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与综合测试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3.短文两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3.短文两篇(含答案),共9页。
第13课短文两篇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 冠冕(miǎn) 矫正(jiào) 缄默(qiān) B.伦理(lún) 拮据(jū) 诘难(jié) 要诀(jué)C闷热(mèn) 蒸馏(liú) 暂时(zhàn) 滞碍(zhì)咀嚼(jiáo) 谮害(jiàn) 阐证(chǎn) 统筹(chó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 矫揉造作 孜孜不倦 欺世有术 B.寻章摘句 全神惯注 高谈阔论 诸如此类C.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D.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 精典著作 豁然贯通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三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学习成绩当然要比别人好得多了。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②③⑤④① B.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①⑤④ D.③⑤②④①6.对《谈读书》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C.文章多处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7.整体感知。(1)在《谈读书》中,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读书的?在《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对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是怎样理解的?8.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2)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仿写:一本好书像 。阅读理解(一)阅读《谈读书》语段,回答问题。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9.选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11.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2.第②至⑤句阐述的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3.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仿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14.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的习惯钱歌川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得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⑦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1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16.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一是 ;二是 ;三是 。 17.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18.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9.对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很尊重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20.下面是对文章第③至⑦自然段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③│④⑤⑥│⑦(并列结构)B.③→④⑤⑥→⑦(层进结构)C.③④‖⑤⑥│⑦(分—总结构)D.③│④‖⑤‖⑥│⑦(总分总结构)21.本文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22.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第③自然段中加“[ ]”的词句的意思是: 答案B 2.C 3.B 4.A 5.B 6.A7、(1)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好处三个方面来谈的。(2)①要好读书,才能获取知识,才有起码的发言权;②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以为什么书都是一读就懂;③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8、(1)示例: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印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可离馆。(2)①质疑读书法(或“独立思考法”) ②会意法(或“不求甚解法”)(3)示例一: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示例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9.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10.举例 对比11.排比。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12.读书的益处。举例论证。13.示例:锻炼使人健康,交友使人怡情,思考使人睿智。14.示例:数学不简单,它和科学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细心的人,因为数学很严密,只要有一个小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的数学题很难解,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他不会因为题难而放弃解题。数学比较开放,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其思维肯定也很开放。15.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16.没有明窗净几(或:地方不好) 没有时间(或:时间不长) 没有心情(或:心情不定)17.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中心论点,如:文章通过古今大学者刻苦勤读、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的事例,与那些找借口不读书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只要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关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18.“织入”即融入,即把读书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把读书变为生活的一部分。19.C 20.D 21.A、B22.(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2)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23.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名人主张读书方法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法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①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渐进法
第13课短文两篇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 冠冕(miǎn) 矫正(jiào) 缄默(qiān) B.伦理(lún) 拮据(jū) 诘难(jié) 要诀(jué)C闷热(mèn) 蒸馏(liú) 暂时(zhàn) 滞碍(zhì)咀嚼(jiáo) 谮害(jiàn) 阐证(chǎn) 统筹(chó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 矫揉造作 孜孜不倦 欺世有术 B.寻章摘句 全神惯注 高谈阔论 诸如此类C.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D.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 精典著作 豁然贯通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三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学习成绩当然要比别人好得多了。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②③⑤④① B.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①⑤④ D.③⑤②④①6.对《谈读书》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C.文章多处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7.整体感知。(1)在《谈读书》中,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读书的?在《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对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是怎样理解的?8.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2)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仿写:一本好书像 。阅读理解(一)阅读《谈读书》语段,回答问题。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9.选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11.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2.第②至⑤句阐述的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3.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仿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14.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的习惯钱歌川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得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⑦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1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16.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一是 ;二是 ;三是 。 17.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18.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9.对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很尊重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20.下面是对文章第③至⑦自然段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③│④⑤⑥│⑦(并列结构)B.③→④⑤⑥→⑦(层进结构)C.③④‖⑤⑥│⑦(分—总结构)D.③│④‖⑤‖⑥│⑦(总分总结构)21.本文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22.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第③自然段中加“[ ]”的词句的意思是: 答案B 2.C 3.B 4.A 5.B 6.A7、(1)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好处三个方面来谈的。(2)①要好读书,才能获取知识,才有起码的发言权;②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以为什么书都是一读就懂;③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8、(1)示例: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印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可离馆。(2)①质疑读书法(或“独立思考法”) ②会意法(或“不求甚解法”)(3)示例一: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示例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9.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10.举例 对比11.排比。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12.读书的益处。举例论证。13.示例:锻炼使人健康,交友使人怡情,思考使人睿智。14.示例:数学不简单,它和科学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细心的人,因为数学很严密,只要有一个小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的数学题很难解,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他不会因为题难而放弃解题。数学比较开放,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其思维肯定也很开放。15.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16.没有明窗净几(或:地方不好) 没有时间(或:时间不长) 没有心情(或:心情不定)17.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中心论点,如:文章通过古今大学者刻苦勤读、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的事例,与那些找借口不读书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只要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关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18.“织入”即融入,即把读书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把读书变为生活的一部分。19.C 20.D 21.A、B22.(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2)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23.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名人主张读书方法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法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①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渐进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