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7.2 物质溶解的量导学案
展开知识导航
知识精讲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能、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能、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2.相互转化条件
( 1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2 )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定义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g
3.溶解度曲线:根据固体溶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使溶解在________体积的溶剂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的体积。
2.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除了跟气体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还跟外界条件有关,如_____________等有关。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_________;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_______。
对点训练
题型一: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1.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 溶液质量为100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 增加溶剂B. 振荡溶液C. 增大压强D. 升高温度
3.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g水(部分)后,析出2g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g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A. 13.3gB. 26.7gC. 33.3gD. 40g
4.向2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你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 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
C. 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 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34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到试管外壁______;用X固体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
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日常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1所示,用__________来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
(4)图2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②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③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题型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 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 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2.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 降低温度B. 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D.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 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 20℃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C. 20℃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 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加入水;③蒸发水;④降低温度;⑤升高温度,以上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是
A. ①③⑤B. ①③④C. ①②⑤D. ①②④
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
(3)如果加入KNO3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
提分特训
1.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 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 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 20℃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 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
A.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t1℃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降温能使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2℃时,100g水中溶解25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指施有(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氯化铵固体 ④加溶剂 ⑤恒温蒸发溶剂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②④D. ②⑤
5.下列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温度;⑥压强;⑦搅拌、振荡.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A. ①②⑤B. ④⑤⑥⑦C. ③④⑥⑦D. ⑤⑥
6.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判断:烧杯内的物质R是______。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__(填序号)。
7.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20℃时,将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NH4Cl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提分作业
1.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2.下列图示是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充分溶解的过程图,下列对此溶解过程形成的溶液判断不合理的是
A. B.
C. D.
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比a物质的溶解度大
C. 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升高温度可以将a、b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A. 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 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 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甲多
4.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物质是氯化铵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 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 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m点表示:______。
(2)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______g。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填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6.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的表示意义是______。
(2)t2℃时,将2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并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4)t1℃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填“>”或“<”或“=”“无法判断”)乙。
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_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0
37.3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初中科粤版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粤版<a href="/hx/tb_c9434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学案设计</a>,文件包含第74课结晶现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科粤版学生版docx、第74课结晶现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科粤版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作业,教学反思/学后心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挑战自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