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7,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其中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校运动会学生进行长跑比赛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加保证氧气的运输和供应
B.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内环境pH显著下降
C. 长跑过程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D. 长跑过程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运动时会大量消耗能量,使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以升高血糖;内环境稳态是指其理化性质和成分均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内环境的PH不会显著下降,因为有酸碱缓冲对,B错误;
C、剧烈运动不会使体温急剧升高,因为有稳态的调节机制,C错误;
D、长跑过程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盐水,因为汗液中既有水也有盐分,D正确。
故选D。
2. 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B. 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C.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D. 若刺激①处,⑤处发生反应的过程只有电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C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A错误;
B、②属于传入神经,若切断②处,则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B错误;
C、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C正确;
D、若刺激①处,⑤处发生反应的过程只有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
故选C。
3. 2023年10月26日,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某校中学生集体观看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此时学生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C.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 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2、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A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血管收缩,瞳孔变大,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A错误,C正确;
BD、副交感神经系统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观看这伟大时刻时,学生应该是交感神经兴奋,BD错误。
故选C。
4. 甲、乙两人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了确定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分别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二人注射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据下表可知( )
A. 甲下丘脑病变,乙垂体病变
B. 甲下丘脑病变,乙下丘脑病变
C. 甲垂体病变,乙下丘脑病变
D. 甲垂体病变,乙垂体病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甲状腺激素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详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甲注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垂体,下丘脑病变;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因此甲下丘脑病变,乙垂体病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为了“验证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某小组做了如下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和实验②在“天宫二号”内也能顺利完成
B. 根冠的重新长出与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有关
C. 植物根的向地性与根冠产生的生长素、脱落酸有关
D. 实验证明了光、温度和重力都对植物根的向地性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②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③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④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A、植物根向地性受重力的作用,“天宫二号”处于失重状态,实验①和实验②在“天宫二号”内不能顺利完成,A错误;
B、根冠的重新长出有细胞的分裂,与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有关,B正确;
C、植物根的向地性与根尖产生的生长素有关,C错误;
D、实验证明了重力对植物根的向地性有影响,没有证明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根的向地性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6. 隔离酒店志愿者小志不慎感染奥密克戎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腋下温度检测持续为39°C。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志只有蒸发散热途径,所以持续发烧
B. 病毒经鼻粘膜进入体液,说明已突破第一道防线
C. 小志感染奥密克戎病毒,说明他没有免疫防御功能
D. 奥密克戎侵染小志机体后,在内环境中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体温恒定39度,是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B、鼻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病毒经鼻黏膜进入体液,说明已突破第一道防线,B正确;
C、小志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可能是免疫防御功能较弱,不一定是没有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D错误。
故选B。
7. 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2,4-D物质的量浓度为自变量,实验室的温度为无关变量
B. 表格数据显示,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第3组至第5组之间
C. 实验过程中,随着2,4-D 浓度的增加,月季平均的生根数先增加后降低
D. 物质的量浓度为10-5ml·L-1的2,4-D溶液对月季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分析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数。第1组添加清水,相当于对照组,第2-7组均为实验组。随着2,4-D浓度的升高,月季的平均生根数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第4组在所有组中生根数最多,说明在10-11ml/L浓度附近存在一个最佳浓度,促进生根数效果最好,这需要缩小浓度范围,设置更小的区间浓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才能找出来。
【详解】A、该实验2,4-D物质的量浓度为自变量,实验室的温度为无关变量,A正确;
B、表格数据显示,第4组在所有组中生根数最多,说明在10-11ml/L浓度附近存在一个最佳浓度,即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第3组至第5组之间,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随着2,4-D 浓度的增加,月季平均的生根数先增加后降低,C正确;
D、与清水组比较可知,物质的量浓度为10-5ml·L-1的2,4-D溶液对月季生根表现为抑制,D错误。
故选D。
8. 冷箭竹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B. 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群落分层现象
C. 影响冷箭竹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D. 竹林不同地段上的植物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A、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为同一个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B、竹笋、幼竹、成年竹组成一个种群,垂直结构是群落特征,B错误;
C、影响冷箭竹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C正确;
D、成片的竹林水平方向上生物分布也不同,故存在水平结构特征,D错误。
故选C。
9.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
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 ④⑤表示乙丙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去向
D. ⑥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其中甲代表生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由于甲和乙之间是双向箭头, 因此甲乙当中必有一个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由于乙、丙、丁都指向甲一个箭头,可以推断甲代表生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则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A错误;
B、由于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B正确;
C、由于丁是分解者,④和⑤代表乙、丙的排遗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C错误;
D、⑥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去,不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D错误。
故选B。
10.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鼬)流动。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呼吸”是指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B. 鼠为初级消费者,其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量
C.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D. 上图转换成的生物数量金字塔呈现上宽下窄倒金字塔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输入到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去路有:用于自身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其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A、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路中有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图中“呼吸”是指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A正确;
B、鼠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量,B正确;
C、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C正确;
D、数量金字塔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结构在每一营养级上的有机体的数目被排列成一个金字塔图形,草原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D错误。
故选D。
11. 围封是一种管理草地的手段,即通过围栏等方式对草地进行封育,排除牲畜采食、践踏等干扰,给草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使其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积累。科研人员选择等面积的自由放牧沙质草地和围封保护的沙质草地进行研究,发现与放牧草地相比,围封草地物种数大幅度增加,优势物种由一年生草本变为灌木类、多年生草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围封草地群落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作物种丰富度
B. 围封草地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C. 围封草地优势物种更替的原因是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占优势
D. 草地上绿油油的植物会引来大量植食动物,这“绿油油”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详解】A、围封草地群落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作物种丰富度,A正确;
B、围封草地可导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则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B正确;
C、草地优势物种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占优势,导致围封草地优势物种更替,C正确;
D、草地上绿油油的植物会引来大量植食动物,这“绿油油”是看到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
故选D。
1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
B.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
C. 凡嫁接矮果及花,以小便浸之,以泥封处之,则生根
D.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答案】A
【解析】
【分析】打顶可以使生长素不能由顶芽向侧芽运输,从而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解除顶端优势;吲哚乙酸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乙烯的作用是催熟。
【详解】A、玉米株型高大,大豆株型低矮,高低搭配能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上植株的采光面积,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A正确;
B、打顶去心,使生长素不能由顶芽向侧芽运输,从而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
C、小便中有吲哚乙酸,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错误;
D、乙烯的作用是催熟,“得气即发”,这里的“气”是乙烯,D错误。
故选A。
13. 下图是某种群的数量特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M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
B. 提倡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可能降低G
C. 性别比例既能影响N, 也能影响G
D. 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年龄组成能影响G,而G和H能降低种群密度,说明G是死亡率,H是迁出率;性别比例能影响N,而M和N能提高种群密度,说明,N是出生率,M是迁入率。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N指的是出生率,H指的是迁出率,A正确;
B、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因此N表示出生率,G表示死亡率,提倡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可能降低G,B正确;
C、性别比例影响N,不影响G,C错误;
D、通过性引诱剂可以辅助杀死雄虫,改变昆虫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C。
14. 在中国悠久的淡水渔业养殖历史中,人们发明了高产低耗的“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为夏季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与水层优势种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大家鱼的生态位不同主要受水生动植物生态位影响
B. 四大家鱼都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消费者,都处在第二营养级
C. 推测该池塘的物种丰富度在夏季和冬季受阳光、温度等因素影响而不同
D. 青鱼和草鱼生态位过于接近竞争十分激烈,应避免同时饲养青鱼和草鱼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2、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详解】A、“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中不同鱼类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池塘中上、中、下层的垂直结构,A正确;
B、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都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消费者,不都处在第二营养级;B错误;
C、环境影响生物,该池塘的物种丰富度在夏季和冬季受阳光、温度等因素而不同,C正确。
D、结合图表可知,青鱼和草鱼食物资源相同,生态位接近,同时饲养会导致种间竞争过于激烈,能量损耗增多,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混养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青鱼和草鱼同时饲养,D正确。
故选B。
15. 图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2.5% NaCl溶液10mL注射到颈动脉(图中箭头b所示)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图中箭头c所示)后,尿量也减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2.5%的NaCl溶液注入动脉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B. 2.5%的NaCl溶液注入动脉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从脑垂体后叶提取能减少尿量的物质是醛固酮
D. 本实验可证明水盐平衡接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详解】AB、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这一浓度相当于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当动脉注射高浓度的(2.5%)NaCl溶液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尿量减少,A错误,B正确;
C、从脑垂体后叶提取能减少尿量的物质是抗利尿激素,不是醛固酮,C错误;
D、本实验是对狗脑垂体后叶提取物注射静脉后的反应,但不能证明水盐平衡接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错误。
故选B。
16. 肾上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个部分,下图是肾上腺等结构参与的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abcdef表示激素)。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bce通过协同作用、并与a相抗衡来共同调节血糖的稳定
B. f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相同,都受到甲、丙、丁的分级调控
C. 血糖、体温和血浆渗透压三者的调节过程都体现负反馈调节的方式
D. 肾上腺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同时,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2、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详解】A、a为胰岛素,bce分别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三者为协同作用,它们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呈拮抗作用,A正确;
B、f是抗利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不同,B错误;
C、体温和血糖的调节受到负反馈调节,但渗透压的调节不是负反馈调节,C错误;
D、是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有影响而非肾上腺素,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肉酸痛、头晕等疲劳症状。研究发现疲劳的发生跟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纤维间形成的特化突触)处的代谢有关,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____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该物质____(属于/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2)当兴奋传递到运动神经末梢时会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兴奋传递到肌肉纤维膜上以后,会引起____,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否则肌肉舒张。肌肉这样收缩-舒张交替发生是正常运动的前提。
(3)为了进一步探究产生疲劳的原因,某研究团队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重、年龄等身体状况相似的雌性大鼠若干只,实验规定每只大鼠的左、右腿分别代表疲劳腿和兴奋腿,用电持续刺激左腿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样品直到疲劳状态(以腓肠肌收缩至振幅下降到50%最大振幅为既定疲劳强度),对右腿____。然后分别做冷冻处理。
②测定腓肠肌神经肌肉接头处乳酸光密度值(该值越大代表乳酸浓度越高)、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浓度、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浓度。求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左右腿电刺激对乙酰胆碱浓度的影响)。
据上述结果以及结合题意,推测乳酸的产生是肌肉疲劳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产生乳酸的呼吸方式产能不足,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另一方面,乳酸的堆积会导致____,从而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工作 。
(4)跑步是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为避免运动疲劳,请结合题意,为跑步者提两点具体的合理建议:____。
【答案】(1) ①. 无氧呼吸 ②. 属于
(2) ①. 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②. 钠离子内流
(3) ①. 适当的电刺激 ②. 乳酸含量增加导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乙酰胆碱积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使肌肉纤维持续收缩,不能保证收缩-舒张的正常交替进行
(4)提倡慢跑,进行有氧呼吸;适当地补充糖类等营养。(不要快跑;不要长时间跑步;跑步时间适当
【解析】
【分析】题图为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纤维间形成的特化突触)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剧烈运动,氧气供应不足,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故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乳酸可分布于血浆中,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机体的PH维持相对稳定,故乳酸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小问2详解】
当兴奋传来,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故当兴奋传递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结构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兴奋传递到肌肉纤维膜上以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反之则肌肉舒张。
【小问3详解】
①由于实验规定每只大鼠的左、右腿分别代表疲劳腿和兴奋腿,当用电持续刺激左腿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样品直到疲劳状态,那么对右腿的处理应为适当的电刺激使其处于兴奋状态。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左腿样品(疲劳腿)的乙酰胆碱浓度高于右腿样品(兴奋腿),但是二者乙酰胆碱酯酶浓度是一样的,由于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可能是左腿样品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低,水解乙酰胆碱的作用较弱,从而导致乙酰胆碱浓度升高,故推测一方面,产生乳酸的呼吸方式产能不足,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另一方面,乳酸的堆积(酸性条件下,会影响酶的活性)会导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乙酰胆碱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工作。
【小问4详解】
为避免运动疲劳,结合题意,为跑步者提两点具体的合理建议为控制运动强度,或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适当地补充糖类等营养;运动时长适宜等,避免乳酸的过度积累影响肌肉疲劳。
18. 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体1可与胰岛 B 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抗体2可与血清中的胰岛素结合。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胰岛B细胞能接受的信号分子有____。
A. 神经递质
B. 葡萄糖
C. 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素
E. 抗体1
F. 抗体2
(2)结合上图及已学相关知识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是____。
A. 促进脂肪分解
B. 促进细胞呼吸作用
C. 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D. 促进细胞合成葡萄糖转运蛋白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病。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机理是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则格列美脲可治疗由____(抗体1/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若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1)ABCE (2)BCD
(3) ①. 自身免疫 ②. 抗体 1 ③. 抗体2破坏了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作用于靶细胞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葡萄糖、传出神经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抗体1均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因此胰岛B细胞能接受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 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抗体1,ABCE正确。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即促进细胞呼吸作用;促进细胞内蛋白质、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合成;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BCD正确。
【小问3详解】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格列美脲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因而可以治疗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若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可能的原因是抗体2破坏了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作用于靶细胞。
19.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现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接种新冠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侵入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后,____可与该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实现____(体液/细胞)免疫。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新冠疫苗属于____(填“抗原”或抗体”)。新冠疫苗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多次注射,目的是____。
(3)某人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为阳性,请解释可能的2种原因:①____。②____。
(4)疫苗从研制到临床使用,需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等多重检测,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图1、图2分别表示不同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方式对小鼠免疫的影响(INFY表示淋巴因子)。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疫苗接种的最佳组合为高剂量和____,其判断依据是:①随接种剂量的增加,血清中抗体浓度增大;②____。
【答案】(1) 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细胞
(2) ①. 抗原 ②.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 ①. 感染过新冠病毒且已康复 ②. 已接种新冠疫苗
(4) ①. 肌肉注射 ②. 与对照组和滴鼻组相比,肌肉注射组产生淋巴因子(INFY)的T细胞比例更高,免疫效果更好(肌肉注射组产生淋巴因子(INFY)的T细胞比例最高)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
新冠病毒侵入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该过程中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被新冠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进而暴露出抗原。
【小问2详解】
新冠疫苗属于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新冠疫苗注射后不能在机体内增殖,刺激作用较弱,一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较少,为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常需要进行多次接种,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因此新冠疫苗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多次注射。
【小问3详解】
某人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此人体内中没有新冠病毒,但存在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此人可能是感染过新冠病毒且已康复,或者已接种新冠疫苗。
【小问4详解】
随接种剂量的增加,血清中抗体浓度增大;与对照组和滴鼻组相比,肌肉注射组产生淋巴因子(IFN﹣γ)的T细胞比例更高,免疫效果更好 ,因此疫苗接种的最佳组合为高剂量和肌肉注射。
20.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入侵害虫,目前已经扩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主要危害茄科植物,尤其嗜食番茄,严重威胁全球番茄产业。探究番茄潜叶蛾的有效防治方法,对番茄等作物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潜叶蛾入侵初期其数量往往呈现“J”型增长,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2)杂食性蜂是番茄潜叶蛾的天敌,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取食量大,且杂食性蜂的取食特点使其在猎物匮乏时仍能在番茄植株上存活,目前已成功用于防治番茄潜叶蛾。杂食性蜂和番茄潜叶蛾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在番茄潜叶虫害发生__________(填“前”或“后”)期释放杂食性蜂防治效果较好;在番茄作物周边种植金盏菊有利于保持杂食性蜂的种群数量且降低其对番茄的危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以番茄长势和番茄潜叶蛾发生程度基本一致的3个大棚分别记为大棚1、大棚2、大棚3,作为3次重复。将4种不同颜色的诱蛾器放置在大棚内的相同位置,调查统计每种颜色诱蛾器的诱捕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__________色诱蛾器的诱捕效果最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使用杀虫剂防治见效快、效果好,且较为经济,因此这是目前控制番茄潜叶蛾的主要手段,但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番茄潜叶蛾的抗药性增强。请写出减缓害虫抗药性增加的一项合理措施:________。
【答案】(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2) ①. 竞争和捕食 ②. 前 ③. 杂食性蜂更喜捕食金盏菊
(3) ①. 蓝 ②. 三个大棚中,蓝色诱蛾器的诱捕数量均最多
(4)将番茄与其他非番茄潜叶蛾的寄主植物进行轮作;交替使用几种不同种类的杀虫剂
【解析】
【分析】“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时,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S型”曲线是资源、 空间有限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小问1详解】
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番茄潜叶蛾入侵初期其数量往往呈现“J”型增长。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杂食性蜂是番茄潜叶蛾的天敌,且杂食性蜂的取食特点使其在猎物匮乏时仍能在番茄植株上存活,说明杂食性蜂既可以捕食番茄潜叶蛾,也可与番茄潜叶蛾共同以番茄植株,说明两者之间是竞争和捕食关系;为提高防治效果,在番茄潜叶虫害发生前期释放杂食性蜂效果较好;由于杂食性蜂更喜捕食金盏菊,故在番茄作物周边种植金盏菊有利于保持杂食性蜂的种群数量且降低其对番茄的危害。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颜色的诱蛾器,据图可知,三个大棚中,蓝色诱蛾器的诱捕数量均最多,故蓝色诱蛾器的诱捕效果最好。
【小问4详解】
为减缓害虫抗药性增加,可将番茄与其他非番茄潜叶蛾的寄主植物进行轮作;交替使用几种不同种类的杀虫剂。
21. “一鲸落,万物生”,2020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鲸落。鲸落是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鲸落从盲鳗、睡鲨等食腐动物的啃食开始,到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入驻,接着鲸骨的脂类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中释放硫化物,一些硫细菌可通过氧化这些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为深海贻贝、蛤和海蜗牛一类生物提供营养。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一大批海洋生物的宜居场所。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材料中硫细菌属于____,判断依据是____。
(2)流入鲸落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
(3)鲸落中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大致可分为“大型食腐动物→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厌氧细菌→礁岩”四个阶段,时间可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其与“裸岩→地衣”的演替相比,时间更____(长/短),原因是____。
(4)在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一些依赖鲸落生存的物种也受到严重威胁。请你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至少答两点)。____。
【答案】21. ①. 生产者 ②. 硫细菌可通过氧化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供深海生物利用
22. 鲸鱼遗体中的化学能和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所制造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3. ①. 短 ②. 发生在鲸落上的演替起始条件是大型动物遗体,含丰富的有机质,是次生演替;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其形成土壤条件所需时间漫长。因此鲸落的演替时间更短
24. 禁止非法猎捕鲸鱼;防止海洋污染,提高鲸鱼的环境容纳量;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等(合理捕捉中小型鲸鱼/减少工业捕鲸特殊时期不捕小鲸鱼/建立鲸鱼栖息地、保护区/制定合理保护鲸鱼政策)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问1详解】
硫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通过化学反应制造有机物,供深海生物利用,所以硫细菌属于生产者。
【小问2详解】
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入鲸落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源于鲸鱼遗体中的化学能和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所制造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小问3详解】
发生在鲸落上的演替起始条件是大型动物遗体,含丰富的有机质,是次生演替;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其形成土壤条件所需时间漫长,因此鲸落的演替时间更短。
【小问4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保护鲸落的合理措施和建议有禁止非法猎捕鲸鱼;防止海洋污染,提高鲸鱼的环境容纳量;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等。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30min
注射后30min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处理
实验结果
①切去根冠
根都失去了向地性
②重新长出根冠
恢复向地性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物质的量浓度/(m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
样品
乳酸光密度(ug/ml)
乙酰胆碱浓度(ug/ml)
乙酰胆碱酯酶浓度(ug/ml)
左腿样品
0.506
0.784
0.432
右腿样品
0.421
0.364
0.4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信宜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7,宁夏固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四 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