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徐志摩诗歌的大部分”错误,根据原文“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可见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并未占据大部分。
2.答案B。【解析】“闻一多认为……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张冠李戴,由原文“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可知,“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李丹的观点。
3.答案A。【解析】“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节奏范式”错误,原文表述是“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
4.①引用名家学者观点,如引用卞之琳、黑格尔的名言论证;
②运用例证法(举例论证),如以《山中》为例阐述徐志摩诗歌给人的感受。
5.①以长短相间的诗句(第1、3、5行短句,2、4行长句),节奏平仄搭配,富有规律性,把一种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
②是一首柔和多情的抒情曲,1、2、4句押“u”韵,韵脚为“柔”“羞”“愁”,读起来音韵和谐,温柔清丽,道一声珍重的重复与换韵蕴含柔美多情,夹杂着朦胧的情思,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
③参差建行,空格的出现(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使诗歌产生顿挫感,增添了女主人公清丽柔美、轻灵飘逸之美。(任写其中2点即可得4分)
6.答案B。【解析】“想起了好友元稹”错误。原文是作者引出元稹,借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与送别友人没有必然关系。
7.答案A。【解析】“为下文刻画白居易被贬江州后心理上产生的巨大落差做充分铺垫”说法错误。由文中“放平心态,这里其实也不失为一块宝地,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可知,后文中并没有描写白居易被贬江州后心理上产生了巨大落差。
8.①两者的不同是:《琵琶行》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本文的江州则水光潋滟,涛声起伏,江帆、湖鸟,还有庐山,都让他百看不厌。(2分)
②《琵琶行》写和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琵琶女的相逢,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故眼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2分)而本文重在突出白居易被贬后精神并不颓废,他从江州自然风物和历代先贤留下的文化印迹中获得了精神慰藉,故而景物呈现出明朗、开阔、秀丽的特点。(2分)。
9.①运用第三人称,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鲜明地突出其形象。(2分)
②运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登楼的感受和心境,自然真切。(2分)
③两者的结合,联接了作者和白居易的情感心绪,体现了作者对白居易命运的同情,古今情志的统一,升华了主题意义。(2分)
10.答案C。
11.答案A。【解析】A项分别为 寄居/寄托。
12.答案D。【解析】《登泰山记》很少个人情感的流露与议论,与本文不同。
13.(1)到了洞的东头,方才见到光亮,也就是到了洞的尽头,可以出洞了。算起来大约走了二里路,(好像)把白天变成了黑夜。(方:才。许:大约,左右。俾:使,把。)
(2)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的情况。(自谓:宾前,认为自己。率:都。类:像。)
14. ① 世上有一辈子面对墙壁而不知,不学无术自我蒙蔽之人,人要追求真知。
② 年少时不知山水之乐,五十年后动生感慨,丰富的人生阅历会让人对自然有深入感悟。
③ 可以由自然透视世态。一山之中,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黑暗的一面。世间诸事皆如此。
④ 如桂林山水一般孤芳自赏、独成一家的人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人要有独立的人格。(1点2分,2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凡是山,总是离城市较远,唯独桂林那些山峰离城市较近。我居住在太守的官府中,晚饭后,就悠然自得地游山。先攀登独秀峰,登三百六十级台阶,到达山顶,俯视城中,一城炊烟袅袅,灯火闪烁,如同画中一样。从北面下山到达风洞,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爬在地上。
第二天,经过普陀山,到栖霞寺。万仞高山如墙壁那样陡立,旁边有个山洞,僧人手持火把领着进去。开始洞里还算明亮,不久就黑沉沉的一片,给人以幽深广袤的感觉。这洞上面是岩石,下面是沙土,深沟里是水池,以悬崖为帐幕,石柱的根部插在地下,横放着的石头互相拉着搭着像是房子的栋梁。还没有进洞时,当地人就拿出八十余种洞中的岩石的列出的名目单子给我看,有的如狮、驼、龙、象、渔网、僧磬之类,虽然是附会,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洞的东头,方才见到光亮,也就是到了洞的尽头,可以出洞了。算起来。大约走了二里路。把白天变成了黑夜,假使持火把的人没有跟着或是堵住洞口,那么游人就如三贤臣为秦穆公殉葬一样,永远陷在洞穴里,除非再开辟,否则永远不见白日。呀,真危险啦!所说的亮的地方,向东头望去,正发亮,赶紧朝“门”走过去,用手一摸,竟然是绝壁。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的情况。
第三天,往南薰亭游览,那里堤上绿柳成荫,青山淡远,回旋坏绕,景致一改险峻变为平和,别具一格。
最后一天,游览木龙洞。游览口甚是狭窄,没有火把照明,就无法入洞,洞内的钟乳石有的像半开的莲蓬,有的又像溃烂的肉脯,在那里一行行桂着,似乎随手可摘。人有心腹肾肠,山大概也是如此。再到刘仙岩,登阁眺望斗鸡山,斗鸡山就像展翅奋飞的雄鸡,只是不会鸣叫罢了。山腰中有山洞,空明透亮如一轮明月。
凡大多数桂林的山,都有许多岩溶洞穴,高耸挺拔,像剑和野兽的牙齿一样锋利。异峰罗列,诡异多姿,又如神龙,看不到起点和终点,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陡峭壁立,周围没有和它一样的山,比起其他山很有独特之处。我从东粤到阳朔,山的奇异变化多端让我应接不暇:有单个耸立的、相似的、气势磅礴的,也有高耸险恶的、相连在一起的、互相缠绕的、绵延数里的,陡峭壁立,像用刀切的一样,即使用九首孤奇鸧的头,獾疏的尖角作比,也不足以比喻它有多么诡异多姿。莫非广西出生的人物,也都是这样孤芳自赏,自成一家吗?
记得丙辰年,我在金中丞的官署中,偶尔出去游览,当时年轻,尚不明白山水之中的乐趣。如今隔了五十年重新来到桂林,一座山丘,一条沟谷,动不动就让自己生出感慨,何况桂林群山如此令人喜爱和惊讶!我担心忘记了这里的山川美景,就写诗歌来吟咏;又担心记叙不详细,又写成游记来补充。
15.答案C。【解析】并非虚无,词人将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联系,是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联系对照,是对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不是近于虚无。
16.①屈原表现的是一种清醒、独立的思考,以及对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坚守。
②晏殊的“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则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让人摆脱世俗的困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③在某些情境下,过于清醒的思考反而带来无尽的烦恼与压力,晏殊表达的是一种愤慨之声,而不是一种虚无的自我麻醉之言。
17.
(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柔情似水
18.(1)实际上也是一次文化觉醒的过程
(2)更要深入思考其内涵和价值
19.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和思想内涵,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20.①原文中“祖父”这个词语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它强调了祖父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②原文写孩子对祖父的模仿和追随,这种表达方式更符合孩子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③修改后的句子,它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场景,没有传达出孩子对祖父的特殊情感和依赖。
21.答案B。【解析】B项为拟人。
22.①差序格局;②以德报怨;③墨翟(墨子)。
23.答案D。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案docx、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考试期间不得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考试期间不得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