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
水的三态变化 汽化与液化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知道液化的方式。
重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难点
沸腾时温度变化与吸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水洒在桌上,一会就不见了,水哪里去了?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通过学生讨论和回答,引入汽化的概念。
1.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2.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上述例子的汽化方式是蒸发)
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学生活动:
1.当你从游泳池里上来,如果没有立即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水,你会有什么感受?
2.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它们的示数是相同的,这一示数表示此时的气温。现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一块浸有水的棉花,稍过片刻,再观察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出:蒸发时要吸热。
思考与讨论:
1.你知道蒸发吸热发生的致冷效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夏天,给地面洒水;生病发烧时用酒精或水擦在身体上或用湿毛巾敷在身上。
2.为了使洗好的衣服尽快干,根据你的经验,可采取哪些办法?由此,你能否归纳出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归纳出:晴天比阴天,衣服干得快。展开比团着,衣服干得快。有风时比无风时,衣服干得快。
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观察对水加热直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水的沸腾曲线,并描述沸腾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水、玻璃棒、铁架台及其附件、铁环、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盛水80~100mL;
2.记录水的初温;
3.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时地用玻璃棒搅拌烧杯内的水;
4.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填入下表中,直至沸腾。观察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并注意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有无变化。仔细观察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现象:
1.沸腾前气泡较小,沸腾时气泡变大。
2.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时声音变小。
3.沸腾前温度升高,继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
4.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实验数据处理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思考与讨论:
1.沸腾曲线的倾斜和平行于时间轴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倾斜于时间轴的部分表示加热时;平行于时间轴的部分表示沸腾时。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沸腾过程中中水的温度是否变化?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1.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有的小组测出水的沸点与课本上水的沸点不同?
答:沸点与气压有关系,而且实验时各种仪器的精密度不一样。
让学生归纳与总结: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
一壶水煮沸后,有大量水蒸气从壶嘴冒出,在壶嘴附近放一块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回答:出现白雾(小水珠)
引入液化概念。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思考与讨论: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里边还是外边?)如何形成的?
引入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自然界中露水的形成、雾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温下降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思考与讨论:
1.夏天你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冒出一股“白气”,水沸腾时也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注意:水蒸气是无色的,而看到的“白气”是白色的,不是水蒸气。
2.用口对着玻璃或者镜子长时间呵气,你将会看到什么?你能解释吗?你知道夏天早晨青草上和蜘蛛网上的露水是如何形成的吗?
玻璃或镜子变模糊了;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或镜子时发生液化现象,变成了小水珠;
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为什么可以用高温水蒸气来蒸馒头?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馒头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巩固练习:
1.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2.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C.稍后也沸腾了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4.以下措施中,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
B.压缩气体体积并降低气体温度
C.使气体体积压缩到足够小
D.增大气体体积并升高温度
学生讨论总结出汽化概念。
学生讨论并自主学习汽化的概念。
学生活动并讨论蒸发吸热作用。
学生思考并讨论蒸发吸热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学生讨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并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学生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
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水沸腾时的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温度与温度的图像。
学生思考并讨论沸腾曲线的意义。
学生思考并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实验数据并回答:为什么有的小组测出水的沸点与课本上水的沸点不同?
学生活动,一壶水煮沸后,有大量水蒸气从壶嘴冒出,在壶嘴附近放一块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引入液化概念。
学生讨论: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里边还是外边?)如何形成的?
引入液化的两种方式。
学生讨论:
“白气”如何形成,露水如何形成。
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亲身体会,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数据。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白气”的形成是难点,也是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考查学生掌握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的应用。
考查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理解。
考查学生对水沸腾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学生对液化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板书
初中华师大版2 阳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a href="/kx/tb_c58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阳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a>,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光源,阳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配制溶液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7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配制溶液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滴管加量,平视读数,搅拌加速溶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水是常用的溶剂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8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水是常用的溶剂第3课时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汽油可以作为溶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