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4全民守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404349/0-17089971059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4全民守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404349/0-17089971059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4全民守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404349/0-17089971060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课时3法治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1科学立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2严格执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3公正司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综合探究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学案及答案
展开新知预习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______________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_、自觉遵守者、______________。
3.要求
(1)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3)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________的手段,________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____________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____________、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____________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助学助记
党的二十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民守法的特征在于守法的普遍性与自觉性,前者决定了守法的广度,后者决定了守法的深度。
卢梭:“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国家宪法日在每年的12月4日。
只有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能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易错纠偏
1.依法行使权利比依法履行义务更重要。( )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维权,必要时可以诉诸暴力。( )
3.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状态。( )
4.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
5.禁止泄露国家机密是要求公民作为的义务。( )
6.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学法和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
7.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
8.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 )
9.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允许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 )
体系建构
议题 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合作探究
情境一 “你好,这里是110,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一句简单的话,让人们有了摆脱困境的希望。“有事找警察”,成了110经过33年发展的真实写照。警方数据显示,2022年,某市110系统共接报警85.1万余起,纠纷类警情4.526 1万起,直接救助群众4.3万余人次,出动警力200万余人次。然而,在110接到的报警电话中,“非警务警情”一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这也给基层警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例如:某报警人声称进不去家门,请民警过去一趟。接警员请其描述具体情况后了解到,报警人与妻子吵架,被锁在了门外。110是生命线,一个不占线的110报警电话在危难的紧要关头,可以最大化地减少群众损失,挽救生命。
情境二 人民群众遇事要找法。我国是人情社会,人际关系广泛,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关系交织,人们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人,讲个熟门熟路。人情一旦介入了权力和法律领域,就会带来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要坚决改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现象。要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要让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我们要通过全民普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引导广大人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和核心价值观。
探究1:阅读情境一,评价材料案例中的行为。
探究2:通过阅读情境二,我们得知人民群众遇事要找法。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探究3: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应该不顾一切维护自己的权益?
探究4:假如学校要开展宣传全民守法的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请列举两条。
核心归纳
1.正确理解理性维权
(1)维权是指维护个人或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权的范围可能包括人身损害、土地纠纷、医疗事故、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所进行的行政及司法诉讼。
(2)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比较
3.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素能应用
1.[教材P107“探究与分享”改编题]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这表明我国( )
A.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B.重视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C.加强青少年尊法守法教育
D.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2.[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市民王某在装修房子时未按规定时间施工,严重影响邻居周某的生活。周某多次与之交涉未果后诉至法院,王某被判赔偿周某精神损失费5 000元。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①及时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证公正司法
②诉讼方式是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教材P10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
①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
②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此杜绝公民违法
③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一观点强调了( )
A.全体公民增强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B.法律应该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
C.严格执法比制定法律更为重要
D.过去制定的法律不适用于当前
2.乘客与司机互殴事件反映了国民文明素养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法律是必不可少的,破坏规矩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同时要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应该学会规矩,懂分寸,也要勇于维护社会正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权力至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维护社会秩序
③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要依法治国
④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浙江温州联考期中]新修订的体育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下列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有( )
①人人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行使各项权利
②司法机关做到公正司法,实现公平正义
③立法机关做到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④行政机关做到严格执法,捍卫法律权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账号数量巨大,账号乱象日益突出,有的假冒党政机关误导公众,有的假冒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有的冒用他人身份侵害个人合法权益……这些乱象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已成为社会公害。针对这一现象,作为网民应该( )
A.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
B.行使公民权利,充分表达意愿
C.加强网络监督,惩治网络违法
D.履行公民义务,保障他人权益
5.[2023·山东潍坊高一统考期中]近日,辽宁省司法厅印发《全省开展依托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普法示范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开展依托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普法示范点工作,用小切口推动“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需要( )
①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机制,支持人们所表达的诉求
②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
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普法融入评理说事全过程
④司法厅做到公正司法,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4 全民守法
导学 自主学习·掌握必备知识
【新知预习】
一、1.尊重和信仰
2.忠实崇尚者 坚定捍卫者
3.(1)国家的 社会的 集体的 (3)合法 理性
二、1.普法和守法 遇事找法
2.尊法守法
【易错纠偏】
1.提示:×。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同样重要。
2.提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3.提示:×。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4.提示:×。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5.提示:×。禁止泄露国家机密是要求公民不作为的义务。
6.提示:×。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7.提示:×。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8.提示:×。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9.提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共研 合作探究·提升关键能力
议题 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合作探究】
探究1:提示:情境一中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公民有困难找警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必须正确使用“110”。110求助并不是全能的,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应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的时候向民警求助,而不是有任何困难都要找民警,否则会给民警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材料中的报警人,不了解民警可提供的帮助,也不懂得基本的法律,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探究2:提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探究3:提示: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应该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②当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探究4:提示:①举办以“全民守法”为主题的辩论赛。②举办手抄报、黑板报评选活动。
【素能应用】
1.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旨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A
2.解析:材料未涉及司法公开的问题,而且“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证公正司法”也夸大了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的作用,①排除。“最佳途径”说法过于绝对化,②排除。
答案:D
3.解析:法律规范体系不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①说法错误。“杜绝公民违法”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④正确。
答案:D
精练 随堂练习·落实学科素养
1.答案:A
2.解析:“坚持权力至上”说法错误,①排除。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说法错误。
答案:C
3.解析:人人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故①排除。司法机关做到公正司法,实现公平正义;行政机关做到严格执法,捍卫法律权威。这都有利于法律实施,②④正确。立法机关做到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属于立法范畴,不属于法律实施环节,故③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4.解析:针对材料中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等现象,作为网民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A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公民的权利,B与题意不符。加强网络监督,惩治网络违法的行为主体是政府,这与设问要求中的行为主体“网民”不符,C排除。材料强调公民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而不是要求网民保障他人权益,并且他人的权益也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并不能一味保护,D排除。
答案:A
5.解析:支持人们所表达的合理诉求,①排除。《方案》指出,开展依托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普法示范点工作,用小切口推动“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需要重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普法融入评理说事全过程,②③正确。司法厅属于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排除④。故本题选C。
答案:C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区别
主体
立法机关
主要是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公民
内涵
指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指要求在执行法规或掌握标准时,不放松、不走样,做到严厉、公平、公正
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
指全体公民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地位
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
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建设法治国家的防线
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要求
坚持依法立法;坚持民主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联系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二课时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考点2全民守法: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二课时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考点2全民守法,共4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a href="/zz/tb_c400339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全民守法导学案</a>,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