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一、语言运用(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憔悴(qiá) 缥缈(piā) 妄下断语(wàng) 怅然(chàng)
B 澄清(chéng) 嫩芽(nèi) 随声附和(hè) 中伤(zhòng)
C. 菜畦(xí) 攒成(cuán) 杞人忧天(qǐ) 绵延(yán)
D. 微薄(bó) 黄晕(yūn) 参差不齐(cī) 庇护(bì)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
B.嫩芽(nèi)——nèn;
C.菜畦(xí)——qí;
D.黄晕(yūn)——yùn;
故选A。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 酷热 恍惚 莫不关心
B. 闲游 余晖 突兀 见异思迁
C. 滑稽 安祥 慷慨 截然不同
D. 炫耀 忧郁 干涸 洪然大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莫不关心——漠不关心;
C.安祥——安详;
D洪然大笑——哄然大笑;
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她的成功,我恍然大悟,忽然醒悟过来她一直在默默地努力。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任你下载,家威杏 MXSJ663 全网最新,性比价最高B. 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C. 老师说:“用心的孩子,对不懂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非得搞明白不可。”
D. 她迫不及待地跑回了家,想要和家人分享考第一的好消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这里形容她成功后我才醒悟过来她一直在努力,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与后面“忽然醒悟”重复,故不符合语境;
B.拈轻怕重:接受工作、任务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这里形容工作想做轻松的,又好高骛远的人,符合语境;
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这里形容用心的人对问题追究底细,直到搞明白为止,符合语境;
D.迫不及待:紧迫得不容等待。这里形容她回家和家人分享好消息的心情很急切,符合语境;
故选A。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得主。
B. 吉安市各中小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 我国把12月2日作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熟知“122”是交通事故的报警电话。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式杂糅,应删去“得主”,或将“荣获”改为“成为”;
B.语序不当,“学生非常受欢迎”应改为“非常受学生欢迎”;
D.成分残缺,应在“思想道德”后面加上“建设”;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 翻译下列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 请写出三个有关狼的成语。
【答案】5. (1)上前 (2)像犬一样 (3)从隧道里
6. 禽兽巧变诡诈的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7. 如:杯盘狼藉、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当路、豺狼当涂、豺狼横道、豺狼野心、豺狼之吻等。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看着屠户。前:上前。
(2)句意: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犬一样。
(3)句意: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隧:从隧道里。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能有多少;止,只,仅仅;笑,笑料;耳,罢了。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识记。写出三个与“狼”的成语即可。
示例: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子野心。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在半路上遇到两只狼,(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看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啃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①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自贻患②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狼子野心》)
【注】①遁逸:逃跑。②贻患:留下祸患。
8.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2处)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10. 这则故事引人深思,并结合你所学知识谈谈狼的传统形象。
【答案】8.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9. 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
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狼是罪恶的代名词,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我们习惯于将邪恶的、虚伪的、狡诈的等一切不好的事物与狼相联系。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从描写狼的成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可以说,中国成语词典上记载了许多相关批评狼的成语,而赞美的却少得可怜。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子意思: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也相安无事。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独立且完整的表达句意;
正确断句为: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阳,表面;阴,背地里;止,只、仅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狼是邪恶的;狼性的特点是贪婪、凶残、野蛮、粗暴、虚伪,在人们心中地位不高,有很多关于“狼”的成语、寓言等展现的都是狼不好的一面,如“狼心狗肺”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到内部等,对狼赞美的言辞很少。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也相安无事。时间长了,狼长大了,也很驯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中午,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群发出愤怒的“呜呜”声,惊醒起来,四周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靠着枕头准备睡觉时,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待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狼不让它向前。主人就把狼杀死了,剥了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堂侄虞惇那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野兽本性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三)诗歌阅读(共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1. 《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的“瘦”字用得极妙,由马之瘦衬出其人之瘦,看出诗人旅途之艰辛。《宿牛群头》也有这样表现力强的字,如“______”(可填“茁”或“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胡助的《宿牛群头》都是旅途中所作,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句回答。
【答案】11. ①. 【示例一】“茁” ②. “茁”字有“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作者的喜爱愉悦之情。
【示例二】“满”:“满”是“装满”的意思,蘑菇把箩筐装得满满当当,形象写出雨后蘑菇长势旺盛、繁多,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作者的喜爱愉悦之情。
12. 不一样。马致远自称“断肠人”,以“天涯”望家乡,直抒胸臆地表达游子长期漂泊异乡浓重悲凉的思乡之情(也可结合意象作答);胡助描绘旅途花开的荞麦、肥厚旺盛的蘑菇,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从牧童处买得蘑菇做晚饭,流露出诗人几分安闲适意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根据提示,可从“茁”或“满”中选择一个。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
这里首先要注意“拙”应该是通假字,同“茁”,“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联系“沙头雨过茁蘑菇”可知,蘑菇因雨的滋润而蓬勃生长起来,可见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再联系“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可知,表达诗人对蘑菇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享受的喜爱之情;
“满”是“装满”的意思,拾一拾便可装满了整个箩筐,可见在雨的滋润下,蘑菇之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蘑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联系“卖与行人供晚厨”可知,这么多的蘑菇可卖可知,诗人的喜爱之情、快乐之感油然而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从“……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游子长期漂泊异乡浓重悲凉的思乡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从“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可知,胡助描绘旅途花开的荞麦、肥厚旺盛的蘑菇,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由“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可知,诗人从牧童那买来蘑菇做饭,对旅途中的安逸闲适的感受都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
(四)古代文化常识
13.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耳顺”分别代称20岁、30岁、40岁和70岁。
C. 请别人指点自己可以说“赐教”,“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D.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B.“耳顺”代称60岁;
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故选D。
(五)原文默写(9分)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中有很多写月的诗句,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温故而知新 ⑦. 可以为师矣 ⑧.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⑨.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嫌、戍、窗、愁、郎”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六)名著阅读(4分)
15. 某校七年一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答案】参考示例: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调唆;他对待妖怪心慈面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 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针对正方辩词进行辩驳。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一要明确“正方”的论点和论据,二要仿照“正方”的格式。阐述即可。
如: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取经一路,险象环生,每每至此,唐僧最先害怕躲藏,自己不主动反抗,而总是支使徒弟上前;遇有妖魔施计,总是误信为真,本性昏愚;自己无法眼辨别,却总是怪罪他人,总是糊涂地对除妖有功的孙悟空用念紧箍咒来施以折磨,人妖不分,糊里糊涂。他是遇事总轻信盲从,忠奸不分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19分)
(一)(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给莫言的“五份礼物”
张峪铭
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平静地讲了母亲与他的五个故事。莫言虽未诠释,但无不让人感觉到这故事奠定了莫言做人处世的根基,是莫言母亲送给儿子人生途中的五份礼物。
②莫言小时候打开水时,他将家里唯一一把热水瓶打碎了。他吓得往草垛中躲了一天,直到傍晚听到母亲呼唤他的乳名,才从草垛里钻出来。母亲没有打他没有骂他,而是抚摸着他的头,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是莫言对母亲最早的记忆,也是莫言母亲送给他的第一份礼物——“爱”与“宽容”。
③有一次,莫言与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他母亲裹过小脚跑不快,被看守麦田的人抓住了。那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他瘦弱的母亲一个耳光,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莫言终生难忘。若干年后,莫言在集市上与那看守麦田的人相逢时,要冲上去报仇,可母亲拉住他的手平静地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往事如烟无须管,冤家宜解不宜结,母亲随意地送给莫言人生的第二份礼物——“忍让”与“善良”。
⑤一个中秋节的中午,莫言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他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他家门口,莫言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那人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莫言生气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很好了,你要不要?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莫言,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里。
⑥莫言的母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送给了莫言人生途中的第三份礼物——“仁慈”与“悲悯”。当莫言将笔触及农村最底层生活时,他的悲悯情怀无不受到母亲的影响。
⑦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莫言在莱市场卖白菜时,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菜的老人一毛钱时,他母亲泪流满面,轻轻地对莫言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就这轻轻的一句话像一把利锥深深扎在莫言的心上,同时母亲送给他人生的第四份礼物——“知耻”与“诚实”,也从此放在了莫言心头。
⑧莫言母亲的一生,是辛苦、劳碌的一生。母亲有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他们家庭陷入了困境,以致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莫言说他有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怕母亲会寻短见。有一次回家喊母亲没有人应声,莫言急得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他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了进来。当他母亲知道儿子的心思后,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得十分辛苦,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⑨莫言母亲在磨难中,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却将第五份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儿子,那就是“责任”与“坚韧”。
⑩当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接受采访时,莫言说:“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有形的礼物可能随时间流逝而消于无形,而无形的礼物容易植入灵魂,与生命永恒。
⑪无庸讳言,莫言母亲给儿子的五份礼物,无疑影响了莫言的一生。
16. 本文总共写了莫言母亲给儿子的五份礼物,你喜欢第几份礼物。请阐述理由。
17. 联系上下文,请给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做批注。
18. 莫言母亲送给儿子人生途中的“五份礼物”,让莫言一生感念。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人送你难忘的“礼物”,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答案】16. 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我喜欢第一份礼物,即“爱”与“宽容”。一个饱含“爱”与“宽容”的人是善良的人,可以给人以温暖和关爱,懂得善待他人,给人带来快乐,所以“爱”与“宽容”可以让我们遇见人间的美好。
17. 看得见的礼物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无形的礼物,如品质、精神等会深入人心,影响终身。
18. 在刚上初中的时候,由于适应能力差,第一次考试。成绩考得一塌糊涂,当时我的情绪相当低落,这时我的同桌鼓励我说:一次考试成绩的不好,不代表以后考不好,只要你找到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做,我相信你一定行。我在他的鼓励下,走出了阴影。在以后的学习中成绩越来越好。我收到同桌送给的最好礼物是:自信、坚强。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章内容。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阅读文本可知,莫言母亲送给儿子人生途中的“五份礼物”是“爱”与“宽容”“忍让”与“善良”“仁慈”与“悲悯”“知耻”与“诚实”“责任”与“坚韧”,任选一份礼物阐述理由即可。
例如,我喜欢第五份礼物,即“责任”与“坚韧”。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成熟的、有担当的,一个坚韧的人,能够克服生活中的苦难,能够为自己、为家庭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有形的礼物可能随时间流逝而消于无形”是指“有形的礼物”不能长久的存在,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或者慢慢别人遗忘;“而无形的礼物容易植入灵魂,与生命永恒”是中“无形的礼物”是指给予别人的影响,例如品质、精神等等,很容易融入别人的思想中,让人们铭记,不会随着时间而被人遗忘,影响人的一生。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
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注意表述流畅,语言简洁明了。此题应该围绕父母、老师、朋友等人对自己的教育或帮助来回答,点出“礼物”的内涵,注意写出自己的进步。如:我因为画画耽误了学习,老师一边给我补课,一边教我合理安排时间。老师的帮助不仅使我的成绩上去了,也使我的绘画水平提高了。老师给我的礼物是:科学、效率。
(二)(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鸡
老舍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跟,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负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了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下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的受不了。
④可是,从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后,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
⑤在白天,不论是在院子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现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子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咯咯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怕的东西,他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就放下,教他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雏鸡都吃饱了,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是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都要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9. 文中第①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0. 根据⑤⑥⑦⑧段主要内容,梳理这四段的写作思路。
21.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
22. 联系生活,简要谈谈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蕴含的深意有哪些?
【答案】19. 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为后文赞美母鸡做铺垫。
20. 按时间顺序,从白天写到晚上,突出鸡母亲一天到晚辛苦劳累,尽心尽责地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鸡母亲形象平凡而伟大;同时也交代了“我”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使行文结构紧密。
21.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母鸡炫耀成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22. 我不再幼稚无知,随意轻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母亲;我不再鄙视生活中像鸡母亲同样伟大的每一个母亲;我不敢轻视生命,懂得了尊重生活,爱惜并敬畏生命;我懂得反省自己,反思生活,让自己变得伟大,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第①段画线句“我一向讨厌母鸡”写了“我”对母鸡最初的态度是“讨厌”,开篇点题,引起第①段“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开始写讨厌母鸡的原因;联系第④段“可是,从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后,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第⑨段“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可知,划线句为后文赞美母鸡作了铺垫。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思路。
根据第⑤段“在白天,不论是在院子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第⑥段“当它发现了一点可怕的东西”,第⑦段“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可知,这是写母鸡在白天的活动;根据第⑧段“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可知,这是写的母鸡在夜里的活动,因此采用的是时间顺序,丰富了文章内容;联系第⑨段“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可知,通过写母鸡从白天到夜晚教鸡雏们啄食、掘地、洗澡,全方位地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联系第⑩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知,这也是“我”对母鸡态度转变的原因,使得情节连贯自然。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发了狂”“知道它的成绩”赋予母鸡以人的情感态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恨不能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可知,形象的写出了母鸡下蛋后的快乐与炫耀的样子;“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是夸张的修辞,以此来突出母鸡下蛋后叫声的巨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联系第⑦段“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可知,作者看到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后,不再随意轻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联系第⑨段“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可知,作者在母鸡身上看到了无私伟大的母爱,作者不再鄙视生活中像鸡母亲同样伟大的每一个母亲;
联系第⑥段“当它发现了一点可怕的东西,他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就放下,教他的儿女吃”“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可知,作者看到了母鸡在面对别的大鸡来抢食时,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作者不再轻视母鸡,不敢轻视生命,懂得了尊重生活,爱惜并敬畏生命;
联系第①段“我一向讨厌母鸡”,第④段“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第⑩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知,“我”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变为赞美,过程中蕴含了作者的思考与反思,明白了要像母鸡一样让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作文(45分+5分)
23. 假如你是一棵银杏树。生长的年轮记录着城市的车水马龙;假如你是一棵生于崖顶的松树,山林里的秘密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假如你是一株庭前的石榴树,栽下的那一刻就承载着院主人红红火火的生活愿景……
请以“我是一棵树”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体工整,卷面干净。(2)想象合理,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人名。
【答案】例文
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准确地说,我是一棵梧桐树。我虽然弱小,生命的四季却完整而充实。每当春天来临,我举起几串火炬一样的紫色花束,把那像喇叭花一样的花朵展现给世人。炎炎夏日,我几乎被晒干的宽大叶子尽力吸收着雨露阳光。秋季,我裂开果实,把种子托付给大风,让我的孩子们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冬季,我的串串花苞高擎枝头,在做着盛开的梦。
我生长在楼顶水泥的裂缝里,我把根深深地向下扎去,竭力吸取水泥缝里的每一点养分和水分。我一寸一寸地拔高自己,长出更多的枝叶。三年过去了,我长出了好几个枝杈,最高处有一米多高了。
一只喜鹊飞来,站在我旁边好奇地打量我。我很高兴,问她:“你为什么老是看着我啊?”喜鹊说:“你和别的树不一样。他们都长在土里,你长在水泥地上,很了不起。”我很纳闷:“这有什么了不起啊?长在这里不是很正常吗?”喜鹊说:“不,你生长的环境太艰苦了,你能长这么大,还能活这么多年,我很惊奇。”
喜鹊告诉我,她见过长在悬崖上的树,都是松树或柏树,还没见过长在水泥地里的梧桐树。你的同类们,都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几年就能长成大树。而你长在没有泥土、没有水分的楼顶,太艰辛了,太不幸了……
我听了很纳闷:我并没感到什么不幸啊!我站在这高高的楼顶,风儿吹拂着我,阳光温暖着我,偶尔淋淋雨,趁机多吸收一些水分,我很快乐啊!我的根不断地向下扎,头不断地往上升,总有一天,我也会成材的。我有什么艰辛和不幸呢?
从此以后,喜鹊经常来和我聊天,我从她口中了解了更广阔的世界。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更高了,枝杈更多了。可是,我遭遇了灭顶之灾。城市工人为了美化环境,把我伸出马路的部分粗暴地砍掉,拉走了……
我几乎疼昏过去,流出串串粘稠的泪水,糊住了伤口。
我还是一棵树吗?我用了好几年才长成的枝枝叶叶,竟然被人毫不吝惜地砍掉,这简直就是杀头的刑罚啊!
喜鹊又来了,她看着我的伤口,也流泪了。很快,我又苏醒了。我用新生的一圈嫩芽告诉喜鹊:“别难过。我还没死!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勇敢地活下去。”我还要长得更高更壮。哪怕将来这栋楼被拆掉了,我的根、我的种子,还会在这里顽强地生长下去,长成新的大树!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新生的枝干,比当年被砍掉的还要茂盛,还要茁壮。我的好朋友喜鹊,却再也没有来过。我的生命,远远长于一只喜鹊,也长于大多数人类。
作为独立的一棵树,无论遭到怎样的不幸,我都要勇敢地生长下去,为世界增添一抹绿色,为大地献出无数种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想象类作文。
一、审题立意:写作时,可以从成为一棵树之后的所见、所闻、所遇等方面,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材料中将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以树的方式观察周遭的环境变化,从而体现社会的进步,人情的冷暖。所以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一棵树后的观察,来阐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即可。
二、选材构思: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是一棵长在哪里的树,生长环境的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故事。可以是学校里的一棵树,见证了学生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可以是公路边上的一棵树,为静化空气,绿化环境做出贡献。可以是悬崖上的一棵树,在这里见证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欣欣向荣。可以是农家院子里的一棵树,见证了农民的日子从贫穷困苦到红红火火的变化过程……。写作时,应紧扣自己这棵树的所见、所闻、所遇来选材构思,表达出树的思考与感悟。
46,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46,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