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十一 祝福/鲁迅精品备课课件ppt
展开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翻译作:俄国作家果戈里《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毁灭》
他是一个特别因而稀有的人。他的特别的思想会给我们以启迪。是“思想的启迪”,和我们一起“寻路”,而非“行动的指导”,给我们“指路”。他思想的特别之处在于鲁迅在整个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体系、话语结构
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始终是少数和异数。他愿意“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幸亏有了鲁迅,也许还有其他的另类,才形成某种张力,才留下了未被规范、收编的别一种发展可能性。
鲁迅对今天中国思想文化界、今天中国读者的意义:首先,他是一个检验(能否容忍鲁迅,是对当代,以及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宽容度、健康度的一个检验);其次,他促使我们独立思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不接受任何收编,他也从不试图收编我们;相反,他期待并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自由思想的、独立创造的人——这就是鲁迅思想对我们的主要意义)。
读懂两篇文章就大概懂他了。1.《论他妈的》。他妈的”是中国的“国骂”,难登大雅之堂,从来没有人写文章谈“他妈的”。鲁迅论了什么,其实就是考证了“他妈的”作为国骂是从何时开始的。骂人可追溯到《诗经》时代,但那时不骂“他妈的”。骂“他妈的”是从从晋代开始的,这是鲁迅考证的结果。为什么从晋代开始?晋代有门阀制度,讲究出身,你出身大家族,就一切都前途光明;你出身寒门,就什么都没有。在这种等级制度下,那些寒门出身的人当然对大家族非常不满,但又不好也不敢公开反抗。那怎么办?只好曲线反抗,说你为什么神气,不过是有个好妈妈,那我就骂你妈,并从这里得到快乐。但鲁迅说这是卑劣的反抗,他从“他妈的”这句国骂里发现了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体制中的等级制度,另一个就是国民性的弱点——卑劣的反抗,而不敢真正地、正面地去反抗,并因此得出结论:只要中国还有等级存在,中国就会不断地有国骂。
2.《我要骗人》。鲁迅是有所讲而有所不讲。鲁迅还公开承认,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他还要骗人。他说他想起远在北方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她整天念叨的是要长生不老。她对我说想要福寿,我能对老母亲说你不能长寿,你迟早会死的,我能这么说吗?我不但不能这么说,我还得安慰她,母亲你一定长寿,因为你一生做了这么多好事。但在我的内心里,我感觉我骗了母亲。鲁迅由此得出结论,现在还不是披沥真实的时候,因此我时刻要说谎。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也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能够说真话吗?
鲁迅还对很多我们的思维定式,以及成为一种感情选择的东西提出了质疑。比如人们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总有一种倾向叫避重就轻。回忆童年时总是只能想起自己最好的一面,同学聚会时的怀旧也都是讲当年如何好,从不讲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人们总是想象未来会有一个黄金世界,总觉得现在的世界如何不好,未来的黄金世界、乌托邦世界又会如何好。当人们不满意现实的时候,就会寄望于幻想中的乌托邦世界。鲁迅提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黄金世界里就没有黑暗吗?照样有黑暗,而且还会有死人的情况。人必须正视现实的不幸。
装饰性/色彩感(具有强烈色彩感的文字、围绕画面展开)
音乐性(文字里的音韵、节奏)
游戏性/镜头感(许多作品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组成)
每一个时代,都应当重新发现鲁迅思想的价值。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困惑,甚至感到绝望,这时就接近鲁迅了。
发表于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本质是虚构性。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钝响 寒暄 瓦楞 朱拓 间或 悚然 踌躇 不更事 谬种 俨然 雪褥 瑟瑟有声 尘芥堆 形骸脸颊 贺家墺 嚎叫 荸荠 呜咽 驯熟 桌帏 讪讪收敛 怔怔 咀嚼 渣滓 瞥 拗不过 蹙缩 门槛窈陷 惴惴不安 歆享 牲 醴 蹒跚
围绕祥林嫂的经历,为她编一个年表,讲一讲故事梗概。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了丈夫。到鲁镇元年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1-2)
祥林嫂寂然死去(3-31)
初到鲁镇 ,帮工鲁家(32-50)
被迫改嫁,被卖深山,勤劳谋生(51-62)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63-104)
祝福之夜,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105)
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小说矛盾关系上,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愤怒,“不早不迟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鲁四老爷与祥林嫂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主题。3、在气氛上,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
核心:祥林嫂。其他:鲁四老爷、“我”、柳妈、卫婆子、贺老六、阿毛等。
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塑造人物的常见表现手法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
虽贫困,但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第32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第34段: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年轻,勤劳能干,忠厚老实,易于满足。
第63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67段: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丧夫失子,形容枯槁,精神备受打击,痛苦不堪,麻木。
第3段: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衰老不堪,精神全然麻木,行尸走肉、活物。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她)的眼睛。” ——鲁迅
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人物的悲惨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在精神生活的折磨下麻木空虚的心理状态。(主要)对那段生活的怀念。(次要)
加重祥林嫂的精神负担,为后文祥林嫂捐门槛这一情节做铺垫。
突出祥林嫂的矛盾心理。死后获得救赎的希望破灭。
怕被分身——捐(门槛)
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维护自我尊严,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向封建迷信低头,有一点自我意识的觉醒
小结: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骂新党“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谬种”三次“皱眉”三处“可恶,然而 ”迂腐保守,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冷酷无情,自私伪善,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鲁镇的民众“我”
先后出现三次类似的句子:1、大家都叫他祥林嫂;2、大家仍然叫他祥林嫂;3、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他祥林嫂。未出现祥林嫂真正的姓名,正是表现了妇女低下的地位。第一处:过渡句。被鲁镇暂时接受了,开始鲁镇的生活,推动情节展开。第二处: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的不予承认的态度。还是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这不是习惯,而是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第三处:反应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对祥林嫂的严重对立。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伦理道德、礼教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等)、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致使祥林嫂成为愚昧、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我”的软弱和无能也不能给祥林嫂以生的希望。 封建礼教思想的本质——愚昧和反动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往往是典型环境的产物。
通过社会环境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女人的臂膊”“拜的却只限男人”),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男尊女卑),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必然性。
1.鲁镇年终的大典(段2)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有何作用?三次
(1)“你放着罢,祥林嫂!”一句喝令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刻破灭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2.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景象(段100-102)
(1)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旧社会杀人的本质。(2)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3.结尾的“祝福”(段105)
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出发,烘托出热闹、忙碌的气氛,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第1段:灰白色的沉重...幽微的火药香。
2、小说还有哪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了作者对这种氛围的压抑和反感。(2)写了雪的大而乱,渲染祝福前鲁镇忙乱的氛围。
第2段:天气愈阴暗了...乱成一团糟。
写出了屋内的寂静,烘托冷寂凄凉的氛围,衬托出“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内心的孤寂与沉重。
第30段:冬季日短...更加感得沉寂。
暗示柳妈的话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为后文祥林嫂捐门槛这一情节做铺垫。
第81段: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一样的命运。
第105段:我在蒙眬中...拥抱了全市镇。
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表达要点:环境本身(时间、背景、氛围)—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心理、性格、思想感情)—主题(表达、暗示)。2.表述格式:XXX描写了...的景色,营造了...的氛围,定下了...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推动...的情节发展。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1、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是人物转变的契机和背景。 2、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
祥林嫂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劳动妇女的缩影,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但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很不彻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九 兰亭集序/王羲之获奖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a href="/yw/tb_c401987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九 兰亭集序/王羲之获奖备课课件ppt</a>,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羲之其书,兰亭集序,羲之其文,写作背景,文体介绍,检查预习,全文结构,研读第1段,传统习俗,研读第2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七 鸿门宴/司马迁优秀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a href="/yw/tb_c40198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七 鸿门宴/司马迁优秀备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高效课堂中职语文高教版同步备课第7课《鸿门宴》-课件pptx、司马迁和“命子迁”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六 过秦论(上)/贾谊一等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a href="/yw/tb_c401986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六 过秦论(上)/贾谊一等奖备课ppt课件</a>,文件包含高效课堂中职语文高教版同步备课第6课《过秦论》-课件pptx、《过秦论》作者贾谊简介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