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十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可反映血脂是否正常
    B. 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该人一定不会患病
    C. 若患者出现了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D. 若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超标,可能是肝功能受损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都属于脂质成分,因此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可反映血脂是否正常,A正确;
    B、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也可能会患病,如可能会患有遗传病等,B错误;
    C、病理性溶血使红细胞破裂后,导致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中,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C正确;
    D、丙氨酸氮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丙氨氨基转移酶会释放到血液中,故若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则可能是肝功能受损,D正确。
    故选B。
    2. 干眼症是一种多发的全球性眼表疾病,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眼球干燥会诱发干眼症;肺气肿会使病人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泪腺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泪液需体液进行运输
    B. 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的pH上升
    C. 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干眼症属于内环境失调症
    D. 体内的CO2对组织和器官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泪腺是外分泌腺,分泌的泪液不属于激素,不需要体液进行运输,A错误;
    B、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较多的CO₂滞留在内环境中,会使其内环境中的pH有所下降,B错误;
    C、泪液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干眼症不属于内环境失调症,C错误;
    D、体内的CO₂可作为体液因子对组织和器官起调节作用,该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D。
    3. 如图1、2分别表示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神经中枢,a、b表示神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②,神经中枢③和④都表示脊髓
    B. 神经中枢①控制手部运动的区域较大与其精细程度有关
    C. 图2中神经a、b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均不受大脑控制
    D. 若神经b活动占优势时能促进排尿,则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图1表示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过程,神经中枢①为大脑,②为脑干,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
    【详解】A、②脑干有人体的呼吸中枢,神经中枢③和④都受高级中枢调控表示脊髓,A正确;
    B、躯体运动中枢中皮层代表去范围与运动复杂程度成正相关,故神经中枢①大脑皮层控制手部运动的区域较大与其精细程度有关,B正确;
    C、图2中神经a、b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但大脑皮层能调控其参与的排尿反射过程,说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错误;
    D、副交感神经促进膀胱收缩从而促进排尿,故若神经b活动占优势时能促进排尿,则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D正确。
    故选C。
    4. 甲型流感病毒IAV的抗原表面经常发生细小的变异称为“漂变”。病毒通过这种方式伪装自己逃过免疫识别,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叙述错误的是( )
    A. IAV入侵机体后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B. 辅助性丁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被IAV侵染的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将IAV清除
    D. 康复后再次感染IAV,因体内仍存在大量抗体可以快速将IAV识别并清除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所以IAV入侵机体后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A正确;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
    C、被IAV入侵的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出IAV,但不能将其清除,C正确;
    D、康复后再次感染IAV,因体内仍存在大量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将其识别,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病毒,D错误。
    故选D。
    5.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会引起各种疾病,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疾病及器官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失调
    B. 过敏反应会使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收缩
    C. 风湿性心脏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D. 在器官移植中,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相同,可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失调,A正确;
    B、过敏反应会使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B错误;
    C、风湿性心脏病是免疫系统识别错误攻击心脏瓣膜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
    D、在器官移植中,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50%以上相同,可有效减少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故选B。
    6. CO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2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和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析柱状图可知,拟南芥为短日照植物
    B. 短日照能够抑制拟南芥体内AP2的表达
    C. AP2的表达产物可能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生长
    D. 生长主要与植物体内光敏色素的催化作用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是一种信号,光照通过激活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特异信号,使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特定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由左图可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在长日照、短日照时,种子大小没有变化,故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根据左右图结果可知,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短日照会抑制CO表达,而AP2表达不受影响,AP2表达产物会抑制种子发育,短日照时,种子变小。长日照会促进CO表达,CO表达产物会抑制AP2表达,从而解除AP2表达产物对种子发育的抑制,长日照时,种子变大。
    【详解】ABC、分析柱状图可知,在短日照下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相对较小,且AP2的相对表达量较大,AP2缺失型突变体种子相对较大,说明AP2的表达产物能够抑制种子的生长,说明拟南芥植物为长日照植物,且短日照能促进AP2的表达,AB错误,C正确;
    D、光影响植物生长主要与植物体内光敏色素的调节作用有关,光敏色素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于计数
    C.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 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适宜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减少误差)→(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3、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用除去培养液中的溶氧,A错误;
    B、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时,应该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保证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再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这样选取的样液具有代表性,B正确;
    C、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很多,应先稀释后再计数,不然会有很多酵母菌重叠在一起不方便计数,C正确;
    D、K值是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营养条件、温度、pH等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会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D正确。
    故选A。
    8. 徽山湖既有特有物种四鼻孔鲤鱼,更有凶猛的内食性鳜鱼,还有丰富多样的其他生物。其中绿藻、蓝细菌是四鼻孔鲤鱼和徽山湖沼虾等动物的食物,沼虾又是四鼻孔鲤鱼的食物。科研工作者经过10年的调查绘制了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已知在第7年大量的生活污水流进了徽山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四鼻孔鲤鱼的种群密度
    B. 四鼻孔鲤鱼在1~7年之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C. P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水华发生有一定关系
    D. 第9年,肉食性鳜鱼的数量可能呈现图中相同的变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分析】曲线分析:在前7年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围绕K2波动,说明K2是其环境容纳量;第7年大量的生活污水流进了微山湖,环境容纳量减小,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围绕K5波动,说明K5是其环境容纳量。
    【详解】A、四鼻孔鲤鱼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调查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据图可知,在前7年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围绕K2波动,说明K2是其环境容纳量,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在第7年大量的生活污水流进了徽山湖,可能含有N、P等元素,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了湖水污染,出现水华现象,导致P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C正确;
    D、在第9年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有所上升,使肉食性鳜鱼的食物更充足,有可能呈现相同的数量变化趋势,D正确。
    故选B。
    9.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②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③群落演替过程中 ,某种灌木数量逐渐减少 ,可能与阳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①弃耕的农田上保留着土壤的基本条件,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①正确;
    ②森林群落结构更为复杂,故退耕还林后群落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复杂的群落,②正确;
    ③灌木矮小缺少光照,无法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更多能量,占据劣势,③正确。
    故选 D。
    10. 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多种多样 。下列关于群 落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 荒漠生物群落中狐狸和仙人掌是最常见的动、植物类型
    C.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行动迟缓的特点
    D. 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 ,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地区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
    【详解】A、湿地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其中的生物群落中有水生生物 ,也有鸟类等陆生生物 ,A正确;
    B、狐狸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动物类型 ,不是荒 漠生物群落的动物类型 ,B错误;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由于环境中缺少遮蔽物 ,因此经长期自然选择后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C 错误;
    D、森林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地区 ,D错误。
    故选A。
    11. 为研究三种含钠量不同的运动饮料的补水效果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有关运动后补充水分的 实验 。实验过程为:让参与者进行运动直至流失 150mL水分 ,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三组 ,分 别饮用 20mL含有 0mm.1/L(对照组) 、50mm.1/L(实验组一)和 10mm.1/L(实验组二)钠 的三种运动饮料 ,之后 6 h内 ,每隔 1 h收集尿液 ,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图乙表示实验过程中三 组参与者的净体液量曲线(体液量与运动前体液量差值)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汗液量增大 ,该过程主要由神经调节参与
    B. 运动过程中参与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C. 对照组饮用功能饮料 6 h后净体液量出现负数是因为其体内渗透压低于正常值 ,通过尿液 流失的水量大于 500mL
    D. 饮用 2 000mL含有 100mm.1/L钠的功能饮料能够使参与者尿量排出量较少 ,身体保留 较多水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汗液量增大 ,这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发出的神经支配的 ,A正确;
    B、运动过 程中参与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进而使尿量减少,B错误;
    C、据图分析 ,对 照组饮用功能饮料 6 h后,净体液量出现负数是因为其体内渗透压低于正常值 ,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进而导致尿液流失的水量大于 500mL,C正确;
    D、分析图甲和图乙可知 ,饮用 2 000mL含有 100mm.1/L钠的功能饮料能够使参与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上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增加,进而表现为尿量排 出较少 ,使身体保留较多水分 ,D正确。
    故选B。
    12. 二化蜓和褐飞虱均为导致水稻减产的害虫 ,两者都可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二化蜓为钻蛀性 害虫 ,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某水稻田因两种害虫的多年侵害而弃耕 ,多年后形成灌木林 ,再调查时 ,没有发现二化蜓和褐飞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群落和灌木林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B. 二化蜓、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C. 二化蜓与褐飞虱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 ,种间竞争不激烈
    D. 灌木林中无二化蜓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
    【详解】A、群落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水稻群落和灌木林群落也不例外,A正确;
    B、二化蜓为钻蛀性 害虫 ,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其与水稻之间是捕食关系,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其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 B错误;
    C、二化蜓为钻蛀性害虫 ,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 ,由此可推测两者 所利用的资源不同 ,生态位发生分化 ,种间竞争不激烈 ,C正确;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据此可推测,灌木林中无二化蜓和褐飞虱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3. 如图1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图2为图1神经纤维上产生兴奋时的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图1中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图1中的Ca2+内流,导致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C. 图2中cd阶段的电位变化是由于钾离子内流而引起的
    D. 图2中ef阶段细胞膜通过协助扩散向细胞内运输钾离子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详解】A、图1为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其中兴奋传递涉及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A正确;
    B、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图1中的神经递质会引发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因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发突触后膜Na+内流,B错误;
    C、图2中cd过程在恢复静息电位,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C错误;
    D、图2中ef阶段,钾离子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输,钠离子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外运输,均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BCD。
    14. 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n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差越大,下胚轴的倾斜角α越大
    B. 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导致其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顶端弯钩”
    C. “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
    D.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嫩芽中的生长素仅来源于芽的顶端
    【答案】B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详解】A、m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n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由于m侧的生长素受重力影响持续横向运输给n侧,m、n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越大,n侧一般会受到更大的抑制作用,弯曲程度也越大,a角越小,A错误;
    B、顶端弯钩的形成是生长素发生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导致其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不是极性运输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顶端弯钩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C正确;
    D、种子发芽过程中也会产生生长素,不仅来自芽,D错误。
    故选BC。
    15. 阿狄森病又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因是肾上腺皮质萎缩,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用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性口服一定量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服糖后的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测一次血糖,绘制出糖耐量曲线。如图为几种不同的糖耐量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形成A曲线的糖尿病患者一定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受损导致的
    B. 正常人口服高浓度葡萄糖溶液3小时后大量脂肪会转变成糖
    C. 阿狄森病患者肾上腺皮质萎缩,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D.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正常水平。
    【详解】A、A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峰值都过高,推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若由于胰岛素受体受损导致,则口服高浓度葡萄糖2小时后不会出现血糖浓度大幅下降,A错误;
    B、B曲线3小时后未进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但不会出现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B错误;
    C、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如醛固酮分泌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C正确;
    D、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D错误。
    故选ABD。
    16. 如图是我国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及男女比例以及城乡人口比例的相关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1982年至2020年,我国人口呈现衰退型
    B. 据图分析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人口出生率较低
    C. 2000年~2020年城镇人口大幅上升主要是乡村人口转移至城镇所致
    D. 男性人口大于女性是造成年平均增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
    【详解】A、从1982年至2020年我国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属于增长型,A错误;
    B、年平均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不代表其出生率一定下降,可能是死亡率上升导致,B错误;
    C、分析第3个图的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化可知,2000年~2020年城镇人口大幅上升主要是乡村人口转移至城镇导致,C正确;
    D、男性人口大于女性不是造成年平均增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若持续咳嗽时间超过8周后会发展成慢性咳嗽,如图表示慢性咳嗽发生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脑干是连接___________的重要通路,是___________调节的基本活动中枢,图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前膜内ATP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突触前膜释放的ATP可能是作为___________参与产生慢性咳嗽的神经调节过程,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TP对突触后膜具体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药物可以治疗慢性咳嗽,推测该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1) ①. 脊髓和脑其他部分 ②. 呼吸和心脏功能 ③.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 神经递质(或信号分子) ③. 与突触后膜上受体(P2X3、P2X2/3)结合,促进突触后膜上Na+和Ca2+进入细胞,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从而发生慢性咳嗽)
    (3)与ATP竞争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P2X3、P2X2/3)(或破坏突触后膜上P2X3、P2X2/3的结构;或抑制突触前膜ATP的释放)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图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小问2详解】
    人体细胞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合成ATP,故突触前膜内ATP的合成部位也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中ATP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ATP可能是作为神经递质(或信号分子)参与产生慢性咳嗽的神经调节过程。神经递质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兴奋或抑制 。故结合题图可知ATP可与突触后膜上受体(P2X3、P2X2/3)结合,促进突触后膜上Na+和Ca2+进入细胞,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从而发生慢性咳嗽)。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慢性咳嗽发生与突触信号传递有关,故阻断突触间信号传导可减轻咳嗽,由此可推测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与ATP竞争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P2X3、P2X2/3)(或破坏突触后膜上P2X3、P2X2/3的结构;或抑制突触前膜ATP的释放)。
    18. 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在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A和IAA等激素通过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从而对植物体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这些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显著,体现了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图示分析,在果实发育的后期ABA的含量最高,说明ABA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IAA主要在果实发育的_____(填“前中期”或“中后期”)起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乙烯的合成也有一定影响,该同学欲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绿草莓果实进行实验探究生长素浓度和乙烯合成的关系,请写出实验过程及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信息(号) ②. 微量高效
    (2) ①. 促进果实的衰老 ②. 前中期 ③. 在果实发育的前中期生长素(IAA)含量较高
    (3) ①. 实验过程: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小绿草莓果实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乙烯的含量 ②. 预期实验结果:高浓度生长素处理的小绿草莓果实中乙烯含量较高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两图分别表示ABA和IAA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其中ABA逐渐增多,IAA先增多然后逐渐减少。
    【小问1详解】
    ABA和IAA等激素通过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从而对植物体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这些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明显,体现了植物激素微量、高效的特点。
    【小问2详解】
    在果实发育的后期ABA的含量最高,说明ABA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衰老。果实发育的前中期IAA含量较高,后期含量减少,推测其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前中期起作用。
    【小问3详解】
    要探究生长素浓度和乙烯合成的关系,实验过程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组)对小绿草莓果实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乙烯的含量;高浓度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预期实验结果高浓度生长素处理的小绿草莓果实中乙烯含量较高。
    19. 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是某些因素能够影响种群的数量。如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③和 ④表示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 ,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避孕药”是通过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2)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结构会变成图____(填“A”、“B”或“C”);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结构变为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类型。
    (3)在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若在无迁入和迁出且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某 种群数量每年均以 150%的增长率(出生率 一死亡率) 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
    【答案】(1) ①. 死亡率和迁出率 ②. 降低出生率
    (2) ①. A ②. 性别比例 ③. C
    (3) ①. 偏大 ②. 6.25N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②是出生率和迁入率,③④是迁出率和死亡率,⑤是年龄组成,⑥是性别比例,⑦是标记重捕法,⑧是样方法,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图中 ③和 ④使种群密度降低,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给老鼠吃“避孕药”可导致母鼠不孕,从而减少老鼠的出生率,故该方法是通过降低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小问2详解】
    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增长型即图A所示,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最终将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C类型的衰退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
    【小问3详解】
    ⑦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N×(1+150%)×(1+150%)=6.25N。
    20. 某种食草动物侵入某草原生态系统后 ,该动物专以草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甲为食物 ,如图为 60年间两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指 _______________。若要研究某种群的生态位 ,需要研究其_________________等 ,因此 ,据题干及图中信息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种食草动物的生态位。
    (2)从图示可看出 ,20年后 ,两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出同步周期性 变化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3)据图示信息判断 ,你认为 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想办法将该入侵食草动物从该 草原中清除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②. 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③. 不能
    (2)食草动物和植物甲为捕食关系 ,当植物甲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时 ,食草动物因食物充足(或缺乏) ,其 种群出生率上升(或下降) ,死亡率下降(或上升) ,数量会随之上升(或下降)
    (3) ①. 不需要 ②. 植物甲和该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
    【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种间竞争、寄生、捕食和互利共生。其中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 -种生物为食.一般表现为"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的不同步变化,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者。图中植物甲和食草动物之间使捕食关系。
    【小问1详解】
    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这里种群一定包括的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态位指的是某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资源占用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因此,若要研究某种群的生态位 ,需要研 究其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显然据题干及图中信息 ,不能确定该种食草动物的生态位。
    【小问2详解】
    从图示可看出 ,20年后 植物甲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时 ,食草动物因食物充足(或缺乏) ,其 种群,数量会随之上升(或下降),两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出同步周期性 变化 ,这是由于食草动物和植物甲为捕食关系导致的。
    【小问3详解】
    据图示信息判断 ,植物甲和该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二者之间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不需要想办法将该入侵食草动物从该 草原中清除 。
    21. 已知药物A可以作用于下丘脑调控体温。现获得药物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的作用,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家兔体内散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产热量,温度感受器分布在家兔的______中,在寒冷环境中,家兔体内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具体途径有______(答两点)。
    (2)药物A能作用于下丘脑调控体温的原因是______;表中①为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
    (3)若想要判断M是否与药物A一样作用于下丘脑来调控体温,应再设计一组实验,其处理方式为______,若结果为______,则说明药物M通过作用于下丘脑来调控体温的。
    【答案】(1) ①. 等于 ②. 皮肤和内脏器官 ③.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肌肉和肝等产热增多
    (2) ①.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 ②. A溶液(含有药物A的生理盐水) ③. M和A都具有解热(退热)作用
    (3) ①. 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②. 发热
    【解析】
    【分析】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而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对流(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以及蒸发(如汗液的蒸发)的方式进行。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述器官的产热和散热实现的。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组为空白对照,发热家兔模型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现退热现象,说明M具有解热作用。
    【小问1详解】
    正常家兔体温相对恒定,体内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温度感受器分布在家兔皮肤和内脏器官中,在寒冷环境中,家兔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通过骨骼肌战栗、肝及其他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来增加产热,就这样,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体温维持正常。
    【小问2详解】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所以药物A能作用于下丘脑调控体温;乙组实验结果是退热,药物A能作用于下丘脑调控体温,因此乙组应该是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分析三组结果,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M和A都具有解热(退热)作用。
    【小问3详解】
    要探究M是否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来调控体温,再设计一组丁组,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是损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若结果为发热,则说明药物M通过作用于下丘脑来调控体温的。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发热家兔模型+①
    退热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相关试卷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