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 复习专题八上 课件精讲 1.1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解析版) 专题1 人体的生命活动
展开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 复习专题八上 课件精讲 1.1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解析版) 专题1 人体的生命活动,文件包含专题1人体的生命活动pptx、专题1人体的生命活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考点1 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主要分类及功能2.几种常见无机盐的主要功能3.几种常见维生素的主要功能三大供能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的顺序:首先是糖类,其次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质。每克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每克糖类或蛋白质氧化释放的能量。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只有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才能有效地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而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二、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消化道:m口腔、b咽、k食道、j胃、g小肠、h大肠和f肛门。消化腺:a唾液腺、c肝脏、i胰腺、j里有胃腺、g里有肠腺。2.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⑴食物中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⑵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⑶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⑴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即谷类应吃得最多,果蔬类要吃得较多,鱼、肉类和蛋奶类吃得适量,油脂类吃得最少,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⑵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约占30%、40%和30%。三、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摄取的各类营养物质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合理设计食谱3.食品安全⑴食用水果、蔬菜时用水浸泡、冲洗或削皮,买肉时看是否为检疫合格的。⑵不吃有毒的食品。⑶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考点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⑴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过一段时间血液分为三层,如图所示。 结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⑵三种血细胞比较A.红细胞a.特点: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后无细胞核。b.功能: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这使得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也可运输少量二氧化碳。c.异常情况: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量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会减少。B.白细胞a.特点: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圆球状,有细胞核。b.功能: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c.若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炎症。C.血小板a.特点:数量较少,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b.功能:有凝血和止血的功能。c.异常情况: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容易形成血栓。2.红细胞能运输氧的原因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贫血的原因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患者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3.动脉血与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动脉血和静脉血不是依据血管名称区分的,而是依据血液含氧量和颜色区分的。二、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血管的比较2.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1.心脏的四个腔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心脏工作示意图四、血液循环途径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血液在两条循环途径中的共同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2.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其意义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其意义是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经过此次物质交换,血液的成分发生变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4.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是氧含量;区分动脉与静脉的标准是血流方向。5.血液循环过程中伴随的血液成分变化血液流经全身各处毛细血管时,由于发生了物质交换,因此血液成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几个特殊部位发生的血液变化如表:五、输血与血型1.血量和输血成年人体内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2.血型——ABO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3.安全输血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ABO血型系统,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还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血液流经不同部位时的变化1.体循环中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而肺循环中正相反,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2.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3.经过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泡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在小肠毛细血管处,由于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出小肠的血液成为含养料最丰富的静脉血;在肾脏处,由于形成了尿液,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成为含尿素等废物最少的静脉血。 例1 如图表示人体内部分血管及血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血管一定是动脉B.A血管内一定流动脉血,C血管内一定流静脉血C.若B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则A、C都是小动脉D.B血管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解析 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图中A血管一定是动脉,A正确。A血管为动脉,动脉内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若B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则A、C分别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C正确。B毛细血管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B考点3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1.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咽。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人在吞咽食物时,保证食物进入食道而不会进入气管的结构是会厌软骨。2.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中几乎不含肌肉组织,不能自主运动,肺的扩张和缩小主要是靠胸腔的变化被动实现的。 二、气体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1.外界气体进入肺泡——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这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舒张有关。⑴呼吸运动时胸廓的变化⑵呼吸运动的过程 ⑶人工呼吸时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用人工方法使病人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或缩小,引起肺被动地张缩,以帮助病人恢复自主呼吸。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⑴原理:气体扩散。⑵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比较对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你会发现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这说明外界气体到达肺内后发生了气体交换。虽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但在呼出的气体中还是氧气含量较多。⑶过程:肺泡 血液⑷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多 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薄 便于气体透过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运输氧气从肺泡进入肺部毛细血管后,随全身的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4.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⑴实现方式:该过程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⑵气体扩散方向:组织细胞不断地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导致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氧的浓度较低,所以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组织细胞→血液→肺泡,氧气的扩散方向正相反。5.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⑴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该过程称为呼吸作用。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这是生物的共同特征。⑵呼吸作用的实质(意义):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⑶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⑷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三、煤气中毒及其预防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燃、易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2.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一氧化碳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高200~300倍。因此,当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后,大量的血红蛋白就与一氧化碳结合,从而失去了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液严重缺氧而造成呼吸障碍,导致人窒息,甚至危及生命。3.预防煤气中毒的关键是防止煤气泄漏,保持室内通风。 一、呼吸运动、呼吸和呼吸作用1.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2.呼吸: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如图所示: 3.呼吸作用:是活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二、肺的通气与肺泡内气体交换的比较例2 图中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②与①相比,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加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解析 从①到②经历了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则②与①相比,血液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故选A。A考点4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与排遗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到体外的过程。排出器官主要是肾脏、皮肤和肺。2.排遗:将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所形成的粪便排到体外的过程,排出器官为大肠、肛门。3.排泄的主要途径⑴通过皮肤中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⑵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⑶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4.皮肤的结构 汗腺结构示意图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腋窝、掌心、足底等处分布较多。汗腺的结构分为分泌部和导管。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尿液的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三、尿的形成和排出1.尿的形成⑴肾脏A.位置:腹腔后壁脊椎两侧。B.形态结构:外形似菜豆种子、外侧隆起,内侧凹陷⑵肾单位的结构每个肾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前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⑶尿的形成过程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归纳总结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为动脉血;肾小囊腔中的液体为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为尿液。⑷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 ①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共有成分:水、无机盐、尿素、尿酸。②区别: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只有微量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2.尿的排出⑴过程: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产生尿意,进行排尿。⑵意义:排尿不仅能排出体内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