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展开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场考试时间为1小时,请考生抓紧时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It’s n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2.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3.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回答4 5题。
4.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距今约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C.0.7亿年前D.6亿年前
5.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678问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7.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8.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
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A. ①B. ② C. ③ D. ④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 ①B. ② C. ③ D. ④
11.若此图表示夜晚高空等压面,甲地可能是
A.海洋B.陆地 C.山顶 D.郊区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一雨即涝”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2.不属于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
A. 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B. 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C. 城市发展减少生物的种类D. 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13.下列活动不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
A. 扩大城市绿地B. 铺设透水路面
C. 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D. 扩建下水管道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17.对以上四个海域的盐度高低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蒸发量 B.降水量 C.陆地径流D.洋流
18.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径流 D.降水
19.关于图中四个海域的盐度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盐度较③海域低 B.②海域盐度较④海域高
C.②海域盐度南低北高 D.③海域盐度南北相同
第Ⅱ卷(综合题)
(本题组共4小题,共50分)
20.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图11
材料二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约2.28亿千米。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无论对寻找外星生命,还人类移民火星,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材料三 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大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15摄氏度且昼夜温差较小。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1)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 。
(2)图中代表火星的字母是 ,字母M表示
(3)据材料分析火星经过开发后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
21.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
材料二;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称为植物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则称为植物群落。陆地表面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如森林、灌丛、草原和荒漠等。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材料三;
图1图2
(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在_____,分析其成因_____。
(2)从波长来比较,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绝大部分射向______,称为_________辐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_____(填数字)
(3)分析自然植被于植被分布的辩证关系。
22.材料;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河流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最后与幼发拉底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在伊拉克形成的广阔肥沃冲积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捉克里特村以南,流入一片宽阔、起伏和缓的波状平原,从而广泛出现曲流,有许多牛轭湖、残迹河槽等。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萨勒湖(位置见图)位于吉布提中部,四周山地环绕,海拔低于海平面153米,湖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与附近海湾的海水相通。该湖湖水盐度高达34.8%,含盐量约20亿吨,但长期以来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2015年中国公司与吉布提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取得阿萨勒湖盐业资源50年特许经营权。随后,该公司修建湖区道路和盐业出口专用码头,雇佣当地上千工人,推动吉布提湖盐出口快速发展。
材料二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图1图2
【1】请你根据上述的图文材料描述两地的地理特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2】说明阿萨勒湖盐度高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3】总结开发当地资源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1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1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共4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C)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C)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