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400178/0-17090032215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窦娥冤》(节选)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400178/0-17090032215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6.1《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6.2《为了忘却的纪念》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案
展开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2.品味戏剧语言,领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作用。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剖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把握作品的主题及进步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品味课文中的唱词,深入理解窦娥的冤情。
2.了解剧情,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殿堂里,有这样一些奇女子:
“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感天动地”的冤窦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她们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抗争精神,在温和娇柔的背后闪耀着中国古代女子桀骜不驯的锋芒。《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王国维曾盛赞该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设计意图:以奇女子为话题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创设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检查预习作业,了解文学常识
1.学生口述对中国戏剧的了解。
2·幻灯片播放元杂剧的其他常识。
杂剧:宋金时期,在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结构上一般分四折一楔子。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3·学生介绍了解到的作家作品。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叟,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品:《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等。
4·字词过关
刽(guì)子 前合后偃(yǎn) 盗跖(zhí)
错勘(kān) 亲眷(juàn) 嗟(jiē)怨
杳(yǎ)无音信 尸骸(hái) 荒阡(qiān)
瀽(jiǎn) 湛(zhàn)湛青天 甘霖(lín)
罪愆(qiān) 古陌(mò)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分组讨论,节选的《窦娥冤》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据此理清戏剧的情节。
2.师生共同明确: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设计意图:理清剧情结构,有助于学生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为更好地理解主题打下基础。)
四、精读课文,具体赏析
1.指导学生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2.小组讨论: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手法?
(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它是哪一句?
(6)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7)背诵【滚绣球】。
明确: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3)“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4)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5)“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6)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社会本来的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我们可以看到窦娥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是戏剧的重点部分。一边指导学生朗读,一边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读出韵味,品出内涵。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领悟唱词浓烈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同情窦娥悲惨遭遇的真情实感,从而使审美与感知融为一体;在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唱词中蕴含的深层思想。)
五、课堂小结
这一部分写窦娥遭严刑毒打,从而被屈打成招。在被押赴刑场斩首的途中,她声泪俱下地对天地鬼神提出了震撼人心的指斥。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两段唱词的主要内容:指斥天地,在这里,窦娥坚强的性格和反抗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六、布置作业
1.用 600 字左右的篇幅将本课所学的《窦娥冤》(节选)改写为一个故事并讲给同桌听,看谁改写的故事既精练又生动。
2.上网搜集有关《窦娥冤》研究和演出的情况,把你查阅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一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情况,作业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这部戏剧的理解和体会。)
板书设计
窦娥冤(节选)
情节结构:
1.【端正好】和【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2.【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
3.【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窦娥冤》主要通过塑造窦娥这一形象来体现其悲剧价值,本节课我们接着来了解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其悲剧性的毁灭给人看的。
二、细读课文,重点赏析
(一)赏析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
2.小组讨论。
(1)窦娥为什么叫郐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2)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4)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3.师生共同明确。
(1)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都能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2)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3)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可以增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4)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剧情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极言其天性善良的一面,愈能突出窦娥的冤情不浅,使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二)赏析第三部分。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朗读形式:“白”
分角色,唱词全班齐读,“科”及舞台说明不读)
2.小组讨论。
(1)“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
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3)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4)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5)“东海孝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6)她的三桩誓愿与前面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7)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桩儿誓愿”
这样的情节呢?
3.师生共同明确。
(1)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2)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3)衬托窦娥冤情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4)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会暴露,从而受到惩罚。
(5)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6)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这不仅是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三桩誓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封建恶势力斗争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桩誓愿也是作家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净天下冤屈的良好愿望。
三、归纳总结,赏析人物形象
1.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师归纳
明确。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倔强刚烈,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四、强化朗读,归纳主题
1.强化朗读【滚绣球】。
2.教师归纳明确。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设计意图:在深入理解了窦娥冤情的基础上,再次诵读【滚绣球】,诵读的抒情性和理解度会再上一个台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同时也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再一次强化。)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官员的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见识了窦娥的善良。我们同情窦娥的不幸,鄙弃恶势力的无耻。追求正义,坚守良知,心怀悲悯,这是悲剧教会我们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
(设计意图:意义在于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转化成为自己的学习品质。)
六、布置作业
1.将你知道的悲剧命运的人与窦娥的悲剧命运比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2.根据你了解的戏剧常识,把《窦娥冤》改为话剧。(设计意图:布置作业的用意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已学到的知识点,同时,在与相似的文学人物对照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学评论与比较的能力。)
板书设计
窦娥冤(节选)
诉说冤屈 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 (反抗精神)彻底否定揭露社会
哀告走后街 (悬念) (怕见蔡婆)——善良
遇见蔡婆 (巧合) 悲(温顺善良)
三桩誓愿 实质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六月飞霜)
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东海孝妇)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理清本文戏剧情节,赏析第一部分,赏析第二部分,赏析第三部分,窦娥的人物形象,概括主题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共1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学指导一,自学展示,精讲点拨,整理知识,背诵记忆,当堂训练,巩固应用,教后反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