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96325/0-17088533123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96325/0-17088533123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96325/0-17088533123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 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交替现象B. 四季现象C. 时差的产生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答案】1. D2. B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侧视图为自西向东,北极点俯视图为逆时针旋转,南极点俯视图为顺时针旋转,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受地球自转影响,加之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光,地球产生昼夜交替,不同地区出现地方时,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发生偏转,ACD错误;四季交替主要受地球公转影响,B正确。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恒星日或太阳日)。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恒星日是真正的自转周期。
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约31°N,103°E)举行,该赛事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一项世界综合运动会;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约30°N,119°E)等城市举行,这是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完成下面小题。
3. 成都、杭州两地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接近B. 成都地球自转角速度大于杭州
C. 成都总是先于杭州日出D. 成都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杭州
4. 以下关于赛事举办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场赛事举办期间,举办地皆昼长夜短
B. 两场赛事举办期间,举办地皆昼渐短夜渐长
C. 两场赛事举办期间,举办地正午太阳高度皆逐渐增大
D. 两场赛事举办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皆逐渐减慢
5. 北京时间7月28日20:00,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此时,全球处于7月28日的范围占全球总面积的( )
A. 25%B. 50%C. 75%D. 100%
【答案】3. A4. B5. D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成都(约31°N,103°E)、杭州(约30°N,119°E)两城市纬度相近,地球自转线速度接近,A正确;成都地球自转角速度与杭州相等,B错误;成都经度位置靠西,总晚于杭州日出,C错误;成都纬度稍高于杭州,成都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小于杭州,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7月28日至8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成都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地球公转从远日点(7月初)离开,公转速度逐渐变快。9月23日至10月8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杭州由昼夜等长变为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地球公转从远日点(7月初)离开,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两场赛事举办期间,举办地皆昼渐短夜渐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北京时间7月28日20:00时,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此时零时刻大致与国际日期线重合,全球大致都处于28日,2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期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时间随时发生变化;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时间是不变的,位置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
2023年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109国道开展地理实践考察。他们于北京时间8月5日上午11:28拍摄到“以桥带路”的景观照片(如下图所示),拍摄地点地理坐标为(35.5°N,94°E)。完成下面小题。
6. 拍摄照片时,拍摄地的地方时为( )
A. 9:24B. 9:34C. 9:44D. 10:04
7. 照片中,该铁路桥梁的走向为( )
A. 东北—西南B. 东—西C. 西北—东南D. 南—北
8. 拍摄当日,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 35°B. 42°C. 54°D. 67°
【答案】6. C7. A8. D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拍摄地点地理坐标为(35.5°N,94°E),此时北京时间为8月5日上午11:28(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26°,时间相差1小时44分,拍摄地的地方时=11:28-1:44=9:44,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拍摄时当地地方时为8月5日9:44,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此时太阳大致位于东南方向,照片中,桥梁的影子大致位于西北方向,故该铁路桥梁的走向为东北—西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直射赤道,拍摄当日为8月5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中间的11.75°N,拍摄地的纬度是35.5°N,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35.5°-11.75°)=66.25°≈67°,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其中h是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φ是所求点的纬度,δ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 流水堆积B. 风力堆积C. 冰川堆积D. 海浪堆积
10. 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 附近沙洲和河漫滩B. 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C. 印度洋海滩D. 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9. B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CD错误;流水沉积往往形成平原地区,A 错误;该地的沙丘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B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A正确;附近土壤不会形成沙丘,B错误;距离印度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较远,CD错误;故选A。
【点睛】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黄山以花岗岩为主体,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读“猴子观海景观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形成“猴子观海”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 丁B. 丙C. 乙D. 甲
12. 塑造图示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为( )
A. 地壳运动—岩浆喷发—流水搬运—流水堆积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作用—外力侵蚀
C. 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外力堆积—固结成岩D. 风化作用—冰川作用—搬运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1C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箭头方向及所学知识可知,三个箭头指向是岩浆,通过重熔再生作用,所以丁是岩浆,由岩浆出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乙是由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甲、丙是是变质岩或沉积岩;由材料信息可知,在黄山以花岗岩为主,属于岩浆岩的一种,按其类型应为图中的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2题详解】
图示景观是酷似“猴子观海”,塑造图示景观的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抬升,岩层出露;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作用,然后遭受侵蚀,形成“猴子观海”景观,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河段剖面(不同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剖面图不可能取自下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位置( )
A. 甲B. 乙C. 丙D. 丁
14. 若为一处新建村落选址,则剖面图中①②③④处最理想的位置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3. C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河位于南半球,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也可能是河流右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也可能是河流左岸。剖面图中,甲处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乙和丁为水平河岸,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为堆积岸,故该剖面图最不可能取自图中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④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不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D正确;①②处位于河流凹岸,为侵蚀岸,不适合建聚落;③处位于平均洪水位之下,易受洪水威胁,ABC错误。故选D。
【点睛】弯曲河流横截面上通常表层水流是从凸流向凹,而下层水流是从凹到凸,所以泥沙容易在凸岸沉积,凹岸遭受侵蚀。一般情况下,靠近水源且地势较平坦不易遭受洪水威胁的点位容易发育成聚落。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④指断层。完成下面小题。
15. ①②③④形成的顺序是( )
A. ③④②①B. ③②①④C. ③①②④D. ③②④①
16. 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B.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C. 地壳持续上升,接受沉积D. 地壳持续下沉,遭受侵蚀
【答案】15. A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断层④将灰岩③断开,故灰岩③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④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①,所以①②③④形成顺序是③④②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其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CD错误;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形成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岩石新老关系判断方法:一般来说,沉积岩的新老关系是岩层越在下面越先形成,岩层越老,越在上面越新;断层的形成晚于所切断的岩层,早于其上覆盖的岩层;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断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一般是岩浆喷发时产生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时间晚于其附近的岩浆岩。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52分)
17.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虚线为回归线或极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制此时的太阳光线。
(2)此时,安徽合肥的日期为____(填日期)前后,AB表示____(填晨或昏)线。
(3)此时,ABCD四点太阳高度为0°的点有____,A点出现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C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度,北京时间为____点。。
(4)该日合肥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此后昼夜长短状况的变化特征是____,至____日(填节气)昼夜等长。
【答案】(1)(2) ①. 6月22日 ②. 昏
(3) ①. ABC ②. 极昼 ③. 16 ④. 90 ⑤. 18:00
(4) ①. 昼最长夜最短 ②. 昼渐短夜渐长 ③. 秋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计算及其变化,地方时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阳光线应与晨昏线垂直,因此绘制太阳光线如下: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在6月22日前后。顺地球自转方向AB线由昼入夜,AB线为昏线。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位于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因此ABC,此时太阳高度为0°。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点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结合所学知识AB为昏线,交于赤道为18点,此时C点为20点,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12)*2可知,该地昼长为16小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D点此时为12点,且地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恰逢日期为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D点经度为30°E,根据时差计算,北京时间为18:00。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夏至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在此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昼变短夜变长,一直到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18. 读图“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___构造,分析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____。
(2)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___,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丙地处于这样的边界处,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
(3)丁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___(山地类型),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____、____。(写出两山名)
(4)有人建议在甲丁两山之间修建水库,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答案】(1) ①. 向斜 ②.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而成为山岭
(2) ①. 海沟 ②. 消亡边界 ③. 地震、火山
(3) ①. 块状山地 ②. 庐山 ③. 泰山、华山等
(4)不可行,两山之间是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修建水库会出现地下渗漏,同事时会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板块运动、地质构造以及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其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山岭。
【小问2详解】
乙处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该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小问3详解】
丁处两侧岩层出现了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处受断层影响,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山地,叫做断块山,也称块状山地。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庐山、泰山、华山等。
【小问4详解】
甲丁两山之间有断层,在断层上建水库,水会渗入断层,顺着断层渗漏。水渗入断层就像涂加了润滑剂一样,使岩层更易滑动,容易发生地震、水库崩塌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引发洪灾,所以不可行。
1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
(2)指出Р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银川坐落于宁夏平原上,分析宁夏平原这方水土为银川人民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两侧地块(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黄河自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而成。
(2)冲积扇。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平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形式,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宁夏平原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区域出现断裂,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相对抬升,而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整体地势较低;同时,黄河流经该区域,携带大量泥沙再次沉积,形成宁夏平原。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P处位于山前位置,为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在山地地区落差较大,地势较为陡峭,河流流速较快,因此侵蚀能力较强,河流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到达出山口处,由于地势平缓,流速减缓,同时河道展宽,大量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扇状的堆积地貌-冲积扇。
【小问3详解】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叠层石最可能形成和分布于, 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 下列年份该地降水量较少的是,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