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梓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梓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题1分)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滴水成冰
C.葡萄酿酒D.蜡烛燃烧
2.(本题1分)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B.②、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⑤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D.①、⑤可形成型化合物
3.(本题1分)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D.镍的原子序数是28
4.(本题1分)2023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
B.用食醋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处理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蒸馏
D.水净化过程中明矾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的原理相同
5.(本题1分)下列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铁元素:FeB.3个氮原子:3N
C.2个氧分子:2O2D.铝离子:A12+
6.(本题1分)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
B.甲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D.生成物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7.(本题1分)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验证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8.(本题1分)对比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和CO2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构成:CO由原子构成,CO2由分子构成B.性质:CO有可燃性,CO2具有还原性
C.用途:CO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可用于灭火D.危害:CO会引起中毒,CO2过多加剧温室效应
9.(本题1分)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于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大小关系为: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其中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电池。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大,性能下降。为此,某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有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B.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
D.由图可知,电池性能最佳的时刻是B点
10.(本题1分)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11.(本题1分)善于归纳有利于培养化学素养。下列归纳整理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2.(本题1分)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对比①③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D.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28分)
13.(本题5分)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简易流程如图: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氧气的沸点比氮气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3)已知,同温同压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目之比。液态空气中,液氧与液氮的体积比大约是 。
14.(本题6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成了每家必不可少的“保护神”。口罩中金属条是铝制品的,其设计是为了使口罩更贴合面部,提升口罩的防护效果,同时还能起到帮助辨别别口罩正反面的作用。口罩通常由三层构成,如图为某种口罩的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阻隔效果。
口罩的材质缝隙小于病毒体积,可对病毒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口罩本身的静电作用还可将部分病毒吸附在其外层。聚丙烯纤维是以丙烯聚合得到的聚丙烯为原料纺制而成的合成纤维。丙烯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易燃,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口罩生产出来以后,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在常温下为无色带有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0℃时可达141kPa,这种高蒸气压决定了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因此在很多医疗器械中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又因其本身具有毒性,在杀菌消毒后还需要静置一段时间达到残留标准后再出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中的金属条用铝而不用铁,是因为铝比铁在空气中更不易锈蚀,请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
(2)丙烯的物理性质有 (至少填写一条)。若丙烯着火时最好选用 (A.干粉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相比其他消毒剂,环氧乙烷能作为医疗器械杀菌消毒的优势之一是 。
(4)下列关于口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含有细菌、病毒的悬浮颗粒、飞沫进入人体
B.雾霾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部分有害气体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
C.口罩灭菌后,要使环氧乙烷残留药品释放,达到安全标准
D.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有害垃圾桶
15.(本题5分)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通常选用B装置来做发生装置,优点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当选用 装置,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式是 。
(5)实验室选用如图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填“a”或“b”)进入。
16.(本题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
初步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蒸馏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②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⑤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
(1)以上步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④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对比⑤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若把60℃的蒸馏水换成冷的蒸馏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进行对比,该实验还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4)提出问题: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究竟有没有氧气剩余?
深入探究:用手持技术定量检测白磷在瓶内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
反思交流:通过数据分析,按课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等到集气瓶冷却,根据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结论是 (填“准确”或“不准确”)的。基于数据说明得出此结论的原因是 。
17.(本题6分)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440万吨。利用化学新工艺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型能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
(1)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若将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转化为甲醇,可生产甲醇多少万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共12分)
1.B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氦为2)通常是稳定结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②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都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②、⑤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是钠离子,⑤是氧原子,两种粒子不可形成化合物,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
3.A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镍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8,不符合题意;
D、由C的分析可知,镍的原子序数是28,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不能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净化过程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蒸馏,因为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能得到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明矾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使其沉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的是颜色和异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铁元素表示为:Fe,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氮原子表示为:3N,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不符合题意;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铝离子带3个正电荷,故表示为:Al3+,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醇和物质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物质丁是水,化学式为H2O,说法正确;
B、甲为氢气,氢元素化合价为0价,丁为水,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二者化合价不同,说法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醇和水,方程式为,生成物丙为甲醇,丁为水,甲醇和水的质量比=(12+16+1×4):(16+1×2)=16:9,说法错误;
D、生成物丙是甲醇,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0%,说法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图示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中的导管与外界连通,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若观察到下边的滤纸条比上边的先变红,则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能达到预期目的;
D、图示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D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C。
8.D
【详解】A、CO由分子构成,CO2由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B、CO有可燃性,CO2不具有还原性,选项错误;
C、CO不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选项错误;
D、CO会引起中毒,CO2过多加剧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根据常用电池的比能量大小关系为: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其中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故A说法正确;
B、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锂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7:56=1:8,故B说法错误;
C、石墨烯是单层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故C说法正确;
D、根据文中信息: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所以图示中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时,表示电池性能最佳,即为B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点燃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C.将锌片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溶液中,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比铜活泼,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锌比银活泼,无法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A. 燃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燃气的浓度,此选项正确;
B. 生产自来水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没有蒸馏,此选项错误;
C. O2和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此选项正确;
D. 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有SO2、NO2、CO等,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现象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是可燃物,xxcw;
B、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现象②③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C、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对比①③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28分)
13.(1) 混合物 物理变化
(2) 高 不活泼
(3)1:4
【详解】(1)步骤A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液态空气仍然包含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在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过程中,只是状态改变了,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首先汽化,则氧气的沸点比氮气的沸点高;
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已知,同温同压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目之比。则液态空气中,液氧与液氮的分子个数比大约是1:4。
14.(1)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2)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不溶于水等(合理即可) A
(3)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
(4)ABCD
【详解】(1)口罩中的金属条用铝而不用铁,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而更不易锈蚀,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丙烯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不溶于水等;丙烯着火属于气体火灾,最好选用干粉灭火器,故填: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或不溶于水等(合理即可);A;
(3)环氧乙烷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在常温下为无色带有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0℃时可达141kPa,这种高蒸气压决定了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因此相比其他消毒剂,环氧乙烷能作为医疗器械杀菌消毒的优势之一是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故填: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
(4)A、由口罩的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阻隔效果的说明可知,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含有细菌、病毒的悬浮颗粒、飞沫进入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口罩的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阻隔效果的说明可知,雾霾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部分有害气体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口罩生产出来以后,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口罩灭菌后,要使环氧乙烷残留药品释放,达到安全标准,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属于有害物品,应放入有害垃圾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D。
15.(1)分液漏斗
(2) 待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 控制反应的速率
(4) C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5)a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分液漏斗;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管口没有棉花团,应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F为排水法收集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待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收集,不能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管内的空气;
(3)B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产生平稳的气流;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4)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时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G装置收集时应长进短出,所以气体应从a进入。
16.(1) ③②①⑤④ 先向装置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向左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向装置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往右拉活塞,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4P+5O22P2O5
(3)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不准确 燃烧停止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4%,说明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可燃物不能继续燃烧,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的条件,首先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然后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然后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蒸馏水至刚刚浸没白磷(此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白磷不燃烧);然后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压强增大,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白磷燃烧熄灭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故顺序为:③②①⑤④;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向装置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向左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先向装置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往右拉活塞,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④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
白磷露出水面前,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白磷露出水面后,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若把60℃的蒸馏水换成冷的蒸馏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白磷露出水面后,虽然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换水之前,白磷露出水面后,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对比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由图可知,燃烧停止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4%,说明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可燃物不能继续燃烧,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故按课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等到集气瓶冷却,根据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17.(1)37.5%
(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为:
解:设可生产甲醇的质量为
答:可生产甲醇32万吨。
【详解】(1)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解析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化学与安全
燃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化学与生活
生产自来水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C.性质与结构
O2和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
D.环境与污染
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有SO2、NO2、CO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区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八一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模拟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