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408467/0-17090250734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案设计
展开第8节 空气污染和保护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护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重点难
点分析
重点: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难点:酸雨;空气质量报告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网上资料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一、空气污染:
1.什么是空气污染?
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5.介绍:
⑴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⑵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生活和生产。
来源: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蝴蝶抖落的翅上的鳞片,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
【实验】观察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实验现象:不干胶带上有:小颗粒;它们是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沉降在胶带上形成的;不同环境中所粘的颗粒物是不同的。
二、酸雨
1.什么叫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成弱酸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
2.酸雨形成的原因:
降水中溶有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是硫酸、硝酸,pH越小,酸性越强。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较大,经检测,酸雨约占降水量的44.5%。
3.酸雨的危害:
危害健康,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
三、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对生命非常重要。被污染的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可吸入颗粒物过多和酸雨等都有空气污染有关。
2.保护空气要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讨论】校园周围空气状况?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更洁净?
建龙钢厂、台塑化工
【阅读】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3.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面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具体见表。
四、地球之肺--森林
作用: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净化大气
天然降水的酸性讲解,让学生能从酸碱度的角度区分酸雨和天然洁净孤降水。
通过大量的事例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人为因素,空气污染的来源是化石燃烧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家居装修,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对于目前的污染状况,学生已经深深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能就身边的事例来说明污染的存在和程度。也表示会做一个环保人。
天然降水的酸性讲解,让学生能从酸碱度的角度区分酸雨和天然洁净孤降水。
通过大量的事例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人为因素,空气污染的来源是化石燃烧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家居装修,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对于目前的污染状况,学生已经深深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能就身边的事例来说明污染的存在和程度。也表示会做一个环保人。
轶事
记录
在本节内容中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学生很受启发。纷纷上网查找资料充实自己,进一步了解感兴趣的内容。
课后
反思
本节内容需2课时。
第1课时包括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保护臭氧层。学生网上资料的收集与交流
第2课时解决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温室效应。话题讨论--“如果地球上温室效应加剧,地球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校本内容:氟利昂等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机理的说明和解释。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物质的分类,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检验方法,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探究实验,氧气的制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72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电生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7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电生磁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