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生态系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生态系统 第3课时
章
五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物质的转变和能量的流动紧密地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察动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你能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吗?
【树叶→蝉→螳螂→黄雀】
这反应出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食物关系】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观看动画分析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视频: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常常捕食另一种生物,而自己又被更凶猛的生物捕食。
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野兔吃青草,狐狸又吃野兔,狼又吃狐狸。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虾、蟹吃水中的藻类,鱼吃虾、蟹,鱼又可被水鸟捕食。
这种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称为食物链。
我们观察图片,在这条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是植物,吃植物的动物我们叫它草食性动物,吃食草动物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
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是草食动物,是一级消费者,向上依次是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它们都是肉食性动物。
有时为了很好的表示食物链,可以用式子来表示。
生物间最主要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怎样书写食物链?
它体现的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可用通式A→B→C→D来表示。
需要注意:1.A必须是生产者
2.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
3.箭头前后必须是捕食关系
例如:兔吃草、狐吃兔、虎听狐。就可以表示为:草→兔→狐→虎
在这里,草我们叫它第一营养级、兔是第二营养级、狐是第三营养级、虎是第四营养级。
什么是营养级呢?
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观察下面图片,写出食物链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乌龟,
草→昆虫→青蛙→蛇→鹰】
食物链小结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能量流动的特点:
a.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都,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b.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
观察图片:
仔细观察,看看能画出多少条食物链?
【5 条】
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草→鼠→蛇→鹰】
食物链互相交错像个什么?
【网】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这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少动物是杂食的,如鸟可以吃昆虫,也可以吃植物的种子;蛇可以吃昆虫,也可以吃小鸟。因此,食物链常常相互交错,连接成网。这种网被称为食物网。
视频:生态系统的能量迁移
食物网把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变和能量的流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的变化次序是
光能→化学能(有机物内)→热能
从能量的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绿色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能量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终点是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流动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中的物质流动
【有害物质随食物链富集,物质可循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流动是双向流动。】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组分是平衡的,如果缺少其中的一个环节,整个生态系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分析下面的食物链,狼被消灭了,生态系统的变化?
【,在树木→鹿→狼这条简单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消灭了,鹿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树皮、树叶被啃光,树木逐渐死亡,森林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
学以致用:
1.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从总体上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哪一种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量捕杀鹰,蛇因为没有了天敌和竞争者,数量会增多,兔、鼠少了天敌,数量开始时增加,但由于受到蛇、狐的控制,数量又减少下来。草开始随着兔、鼠的增加而减少,后来随着兔、鼠的减少又恢复数量。最后整个系统的生物数量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多条食物链,并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活动:编织食物网
1.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组15人左右;两个小组,每组5~6人。每个学生得到一张标志某种生物的卡片或头饰,每组各取一个毛线团。
2. 各小组内成员按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用毛线连接起来,渐渐地,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连线越来越多,最后小组内各生物体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食物网。
3. 当扮演伐木工的学生出现在网中时,砍伐树木,扮演树木的学生当即松开手中的毛线,表示树木倒下;又有猎人打野兔,扮演野兔的学生松开毛线,表示野兔被消灭。类似的干扰出现越多,原先网的连线就越少,最后导致食物网崩溃。
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例如,一条河流中被排入一些含有氮、磷的污水,在光照和温度合适的情况下,藻类等生物快速繁殖和生长,消耗水中氮、磷,随着河水中这些物质的减少,藻类等生物又恢复到往日的生长水平,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成为生态平衡。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有大量含氮、磷的污水不断地排入河中,使藻类过量繁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久而久之,会使河水发臭,最终将导致该河流生态系统崩溃。
资料: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
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凯巴伯森林,1906年曾有4 000多头鹿。长期以来,鹿群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生态系统很稳定。1917年,政府为扩大鹿群,请猎人大量捕杀林中以鹿为食的狼、豹和山狗等动物,在25年内共捕杀6 000头。由此,鹿群惊人地增长到10万多头,林间的草本植物被全部吃光,鹿接着啃树叶和树皮,树木死了很多,鹿群因饥饿和疾病大批死亡。到1942年,只剩下8 000头病鹿和被严重破坏的森林,其原因在于食物链的缩短和破坏。
后来人们对遭破坏的该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并从现实中认识到森林中的动物不能随意捕杀,所以政府出资把狼再请回到森林。若干年后,森林生态系统又恢复到往日的繁荣景象。
活动:制作生态瓶:谁的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时间长
1. 选择一个有盖的玻璃瓶,注入洗净的沙子和经几层纱布滤过的河水;
2.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选择小鱼、小虾、螺、水草等实验材料,按不同比例放入上述洗净的玻璃瓶中。
3. 盖好瓶盖,将瓶放置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或架子上,但不能接受阳光的直射。白天自然阳光照射,或每天采用灯光照射生态瓶12小时以上。
4. 定时观察生态瓶内的变化,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到的全过程。
记录与评价
1. 生态瓶中最先死亡的是哪种生物?它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这种生物最先死亡?
2. 五天后,生态瓶中是否还有生物仍健康地生活着?是哪些生物?数量有没有变化?
3. 一星期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比一比谁设计的生态瓶中的生物生长得最好?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请这位学生解释原因。
通过观察生态瓶的全过程,探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一个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已有十几种生态农业的模式,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等。
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在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河网地带,有些低洼地无法利用。人们为了使这种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广泛采用桑基鱼塘的模式,即将低洼地挖成塘,挖出的泥土堆在塘边成基,在基上种桑树,桑叶养蚕,蚕蛹和蚕沙(蚕粪)下塘养鱼,塘泥又作为桑树的基肥。鱼塘内根据鱼的习性,可分上、中、下三层养鱼。在桑基鱼塘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
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人们为了充分利用庭前院后的小天地,以种养为基础,立体多层栽培,循环饲养。如菜地里产生的一些老菜叶可以喂猪,猪粪制沼气,沼液浇菜地,沼渣养蚯蚓,蚯蚓养鸡,鸡可散养在果园内,鸡粪直接用于果园,形成物质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
上述两种生态农业模式都体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它们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有机物质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综合发展。
视窗: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主要特点有:
1.充分利用太阳能
2.提高有机物的利用率
3.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
通过循环利用,解决了养殖业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当地农田土壤改良,农作物产量增长,饲料得到保障,周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彻底解决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农产品通过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不能,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活动:参观生态村
参观当地的一个生态村或生态示范基地。
注意了解哪些物质得到了合理循环利用。
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学习食物链的写法
了解营养级
分析资料
了解物质和能量流动
分析理解
了解活动要求
知道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制作生态瓶
了解生态农业
了解生态农业
参观
简介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介绍食物链的写法
拓展营养级
引导分析
介绍能量流动
引导分析
布置活动要求
简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布置活动任务
介绍生态农业
介绍生态农业
布置活动事项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表示,正确的是( D )
A.阳光→草→鱼 B.水→浮游植物→鱼
C.水草→浮游动物→鱼 D.草→兔→鹰
2.如果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中,田鼠因病全部绝灭,那么间接受害的是( C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3.下列各组生物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组是( A )
A.黄牛和水牛 B.猪肉绦虫和人
C.丹顶鹤和鼠 D.蝗虫和甘蔗
4.奉化滕头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的称号,其主要发展模式为( C )
A.先进的信息技术 B.发达的现代工业
C.生态型农业 D.繁荣的商业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称为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错在一起可构成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并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自然界中的某一环节遭到损害,其他环节也受牵连,最后整个生态系统将受到巨大冲击。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是目前唯一能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必须保护地球。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华师大版3 生物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a href="/kx/tb_c7779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生物圈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 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7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章 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
七年级下册2 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7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