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5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6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6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69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71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74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76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02983/3-170896711679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件+分层作业(沪教版·上海)
- 第09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1课时)(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件+分层作业(沪教版·上海)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0讲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件+分层作业(沪教版·上海)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件+分层作业(沪教版·上海)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件+分层作业(沪教版·上海) 课件 1 次下载
- 第11讲 水(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件+分层作业(沪教版·上海) 课件 1 次下载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优秀作业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优秀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0讲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pptx、水分子分解mp4、用铁和硫酸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wmv、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的燃烧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你觉得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原子是化学变中的最小微粒
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我们用实验和智慧来求证吧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NaOH CuSO4 (无色溶液) (蓝色溶液)
测定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氢氧化铜 + 硫酸钠Cu(OH)2 Na2SO4(蓝色沉淀) (无色溶液)
【实验步骤】1.在一只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另一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烧杯及两只试管的总质量去皮,溶液质量记为m1(反应前) 3.将两试管中溶液倾倒均匀混合,待反应完毕观察现象4.再次称量,记为m2(反应后)5.比较m1和m2质量
——称量反应前全部物质m总 & 反应后全部物质m总
是否符合假设:反应前后无变化,m反应前=m反应后?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结论1:m反应物总=m生成物总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步骤:1.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烧杯放左盘,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硫酸铜溶液,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3.反应前称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5.称得反应后的总质量为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硫酸铜 + 铁 → 硫酸亚铁 + 铜
M1 =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2.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3.“总质量”,不能忽略气体、沉淀。4.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计算在内,使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不平衡的原因是:1.没有称到氧气的质量。2.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镁 + 氧气
Mg O2 MgO
小结:最好选择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思考:根据上面实验,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方案】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步骤:①白磷入有细砂的锥形瓶,塞瓶塞使玻璃管下端正与白磷接触,称量,使天平平衡。②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白磷引燃。③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反应后质量减少了,为什么呢?
答:CO2是气体飞走了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
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称为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①化学式书写要正确,两边不能移项;
②配平时,只能改动化学式前的系数,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数字;
③“↓”和“↑”是生成物状态符号,反应物不标出;
例:Ca(OH)2+CO2 = CaCO3↓+H2O
b.反应物、生成物都有气体,不标“↑”
c.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物有难溶性固体,使用“↓”
a.反应物无气体,生成物有气体,使用“↑”
例:2H2O2 = 2H2O + O2↑
e.生成物就一种时,既不标“↓”,也不标“↑”
d.溶液中反应若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例:Fe + CuSO4 = Cu + FeSO4
配平步骤:写—标—配—查
考虑是否标明生成物状态:(气体用“↑”号、沉淀“↓”号 表示)
反应条件:(点燃、加热用“Δ”、通电、催化剂、高温等)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标明化学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检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查是否配平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数目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依据:
1、观察法: 全靠观察确定化学计量数,以配平化学方程式,它适用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选择左右只出现一次且个数最多的原子作起点,求其最小公倍数,再以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该原子在不同化学式中的个数作为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并由此推出其它化学计量数。
4 3 2
P+O2 — P2O5
把奇数配成偶数。(优先考虑×2)
再配平其它原子和氧原子。
Na2CO3 + Ca(OH)2 = CaCO3 + NaOH
注:遇到原子团:一般作为整体考虑。
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CaCO3 + HCl = CaCl2 + H2O + CO2
强调:高锰酸根和锰酸根写法是一样的。
化学方程式包含哪些意义?
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表示各物质之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物质的量之比、质量比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即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前面的系数所得的值之比
即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计量数)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物质的量之比
1 : 1 : 1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之比、质量比、物质的量之比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
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宏观物质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微观微粒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物质的量读法:每1ml碳原子和1ml 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了1ml 二氧化碳分子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 的二氧化碳
5.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P62教材)
例题 加热分解每摩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1ml高锰酸钾得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3.写出物质的量之比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答:每摩高锰酸钾能得到0.5ml氧气
三个要领: 三个关键: ①步骤要完整; 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格式要规范;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得数要准确。 ③准确写出物质的量之比并找准关系。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③找出已知量和 未知量的关系
⑥回顾检查
【例2】加热分解12.25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解: 设可得到氧气为xml.
12.25----ml122.5
答:此反应可得到氧气 4.8克.
························式
···················设
·················列
···········算
y = ——— 2
同时生成氯化钾7.45克.
0.15×32=4.8g
0.1×74.5=7.45g
1.【2023上海奉贤一模】“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可由反应 Cl2+2NaOH→NaClO+X+H2O 制得,其中产物 X 是( )A. HClB. NaClC. Na D. Na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⑤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⑥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D.④⑤⑥
3.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够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关系的是( )
4. 【2023上海松一模】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涉及的元素种类有三种B.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C. 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6. 【2023上海奉贤一模】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其物质的量为 ml。②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走进溶液世界3.2 溶液完美版作业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课堂导入,m剂m液-m质,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3.2 溶液一等奖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3讲溶液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13讲溶液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 (上海)3.2 溶液精品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2讲溶液第1课时pptx、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比较MP4avi、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