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 分;第 13-16 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农药残留速测卡主要目的是定性地判断蔬菜中农药的残留,对农药及其类似物质非常敏感。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研究发现,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判断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结果为白色药片变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胆碱酯酶为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提供活化能
B. 若白色药片变为蓝色,说明菠菜表面农药残留量相对比较高
C. 附近有农药喷洒或使用卫生杀虫剂都会造成农药残留判断出现误差
D. 速测卡开封前需在最适温度下保存,药片表面缓冲液加的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已知速测卡有“红片”“白片”,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白片”的颜色变化判断结果。
【详解】A、胆碱酯酶为生物催化剂,降低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的活化能,A错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B、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检测的结果为白色药片变蓝,胆碱酯酶的活性没有被抑制,说明该菠菜表面无农药残留,B错误;
C、农药残留速测卡对农药非常敏感,附近有农药喷洒或使用卫生杀虫剂,以及操作者手上或器具上沾有微量农药,都会造成对照与速测卡片变色出现误差。C正确;
D、胆碱酯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容易变性失活,速测卡开封前需低温保存,空白对照卡不变色的原因:一是药片表面缓冲液加的少,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不够湿润,二是温度太低,需进行适当的保温,D错误。
故选C。
2. 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未来几十年仍将是诱发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正常人相比,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
B. 胃癌发病率可能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C. 胃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
D.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A、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比正常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A正确;
B、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可能使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以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B正确;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
D、原癌基因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3. 单克隆抗体被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等。其制备过程不涉及的操作是( )
A.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B.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 早期胚胎培养和移植D.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包括:特定抗原免疫小鼠、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单一抗体阳性检测、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即动物细胞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提取单克隆抗体等,该制备过程中不涉及早期胚胎培养和移植,C符合题意。
故选C。
4. 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下列关于物种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殖隔离是区分不同物种的重要标志
B.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
C. 生物发生进化,并不意味着形成新物种
D. 建立峡谷和高山通道可减缓新物种的形成速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 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 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判断不同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正确;
B、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成功,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如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不育,B错误;
C、生物进化是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产生新物种,C正确;
D、“通道”的存在,被隔离的两个种群可以通过通道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减缓新物种形成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5. 生物科学史揭示了科学家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受文化背景、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可能附有蛋白质
B. 查哥夫提出嘌呤和嘧啶碱基间配对关系
C. 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斯他林和贝利斯证明胰液分泌不存在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据此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A正确;
B、查哥夫发现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总数等于胸腺嘧啶的总数,鸟嘌呤的总数等于胞嘧啶的总数,但并未提出嘌呤和嘧啶间的配对关系,B错误;
C、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斯他林和贝利斯证明胰液分泌受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A。
6. 中华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是受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严重影响的类群之一。在广东惠东宝口西枝江源头片区红外相机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许多次。通过积极采取措施,广东的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中华穿山甲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 若改善中华穿山甲栖息环境可使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形
C. 食物和流行性传染病是影响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变化密度制约因素
D. 加大保护宣传、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有利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恢复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详解】A、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
B、中华穿山甲栖息环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可能呈“J”形增长,B错误;
C、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影响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通过加大保护宣传、栖息地修复、组建巡护队等措施,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改善,有利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恢复,D正确。
故选B。
7. 剧烈运动的过程中,肌肉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该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 )
A. 细胞质基质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基质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NAD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NADH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该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故选C。
8. 皮质醇是主要的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库欣综合征患者因下丘脑功能失调而分泌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或因垂体腺瘤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量分泌,进而出现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血液中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皮质醇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
B. 正常健康机体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使皮质醇含量相对稳定
C. 库欣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不能形成有效反馈抑制
D. CRH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使其分泌 ACTH 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CRH可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同时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
【详解】A、结合题干可知,皮质醇的分泌经过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可知其分泌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
B、正常机体当血液中的皮质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皮质醇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B正确;
C、库欣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说明其体内皮质醇水平不能形成有效反馈抑制,C正确;
D、CRH不能定向运输到垂体,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因垂体有CRH的特异性受体,只能作用于垂体,D错误。
故选D。
9. 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中龙葵甙含量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 为了防止马铃薯在储存过程中发芽,生产实践中最好使用哪种物质处理( )
A. 细胞分裂素B. 赤霉素C. 生长素D. 青鲜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种子发育;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伸长、抑制休眠;脱落酸作用:促进器官脱落、促进叶片衰老、促进休眠、抑制种子发芽。
【详解】A、细胞分裂素不能抑制种子发芽,A错误;
B、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
C、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C错误;
D、青鲜素可延长马铃薯的储藏期,D正确。
故选D。
10.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 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 PHA(嗜盐单胞菌 H 的代谢产物)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嗜盐单胞菌 H 菌种的选育
B. 发酵罐内发酵要严格控制温度、pH 和溶解氧等条件
C. 使用平板划线法定期取样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
D. 发酵结束之后,采取适当的过滤、沉淀等方法直接获得产品 PHA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发酵,A错误;
B、在发酵过程中,需随时监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条件,B正确;
C、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C错误;
D、发酵结束之后,对于菌体可采取适当的过滤、沉淀措施来分离;而对于菌体的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D错误。
故选B。
11. 在细菌和病毒类疾病检测、遗传疾病诊断、肿瘤筛查和诊断中,都可采用PCR 技术。PCR反应由变性→复性→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PCR 完成以后常需要鉴定PCR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性: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将双链DNA 解链为单链
B. 复性:两种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不必控制温度
C. 延伸:4 种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的5端
D. 鉴定:DNA 聚合酶质量不好可能导致鉴定结果不仅有一条带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变性过程中DNA双链解开是温度作用的结果,不是耐高温DNA聚合酶的作用,A错误;
B、两种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需要适宜温度,B错误;
C、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4种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的3′端,C错误;
D、DNA聚合酶质量不好可能导致实验鉴定失败,出现不仅一条带,D正确。
故选D。
12. 大花蕙兰花色艳美,花期较长,且多在春节期间开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大花蕙兰多为杂交品种,种子繁殖无法保持其品种特性。使用组织培养技术将获取的大花蕙兰茎尖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并保持其优良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抗病毒的试管苗
B.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需要每日给予适当时间的光照
C. 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需改变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D. 进行组织培养前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茎尖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对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不含有病毒的脱毒苗,该试管苗不能抗病毒,A错误;
B、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一般不需要光照,B错误;
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C正确;
D、进行组织培养前需要对茎尖消毒处理,D错误。
故选C。
13. 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即克氏原鳌虾)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小龙虾以田间的杂草、昆虫、水藻、福寿螺等为主要食物,其粪便可为茭白生长提供有机肥料。兴趣小组探究了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对茭白产量、茭白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水中不同动物种类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茭白的高低个体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C. “有机质→底栖动物→小龙虾”能够实现完整的碳循环
D. 共作模式中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于单作模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之分。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一般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
【详解】A、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中茭白产量比单作模式高,说明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茭白的高低个体差异为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分层,B错误;
C、“有机质→底栖动物→小龙虾”中因缺少生产者,不能实现完整的碳循环,C错误:
D、采用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错误。
故选A。
14. 人类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我国率先研发出了 EV71疫苗。该疫苗能诱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妊娠期间母亲在注射EV71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到胎儿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EV71疫苗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 细胞的形成
B. 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C. 婴儿可以通过其母亲注射EV71疫苗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D.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在血浆中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详解】A、EV71疫苗能诱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A正确;
B、疫苗具有针对性,该疫苗主要是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人类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B正确;
C、妊娠期间母亲在注射EV71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到胎儿体内,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力,C正确;
D、抗体与抗原结合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会被其他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无法长期存在并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15. 细胞分裂素(CK)、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是参与侧芽生长调控的植物激素。侧芽中生长素向外运输、合成细胞分裂素、根部产生的独脚金内酯运输到侧芽均能刺激侧芽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合成受阻导致侧芽快速生长
B. 在主茎中施加生长素的运输抑制剂,能够解除顶端优势
C. 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相反
D. 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较高时利于侧芽的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作用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详解】A、去除顶芽后,顶芽不能合成生长素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导致侧芽快速生长,侧芽处生长素合成不受影响,A错误;
B、顶端优势产生是主茎中生长素极性运输在侧芽大量积累所致,所以施加生长素的运输抑制剂,能够解除顶端优势,B正确;
C、由题干信息“侧芽中合成细胞分裂素,根部产生的独脚金内酯均能刺激侧芽的生长”,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生长素含量过高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生长,因此,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较低时有利于侧芽的生长,D错误。
故选B。
16. 果蝇眼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果蝇眼色色素的产生必须有 A 基因;B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形成,b基因纯合使色素成为红色;无色素个体眼色呈白色。利用两只纯合亲本果蝇进行实验:
不考虑 X、Y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果蝇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 F₁雌雄个体经减数分裂都产生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₂果蝇中紫眼的基因型有12种,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
D. 让 F₂中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中白眼占 1/9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纯合红眼雌性与纯合白眼雄性杂交,F1果蝇中雌性均为紫眼,雄性均为红眼,F1果蝇随机交配,得到的F2果蝇中紫眼:红眼:白眼=3:3:2,又因杂交过程中不存在致死现象,故可判断出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确定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A_XBY,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b,A_XbY,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_ _,纯合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紫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F1中雌雄个体都可产生4种配子,比例相等,B正确;
C、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b,A_XBY,共4种,白眼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因此,雄性和雌性都会出现白眼个体,C错误;
D、F2中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F2中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仅考虑A/a,F2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均为2/3A、1/3a,若让F2中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所得F3中白眼个体(aa_ _)出现的概率为1/3×l/3=1/9,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60分。
17. 铁对于正常细胞功能的行使发挥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很多重要的蛋白质含有铁。RhyB-RNA 是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小 RNA,仅在铁“饥饿”时表达。 当铁供应不足时,该RNA会与铁储存蛋白(一类含铁量高的蛋白质)的 mRNA 配对结合,致使 mRNA 被降解,当铁供应充足时,铁储存蛋白的 mRNA 稳定性提高。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蛋白质结合 Fe2+形成的_________参与O2运输,组成该物质的单体之间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
(2)RhyB-RNA 通过__________(化学键)与铁储存蛋白的 mRNA 相结合。RhyB-RNA和mRNA 都是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的催化。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目的基因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据图分析,铁供应不足时,铁储存蛋白的 mRNA 翻译受阻,原因是______________。当铁供应充足或不足时,铁储存蛋白的 mRNA 稳定性会发生变化,该调节机制的意义是既可以避免铁对细胞的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血红蛋白 ②. R基
(2) ①. 氢键 ②. RNA聚合 ③. RNA链上的碱基U,对应非模板链上的碱基T
(3) ①. 铁供应不足时,RhyB-RNA与铁储存蛋白的mRNA结合,导致铁储存蛋白的mRNA被RNA酶降解。从而使铁储存蛋白的mRNA翻译受阻 ②.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解析】
【分析】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ATP、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等条件。
【小问1详解】
人体中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Fe2+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和理化性质是由R基决定。
【小问2详解】
RhyB-RNA与铁储存蛋白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即RhyB-RNA通过氢键与铁储存蛋白的mRNA相结合。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转录成的RNA链上的碱基U对应非模板链上的碱基T。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铁供应不足时,RhyB-RNA与铁储存蛋白的mRNA配对结合,导致铁储存蛋白的mRNA被RNA酶降解,从而使铁储存蛋白的mRNA翻译因模板缺乏面受阻。这种调节既能避免铁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18. 景天科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的叶子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其部分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在黑暗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的去向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植物在有氧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小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呼吸氧化底物有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景天科植物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__。该类植物夜晚吸收的CO2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气孔的开放与保卫细胞的细胞壁松弛有关,细胞内 pH的下降可导致细胞壁松弛。下图为该类植物叶片内有机酸含量的昼夜变化,据此推测该类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至ATP中 ②. 脂肪
(2) ①. 苹果酸分解(脱羧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 ②. 不能 ③. 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
(3)夜间该类植物有机酸含量升高,导致细胞内pH下降。使细胞壁松弛,气孔开放
【解析】
【分析】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即图中A过程;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即图中B过程。
【小问1详解】
植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至ATP中。由于脂肪C、H比例大,O比例小,则其氧化分解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小于O2的吸收量。
【小问2详解】
卡尔文循环的二氧化碳一方面来自苹果酸的脱羧作用,一方面来自线粒体,即细胞呼吸作用。由于夜晚没有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故该类植物夜晚吸收的CO2不能合成葡萄糖。
【小问3详解】
有机酸的含量白天减少,夜晚增加,而细胞内pH的下降可导致细胞壁松弛,因此该类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的机理是夜间该类植物有机酸含量升高,导致细胞内pH下降。使细胞壁松弛,气孔开放。
19. 为揭示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一种间隔的、重复的丁酮(由致病菌发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气味)训练模式让线虫建立记忆,再通过评估睡眠特征来判断线虫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研究发现,线虫经丁酮训练后睡眠增多,感知丁酮的 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体和其他神经元的____________或肌肉细胞等接触,共同构成突触。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部分的细胞膜将作为__________参与突触的构建。AWC 嗅觉神经元的轴突很长,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上兴奋传递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 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增加睡眠会促进线虫 ___________(填“短时”或“长时”)记忆的形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海马突触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能刺激前后两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这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其主要机制如图所示。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 NO含量增加,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试结合图示作用机制分析 NO含量增加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树突、细胞体(胞体) ②. 突触前膜 ③. 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或信息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2) ①. 相同 ②. 长时 ③. 长时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睡眠增多时感知丁酮的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
(3) ①. NO含量增加。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使神经元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 ②. NO还可通过途径Ⅱ促进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兴奋传递,使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小问1详解】
突触小体和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胞体)或肌肉细胞等接触,共同构成突触。AWC嗅觉神经元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部分的细胞膜将作为突触前膜参与新突触的构建。神经元的树突多,利于充分接受信息,轴突很长利于将信息传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或信息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小问2详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递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长时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据此判断,增加睡眠会促进线虫长期记忆的形成。记忆的形成与大脑皮层有关。
【小问3详解】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含量增加,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分析题图可知,当突触间隙内NO浓度较高时,NO可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使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此外NO还可通过途径Ⅱ促进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兴奋传递,使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20. 为构建肝特异性CD36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利用Cre-lxP 系统开展实验。该系统中的Cre可识别DNA 分子中特定的lxP序列,当DNA 分子上存在两个同向lxP序列时,Cre可将两个lxP序列之间的 DNA序列剪除,切口连接形成的环化产物被降解,从而达到敲除特定基因的目的(如图1)。图2中的 A 鼠成对的 CD36 基因两侧均分别引入一个同向 lxP 序列(基因型表示为L+ L+ 野生型为 L- L-)B鼠中含一个外源导入的Cre编码序列(基因型表示为(C+ C+野生型为C- C-),Alb表示肝脏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研究人员利用 A、B两类工具鼠作为亲本,选用合适的杂交策略,即可获得基于Cre-lxP系统的肝特异性CD36 基因敲除目标小鼠。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2 中 A 鼠的基因型可表示为L+ L+ C- C- 。目标小鼠的基因型表示为______________。A鼠与B鼠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欲获得目标鼠,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图1中 Cre能将双链DNA 在特定部位切割开,其作用类似于基因操作工具中的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取鼠尾细胞通过________(法)鉴定子代1~8号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3,已知 A 鼠、B鼠的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与图3 中子代6号、1号小鼠相同),代表目标小鼠的是_______________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L+L+C+C- ②. L+L-C+C-:L+L-C-C-=1:1 ③. 子一代中基因型为L+L-C+C-的小鼠与A鼠进行杂交即可获得基因型为L+L+C+C-的目标鼠
(2) ①. 提供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 ②.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 ③. 琼脂糖凝胶电泳 ④. 8 ⑤. 目标小鼠体内既含有Cre编码序列,又含有成对的、被同向lxP序列改造过的CD36基因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
【小问1详解】
图中A鼠的基因型可表示为L+L+C-C-,基因型为L+L+C+C-的目标鼠。其中含有的CD36基因无法表达,相当于获得了肝特异性CD36基因敲除目标小鼠。B鼠的基因可表示为L-L-C+C-,二者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可表示为L+L-C+C-和L+L-C-C-,比例为1:1。让子一代中基因型为L+L-C+C-的小鼠与A鼠进行杂交即可获得基因型为L+L+C+C-的目标鼠。
【小问2详解】
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Cre能将双链DNA在特定部位切割开,因此其类似于基因工程中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基因型。A鼠的基因型为L+L+C-C-,对应6号,B鼠的基因型为L-L-C+C-,对应1号小鼠。而日标鼠的基因型为L+L+C+C-,则经过比对可以发现图3中代表日标小鼠的是8号。目标小鼠体内既含有Cre编码序列,又含有成对的,被同向lxP序列改造过的CD36基因。
21. 瑞香狼毒是一种主根粗长、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某研究团队为研究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对羊草生长的影响,在松嫩草原野外天然种群中选取大小均一的羊草幼苗,移栽到若干装有等量取样地土壤的花盆中,适宜条件下培养 15 天后进行相关处理,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羊草根冠比指植物地下鲜重与地上鲜重的比值。
(1)使用样方法调查羊草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羊草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2)松嫩草原群落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种群,这体现群落的_______结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羊草种群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瑞香狼毒取代,这属于__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羊草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答2点)。
【答案】(1) ①. 随机取样 ②.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 ① 水平 ②. 次生 ③. 变小
(3) ①. 等量(不含瑞香狼毒根系水浸液的)清水 ②. 瑞香狼毒的“化感物质”促进羊草的分株或干旱胁迫使瑞香狼毒“化感物质”促进羊草分株的作用减弱(瑞香狼毒“化感物质”使羊草的生长更倾向于地上部分)
【解析】
【分析】1、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2、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羊草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小问2详解】
松嫩草原群落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种群。这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羊草种群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瑞香狼毒取代。因保留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繁殖体。该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羊草所占据的生态位变小。
【小问3详解】
该实验是为了研究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对羊草生长的影响。自变量是是否含有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对照组应该不含有瑞香狼毒“化感物质”,也就是用等量清水代替。实验组的羊草分株数在水分充足或者干旱胁迫下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瑞香狼毒“化感物质”促进了羊草的分株。对比水分充足的情况,干旱胁迫分株数增加,说明瑞香狼毒“化感物质”促进作用减弱。但是使羊草的生长更倾向于地上部分。处理
茭白产量(kg/hm²)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浮游动物种类
底栖动物种类
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
4 080
2.92
33
7
茭白单作模式
3 400
2.76
30
6
广东省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共12页。
77,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77,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