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60,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 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一、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水晶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
B. 古埃及人用硫燃烧产生的气体处理布匹是利用该气体的还原性
C. 防治酸雨最主要的措施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D. 京东方生产的可折叠柔性屏中的灵魂材料——纳米银不会与硝酸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光导纤维、水晶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A正确;
B.硫燃烧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用来处理布匹是利用该气体的漂白性,B错误;
C.防治酸雨最主要的措施是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C错误;
D.银能够被硝酸氧化,所以纳米银与硝酸会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
故选A。
2. 化学在文物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 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C. 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 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竹简的成分之一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故A正确;
B.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2CaSO4·H2O,故C错误;
D.铁红是氧化铁的俗称,化学式为,故D正确;
故选C。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3. 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的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
A. ①②④⑥B. ①④⑤⑥C. ②③⑦⑧D. ①⑤⑥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室将粗盐提纯时,需要将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然后将其中的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依次用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该过程中有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将所得滤液加适量盐酸酸化后蒸发结晶得到较纯的食盐,该过程要用到蒸发皿和酒精灯;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有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需要用到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综上所述,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⑤容量瓶、⑥烧杯、⑧酒精灯,因此本题选D。
4.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已知多晶硅第三代工业制取流程如图所示。已知:SiHCl3遇水剧烈水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Z分别为H2、Cl2
B. 制取粗硅过程可能发生反应:
C. 提纯SiHCl3可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
D. 为防止SiHCl3水解而损失及氢气燃炸,“还原”步骤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解饱和NaCl溶液,反应产生NaOH、H2、Cl2,X是NaOH,H2、Cl2反应产生HCl,焦炭与石英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粗Si,HCl与粗硅反应产生SiHCl3和少量SiCl4,SiHCl3和SiCl4是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经分馏分离提纯得到SiHCl3,SiHCl3和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多晶硅和HCl,所以Y是H2,Z是Cl2,然后根据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OH,Y是H2,Z是Cl2,A正确;
B.焦炭与Si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制取粗Si、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同时可能发生副反应:,B正确;
C.SiHCl3和SiCl4是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可以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而不是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C错误;
D.已知:SiHCl3遇水剧烈水解,且H2是可燃性气体,与O2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为防止SiHCl3水解而损失及氢气燃炸,“还原”步骤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5. 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能影响此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发生的反应为:Mg+2H+═Mg2++H2↑,
①开始盐酸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但反应后期温度较高而反应速率逐渐变小,说明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说明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故①符合题意;
②由反应可知Mg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开始反应时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如果不考虑气其它因素,反应速率应逐渐减小,但开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故③符合题意;
④因Cl-不参加反应,Cl-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Cl-的浓度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
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①②③,故选C。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
②乙醇可与钠反应,因为分子中含有羟基
③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
④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
⑤CH3COOH可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气泡
⑥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①正确;
②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分子中含有羟基,羟基中的氢原子活泼,可与钠反应,②正确;
③酒精与水互溶,液体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③不正确;
④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证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④正确;
⑤CH3COOH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与小苏打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生成气泡,⑤正确;
⑥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都为C4H10,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互为同系物,⑥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④⑤正确,故选D。
7.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6g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7NA
B. 1mlNa2O2固体中含阴、阳离子总数为4NA
C. 2.3gNa和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ml,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则1ml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8NA,A项错误;
B.Na2O2由Na+、O构成,1m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故B错误;
C.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l,足量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中钠都为+1价,故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故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8.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反应中氯化铁过量,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与K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A项错误;
B.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盐酸和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能说明酸性:, B项正确;
C.一段时间后,铂丝仍保持红热,说明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能维持铂丝处于高高温状态, C项正确;
D.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锌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为负极;铜为正极,氢离子在铜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锌片上无气体生成、铜片上有大量气泡逸出,D项错误;
答案选AD。
9.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 m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了
B.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或氨气
C. 该反应中NH4CuS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该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为酸性又表现氧化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NH4CuSO3与足量的1 m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生成红色金属、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呈蓝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则NH4CuSO3中Cu为+1价,其反应的方程式为:,以此回答此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NH4CuSO3中只有Cu化合价发生变化,S元素化合价未改变,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故A不选;
B.反应在酸性环境中进行,不可能有氨气生成,故B不选;
C.NH4CuSO3中Cu的化合价既降低又升高,故NH4CuSO3在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选C;
D.由反应可知,该反应中只有Cu化合发生变化,硫酸根反应前后未变化,在反应中硫酸只体现酸性,故D不选。
答案选C。
10.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叙述表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2mlNO2的同时生成2mlNO
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①②④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消耗2mlNO2是正反应,同时生成2mlNO正反应,反应方向相同,不一定达到了平衡,故①错误;
②一氧化氮和氧气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②正确;
③ρ=,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③错误;
④,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会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④正确;
故选C。
11. 青菜含有维生素C和植物纤维有助于清除人体吸入的粉尘颗粒。已知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中含有3种官能团
B. 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
C. 维生素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A、根据有机物质的官能团来确定;B、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书写分子式;C、根据有机物质的官能团来确定有机物质的性质;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回答判断。
详解:A、维生素C中含有醇羟基和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选项A正确;B、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出分子式为:C6H8O6,选项B正确;C、维生素C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C正确;D、维生素C中含有酯基,在碱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故在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选项D不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结构、醇的性质、苯酚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较简单。
12. 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
B. 由制取是放热过程
C. 金属镁和卤素单质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此温度下四种中,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结合图示可知,热稳定性: MgI2碳酸>硅酸
比较乙醇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用植物油萃取碘水中的I2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ml/L、c=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糕点礼盒中经常放入食品脱氧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