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初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习题
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06 居民与聚落(讲义) (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06 居民与聚落(讲义)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居民与聚落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6居民与聚落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1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2" \h \u \l "_Tc2324" 课程标准·考勤分析 PAGEREF _Tc2324 \h 3
\l "_Tc30508" 知识建构·思维脑图 PAGEREF _Tc30508 \h 4
\l "_Tc25402" 第一部分 人口与人种 PAGEREF _Tc25402 \h 5
\l "_Tc8830" 考点01 世界的人口【高频考点】 PAGEREF _Tc8830 \h 5
\l "_Tc10016" 考点02 世界的人种 PAGEREF _Tc10016 \h 13
\l "_Tc6106" 重点难点·素养拓展 PAGEREF _Tc6106 \h 18
\l "_Tc3755" 重难点01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量的判读 PAGEREF _Tc3755 \h 18
\l "_Tc15792" 重难点02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PAGEREF _Tc15792 \h 19
\l "_Tc8279" 重难点03 漫画的理解与应用 PAGEREF _Tc8279 \h 21
\l "_Tc17611" 第二部分 语言和宗教 PAGEREF _Tc17611 \h 22
\l "_Tc6776" 考点01 世界的语言 PAGEREF _Tc6776 \h 22
\l "_Tc32565" 考点02 世界的宗教 PAGEREF _Tc32565 \h 24
\l "_Tc24930" 重点难点·素养拓展 PAGEREF _Tc24930 \h 27
\l "_Tc1189" 重难点01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物的区分方法 PAGEREF _Tc1189 \h 27
\l "_Tc3245" 重难点02 典型地区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PAGEREF _Tc3245 \h 28
\l "_Tc29071" 第三部分 聚落 PAGEREF _Tc29071 \h 30
\l "_Tc5290" 考点01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频考点】 PAGEREF _Tc5290 \h 31
\l "_Tc22775" 考点0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PAGEREF _Tc22775 \h 38
\l "_Tc15155" 重点难点·素养拓展 PAGEREF _Tc15155 \h 40
\l "_Tc18241" 重难点01 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PAGEREF _Tc18241 \h 40
\l "_Tc15991" 重难点02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PAGEREF _Tc15991 \h 41
第一部分 人口与人种
考点01 世界的人口
①世界人口数量
②人口增长特点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该地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由公式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还与当地人口基数有关。例如,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由于中国是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所以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量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只反映某一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
④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⑤人口密度
⑥人口稠密地区
⑦人口稀疏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及原因
⑧人口问题
考向01 世界人口的增长
【典例】(2023上·四川成都)据图判断,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
A.一直很快
B.1900年后逐渐变慢
C.一直缓慢
D.1950年后迅速加快
【答案】1.D
【解析】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A错误;1900年后逐渐加快,B错误;C错误;1950年后迅速加快,D正确。故选D。
【变式】(2023上·四川达州)读甲、乙、丙三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国和丙国死亡率高,说明甲、丙两国一定比乙国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
B.三个国家中,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其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一定比乙国多
C.丙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
D.乙国可能是一个欧洲的国家,其人口总数比甲国少,比丙国多
【答案】2.C
【解析】2.由图表中的数据得知,甲国死亡率高,比乙国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一般为发达国家,故A错误; 三个国家中,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但是其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不一定比乙国多,要参照人口基数,故B错误;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故C正确;图表中没有三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信息,故D错误。故选C。
考向02 世界人口的增长
【典例】(2023上·湖南长沙)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示意图,读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距海近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长年炎热多雨
C.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答案】3.A
【解析】3.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A正确;乙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气候终年干燥少雨,人口稀疏,B错误;丙地是亚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C错误;丁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炎热潮湿,人口稀疏,D错误。故选A。
【变式】(2023上·贵州毕节)读下面的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人口比北极地区多B.南半球人口多,北半球人口少
C.北半球中低纬地区人口最多D.南半球人口随纬度增高而增多
【答案】4.C
【解析】4.读图可知,南极地区因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没有常住人口,人口比北极地区少,A错误。北半球人口多,南半球人口少,B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地区(纬度0-60°)人口最多,C正确。南半球人口随纬度增高而减少,D错误。故选C。
考向03 世界人口的增长
【典例】(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人口增长必须与当地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地关系才能和谐。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亚洲B.北美洲C.非洲D.欧洲
6.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太大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5.由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D正确;故选D。
6.由图可知,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等,①③正确;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是人口增长缓慢带来的影响,②④错误;故选B。
【变式】(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省人口现负增长的是( )
A.广东省B.福建省C.浙江省D.辽宁省
8.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国防兵力不足B.环境压力增大C.交通压力增大D.资源短缺
【答案】7.D 8.A
【解析】7.人口负增长是指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表中广东、福建、浙江的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呈现正增长。而辽宁省的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人口负增长可能导致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导致环境压力增大、交通压力增大、资源短缺等问题,BCD错误,故选A。
考点02 世界的人种
①划分
②特征
③分布
④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考向01 三大人种的划分及分布
【典例】(2023上·陕西榆林)“微笑是最美的语言”,下图是在“最美笑脸”征集活动中一张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小朋友属于( )
A.黄色人种B.白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2.图中小朋友体质特征有( )
①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②头发卷曲,鼻梁细高③嘴唇较厚,下巴较低④体毛较少,四肢较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图中小朋友所属人种主要分布在( )
A.亚洲北部和东部B.非洲中部和南部
C.欧洲西部和南部D.南美洲北部和东部
【答案】1.C 2.D 3.B
【解析】1.从肤色来看是黑色,从嘴唇来看,较厚,故是黑色人种,故选:C。
2.图中小朋友体质特征有:①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②嘴唇较厚,下巴较低,④体毛较少,四肢较长,故选:D。
3.小朋友是黑色人种,但亚洲北部和东部主要是黄色人种,A错误;图中小朋友是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炎热的非洲中部和南部,B正确;欧洲西部和南部主要是白色人种,C错误;南美洲北部和东部有大量土著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有欧洲移民的后裔是白色人种,还有非洲移民的后裔是黑色人种,但并不是以黑色人种为主,故D错误。故选B。
【变式】“黑眼睛黄皮肤,中国少年郎,说得到做得到为人热心肠……”世界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体质特征来划分。读世界三大人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黑眼睛黄皮肤”描述的人种是( )
A.甲B.乙C.丙D.乙、丙
5.世界人种划分的体质特征包括( )
①肤色②脸型③毛发④语言⑤宗教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④⑤
【答案】4.A 5.C
【解析】4.“黑眼睛黄皮肤”描述的是黄色人种,甲是黄色人种,乙是白色人种,丙是黑色人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不同的人种,在皮肤颜色、头发形状、面部特征(包括眼色、嘴唇、鼻子)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所以毛发、肤色、脸型等是划分人种时依据的人类体质特征,①②③正确;不同的人种可能使用同一种语言或信仰同一宗教,所以语言和宗教不是划分人种的依据,且语言和宗教也不属于人的体质特征,④⑤错误,ABD错误。故选C。
考向02 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典例】(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C.热带地区D.温带地区
2.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B.寒冷C.干旱D.湿润
【答案】1.C 2.B
【解析】1.深色皮肤能更好地抵抗较强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说明黑种人他们早期居住在炎热的低纬地带,也就是热带地区,故选C。
2.白色人种肤色较白,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长,胡子和体毛发达,是因为该人种多分布于较寒冷的地区,为了防止吸入寒冷的空气,刺激肺部,所以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而成的,故选B。
【变式】(2023上·山东聊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人类最早、最先进文明的发源地。这里自然环境复杂,人种分布多样,文化交流繁荣。读世界局部地区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亚欧大陆人种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洲的西部主要为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
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D.欧洲北部为白色与黑色人种混居
4.下列人种特征与自然环境对应错误的是( )
A.非洲黑色人种的头发呈卷曲状——日照强烈,保护头部
B.北欧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气候寒冷,利于御寒
C.黑色人种鼻唇宽厚——全年高温,促进蒸发散
D.因纽特人肢体细长——气候寒冷,利于保温热
【答案】3.A 4.D
【解析】3.读图可知,欧洲主要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非洲黑色人种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全年高温,日照强烈,太阳辐射强,头发呈卷曲状,在炽热的阳光下能有效保护头部,鼻唇宽厚扩大了黏膜面积,可以促进散热;北欧人所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鼻孔通道狭长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保护呼吸系统;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全年气候寒冷,肢体粗短,可减少热量散发,利于身体保温,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结合题意,故选D。
重难点01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量的判读
【典例】(2023上·山东淄博)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时段是( )
A.①一②和②一③B.①一②和③一④
C.①一②和④一⑤D.②一③和③一④
2.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A 2.C
【解析】1.据图可知,①-②时段和②-③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数,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③-④和④-⑤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数,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所以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①-②和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从①到③,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总人口一直处在增加状态,③自然增长率为0,总人口不变,③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总人口开始减少,因此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重难点02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①人口稠密区
②人口稀疏区
【典例】(2023上·四川泸州)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图1)和“不同纬度人口所占比例示意图”(图1),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人口数量( )
A.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少
C.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减少
D.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减少
4.世界上( )
A.气温越高的地区人口越稠密B.人口密度与陆地面积成正比
C.内陆地区人口稠密D.北纬30°-40°附近人口较稠密
【答案】3.D 4.D
【解析】3.由图可知,世界人口数量北半球多南半球少,故A错误;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人口数量多,南极没有常住人口,故B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度人口数量多,故C错误;南半球低纬度人口数量较中纬度人口数量多,故D正确。故选D。
4.由图可知,世界上气温适中的地区人口稠密,即北纬30°-40°附近人口较稠密,故A错误,D正确;由图可知,北纬20°附近人口最稠密,但是陆地面积并不是最大的,故B错误;内陆地区人口较稀疏,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故C错误。故选D。
重难点03 漫画的理解与应用
【典例】(2017·山东济宁·中考真题)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回答下面小题:
5.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6.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⑤南美洲 ⑥大洋洲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5.B 6.C
【解析】5.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故选B。
6.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选C。
第二部分 语言和宗教
考点01 世界的语言
①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②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考向01 世界的语言
【典例】(2023上·陕西西安)冬奥组委会要求志愿者须具备能使用汉语或英语进行交流的条件,原因是( )
①汉语是我国唯一使用的语言②联合国只有这两种语言工作语言
③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④汉语主要的分布地区为中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D
【解析】1.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不是我国唯一使用的语言,①错误;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有6种,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②错误;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③正确;汉语主要为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使用,主要的分布地区为中国,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变式】(2023下·湖南怀化)拉丁美洲地区的社会活动、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深受殖民统治影响。因此这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 )
A.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B.英语和法语
C.西班牙语和英语D.葡萄牙语和英语
【答案】2.A
【解析】2.原来拉丁美洲除巴西和一些岛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通行葡萄牙语以外,还有许多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导致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讲西班牙语。拉丁美洲地区长期受殖民统治,使这里的社会活动、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至今仍广泛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选:A。
考点02 世界的宗教
圣城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并不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圣城
伊斯兰教的圣城还有麦加和麦地那
源地
西亚(中东)地区不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考向01 世界三大宗教
【典例】(2023上·湖北黄冈)如图为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景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宗教①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B.亚洲西部的居民信仰宗教②,主要语言为英语
C.宗教③的发源地为中国
D.印度人主要信仰宗教①,为黄色人种
【答案】3.A
【解析】3.宗教①代表的为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A正确;亚洲西部的居民信仰宗教②代表的伊斯兰教,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B错误;宗教③代表的为佛教,发源地为古印度,C错误;印度人主要信仰宗教是印度教,最有代表性的是白种人,D错误。故选A。
【变式】(2023上·广西贺州)世界上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赦。有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为教徒。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圃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读三大宗教建筑物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4.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图中的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佛教 基督教
B.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C.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D.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5.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在( )
A.欧洲B.亚洲C.南美洲D.北美洲
【答案】4.A 5.B
【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幅图是圆顶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第二幅图是佛塔,是佛教的建筑;第三幅图是教堂,是基督教的建筑,故选A。
5.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在亚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重难点01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物的区分方法
【典例】(2022下·江苏淮安)不同宗教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下图示意世界三大宗教典型建筑。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宗教是( )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答案】1.A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建筑为教堂,层高较高,尖顶,建筑顶端有大十字架,甲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为清真寺,分为礼拜的大殿和宣礼塔;大殿多为大圆顶,宣礼塔立于其旁或周围,多为尖顶而高耸的塔状,乙是伊斯兰教;佛教的建筑有山门,寺庙,阁楼,丙是佛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变式】(2023上·贵州毕节)读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代表的宗教是 ,B代表的宗教是 ,C代表的宗教是 。
(2)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主要分布在 (大洲)、美洲和 (大洲)。
(3) (宗教)诞生在沙特阿拉伯,其教徒被称为 。
(4)《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的是 (宗教)的经文,该教创建于古代 (国家),后来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
【答案】2.(1)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2)基督教 欧洲 大洋洲
(3)伊斯兰教 穆斯林
(4)佛教 印度
【解析】2.本大题以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发源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世界有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读图可知,图中A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教堂,B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C是佛教的佛塔。
(2)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徒超过25亿。
(3)伊斯兰教诞生在沙特阿拉伯,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真主是安拉,麦加和麦地那是其宗教圣地。
(4)《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的是佛教的经文,该教创建于古代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西游记》也是我国老百姓都喜欢看的电视剧。
重难点02 典型地区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典例】(2023上·福建泉州)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在多哈海湾球场开幕。来自英国的汤姆、卡塔尔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李柯三位球迷,在这场足球盛宴中相遇成了好朋友,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建筑所属的宗教是( )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
4.汤姆、穆罕默德和李柯在一起交流时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B.汉语C.阿拉伯语D.西班牙语
5.汤姆所在国家的主要人种是( )
A.黄色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混血种
【答案】3.C 4.A 5.C
【解析】3.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宗教建筑是星月映照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所以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李柯三人交谈,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英语。故选A。
5.汤姆所在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位于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等地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等地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等地区,混血种人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C对,ABD错。故选C。
【变式】(2022上·陕西咸阳)中国网2021年9月22日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8日,法国当局表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已经确保巴黎圣母院建筑结构的安全,并准备好进行修复工作,有望在2024年重新开放。下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巴黎圣母院是____的主要活动场所( )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
7.在巴黎圣母院做讲解的工作人员除了会说法语外,还要会说英语,这是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语言
C.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D.发达国家的母语
【答案】6.B 7.C
【解析】6.巴黎圣母院中的圣母是传说中基督教中耶酥的母亲,属于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B正确;佛教的代表建筑是佛塔或寺庙,排除A;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是清真寺,排除B;与印度教无关,排除D;故选B。
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排除A;世界上使用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排除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B正确;不是发达国家的母语都是,排除D;故选C。
第三部分 聚落
考点01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乡村和城市
②聚落与环境
③聚落的分布
④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⑤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⑥聚落的形态
考向01 聚落及其分类差异
【典例】(2023上·北京)下图为“德国某聚落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城市B.金融城市C.农村D.渔村
2.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答案】1.C 2.A
【解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读图可知,图中房屋低矮,规模较小,人口稀疏,是农村的景观特征,C正确。排除错误选项ABD,故选C。
2.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A正确。排除错误选项BCD,故选A。
【变式】下面两图分别为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职能分类,图中乡村聚落属于( )
A.林场B.牧村C.渔村D.农村
4.导致图示两聚落的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方式的不同B.运输方式不同
C.房屋密度不同D.水域面积不同
5.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A.文化娱乐设施多B.人口密度大
C.交通条件优越D.自然景观改变小
【答案】3.D 4.A 5.D
【解析】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又可以分为:农村、渔村、牧村,生产和生活各不相同。图中乡村聚落,地形平坦,主要用来从事种植业,属于农村,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居民点分散、交通条件差、自然景观改变小、环境状况要好、人口密度要小、文化娱乐设施少;城市聚落以工商业为主,居民点集中,交通条件优越、工业发达、自然景观改变大、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文化娱乐设施多,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向02 聚落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
【典例】(2021上·河南洛阳)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状,地质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7.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6.D 7.A
【分析】6.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聚落呈带状,这是由于该地区的聚落沿河流分布,受河流的因素的影响呈带状,故选D。
7.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中,最可能成为城镇的是甲,因为此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又位于四个聚落的中心位置,故选A。
【变式】(2023·云南昭通·统考二模)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成,同时聚落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
①平坦的地形②充足的水源③肥沃的土壤④发达的交通状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下列关于a、b聚落的叙述,正确的( )
A.a所在地区降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B.b所在地区每年夏季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a所在地区气候温暖,人口稀疏D.b所在地区冰雪广布,淡水资源匮乏
【答案】8.A 9.A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聚落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或水源等,①平坦的地形、②充足的水源、③肥沃的土壤属于自然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十分有利,④发达的交通状况属于社会因素,不符合题目要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a、b属于乡村聚落,a为东南亚的吊脚楼,双层结构,楼层高,门窗大,有利用通风防潮,屋顶坡度大,有利用排水,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降水丰沛,气候湿热,人口稀少;b为北极地区冰屋,纬度高,气候严寒,地面冰雪广布,淡水资源丰富,北极地区夏季出现极昼现象,冬季出现极夜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向03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例】(2023上·山东菏泽)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碉堡房——炎热干旱B.冰屋——温和湿润
C.茅草屋——终年寒冷D.蒙古包——高温多雨
11.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高山、峡谷地区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④高纬度地带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
【答案】10.A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西亚的民居碉堡房,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A正确。北极的冰屋,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冰雪广布,冰屋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错误。非洲的茅草屋,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有稀树高草,原料丰富,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阔,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错误。故选A。
11.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①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①③⑤正确。②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高纬度地带气候寒冷,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②④错误。故选C。
【变式】(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傈僳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房屋需要立大量的木柱为基。下图为该地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千脚落地房”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全年降水丰富B.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C.地势起伏较大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13.建造“千脚落地房”时,少动土石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地震频次B.保留建筑风格C.节省建筑材料D.保持坡体稳定
【答案】12.C 13.D
【解析】12.“千脚落地房”建在云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雨旱两季,AB错误。“千脚落地房”反映当地地势起伏较大,房子依山建筑,C正确。植被以热带季雨林为主,D错误。故选C。
13.读图分析可知,“千脚落地房”主要分布在山坡上,适应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陡坡较多,尽量少动土石的目的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坡体稳定,D正确。少动土石不能减少地震频次,A错误。跟保留建筑风格、节省建筑材料无关,BC错误。故选D。
考点0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考向01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典例】(2022上·重庆武隆)以下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壁画的破坏
B.在参观皖西烈士陵园时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C.将故宫拆除建设更加高大尚的现代化建筑物,给来访外宾留下好印象
D.在接待游览古村落的游客时,要秉承“来多少,接待多少”的原则,以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
【答案】1.A
【解析】1.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壁画的破坏,是正确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A符合题意;在参观皖西烈士陵园时刻写“XXX到此一游”、将故宫拆除建设更加高大尚的现代化建筑物、在接待游览古村落的游客时,要秉承“来多少,接待多少”的原则三种做法会破坏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变式】(2023上·辽宁抚顺)传统民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传统民居的处理,最不合理的是( )
A.建立生态博物馆,加强宣传保护B.保留典型的传统民居,发展旅游
C.传统民居太破旧,应全部拆除D.对典型的传统民居加以保护
【答案】2.C
【解析】2.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的聚落完整的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护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ABD都正确,不符合题意,全部拆除传统民居显然是不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本题选C。
重难点01 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典例】(2023·北京)为了解浙江省安吉县昔日污染严重的余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过程,某校师生开展了研学考察。下图为余村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与杭州相比,余村( )
A.规模较大,高楼林立B.公路纵横,车流不息
C.港口众多,商贸发达D.农田片片,竹林满山
【答案】1.D
【解析】1.读图可知,余村是乡村,杭州是城市,与杭州相比,余村规模小,房屋较矮;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较少,故公路少,车辆少;没有港口且商贸不发达。农田片片竹林满山符合余村的景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变式】(2023上·贵州毕节)宋代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了当时杭州的市井风貌:“……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存满绫罗绸缎),竞豪奢。”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
A.城市,这里有桥梁B.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
C.乡村,这里人家多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答案】2.B
【解析】2.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聚落两类。乡村聚落:人口密度小;人们主要从事种植、放牧、养殖、林业及家庭副业生产;经济比较落后;房屋比较低矮、建筑物密度小;交通线路少,路面等级低。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生产;经济比较发达;房屋比较高大,高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线路多成网状,路面等级高。读题干可知,该聚落人口密集,以商业为主;经济比较发达,属于城市聚落,B正确、CD错误。有桥梁不是判断聚落的依据,A错误。故选B。
重难点02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例】(2023·黑龙江大庆·校联考模拟预测)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读“我国四幅传统民居图”,下列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相符的是( )
A.①墙体薄﹣终年高温B.②易拆卸﹣草原广布
C.③黄土屋﹣年温差小D.④屋顶平﹣气候湿热
【答案】3.B
【解析】3.①是北方的四合院,墙体厚,为了适应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A错误;②为蒙古包,易于拆卸,适应当地草场广布,牧民游牧生活,B正确;③是窑洞,当地年温差大,窑洞冬暖夏凉,C错误;④是江南水乡,为了适应湿热的条件,屋顶坡度大,D错误。本题选择B。
【变式】(2023下·山东济南)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这种建筑充分考虑了( )
A.地震灾害B.寒潮灾害C.风沙灾害D.就地取材
【答案】4.D
【解析】4.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气候炎热,房屋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可以就地取材又隔热。与地震灾害无关,地处热带、不用担心寒潮灾害,风沙的影响小,排除ABC,故选D。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人口与人种
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①结合漫画、图表,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和人口问题。
②结合时事热点考察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地区分布。结合景观图考察聚落的相关知识。
③热点背景主要有世界各地的特色民居、我国的乡村振兴、传统民居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语言和宗教
②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聚落
③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亚洲人口数量最多
大洋洲人口数量最少
南极洲无定居人口
时间上
①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②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空间上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的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
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
人口零增长,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
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人口自然增长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婴儿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②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其他因素
如人口迁移的影响,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增长率并不低,是因为每年会有大量移民迁入北美洲地区。
定义
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
人/平方千米
公式
该地的人口总数(人)
该地的面积(平方千米)
意义
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①亚洲东部
②亚洲南部
③欧洲西部
④美洲东部
人口稠密原因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水源充足
④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展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治安好
A
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B
纬度高、气候寒冷
C
海拔高、气温低
D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
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人口问题
产生的后果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资源方面
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粮食短缺等
环境方面
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社会方面
就业困难、贫困饥饿、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饥饿贫穷等
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解决措施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快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印度。
人口停止增长或
不断减少的国家
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接纳海外移民等政策,如法国、德国等。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甲
39.8
16.4
23.4
乙
22.8
7.4
15.4
丙
8.3
10.3
-2
划分依据
人类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质、体貌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体貌特征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
黄色
浅白
黝黑
发色
黑且直
黄至或棕色,波浪状
黑且卷曲
眼睛
褐色或黑褐色
碧蓝,褐色、浅灰色
黑色
发型
直
波
卷
嘴型
平
平、窄
凸、宽
嘴唇厚度
中等
薄
厚
鼻型
圆
窄、高
宽、扁
体毛
少
多
中等
项目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洲的西部及南部
黄种人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聚居区
黑种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人种
所处地区
体质特征
黑色人种
气温较高、光照强烈的热带地区
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
白色人种
较为寒冷的地区
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人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黄色人种
温带
肤色和身体的特征具有上述两种人种的过渡性
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北非以白种人为主
印度
大部分人口属于白种人
美国
原住民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北极
因纽特人属于黄种人
南美洲
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巴西
以白种人为主,占比50%,被称为混血人种的社会,占比40%
①时期至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持续增加,②时期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但人口总量未达到最大值。
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少,到③时期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
③时期到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不断减少,到⑤时期人口总量达到最小值。
④时期人口数量比⑤时期多。
特点
人口分布
分布原因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人
口
稠
密
区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亚洲东部
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
亚洲南部
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欧洲西部
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北美洲东部
交通便利
特点
人口分布
分布原因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人
口
稀
疏
区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撒哈拉沙漠
沙漠地区
极端干旱
亚马孙平原
雨林地区
气候潮湿、闷热
亚洲、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
高纬度地区
终年严寒
青藏高原
高原山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
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西亚和北非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拉丁美洲除巴西使用葡萄牙语外,其余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和亚洲东南部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亚洲的中部、欧洲东部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等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创始地
亚洲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经典著作
《圣经》
《古兰经》
《佛经》
建筑
教堂
清真寺
佛塔、寺庙
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
开斋节、古尔邦节
佛诞节
教徒
修士、修女
穆斯林
和尚、尼姑
主要分布地
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东亚、东南亚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标志性建筑
教堂
清真寺
寺庙
基督教
基督教堂的顶部有一个十字架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顶部是圆的
佛教
佛教佛塔是塔形的,一般佛塔群中间建有主塔,四周环绕许多辅塔
地区
人种
语言
宗教
欧洲西部
白色人种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
基督教
亚洲东南部
黄色人种
汉语
佛教、伊斯兰教
撒哈拉以南非洲
黑色人种
英语、法语
基督教
拉丁美洲
混血人种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基督教
西亚、北非
白色人种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聚落的概念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
划分
聚落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的
类型
划分依据
不同形式
生产活动
乡村聚落
生产方式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耕作、放牧、捕鱼、伐木
规模大小
规模较小的村庄和规模较大的集镇
城市聚落
规模大小
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
一般较小
一般较大
建筑特点
分散、矮小
集中、高大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人口分布
稀疏
稠密
道路特点
少、窄
多、宽
类型
分布区域
原因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稀疏区
地势高俊的高山、荒漠地区
土地贫瘠,不适于耕作
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寒冷
资源贫乏的地区
不利于发展经济
典型聚落
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聚落的建筑特点
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黄土具有直立性,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挖成窑洞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
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
西亚的民居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终年高温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墙厚、窗小、隔热防沙效果好
东南亚的双层木楼或竹楼
高温多雨
上层住人,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
我国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风沙大
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大门开在东南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我国新疆地区的平顶房屋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
蒙古高原的蒙古包
降水少,冬半年多大风
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
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三角洲地区
稀疏区
高山、荒漠地区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多呈团块状分布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呈条带状分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文化遗产种类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雕塑、壁画和碑刻等
保护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可以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
保护措施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的侵蚀;禁止在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修缮和保护;景区控制客流量,禁止在文化遗产建筑上乱涂乱刻、随意攀爬等不文明行为;将有特色的传统聚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等
比较项目
城市
乡村
比较项目
城市
乡村
房屋
密集度
密集
稀疏
道路情况
密集
稀疏
高度
高
矮
商店数量
多
少
学校数量
多
少
医院数量
多
少
有无农田
无
有
有无果园
无
有
有无鱼塘
无
有
人口密度
大
小
人口职业构成
复杂
简单
住房结构
以楼房为主
以平房为主
交通方式
多种多样
简单
聚落规模
大
小
地区
传统民居
地理环境
地区
传统民居
地理环境
北极
地区
寒冷
黄土高原
冬冷夏热,黄土深厚且直立性强
西亚
北非
炎热干燥
多风沙
我国南方
气温高
降水多
东南亚
高温多雨
我国北方
冬季寒冷
降水较少
影响因素
不同地区
民居及特点
原因
气候
寒冷地区
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炉,窗户比较小,或装有双层玻璃
防寒保暖
炎热多雨的热带
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如高架屋、竹楼
通风防潮
气候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地区
墙厚、窗小
厚墙减少太阳热量,小窗抵御热风
多雨地区
尖顶
利于排水
资源
黄土高原
窑洞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冰屋
就地取材,防寒保暖
热带地区
棕榈屋
就地取材
山区
石板屋
福建南部
贝壳灰建筑的房屋
玻利维亚西南部
盐房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03 地图(讲义)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地图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3地图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中考地理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可能造成,因纽特人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地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5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