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3节免疫与健康 第1课时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413783/0-17091072884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3节免疫与健康 第1课时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413783/0-17091072884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3节免疫与健康 第1课时 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413783/0-17091072884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 免疫与健康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免疫与健康 第1课时
章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免疫现象,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了解抗原和抗体。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思考与讨论,并结合图片分析,逐渐形成对人体三道防线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自身的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能够珍爱生命,懂得保护自己,让身体变得更强大,远离微生物的威胁
重点
1.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难点
1.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为什么有些人经常接触到病菌、病毒却不会生病?得过麻疹的人为什么不再患麻疹?这些都与我们身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病原体(如致病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害身体健康。我们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原因是我们的身体具有两种类型的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视频:第一道防线
环境中的病原体可以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系统,或从皮肤进入人体。不过这些结构又起着屏障的作用,构成了身体的第一道防卫线,它们用各自的方法来阻止或减少病原体进入体内。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血液凝固、吞噬作用四个方面。
1.物理屏障
物理屏障是能够阻止病原体进入人体体内的结构,如皮肤、呼吸道黏膜。
皮肤覆盖全身,皮肤外层的死细胞组织能够阻挡病原体进入体内,因此,完整的皮肤是有效的物理屏障。
呼吸道是空气中的病原体能够进入身体的另一个通道。然而,呼吸道的纤毛上皮能阻止病原体的进入,黏膜上的纤毛和黏液可将病原体清扫到喉部,排出体外。
皮肤的卫生(教材93页)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注意保护皮肤、重视皮肤的卫生十分重要。
皮肤分泌的皮脂和汗液,往往与灰尘、细菌黏合在一起,形成污垢,污垢积存多了,会堵塞毛孔、滋生细菌。这不仅影响皮肤正常功能,而且会引起各种皮肤病。保持皮肤清洁的方法是常洗澡、勤换衣、经常修剪指甲等。
进行各种户外体育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澡,对皮肤有锻炼作用。这些活动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活动,提高皮肤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冻疮是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发生的病变。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抗寒能力,是预防冻疮的有效方法。此外,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脚、耳等部位的保暖。
脓疱疮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多发生在面部和四肢。起初是水泡,继而迅速化脓。预防脓疱疮的方法: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蚊、虱、小虫等的叮咬。
2.化学屏障
化学屏障是指可以杀死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停止生长的化学分泌物,如胃液、唾液等起着阻止病原体进入体内或杀死病原体的作用。
进食时,病原体会随着食物进入体内。然而,胃液中的盐酸能够将食物中的大部分细菌杀死。但仍有少量的病原体进入小肠,并且可能被吸收进入血液,有时,这些活的病原体会引起疾病。
身体的其他化学分泌物,包括皮肤、鼻腔、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物,以及生殖系统器官表面的黏液,这些化学分泌物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杀灭病原体,或阻止病原体的生长。
3.血液凝固
视频:第二道防线和非特异性免疫
血液凝固是阻止病原体从伤口进入人体内的一种重要防卫方法。受伤后,从伤口流出的血液会很快地凝固,所形成的血凝块由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血小板和红细胞构成,既可阻止病原体从伤口进入体内,同时对防止血液大量流失也有重要作用。
4.吞噬作用
有时,病原体仍然能够通过第一道防卫线,例如有些细菌可以在血凝块形成之前通过伤口进入体内。这时,组织中的吞噬细胞会朝病原体运动,然后将侵人的病原体吞噬或消灭。
物理屏障和化学屏障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线,它们可以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人。血液凝固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卫线。
非特异性免疫
(1)概念: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其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具有非特异性和遗传性。
拓展: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①遗传性:个体出生时就具有可遗传给后代,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②自发性:免疫功能自发产生,不需特殊的刺激与诱导。
③非特异性:对任何非已抗原(如病原体)都起作用,不针对某一种抗原物质。
④相对稳定性: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如病原体)时,反应的强度变化不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二、特异性免疫
如果进入体内的病原体的数量太大,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线就有可能不能将病原体全部杀灭。在这种情况下,病原体就会进入血液并引起免疫反应。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这种免疫反应杀灭病原体的能力要大得多,而且是人出生后才具备的。
1.概述
特异性免疫也叫后天性免疫,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人体的第三道防卫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卫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有清除病原体等异物的作用。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可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2.抗体
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3.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作用机理:当有病原体等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原体(抗原)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好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拓展:骨髓
骨髓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及所有骨松质内。骨髓是成年人所有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各处免疫细胞也是由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注意:
抗原除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外,还包括其他可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等。
特异性免疫
(1)概念: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作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2)特点:人出生后,在与病原体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特异性和不可遗传性。
(3)举例:没有得过天花的人,当天花病毒首次侵入机体后,会使人患天花。同时,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会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在人体免疫能力和外界药物辅助治疗下,疾病痊愈,天花病毒被消灭,抗体存留在人体内(或机体保留了产生抗体的机能)。当现有开花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内存在的抗体(或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作用于天花病毒,从而消灭侵入人体的天花病毒,这个人就还会再得天花了。其过程如图所示:
点拨:
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防止疾病产生或使疾病痊愈,并且使人体获得免疫力。三道防线保卫自身的原理如图所示:
7.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出生后才形成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形成因素
与该病原体斗争过的人才有
由遗传因素决定
作用特点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对多数病原体都有效
器官或细胞
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
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所含防线
第三道防线
第一、第二道防线
是否遗传
不能遗传
具有遗传性
举例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唾液中的溶菌酶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与病原体作斗争,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获得免疫力。
知道病原体
知道第一道防线
知道非特异性免疫
知道物理屏障的功用
自学阅读
知道化学屏障
知道血液凝固
知道吞噬作用
明确非特异性免疫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知道第三道防线
知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知道什么是抗体
知道什么是抗原
明确作用机理
明确特异性免疫
归纳三道防线保卫自身的原理
分析思考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介绍病原体
介绍第一道防线
介绍非特异性免疫
介绍物理屏障的功用
介绍化学屏障
介绍血液凝固
介绍吞噬作用
介绍非特异性免疫
拓展介绍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介绍第三道防线
介绍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介绍抗体
介绍抗原
拓展介绍作用机理
介绍特异性免疫
引导归纳
引导分析
课堂练习
1.某人患过天花病后,再也没有患天花,原因是体内产生了相应的( C )
A.抗原 B.溶酶体
C.抗体 D.淋巴液
2.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C )
A.只有第1道防线
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
D.1、3两道防线
4.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白细胞吞噬痢疾杆菌
B.吞噬细胞吞噬死亡的白细胞
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D.被猫咬后注射狂犬疫苗
5.不下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狂犬疫苗和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 )
A.抗原、保护易感者
B.抗原、控制传染源
C.抗体、保护易感者
D.抗体、控制传染源
6.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B )
A.红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血小板
7.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皮肤能阻挡病菌
B.被猫、狗咬伤的患者及时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 科学就是力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a href="/kx/tb_c60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科学就是力量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精神是维系探究的动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 生物的变异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a href="/kx/tb_c603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生物的变异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变异的意义,嫁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 生物的变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a href="/kx/tb_c603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生物的变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变异现象,变异的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