛亥革命的积极性
2.(2021·全国甲卷·2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第17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7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1,概念分析,“扶清灭洋”,义和团的抗争,东南互保,中央式微地方势大,探究2,心理征服,洋人朝廷,破坏主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讲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3讲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扩大农业自主化程度,答案A,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南方谈话,答案C,答案D,对外开放198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7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根因本,第一次鸦片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江南制造总局,总理衙门,“中体西用”,体用之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