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75,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g/ml NaOH→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 75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免疫粘附”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粘附于具有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研究发现,人体循环系统中 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下列关于人体红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
B.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与其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
C.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
D. 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均是细胞膜
2.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光伏+农业”项目,在沙漠地区,利用光伏板遮阳来改善板下气候,进行农作物种植或牲畜养殖,既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当地生态系统又实现了经济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的标准是修复后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B. “光伏+农业”项目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协调原理
C.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CO₂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D.碳循环是指CO₂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3.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的组成发生变化,群落发生了演替
B.立体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C.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而种群不具有物种多样性
D. 群落的类型主要受当地的水分、温度的影响
4.细胞融合技术在植物、动物、微生物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白菜一甘蓝、单克隆抗体、利用光合细菌与嗜热菌选育出了耐高温的光合细菌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细胞完成细胞融合的标志是细胞核的融合
B.在制备原生质体时,细胞培养液的渗透压应等于或略高于细胞内渗透压
C.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有性杂交,包括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5. 海岛上有一群野兔,后因地质变迁,海岛变为一南一北相互隔绝的两岛,野兔也随机分成两部分。多年以后,南岛野兔种群足够大,且没有迁入和迁出。已知野兔体色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两岛的野兔都会因协同进化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产生新物种
B.海岛上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提高海岛的物种多样性
C. 所有变异都可为两岛上的野兔进化提供原材料
D.若南岛野兔不同体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机会均等且不发生突变,则子代雌性个体的 b基因频率会与亲代雌性个体的b基因频率相同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6.人的ABO 血型由红细胞膜上的MHC 分子决定。MHC分子(组织相容性抗原,本质为蛋白质)可以分为 MHC-Ⅰ类分子和MEI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分布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HC分子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 MHC-Ⅱ类分子可以分布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上
C.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之间 MHC分子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应发生率越低
D. 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后,其血型不会发生改变
7.离子通道与载体蛋白转运离子的速度有明显差异,离子通道转运速度是载体蛋白的 100-1000倍。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盐胁迫下,K+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蛋白从细胞外运到细胞内,而膜上的阴离子通道(运输NO₃⁻、Cl⁻)可与K⁻。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转运速度低于离子通道可能是载体蛋白需与被转运物质结合,且结合部位数量有限
B.离子通道运输物质不耗能,载体蛋白运输物质不一定耗能
C. 在KNO₃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细胞大量吸收K+ 和NO₃⁻
D. 在一定浓度的 KNO₃溶液中,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能不复原
8.科研人员发现褪黑素是动植物均可产生的一类激素。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和动物体内,褪黑素均含量较少且作用显著
B.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合理施用赤霉素获得的无子葡萄,其染色体数量发生了变化
D. 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降低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
9.严谨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设计中材料及试剂使用顺序不合理的是( )
A.验证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小白鼠→注射葡萄糖→注射胰岛素
B.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清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蔗糖溶液→清水
C. 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缓冲液→酶→底物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组织样液→0.1g/ml NaOH→0.01g/ml CuSO₄
10.蓝冠噪鹛是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科研人员采用无线电遥测法(通过遥测装在动物身上的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动物位置) 对其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蓝冠噪鹛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等
B.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C.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多数是“S”型增长,极少数是“J”型增长,没有其他类型
D.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1.江西省农科院从东乡野生稻中发现了具有调控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并为植物提供营养及水分) 且正向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并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将东乡野生稻(♀) 与中早35(♂)进行杂交,然后与“中早35”进行了多次回交,培育出高效菌根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赣菌稻1号”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时,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
C.育种过程中,子代回交可以使后代在拥有东乡野生稻的有益性状的同时,保留“中早35”的优良性状
D.与“中早35”相比, “赣菌稻1号”具有增产、增效、高水肥施用的特点12.为了筛选能高效降解污水池中化合物A(有害且难降解) 的细菌,科研人员使用了下图的方法选种,并运用发酵工程大规模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Ⅱ号培养基中使用的接种方法只能分离菌种,不能用于计数
B. 对图中玻璃器皿进行灭菌只能使用干热灭菌法
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D. 现代化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独立且可控的、基于纳米类囊体单元(NTUs) 的植物源天然光合系统,将NTUs 用软骨细胞膜(CM) 包装后递送入软骨细胞内,在治疗骨关节炎这种退行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人员测定了导入CM-NTUs的细胞中 ATP和 NADPH 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结果推测,细胞中 NTUs 的功能寿命时间约为 32h
B. 若要探索 NTUs 对其他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效果,应使用相应细胞膜包覆的 NTUs,并将其导入相应的细胞进行培养
C. 软骨细胞内的CM-NTUs接受光照,可以利用CO₂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D. 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可能是细胞的能量代谢失衡导致相应器官被破坏14.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只有一个 DNA 复制原点) 作为实验材料,探究DNA复制是双向复制还是单向复制。在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培养基①中培养几分钟,随后将细菌转移到培养基②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在 DNA完成一轮复制之前收集细胞,小心地裂解并抽取其中的 DNA进行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为中间是一段低放射性,两侧是高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①含高剂量的[H]-dT('H标记的脱氧胸苷),培养基②含低剂量的[H]-dT
B.如果DNA复制是单向复制, 自显影图谱上呈现的放射性强度是一端高、一端低
C.若大肠杆菌在 DNA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会产生等位基因
D.若大肠杆菌均同步增殖,将抽取到的 DNA用解旋酶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处理,能得到两条密度带
15.将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正常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其静息电位为-70mV,动作电位的峰值为35mV。将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峰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人误食河豚毒素后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减弱
B. 河豚毒素对钾离子通道无影响,但能特异性抑制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C.为保证蛙坐骨神经纤维的生物活性,实验中使用的生理溶液类似于组织液
D.增大生理溶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会变大
16.某动物家族有甲病和乙病两种单基因遗传病。控制乙病相关的正常基因在遗传时存在甲基化修饰现象:在形成某性别的配子时被修饰(修饰后等同于致病基因) ,在形成另一种性别的配子时去甲基化修饰,且会遗传给下一代。甲、乙病的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图是调查其家系,绘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且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乙病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在雌配子中发生了乙病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C. 可利用纯合正常(♂)×纯合患乙病(♀),得到 F₁, F₁相互交配得到 F₂ ,根据 F₂个体的表型比来判断乙病相关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D.甲基化修饰抑制了乙病相关的正常基因的表达,但没有改变其碱基序列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11分)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工业用途的作物,被广泛的种植和消费,当前各地对马铃薯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等工作颇为重视。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研究小组以叶片喷施溶液的方式,探究不同浓度的锌溶液对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测定叶绿素含量,用分析天平称取鲜叶0.1g研磨,加入 浸提,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光下测得浸泡液光密度值,计算出叶绿素含量。为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的单色光应选用 。
(2) 已知Rubisc酶可催化CO₂和 C,结合,据上表分析,锌能提高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答出两点)。
(3)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过程,说明锌在植物体内有 作用。研究小组可采用 法研究锌溶液处理叶片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
(4)研究小组发现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普遍是蔗糖和淀粉)主要运往块茎储存,下图是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运输示意图。
①由图可知,蔗糖的合成场所是 ,若某种物质会加强磷酸转运体的作用,那将 (填“增强”或“减弱”)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
②下列措施 能提高植株叶肉细胞中淀粉产量占比。
A. 阻碍韧皮部筛管中蔗糖运输 B.提高磷酸转运体的数量
C. 提高磷酸丙糖的跨膜运输速率 D. 摘除马铃薯一部分块茎18. (13分)小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 基因抑制色素的合成。有尾与无尾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且存在合子致死现象。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1) 已知组合①中 F₁随机交配,产生的 F₂表现型有:白色有尾、白色无尾、灰色有尾、灰色无尾、黑色有尾,则组合①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F₂代中存在致死现象的性状是 ,基因型是 .
(2) 组合②中亲本雌鼠基因型是 ,取 F₁中全部的灰色有尾雌鼠与灰色无尾雄鼠随机交配,所得 F₂中黑色有尾雄鼠占 .
(3)已知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A、a)位于4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将一个 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但会抑制细胞内所有A 基因的表达)导入到灰色无尾雌鼠的体细胞核DNA上,通过DNA 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黑色无尾雌鼠。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科研人员选择利用该转基因黑色无尾雌鼠和白色无尾雄鼠进行杂交,并统计子代毛色表型及比例,请写出预期结果:
1.若子代表现为 ,则DNA 片段插入到4号染色体上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Ⅱ.若子代表现为 ,则DNA 片段插入到4号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
Ⅲ.若子代表现为 ,则DNA片段插入到非4号染色体上。
19. (10分) 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在凌晨3 点左右血糖开始慢慢升高,这种现象可以一直维持到上午8-9点,即“黎明现象”。图中A→D表示Ⅱ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人体胰岛素分泌量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原因是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这属于 病,此外部分患者往往伴有肥胖,肥胖可能会使靶细胞膜表面的 异常受损,导致胰岛素作用效果下降。
(2)如图所示,可知A→B时,人体 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B→D后,胰岛素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3)科研人员发现二甲双胍可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升高的症状,请推测该药物的药效可能是 。
(4)已知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科研人员推测“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有关的原因是机体SCN区 REV-ERB 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证明以上推测。
20. (11分) 近年来,江西多地发展“稻虾共作”新模式,在水稻田中饲养小龙虾,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小龙虾在稻田中清除杂草和害虫的同时,还能为水稻松土,并且可依托小龙虾走垂钓、观光,体验发展之路,推进农旅融合。
(1) 在水稻田中,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 等,这就是该物种的生态位。其中虾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所占的营养级为 .
(2) “稻虾共作”新模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除了虾稻共作,有的农田还采取了稻鱼综合管理,养殖了鱼类。科研人员对鱼类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若藻类的能量中比例为 a的部分直接提供给杂食性鱼类,要使杂食性鱼类同化的能量为 mkJ,至少需要藻类固定的能量为 kJ。
(4)与常规农业生产相比,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稻虾共生模式的优势是 .
(5)森林生物群落区别稻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同样的土地面积,输入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比稻田生态系统的多,原因是 .21. (15分) 人体内的t-PA蛋白能高效降解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然而,为心梗患者注射大剂量的t-PA蛋白会诱发颅内出血。研究证实,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据此,先对天然的t-PA基因进行序列改造,然后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改良基因,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t-PA改良蛋白。下图是通过两次 PCR 操作,运用大引物进行定点突变获取t-PA改良基因和利用质粒pCLYII 构建含 t-PA改良基因的重组质粒示意图。(注:一次PCR 操作可进行多次循环)
(1)科学家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生产出性能优良的t-PA突变蛋白属于 工程。t-PA改良基因形成是t-PA基因发生了碱基的 .
(2)已知t-PA蛋白第84 位是半胱氨酸,相应的基因模板链(图中 t-PA基因的上链) 上的碱基序列是ACA,丝氨酸的密码子是 UCU。获取t-PA突变改良基因过程中需要以下三种引物:
引物1: (下划线? 为突变基因位点)
引物Ⅱ: (下划线字母为XmaⅠ酶切序列)
引物Ⅲ: (下划线字母BglⅡ为酶切序列)
在上述引物中,引物Ⅰ中突变基因位点是 碱基,第一次PCR 操作中使用的引物有 . 。第二次PCR 操作中使用的引物有 ,另外一种引物是大引物的 (填“①”或“②”) 链。
(3) PCR 操作中退火的目的是 。第二次 PCR过程中至少需要 次循环才能获得双链等长t-PA改良基因。
(4)研究人员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常用的方法是 ,转化后的大肠杆菌需接种在含有 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对于该基因的检测,通常需进一步通过 鉴定,而不用PCR产物凝胶电泳的结果,原因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及答案,文件包含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pdf、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5,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1),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文件包含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pdf、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