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2020年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吴伟仁星”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下列关于“吴伟仁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和体积与地球相当B. 不属于天体
C. 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间D. 类似行星并环绕太阳运动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吴伟仁星”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小行星大多位于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因此该小行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但是不属于地月系和河外星系,排除A、D;“吴伟仁星”位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这些天体系统中,最低一级是太阳系,B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B。
【2题详解】
“吴伟仁星”属于小行星,体积和质量远小于行星地球,A错误;“吴伟仁星”属于小行星,是宇宙中物质存在形式,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属于天体,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错误;小行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类似行星并环绕太阳运动,D正确。故选D。
【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行星系统)、太阳系(恒星系统)、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和总星系。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五号探测器B. 着陆月球的嫦娥五号着陆器
C. 在轨飞行的轨道器D. 携带样品返程途中的返回器
4. 嫦娥五号在月球采样过程中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防的威胁是( )
A. 大气稀薄B. 宇宙辐射太强C. 陨石撞击D. 引力太小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轨飞行的轨道器、携带样品返程途中的返回器,它们在既定的轨道上基本上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均属于人造天体,A、C、D不符合题意;着陆月球的嫦娥五号着陆器,是月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B符合题意。故选B。
【4题详解】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密集,对人类威胁大,陨石什么时候撞击月球、撞击月球的什么地方属于偶发事件,是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C符合题意;月球的大气状况、宇宙辐射、引力等情况,人类目前了解程度较高,这些情况稳定存在,可以事先估计,不是人类难以预防的威胁,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
5.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
A.初八 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2)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答案】(1)B(2)C
【解析】
【详解】(1)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据此选B。
(2)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但渔民拾贝刚刚好;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点睛】
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太阳辐射无关的自然现象是( )
A. 水体运动B. 生物出现C. 风的形成D. 火山喷发
7.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 太阳能获取难度小,技术要求低D. 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以及生物活动等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水体运动、生物出现、风的形成均与太阳辐射密切有关,ABC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喷发的过程,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上海海拔低,降水天气较多,太阳能资源不是最丰富的地区,A不符合题意;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蕴藏量不大,能源短缺,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的能量较为分散,获取的难度不低,技术要求较高,C不符合题意;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能需求量大,推广太阳能屋顶能缓解能源紧缺,这是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以及大规模利用的化石燃料(地质时期的太阳能转化而来)。
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07年开始。下图为2007-2019年太阳黑子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太阳黑子出现在( )
A. 色球层B. 日冕层C. 光球层D. 地球内部
9. 据图推测,极地夜空出现极光现象最频繁的年份可能是在( )
A. 2022年B. 2024年C. 2026年D. 2028年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光球层,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6000摄氏度降至4000摄氏度,这时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在太阳表面,这就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C符合题意;色球层的主要活动现象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主要活动现象是太阳风,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不出现在地球内部,排除ABD。故选C。
【9题详解】
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释放的物质到达地球会引起极地夜空出现极光现象,太阳活动越剧烈,极地出现极光的频率越高。读图可知,在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1年左右,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则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应出现在2022年左右,因此极地夜空出现极光现象最频繁的年份可能是在2022年,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来。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软流层B. 地核C. 地幔D. 地壳
11.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该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 沙尘暴B. 洪涝C. 旱灾D. 寒潮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分析图形信息可知,灾害具有突发性,安居工程,需2-3年时间,生活、生产恢复重建、公共设施恢复重建需4-5年,说明对建筑设施、生产、生活破坏大。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涉及到生产生活等工程建设,在选项中只有洪涝灾害才能造成大范围的工程破坏,灾后需要生产生活工程恢复重建,B正确;沙尘暴、旱灾、寒潮都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工程破坏,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表向下依次是:①地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深度越深。②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③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
2020年11月10日,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出水瞬间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地震波从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S波消失,P波速度减慢的界面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奋斗者”号下潜马里亚纳海沟并坐底的过程( )
A. 主要在生物圈和水圈B. 主要在岩石圈内
C. 到达了莫霍界面D. 到达了古登堡界面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从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横波(S波)消失,纵波(P波)速度减慢的界面是是古登堡面,古登堡面地表以下2900千米处,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地核中部,应为内核与外核的界面,排除A;图中②位于地核与地幔之间,应为古登堡界面,B符合题意;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应为莫霍面,排除C;图中④位于地壳之中,在海洋上基本消失,应为硅铝层与硅镁层的界面,排除D。故选B。
【13题详解】
“奋斗者”号从海面下潜马里亚纳海沟并坐底的过程均位于海洋水体之中,主要位于水圈之中,同时生物圈包括了整个水圈,因此这一过程中“奋斗者”号也位于生物圈之中,A符合题意;“奋斗者”号从海面下潜马里亚纳海沟并坐底的过程,只接触到岩石圈表面,并不主要在岩石圈内,更没有到达地下深处的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分界线: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其中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地震波传播的一级不连续面。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丁、乙、丙、甲
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15. 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时代B. 裸子植物C. 海生藻类D. 被子植物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此时陆地上的主要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孢子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植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古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B错误;元古代被称作为“海生藻类时代”,C错误,故选D。
【点睛】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这个时期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衰减,新生的裸子植物逐渐繁荣起来。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也成为地史上重要的聚煤阶段。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下图是海绵城市建成区水转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海绵城市对城市局地水循环影响最直接、最显著的环节是( )
A. 降水B. 水汽输送C. 蒸发D. 径流输送
17. 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水转化过程中受抑制的环节是( )
A. 产流B. 地表入渗C. 排水D. 蒸发蒸腾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海绵城市建设不影响降水、水汽输送环节,AB错误;海绵城市建设会使蒸发蒸腾作用增强,但不是最直接的,C错误;建造海绵城市显著改变了城市地面状况,影响最直接、最显著的是地表径流,即径流输送,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因此,城市水转化过程中受抑制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产流,A正确;地表入渗增加,B错误;“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排水设施的建设会增多,排水更通畅,C错误;海绵城市建设会使蒸发蒸腾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A。
【点睛】海绵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是: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蒸发蒸腾加大。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海水比热容C. 大气环流D. 太阳辐射
19. 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 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 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 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答案】18. D 19. C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读图,曲线②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表示的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故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所以该题选D。
【19题详解】
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递减,B错误;由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C正确;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0. 发生密度流的时候,密度大的海域海水从底部向密度小的海域流动,密度小的海水从表层向密度大的海域流动。下图为不同海域之间的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海域海水密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红海>地中海>大西洋B. 印度洋>红海>地中海
C. 大西洋>地中海>红海D. 地中海>红海>印度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密度大的海域海水从底部向密度小的海域流动,密度小的海水从表层向密度大的海域流动”可知,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地中海流向红海、印度洋流向红海,所以海水密度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红海>印度洋,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1. 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分布图。读图,影响图中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水温度B. 海水盐度C. 海水深度D. 海水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世界海水密度的因素,据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温度减低,海水吸收的热量减少,因此密度不断增大,A正确。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盐度、压力。
22.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若图为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③B. ④C. ⑥D. ⑦
【答案】C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P1>P2,则中心气压为低值,风从四周吹向中心,该图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若该图为近地面则风向为⑥;若该图为高空,则风向为⑦。故选CD。
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是“冰山胡同”。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光照B. 海拔、地形C. 纬度、洋流D. 海陆位置、盛行风
24. 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
①出现时间滞后②出现时间提前③数量增多④数量减少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且温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纬度是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图示海域中北部同纬度地带,海域东部水温明显高于西部,这是因为东部有北大西洋暖流增温,西部有东格陵兰寒流等降温,因此洋流是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光照、海陆位置、盛行风不是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海域中各地海面的海拔、地形没有差异,陆地上的海拔、地形对海水水温影响不明显,排除ABD。故选C。
【24题详解】
冰山往往是冰川在消融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冰川消融的时间提前,消融的速度加快,因此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3)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林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为“点倒火”灭火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地“点倒火”灭火方式前( )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26. 采用“点倒火”方式灭火时,下列热力环流状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25. C 26. B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点倒火”的灭火方式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吹西风或静风气象条件下,水平气流流向火场,适时点倒火,有助于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消耗殆尽,山火熄灭,①④正确;吹东风或风力较大时,不利于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无法达到灭火的效果,②③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本题难度适中,以山区火灾频繁为背景,考查了热力环流,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读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条河流注入稀释B. 海水的流通性强
C. 纬度较高,蒸发弱D. 多年年均降水量少
28. 与图中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域面积较宽广B. 纬度高,气温低
C人类活动影响大D. 陆地径流汇入少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据图分析,渤海周围地区有黄河、辽河等众多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其他地区,故 A正确;渤海海域封闭,海水流通性差,故B错误;渤海的纬度不高,故C错误;降水较少,应该盐度较高,故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由材料,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故 B 正确;海域面积、人类活动差异不大,辽东湾有辽河注入,故 A 、 C 、 D 错误,故选B。
【点睛】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
下图为某海域11月等温线图,图中虚线示意某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流 向南流B. 暖流 向北流C. 暖流 向南流D. 寒流 向北流
30. 下列关于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沿岸增温增湿 ②沿岸降温减湿 ③加快了海水净化速度 ④受其影响,此海域多海雾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29. B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自南向北凸出,洋流自南向北流动,为暖流,故选B。
【30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为暖流,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作用,①对、②错。洋流可以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会使污染扩散,③对。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图示为暖流,海雾较轻,④错。故选C。
【点睛】由水温高处向水温低处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一般地,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是寒流,反之是暖流。
如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31. 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板块张裂D. 流水侵蚀
32. 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洼地 ②峰林 ③石幔 ④石笋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31. D 32. A
【解析】
【分析】
【31题详解】
图中所示景观为喀斯特地貌,该种地貌类型包括很多小的地貌分支,如:峰丛、孤峰、石林、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地下河、竖井、天窗等,是由流水溶蚀(流水侵蚀的一种)作用形成的,因此图中天窗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故选D。
【32题详解】
选项中的四种地貌都属于喀斯特地貌,洼地和峰林位于地表,石幔和石笋是溶洞中的景观,位于地下,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该题通过景观图考查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在这种环境下,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和碳酸钙反应,石灰岩逐渐被溶蚀掉,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因此喀斯特地貌又被称为岩溶地貌。
下图示意某流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3. 牛轭湖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②①③D. ③②①
34. 下列关于牛轭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B. 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湖水更新速度快D. 湖水不再参与水循环
【答案】33. B 34. B
【解析】
【分析】
【33题详解】
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三阶段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③①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4题详解】
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对。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A错。湖水更新速度慢,C错。湖水参与水循环, D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平原地区流淌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奔,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二、综合题(共40分)
35. 读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____,气温较高的是____。
(2)假若左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地。
(3)一般情况下,甲地为____天气,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4)右图中A与B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答案】(1) ①. 甲 ②. 乙
(2)甲 (3) ①. 晴朗 ②. 甲
(4) ①. A ②.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等压面判读、热力环流、风向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与水平面相比,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上凸出,是高压,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是低压。甲乙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甲。近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形成低压;遇冷,气流垂直下沉,形成高压。因此甲乙两地中,气压高的是甲地,气温高的是乙地。
【小问2详解】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由第一小题可知,甲地气温较低,乙地气温较高。故表示郊区的是甲地。
【小问3详解】
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多晴天,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多阴雨天;甲地为高压,多晴朗天气,云层较少,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夜间云层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故昼夜温差更大,所以两地气温日较差更大的是甲地。
【小问4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A与B相比,A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B附近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珠江流域的红水河中游,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享有“桂西风景新珠”美誉。七百弄降水丰富,却缺水严重,大化县推行“委托代建·共建家园”模式,修建家庭水柜,解决了饮水难题。下图为七百弄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1)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貌主要是____,依托地质公园,最可能发展的产业是____。
(2)深洼地主要是由____沿裂隙下渗形成____,通过对碳酸盐岩的____作用形成溶洞,在____作用下造成地表的塌陷而形成。
(3)根据图文信息,说明七百弄缺水的原因以及水柜的作用。
【答案】(1) ①. 喀斯特地貌 ②. 旅游业
(2) ①. 地表水 ②. 地下水 ③. 溶蚀或侵蚀 ④. 重力
(3)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形成地下水,储水条件差
水柜作用:储水或收集雨水
【解析】
【分析】本道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七百弄公园位于我国红水河上游地区,图示材料出现碳酸盐岩,说明这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因此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风景秀丽,怪石林立,可依托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
【小问2详解】
深洼地的形成,在初期,碳酸盐岩在风化、地表水冲刷下产生很多裂隙;中期,地表水汇集,沿裂隙对岩石的溶蚀、冲刷、搬运作用增强,裂隙拓宽加深,洼地加深变大,地下裂隙形成地下河;后期,地表水的下渗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再通过对碳酸岩的溶蚀作用,使得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塌陷。
【小问3详解】
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地处喀斯特地形区,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地下河发育,导致地表水资源缺乏,形成干旱。修建家庭水柜,解决了饮水难题。主要目的收集雨季的雨水,防止下渗,保证生活用水。
【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同时也分布在越南北部等地区。是一种雄丽壮观的自然景观。喀斯特地貌简介喀斯特地形,又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自然形成的喀斯特地形是一种雄丽壮观的自然景观。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
37. 读某海域洋流及污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澳大利亚大陆西侧洋流的性质是____,简述判断依据是____。
(2)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海水污染扩散的方向是____。
【答案】(1) ①. 寒流 ②. 寒流由纬度较高海域流向纬度较低海域
(2)向东、向南扩散(由近岸向海洋扩散)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周边海域洋流及污染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洋流分布规律及原因、洋流的方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澳大利亚西侧的洋流是从高纬度地带(水温较低)流向低纬度地带(水温较高)的,因此可知其西侧的洋流为寒流。
【小问2详解】
广西钦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周测卷第五周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周测卷第五周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太阳耀斑是,太阳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